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正文卷第四百零三章万剑归宗![2]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最新章节目录
   ,以及国家军队的运输用马、骑兵之战马需求,大周马政尽归于太常寺之手,乃是军中的要害部门。
    比实权和重要性,不是鸿胪寺卿这个清水衙门能比的。
    故而陈讷言怼起严成仁来,一点心理压力没有。
    曹守正自然知道严成仁的水平,此人在礼节仪典之上造诣不浅,但是对于律法一窍不通,更遑论刑侦了,立刻开口替严成仁解围道。
    “严大人所言不过是推断!难道除了杨清源外,还有别的人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劫杀周明生吗?!”
    曹守正理所当然地说道。
    “所以严大人和曹大人言之凿凿!其实只是二位的诛心之言?!这天下欲杀周明生而后快者不知几何?!如何就是杨大人动的手?!”
    李寻欢嘴角挂着一丝讥笑,“若果真的如二位所言,那么杨大人为什么不将这负责押送的两个衙差一并灭口。反而要让他们逃回来?!……两位或许不知,杨大人虽然只是个文官,但是武功不凡,要杀那两个衙差,易如反掌!”
    曹守正愣了愣,总不能说杨清源只是为了将周明生绳之以法,不愿伤及无辜?!这是定罪还是在夸赞?
    曹守正突然觉得今日在殿上,太子的势力似乎没有那么强大,完全没有了论罪当日的气势。
    就在曹守正感觉势单力薄之时,又有一人站出来。
    通政司右通政,王华。
    “即便如曹大人所说,杨少卿是此案的凶手!那也轮不到曹侍郎的刑部来管这件事情。议贤、议能、议功、议勤,无论怎么议,杨少卿都该在八议之列,由圣上裁断,曹大人何以越俎代庖?!”
    王华一句话将曹守正刚刚的话全部给否认。
    先不管人到底是不是杨清源杀的,就算是杨清源杀的,那也轮不到你曹守正来管。
    当初为周明生脱罪的办法,被王华用在了杨清源的身上。
    李寻欢瞥了一眼面色微青的曹守正和看似淡然的太子,心中偷笑。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好了!此事朕已经知道了!没有证据就无需多言了!”
    周帝顿了一下,然后开口道,“但是杨卿告病,大理寺的事务不能丢下,就暂免杨卿大理寺少卿之职……”
    “陛下!臣以为不妥!”
    周帝没有说完话,就被人出列一人打断。
    众臣皆望去,想看看是谁有这么大胆子,敢在天子说话的时候打断他。
    刚刚升迁的户部漕运司员外郎刘既白赫然出列,他不读四书五经,但他知道做人要讲义气!现在老大遭受无妄之灾,自己怎么能袖手旁观!
    虽然官职不大,但是为老大摇旗呐喊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看见自己的儿子出列,礼部侍郎刘宾微微摇头,长大了,由不得自己了!
    “陛下,臣以为杨大人有大功于社稷!陛下如此便罢免杨大人的官职,有所……不妥!”
    刘既白刚开始还是义正词严,理直气壮,但是越说越没底气。
    草率了!!
    李寻欢、王华这些扛把子都没有出头,自己一个马仔逞什么英雄!
    虽然时机不对,语言不妥,但是李寻欢的眼中还是露出了赞许之意。
    刘既白不能算是一三系的人,是靠着抱着杨清源的大腿,在粮仓案中立下功劳,才成为了一三系的边缘人物。
    李寻欢、姚节等人固然没有看不起他的意思,但是学霸和学渣总是有隔阂的。
    今日一三系的众人是觉得,刘既白这小兄弟,是真的能相交。
    有事他是真上!直接打断天子的话为杨清源鸣不平!这种胆略和气魄,以往还真是小看他了!
    周帝当日知道刘既白是什么样的人物,京城著名纨绔子弟,不学无术!
    以周帝的境界自然也不会和刘既白一般见识,这是手微微一抬,示意无妨,继续说道。
    “授杨卿中议大夫之衔,享受朝廷供奉,他去往荆州养病,那便再加荆州都察使衔!其文华殿、翰林院一应职位,尽皆保留,大理寺日常事务由大理寺丞狄知远、宋惠父代掌,暂时划归刑部管辖!”
    王华听到周帝的安排,皱了皱眉头,但是没有多说话。
    李寻欢、陈讷言原本想要争辩,却看见王华在微微摇头,也暂时按下了争辩的心思。
    刑部尚书卫东来年事已高,经此一案,更是不想管事,只求告老。
    现在的刑部曹守正正是如日中天!
    将大理寺划归刑部,似有扶持太子之意。
    但王华转念一想,大理寺由杨清源一手重建,其中的狄知远、宋惠父、叶剑寒、姬瑶花都非等闲之辈,一个曹守正可压不住他们,那么陛下此举便让人看不懂了!
    杨清源不在,王华便是一三系的魁首,眼见王华不动,一三系也就没有争辩此事!
