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炎不良人》第八百三十八章意

大炎不良人最新章节目录
   “那东西真的是上古秘境的地图吗?”许一凡转过头看向姜三甲问道。
    姜三甲斜撇了一眼拍卖台那边,微微皱了皱眉头,收回视线说道:“是真是假,等到地图凑齐了,自然也就知道了。”
    说完,姜三甲深深地看了一眼许一凡,说道:“刚才那幅剑仙图当中,有三道剑意,你趁着现在,想办法剥离出来一道,待会儿可能要用到。”
    “嗯?”
    许一凡闻言,顿时一愣,随即他想到了什么,脸色微变道:“有人要出手抢夺?这怎么可能?”
    “呵呵!”
    姜三甲嗤笑一声,道:“有什么不可能的,你太小看上古秘境的诱惑力了。”
    许一凡闻言,还想在问些什么,却听到姜三甲说道:“这些事情暂时不是你该考虑的,你现在该想的是如何把那三道剑意剥离出来。”
    “咋剥离?”
    “饭怎么吃?”
    “嗯哼?”
    ∑っ°Д°;っ
    许一凡一脸懵逼的看着姜三甲,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了,这东西需要靠自己,他人无法插手。
    虽然不知道姜三甲是如何看出这幅剑仙图当中,藏有剑意而不是剑气的,但他知道,这东西肯定对自己有大用途。
    剑技、剑气、剑意,是三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江湖人主修剑技,剑是用来杀人的,一把剑用的好不好,就看能不能杀人了,而修行者主修剑气,当然剑技也会兼修,而最难修的就是剑意。
    剑意不是勤奋练习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靠悟,剑术千千万,剑意也千千万,而修炼出剑意的剑修,跟没有修炼出剑意的剑修,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修士常说的纯粹剑修,纯粹刀修,纯粹武夫,所谓的纯粹二字,就是指意,剑修的剑意,刀修的刀意,武夫的武胆,都属于意的一种,而修炼者不同,走的路线不同,悟性不同,他们领悟出来的意也有所不同。
    意,这种东西,不光是修士可以领悟出来,寻常之人也可以领悟出来,比如军伍当中的武将,他们领悟出来的枪意、战意,都是意的一种。
    天底下没有战无不胜的军队,所谓的常胜军队,是因为这支军队从将领到士卒,都领悟出一种意,而这种意就是战意,这种意很强大,强大到他们杀死修行者,而连修行者都能杀死,更何况是军队。
    只是,这种战意很难领悟,或者说跟带兵的将领有很大的关系。
    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只能感受,无法看见,也可以触摸到,它就像空气一样。
    每个修行者修行到最后,都是对意的一种完善,意分为很多种,有的人领悟了一种意,他们就比寻常修士要强,有的人领悟了两种,三种,甚至更多,而领悟的越多,他们的战力就越强。
    当然,意也不是越多越好,意本身没有强弱之分,但是,因为属性不同,很多意之间是相互冲突的的,领悟的意越多,越是难以驾驭,同时也越难以完善,相对于那些领悟出多重意的修士,那些单纯只修一种意的人,往往会走的更远,至少他们有希望突破一品,跻身超品。
    剑修、刀修、纯粹武夫,他们之所以比其他修士强,就是因为他们领悟出来的意,很纯粹,而且这些人领悟出来的意,往往都比别人早,这种人的登高,就是对意的不断完善,越是到后面,这种纯粹修士和普通修士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当然,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有些修士在跻身上三境之后,他们会开始修习其他体系的东西,就像现在的许一凡一样,他们除了自己领悟出来的意之外,还会去领悟其他的意,不追求质量,只追求数量,以庞大的数量在进行量变,从而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这种路线很难,也很危险,因为很多意之间,是存在冲突的,领悟的越多,冲突就越大,而且领悟的意越多,每个意之间的强弱也有区别,若是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会出现意与意之间相互吞噬的情况,而这种吞噬,看似是好事儿,可对于修行者来说,伤害极大,每领悟出来一种意,就是对自身的增强,而每吞噬掉一种意,就是遭到反噬。
    敢这样玩儿的人,都是有大毅力,大恒心之人,以量变引起质变的法子很笨拙,也很危险,而能够在这条道上走远,并且登高的人,少之又少,在这条路上,走的最远当属儒家。
    道教分为天地人三宗,佛门分为禅武两种,巫蛊分为巫术和蛊术,每一种流派,都是一种意,而这些修行体系,最多也只敢分为三种,可儒家就不同了,除了主流的儒教之外,还有兵家、法家、农家等等,而每一代儒家出现的圣人,基本都是把这些意融会贯通的存在。
    可以这么说,除了武神之外,在诸多修行体系当中,在超一品这个层次上,最能打的绝对是儒家修士。
    不过,儒家圣人的寿命普遍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领悟的意太多的缘故。
    意,难以领悟,可却可以传承,不过代价往往很大,很多修士在自知寿命不多,或者无法渡过生死劫的时候,他们会选择一些秘法把其领悟的意剥离出来,传承给下一代,让下一代人沿着这条路继续走。
