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炎不良人》第四百四十二章胜利背后的危机

大炎不良人最新章节目录
   殷元魁并没有待在元帅府,而是在许一凡军账旁边搭建了一个军账,处理一切军政大事。
    虽然,这段时间,西征军损失惨重,但是,他们还是守住了康城,杀敌无数,虽然眼下第一道城墙已经失去了其防守的价值,可是,第二道城墙已经建造起来了,康城还是康城,真正的成为了一个军事要塞。
    在炮灰营和敌军交战的这三天时间里,殷元魁已经让汤芮安排众多徭役有序的撤退,现如今,已经有三分之一的离开了康城,朝着他们的大后方撤去。
    昨晚,许一凡再次登上城头,于两军阵前,击杀叛将申屠侯,大大的打击了敌军的军心和士气,导致敌军溃败,虽然,最后被安德烈和康德收拢了大部分的溃军,逐渐稳定了军心,但是,敌军短时间内肯定不会继续攻城,毕竟,一支军队军心溃散,想要重新稳健军心,是需要时间的,也需要一定手腕的。
    话本当中说什么稳健军心,就是要以铁血的手腕,杀一儆百,以此来稳健军心,这种说法没有错,却也不全对。
    放在平时,这种杀鸡儆猴的办法,确实不错,可以在极大的程度上震慑众将士,也可以急速的稳健军心,然而,当一支军队的士气被打垮,成为溃兵,成为逃兵的时候,再以杀戮稳健军心,效果有,却不大,如果一味的如此去做,很可能适得其反,造成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兵变。
    统兵最可怕不是兵败,而是兵变,个别人的兵变,造成的影响有限,可是,一旦大规模的兵变,其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容易把一整支军队给弄垮,而在这个时候,稳健军心就需要一定的手腕了。
    杀鸡儆猴是肯定要采用的,但是,在杀戮之外,还需要大量的奖赏,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恩威并施,杀一批人,奖赏一批人,再打压一批人,分而治之,才能更好的掌控一支军队。
    当然,这种办法只是暂时的,想要让一支军队重新恢复士气,没有什么比打一场胜仗,而且是漂亮的胜仗更具有说服力的了,但是,眼下,西征军想要打一场漂亮的胜仗,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了解中原人作战方式的申屠侯已经死了,其他仅剩的从镇西军投降过来的人,也不堪大用,而且这些人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申屠侯在的时候,因为需要用到他,所以跟着他一起投降的人,得到了重用,而现在,申屠侯死了,也就没有人可以庇护他们了,更重要的是,这一次西域联军在申屠侯的统领下,死伤惨重,远远的超出了西域联军统兵大帅的预计。
    死了这么多人,难道不需要有人在承担罪责吗?
    虽然可以把大部分的罪责推到死人申屠侯身上,可是,活着的人难道就不用承担了吗?
    当然不是,而跟着申屠侯的这些人,就是最好的替罪羊,他们本来就是投降者,始终都被西域人看不起,毕竟,叛徒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被人瞧不起的,之前有申屠侯在,那自然没什么,现如今,申屠侯死了,那他们也该死了。
    恰好,这个时候,西域联军需要重新整军,又需要杀鸡儆猴,鼓舞士气,而这些人就成为了很好的牺牲品,于是,在,这些人就死了。
    杀了这些降将,还有一些该死之人之后,西域联军暂时稳固下来了,但是,也正如殷元魁他们猜测的那般,西域联军短时间不可能继续攻城。
    西域联军的动向没有出乎殷元魁的预料,不过,他也没有闲着,虽然,攻城战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是,西域联军这次吃了这么大的亏,不可能善罢甘休的,估计,等到下一次敌军攻城的时候,其威势和力度,肯定远超之前,到了那个时候,康城危夷。
    虽然,康城有新建造的第二道城墙,但是,平心而论,新建造的城墙,肯定没有老城墙那么稳固,在加上敌军有了之前的攻城经验,他们不可能不进步的,也不可能在像之前那样,一味的猛攻。
    想要守住康城,肯定会付出代价的,而且代价会比之前更加的惨烈,西征军剩下的将士已经不多了,满打满算,也就还有十七万人左右,其中还有数万的伤兵,单单只靠这么点儿人,想要守住康城,还有防止其他城池趁机作乱,可谓是捉襟见肘。
    在这次大胜之下,其实还有很多坏消息传到了殷元魁这里。
    第一,西域联军这次攻城,损失了十余万人,比西征军要多很多,但是,法阿和尚却在昨晚,又从后方调来了二十万大军,这些兵源不但填补了之前的战损,还略有盈余,可是,西征军这边,可没多少后续兵源了。
    第二,西征军后方的反叛势力越来越多,虽然每一支反叛军队人数都不多,可是,势力太多,想要剿灭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段时间,许睿慈更是带着人,四处灭火,长期以往下去,西征军会真的变成孤军的。