    原本以为关于杨清源的事情就这么告一段落。
    但是太子显然没有这么轻易地放过一三系,在之后的几日之后,弹劾一三系骨干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要知道,这大周弹劾的理由可是千奇百怪的。
    比如弹劾李寻欢最多的,便是身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不重礼仪,肆意饮酒,放浪形骸。
    人无完人,姚节、陈讷言或多或少都被人找到一些细小的问题加以放大。
    甚至连王华这般老成持重的人都难以幸免!
    王华虽然让人难以找到破绽,但是他在越州的族人难免有违法乱纪,作奸犯科之辈。
    这是时代做官,可不是自己不犯事就行,你同族近亲犯的事情也是可以算在你的头上的。
    一个治家不严,纵容亲眷为祸一方的罪名就扣在了王华的头上。
    一三系的姚节、杨讷言等人先后被贬出京,神都中几乎只剩下李寻欢一个独苗。
    姚节被派往交州,任长史;
    杨讷言前往并州,养马去了!
    ……
    甚至连王华都没能幸免,左迁扬州刺史!
    原本王华以为,这是天子做出了决定,让太子继位,但与此同时,天子却又发了一道让人看不懂的诏书。
    左龙武军将军吕毅之升任检校左御林军大将军,御林军副统领。
    要知道御林军乃是护卫神都的兵马,向来由北境边军以及龙武、天策两军的精锐调防。
    每三年一轮换,每次调防轮换,都会打乱原有编制后重组,以提高天子对于御林军的掌控力。
    御林军正、副统领的位置更是重中之重。
    这样的位置却交到了吕毅之的手中,这是让众臣都没想到的。
    吕毅之没什么过人的军略,治军也是一般,在大周的众多将军之中,勉强排进中层,最大的优点就是忠心。
    当然吕毅之还是当今皇后的亲弟弟,楚王的亲舅舅。
    一边打压和太子不对付的一三党,一边扶植亲近楚王的大将,这一波操作,迷得很!
    但陈讷言却因为天子的贬谪有些意兴阑珊!
    在李寻欢、王华送别之时,陈讷言甚至起了辞官归隐之意。
    官道的长亭边上,李寻欢、王华为陈讷言摆下了一桌送别的酒宴。
    “王兄,李兄,当年我们在状元楼中盟誓,要施展平生抱负,解民倒悬,继往开来。但如今,杨清源重伤,我们也都遭到贬谪,如此情形,当年誓言不过是一句空话了!”
    王华看着又闷下一杯酒的陈讷言,也是举杯对饮。
    “默之兄这是起了隐退之意了!?”
    连干三杯的李寻欢问道。
    陈讷言,字默之。
    陈讷言面对李寻欢的询问,苦笑道,“想学陶潜,寄情山水了!”
    李寻欢自嘲一笑,“不瞒陈兄,我五年前便有这般想法!但是杨兄一番话,令我幡然醒悟!”
    “哦?!杨兄有何高见?!”
    “屈原愤懑忧国投汨罗以自尽,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悠然南山下!这固然是一种个人选择,但却非我辈所应效仿!屈平、陶潜虽是文人风骨,但于天下何益?!与黎庶何用?!不过是成就了他们个人文名而已!”
    李寻欢一开口就是石破天惊。
    屈原、陶潜向来是文人风骨代表,但是被杨清源说来,却是不值一提!
    “杨兄无意诋毁二位先贤,但他觉得如此行事,甚至不如那些谋求己身而奋进之人!”
    陈讷言:“……”
    “陈兄,莫非忘了当日高楼之上的问道四句!”
    李寻欢说到此处之上,原本略显颓废的陈讷言,突然双目之中闪过一丝精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无论何时读来,都是令人热血沸腾!
    当年的永安十三年榜上的一众奇才,也正是因此誓而团结在一起!
    一旁稳重的王华没有开口,但是心中热血亦是沸腾。
    “陈兄此去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片刻之后,王华才稳定心神对着杨讷言说道,“马政乃我大周的要务,而并州的马场更是六军骑兵的战马供应。”
    虽然名义上被贬谪出京,但是仔细想来,陈讷言并没有被闲置,反而是去往基层,调研并州的马政。
    “德辉兄的意思是?!”
    “我没有什么意思?!陈兄自出翰林院以来,就少有主政一方的经验,此去并州,未必不是一次历练的好机会!”
    王华昨夜分析了京中一系列的变动,最终得出结论,太子还不是周帝心中的继承人!
    否则自己等人不仅仅是被贬出京,更会被闲置!
    现在看来,姚节被派往交州任长史,但是王华身为通政司右通政对于交州刺史的情况很清楚。
    上一任交州刺史李宏光调任之后,继任的是原本的交州长史龙成。
    此人年近古稀,对于政务处理极为吃力,刚上任便向朝廷请辞。
    姚节此去,名为长史,实际上是要干刺史的活!
    而陈讷言也是如此,陈讷言太仆寺出身,对于大周马政了如指掌!去了并州管理马场,实际上是在学习积累基层马政经验。
    而王华自己,虽然调任扬州刺史,但扬州乃是上州,富庶甲天下,在朝廷眼中其地位不逊冀州。
    其余人也是如此!
    一三系虽然被贬人数众多,但是少有弃用者。
    如此看来,所谓的贬谪更是周帝历练。
    但这也只是王华自己的猜想,难以求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