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炎不良人》第四百五十章释天龙、无名楼、安寿碑[2]

大炎不良人最新章节目录
   书籍,根本讲述的内容不同,逐一进行了分类。
    第三层,则是各种史记,从第一个王朝武朝开始,一直到大炎王朝,凡是正规记载历史的典籍,都能在这里找到。
    藏书楼无名,其大门之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但是,匾额上却无字,不过,却有不少印章,其中一方印章就是大儒荀德华本人留下的,因其无名,所以在藏书楼建成之后,人们又称之为无名楼。
    无名楼藏书无比的丰富,其中一部分是从市面上购买而来的,有的是荀德华,还有书院的学生,以自身的人脉关系,从各个渠道弄来的,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海州很多书香门第,捐赠而来的。
    因其藏书丰富,虽然在质量上无法跟其他大洲的书院媲美,可是,单单从数量上,还是有的一拼的,也正因如此,前往无名楼看书的人很多,无名楼始终灯火通明,又被人称之为一灯楼,取自千年暗室,一灯即明的意思。
    无名楼是完全对外开放的,进入无名楼的人,不论身份高低贵贱,只要你想去,皆可入楼。
    无名楼没有什么规矩,但是,也有几条不成文的规矩,藏书楼的一切藏书,均不可外带,也不外借,但是,可以抄写带走;不得损坏书籍,每损失一本,罚款十倍;若是心中所得,心有所悟,可以在藏书楼内留下墨宝,但是,留下之后,这些东西就归无名楼所有。
    规矩不多,也不大,每个人都可以遵守,也正因如此,前来看书的人络绎不绝,在楼中留下墨宝之人,更是不计其数,但是,真正能登堂入室,值得珍藏的墨宝还是少之又少。
    在无名楼的大门两边,镌刻了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对联遒劲有力,一看就是书法大家题字,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起点书院的院长荀德华,只是,这对联却是出自许一凡之口。
    此时,大炎王朝边境战事不断,狼烟四起,而起点书院却并未受到多少影响,进入书院的学子,都在埋头读书,为接下来的一场盛会做准备。
    就在十余天前,京城长安传来消息,今年朝廷要举行秋闱,凡是读书人,皆可入京参考,这份告示,由礼部拟定,炎武帝口述,短短十余天时间,贴满了大炎王朝三十六洲,哪怕是想海洲、福州这些已经沦陷的大洲,也有告示出现。
    于是,很多读书人,都开始为即将到来的秋闱做准备,而海洲的读书人,也纷纷来到东海城,进入起点书院,不管是临阵磨枪,还是用心苦读,一场声势浩大的备考大会,在起点书院迅速点燃。
    秋闱的时间定下了,在十月中旬,而现在才五月份,距离秋闱还有差不多五个月的时间,而东海城距离长安不远不近,两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赶到,在剩下的两个多月的时间,完全可以再苦读一番。
    就在无数读书人,为即将到来的秋闱做准备,埋头苦读的时候,在距离东海城不远的一座岛屿上,竖起了一块巨大的石碑。
    石碑很高,用水泥浇筑而成,石碑表面异常的光滑,在石碑的顶端,有一团火焰,昼夜不熄的燃烧着。
    没人知道这块石碑是做什么的,也没人知道那团火焰代表着什么,但是,那些有幸登上岛屿的人,却知道这块石碑意味着什么。
    岛屿名曰安寿岛,石碑立于安寿岛的安寿山之巅,从山巅到山脚,有一条花费了无数人力建造而成的台阶,台阶不多,也就九十九级而已,但是,这些台阶都被打磨的异常的整齐、光滑,在安寿山附近,有重兵把守。
    石碑在竖起的当天,上面就已经出现了文字,那是一个个人名:项咏歌、韩懋、朱立夫。
    这三人是跟着许一凡从东海城出发,去往康城的路上,在岩门镇牺牲的死灰营的三名战士。
    前几日,石碑之上,又多了四个名字:阎博瞻、雷浮、刘项禹、焦木兰,他们于康城城墙战死。
    这次跟着许一凡离开的七名死灰营战士,在短短数月时间,先后战死,他们并没有辱没死灰营的番号。
    安寿岛,安寿山,安寿碑,是许一凡这辆战车上所有人,最终的归宿。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