《策命师》第二卷云动第11章扑朔迷离[2]

策命师最新章节目录
   下眼泪,抽泣着说道:“可怜先夫人丁单薄,李家只得他一人单传,如今他撒手而去,李家便算是从此绝后,我身为李家媳妇,未能为他传接香火,以后死了,也无颜在地下与他相见。余生只盼能为他报仇雪恨便别无他求,就算是立刻死了,我也无憾。”她说得肝肠寸断黯然神伤,当真可怜至极。
    叶素真虽理解这个女人的伤心痛苦,却偏偏说不出其他更为合适的安慰之言。他站在那儿,心里忽然怀念起了青城山,那里山清水秀风光怡人。师父师兄还有那些崇真剑派的弟子们都温和随性,自己在山上读书练剑,从不需要去面对他们口中所谓的江湖险恶,当真过得惬意自在无比。哪知道此生第一次下山,就卷进了这一场离奇的江湖怪事中,一时令他原本平和清舒的心境大为波动。
    陈兰芝的哭泣之音将叶素真的心神拉回,他站在那里,觉得浑身都开始有些不自在起来,于是他对陈兰芝说道:“李夫人,李师侄一事异常古怪,其中一定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请李夫人再仔细回忆一下,在金盆洗手之前,李师侄可有其他任何特别的举动,或者见过奇怪的人?”
    陈兰芝见眼前明明年纪不大但双眼却神光内敛的小道士此刻正色看着自己,那清澈的目光仿佛是两道刺眼的阳光,要将她看了个通透一般。她心里没来由的一阵急颤,为了掩盖心中的慌乱,她立刻转过了脸,皱着两条娥眉,片刻后才肯定地说道:“先夫金盆洗手之前,虽然我们一直都在忙,可是他的确没有其他奇怪的举动,也没有外出见过别人。”
    叶素真注意到了这个女人眼睛里闪过的那一抹慌乱,他虽有疑,却不再多问,对陈兰芝道:“既是如此,那小道就先告退了,如果有情况,我还会再来叨扰。这段时间,就请李夫人好好歇息,切莫伤怀过度。”
    陈兰芝起身对小道士一欠身,道:“有劳叶道长了,叶道长如有需要之处,还请随时来此,小女子定当恭候。”
    叶素真点点头,看了一眼李远松的灵位,便转身离去。
    年轻的道士走到院中,抬头看了看天空,晌午的春阳还是有些刺眼的。
    叶素真眯起眼睛,眼帘中透进一道阳光,那光亮仿佛是一道剑光,瑰丽璀璨夺目。
    他心里忽然一动,立刻拉住一个李家下人,急声问道:“请问,常州城里最有名的大夫是谁?”
    常州城里最有名的大夫,当然要数葫芦街回春堂医馆的掌柜,许六。
    回春堂这个名字很普通,可是回春堂的掌柜许六却一点也不普通。许六九岁学医,二十六岁就已经医术大成,三十岁就在常州城葫芦街开了一家医馆,名为“回春堂”。
    许六这个名字也很普通,据说他在家排行第六,但在他九岁之前,他的五个兄妹都不幸陆续得病而死,原因是他家族有一种遗传的隐疾,很多人都因此活不过十岁。所以这也是许六从小立志学医的原因。于是他九岁起就开始在当地有名的大夫门下学徒,而他对医道也极有天赋,又肯吃苦,所以进步极快。而后他又拜过许多良医为师,至二十六岁终有所成。他自小学医就是为了要根除家族的隐疾,所以他在三十岁时开了一家医馆,一边看病一边寻找治愈隐疾的方法。在他二十多年不断的努力尝试之下,终于在三年前让他炼制出了一种药方,成功的将家族隐疾所造成的死亡几率降至最低,直到如今许六已有两子一女,可谓老来得子人丁兴旺,再不用担心家族中有人出生后便半途夭折了。
    而自此许六的名声大噪,回春堂更是门庭若市,远近求医者络绎不绝。而至今日,许六也从别人口中的许大夫变成了许六爷。
    今儿个天色尚好,微风春阳暖意。葫芦街回春堂里,面色红润精神极佳的许六正坐在医馆大门内的躺椅上晒太阳。今天来看病买药的人不多,医馆里的伙计也挺机灵,掌柜兼大夫的许六就难得清闲自在一会。
    许六医术精湛,又极会为人处世,心肠又好,所以医馆生意红火。可是作为大夫,所谓医者仁心,所以许六有时还是颇有感慨。他倒是希望每天来医馆看病买药的人不要那么多,那样就说明没病没灾的人少了。人生在世如果能少一些病痛,那还是要活得安逸些的。
    许六体态微胖,面色红润,这或许就是老话说的心宽体胖罢。此刻温暖的阳光照在许六的身上,让他有了一种昏昏欲睡的惬意。
    许六正眯着眼睛打盹,忽然眼前微微一暗,似乎有人来到了他的身前,挡住了阳光。
    许六睁开了眼睛,仔细一看,才发现面前果真站着一个人。
    许六坐直了身子,再次打量之下,才看清眼前的人居然是一个身形欣长的年轻道士。
    初初一照眼,阅人无数的许六当时就心里一跳。
    哟,还有长得如此俊秀的道士?
    眼睛就不由得盯在那年轻道士的脸上多瞧了几眼。
    灰白道袍的年轻道士,不但相貌非凡,背后还背着一口剑匣。
    被一个半百的微胖老者盯着看了半晌,年轻道士显然有尴尬。他微微一笑,对许六行了一个拱手礼,开口问道:“敢问老者,可是许六爷许大夫么?”