    这种传承,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可以让后辈们少走很多弯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登顶,说白了,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坏处也很明显,继承他人的意,就意味着要走老路,而想要在老路上继续前行,就必须不断开拓,而这种开拓就像是搬山一样,难度之大,甚至要超过自我领悟意的难度。
    而且这种继承,局限性很大,继承者很难领悟其他的意,即便可以领悟,也会被吞噬。
    好处和坏处皆有,整体来说,还是好处大一些,而这也是很多宗门保持传承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人的成就有限,那些惊才绝艳的大修士,都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走出一条路来的。
    剑修、刀修这两种修士的意有所不同,他们的剑意也好,还是刀意也罢,可以剥离出来,但是,无法继承,只能参悟,说白了,这种被剥离的剑意和刀意,就像是前人留下的注释、笔记一般,可以让后者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但是,却不会让后者直接在实力上得到增强。
    只有纯粹的武胆,这玩意根本无法继承,武胆不是只肝胆,而是一种很虚无的东西,纯粹武夫活着的时候,外人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武胆的存在,可他们一旦身死,那么武胆也会随之消失,武胆更像一口气。
    历代武夫,尤其是纯粹武夫,他们教拳习武都是口口相传,而至于能学到多少,又能领悟多少,完全靠个人,这也是为何纯粹武夫即便在武神在的时候,都无比稀缺,而成长起来之后,却是无敌般的存在的缘故了。
    但是,还有一种很特殊的手段,可以得到这些前人留下的意。
    吞噬。
    听起来跟魔修很像,但是有根本的区别,魔修吞噬的是他人的修为,而意他们无法吞噬。
    吞噬意这种手段,在孙瞎子病重的那段时间,许一凡悉心照顾他的时候,他曾提到过,这是一种极其霸道的手段,也是极其极端的手段,稍有不慎,就会身死道消,至今还没有人走完这条路,或者说,采取这种办法的修士,是无法成长起来的。
    意,是一种很珍贵的东西,想要得到他人的意,是无法强取豪夺的,因为意就像人的灵魂一样,只要对方不愿意,根本无法剥离出来,而把自身的意剥离出来之后,往往他们都会死,因此,一般这种剥离出来的意,都会被严格保管,在宗门体系当中,只有嫡传和亲传弟子,才有一定的机会接触到。
    因此,想要在这条路上走的极远,有两个办法,要么就是不断寻找前人留下的意,进行吞噬,而这种吞噬风险极大,失败率很高;要么就是自己领悟出意来,不断领悟,不断吞噬,就像貔貅一样。
    前者的难度无需多说,而后者的难度更是难上加难,人力有时穷,即便一个天赋再好的人,他们也是有极限的,可是,这种吞噬道路是没有极限的。
    另外,这种手段太过于极端,往往被人视作为魔修,会被所有人针对的,毕竟,这种人一旦成长起来,他们的意是可以碾压他人的,而这种存在是不被允许存在的。
    姜三甲要让许一凡做的,就是吞噬。
    其实,在很早之前,许一凡就已经领悟出来了武胆,只是,武胆被其吞噬掉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许一凡前前后后领悟出来了三颗武胆,而这三颗武胆都已经被吞噬掉了。
    最早的一颗武胆,是他还在安民镇的时候,观看十方寺那场大战的时候,悄然领悟出来的,不过,那时候只是一个雏形,当他开始修习孙瞎子给他的无名功法的时候,那颗武胆就被吞噬掉了,只是他自己浑然不知而已。
    在兴安城的时候,许一凡又领悟出来了一颗武胆,也被他吞噬掉了,而在去往康城的路上,他又领悟出来了一颗武胆,也是在那个时候,他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是武夫了,也知道了他的身体在吞噬武胆。
    在康城带兵死守城墙的时候,许一凡第三颗武胆的纯粹程度,超乎想象,同时,他还领悟出来了战意和刀意,不过,这两种意都被他给吞噬掉了。
    许一凡领悟出来了意,而这种意也存在他身上,可外人感受不到,哪怕他自己都极难感受到,可这种意始终存在。
    从安民镇到东海城,在到康城,还有现在的长安城,许一凡到底领悟出来了多少意,又吞噬了多少意,估计只有他自己清楚。
    许一凡既练剑,又练刀,还习武,同时还兼修佛学、道学,以及其他的体系,在外人看来,他这是打算融合多家学问于一身,而事实上,确实许一凡为了领悟意而迫不得已的做法。
    十八剑仙图,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这张图上有十八位三品剑修,而是图上封存了十八道剑意,而且是截然不同的十八种剑意。
    一个门派势力,只要得到这十八道剑意,就相当于得到了十八道剑道传承,可以培养出无数剑修,而一个拥有无数剑修的宗门,其强大之处可想而知。
    只是,当初剥离出十八道剑意,封存在剑仙图上的人,布置了很多后手,整幅画剑气森然,还无比的杂乱,可以说,这张剑仙图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上古遗迹,常人很难窥探到剑意的存在,即便感受到了,也只会以为那是剑气。
    至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