    许六觉得小道士不但长得好看,连声音都让人心里舒坦。他当即含笑答道:“我就是许六。小道长可是身体不适要看病买药么?”
    年轻道士叶素真看了看医馆里面的情形,这才说道:“小道打扰了。小道来此,并非是看病买药,而是有事请教许大夫。”
    许六颇感意外,说道:“我这里是医馆,我是开方子看病的。小道长如果不是看病,还能有什么事呢?”
    叶素真神色谨慎,道:“小道想请问一下许大夫,最近可曾有因为气伤内热之人前来就诊?”
    “气伤内热?”许六愣了一愣,随后道:“实不相瞒,我这回春堂来往看病就诊的人实在太多,小道长只说其症状,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他再次看了看小道士,心里浮起几分警惕之意,然后问道:“请恕老夫直言,大夫给病人看病开药属于个人隐秘,医者可不能随便透露。请问小道长如何称呼,来自何处呢?”
    叶素真倒是没想到这个面色不错的微胖老人还有如此心思,看来他这个常州医道第一人的名号的确不是浪得虚名,也难怪别人会对他格外尊敬。小道士心里随极不情愿随意透露自己的身份来历,但为了来此的目的,他也只有顺意而行了。
    闻言至此,叶素真只得再次拱手道:“小道姓叶,师出青城山崇真剑派。”
    许六闻言,神情就忽然一变。他近年来年事渐高,故已许久不曾远离常州,他虽不是江湖中人,但年轻时也曾随师四处行医,接触过许多江湖中人,所以很早就听说过青城崇真剑派的名号,那可是中原武林有数的几大名门正派之一的存在。特别是青城山那位老神仙般的吕真人,就算是中原普通的老百姓,不知其名的也不多。
    如今听到眼前这个相貌无比俊秀的年轻小道士自称来自青城山,这就让许六心中惊奇不已,心中警惕之意立减,脸上更是多了几分正然之色。
    “小道长原来竟是来自青城山啊,失敬失敬。”许六朝叶素真拱了拱手为礼,含笑道:“老夫虽然是行医的大夫,却也曾听过你们青城山崇真剑派的大名。特别是那位吕真人,天下间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却不知小道长是崇真剑派哪一位真人的门下呢?”
    叶素真心里暗叹一声,眼下就算再如何的不情愿,也只有硬着头皮回答道:“实不相瞒,许六爷所说的吕真人,正是家师。”
    他之所以不愿随便向别人提起自己的身份,并非心存矫作,而是他本性生来就不擅与人逢迎交道。特别是自己身为吕怀尘的关门弟子,江湖上对于他的传言实在让他很是困惑。他虽然是初次下山,但也明白一个人如果名声在外,就难免会因此沾上一些非己所愿的麻烦。而他的性格,就是最怕那些无谓的麻烦。
    而这次下山,吕怀尘虽没有明说,但其实意思也很明确,就是要让这个心性太过平和随意的关门弟子出门历练一番,顺便改一改他那太过随性自我的脾气。
    且说许六一听这话,心头就更为讶异了。怎么的,敢情这个年轻漂亮的小道士,竟然还是那个老神仙一般人物的弟子?倘若真是,那这个小道士可就不是非同一般的人物了。
    “原来小道长还是吕真人的弟子,难怪如此气度不凡。”许六由衷地道:“小道长已经如此气度,想必吕真人就更了不得了,应该就像他们传说的那样,是老神仙一般的存在了。”说完满脸向往崇敬之色。
    听许六这么一说,叶素真俊秀的脸上就露出了几分尴尬的笑容。因为这话他可不好接,心里更是哑然失笑,想起青城山上师父的样子,那是真的和别人口中所说的神仙模样没有半点关系啊。
    倘若吕怀尘现在站在许六面前,以他的模样,许六打死也不会相信那就是名震天下的道门首座吕怀尘。
    按照吕怀尘的大徒弟齐华阳的话说,就是一个能用太息公亲手铸造的宝剑当晒衣竿的人,能有什么神仙气度?充其量就是一个身怀无双道剑的庄稼老道士而已。
    叶素真不想再闲聊,他刻意轻咳一声,随即道:“许大夫,小道刚才所问之事,不知许大夫可有印象?”
    许六这才一拍脑门,道:“既然小道长是吕真人门下,那就没有什么疑虑了。容我好好想想。”他双眉轻皱,开始回忆最近自己诊治过的病人。
    “气伤内热,如今不过初春时节,有如此症状的病人可少见得很。”许六思索良久,忽然想起一事,接道:“我想起来了,还真有一个人有类似的症状,就在昨天,他来过回春堂找我看过。但这个人不属于普通的气血阴阳失衡之症……”
    还未等许六说完,叶素真便心中一动,忍不住插言打断道:“那个人什么模样?具体症状为何?”
    许六见他如此急促,便猜到此事定不简单,赶忙接道:“那是一个年纪不大挑着担子卖豆皮的卖货郎,好像不怎么爱说话。至于症状,我给他号过脉,他体内有古怪的炙气残留,导致气血衰败,所以面黄唇白。不像普通的气伤内热,倒像是受了奇怪的内伤所致。”
    此言一出,叶素真心里就咯噔一下跳了起来,那个一定就是与他交手的“阿五”,叶素真清楚,只有崇真剑派的开阳真气,才会有让人出现如此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