    第三,北方边境的局势,愈发的胶着起来,虽然嘉州城依在,可是,其战况的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康城这边,而南方的局势,虽然不如北方和西方,可是,却不逞多让,朝廷的压力很大。
    第四,不良将秦惠,带兵去了东方,虽然在短时间内拿下了建州和汀州,但是,却在收复福州和泉州的时候,遭遇到了很大的抵抗,据传,福州也出现了一个少年将领,姓李名璇玑。
    此人的年龄和许一凡差不多,而其军事才能,更是跟许一凡不相上下,他依靠着福州和泉州的大军,跟秦惠的大军展开了对峙,战况也比较胶着。
    第五,不管是朝廷,还是殷元魁,都不想看到的一个结果出现了。
    半个月之前,炎武帝亲自下旨,让燕王李刚进京面圣,却被燕王以身体不适,病重给婉拒了,并且还把前去宣旨的公公给扣押下去了。
    此事一出,朝野震荡,引起了一片哗然,很显然,燕王要反。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燕王拒旨不遵,虽然有违君臣之礼,但是,他并没有直接起兵造反,至少,最后那层窗户纸还没有捅破,而真正让殷元魁感到极度不安的,还是燕王开始调兵遣将了。
    在西征军忙着跟西域联军打仗的时候,燕王已经聚集了十五万的大军,迅速占领了紧邻着北蛮和西域的庭洲,还有他的封地凉州,在西洲边境,跟西征军后方的军队,展开了对峙,虽然没有开战,但是,可能下一秒就可能开战。
    表面上,燕王没有反,可是,他的行动已经告诉所有人,他燕王李刚打算反了,西北三洲,捎带一个庭洲,有二分之一落在了燕王手里,彻底堵死了西征军的后援,让西征军逐渐成为了一支孤军。
    眼下,西征军有两个选择,要么撤兵,放弃之前打下的所有疆土,回到西洲城,依托西洲城跟西域联军进行对峙和作战,顺便防备燕王的军队造反;要么就是继续坚守康城,与西域联军正面硬刚,至于燕王的十五万大军,交由朝廷去处置。
    这两个选择,无论哪一种,都让殷元魁一时之间无法抉择。
    撤兵退守西洲城,固然可以保存西征军现有的实力,但是,之前西征军几十万将士用鲜血换来的土地,就彻底的丢失了,而且,就算退守西洲城,面对西域联军的几十万大军,再加上燕王的十五万大军,就西征军目前这十七万将士,能否守住西洲和沙洲,还很难说,甚至能不能守住玉门关,都有很大的问题。
    继续死守康城,跟西域联军正面硬刚,虽然可以拖住西域联军前进的步伐,可是,后方怎么办?
    依靠西洲和沙洲的守备军,是很难挡住燕王的十五万大军的,就算朝廷派人来解决这件事,也是需要时间的,而西征军已经没有时间了。
    更重要的是,燕王会不会趁着西征军跟西域联军硬刚的时候,背后搞偷袭,趁机拿下西洲和沙洲,直接奔向玉门关,趁着西征军还没有后撤,朝廷兵马未到之前,趁机拿下玉门关,兵峰直指中原呢?
    如果这个结果出现的话,那西征军继续死守康城,还有什么意义。
    大炎王朝人才不少,武将也不少,可是,现如今,能用的武将基本都用上了,北方有镇北大将军夏侯拓大将军,南方有武英叡大将军,东方有不良将秦惠,西北有殷元魁这个大将军,可是,此次之外,朝廷已经没有其他的大将军了。
    当然了,大炎王朝还有几名大将没有拿出来,三大不良将还有两位,另外就是仆射房巨鹿还没有出现,可是,这三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能动用的。
    房巨鹿年事已高,其在军中的威望是很大的,可是,让这样以为八十多高龄的老人,披甲上阵,这不合适,如果真的让房巨鹿也披甲上阵的话,那真的是大炎王朝无人可用了。
    至于说剩下的两位不良将,一个负责镇守京城,一个负责镇守京城以外的地方,稳固大局,如果让他们出面,那京城和其他地方的局面,谁来把控?
    除了这三位大将之外,朝廷当中的其他武将,不是不能用,而是不堪大用,一来,他们资历太浅,不足以服众;二来,他们的统兵才能如何,尚未可知,虽然个个都能说会道的,看似很牛皮,可是,万一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绣花枕头呢,一旦用错了人,不但不能把局势变得更好,反而会让局势变得更糟糕。
    殷元魁虽然常年驻守东海,可是,对于朝堂之上的事情,他也是很清楚,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还有谁可以用,而且可以大用的话,那只有一个人。
    罪民李建泽,昔日的二皇子,也是后来的秦王。
    在当今圣上炎武帝这一代人当中,论文采,论气度,汉王李建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李建业在世的时候,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对其赞赏有加,只可惜,当年在玄武叛乱之后,汉王自刎与皇城之上。
    但是,要论起领兵打仗,而且敢跟五位大将军并驾齐驱,敢跟镇国大将军许淳,正面硬刚的,只有秦王李建泽。
    李建泽从小就是在军营长大的,虽然也依照祖制去往纵横书院求学,但是,他学的确实兵家之法,从纵横书院出来之后,他更是直接去往了北方,给当年的许淳担任副将,而在许淳卸任之后,夏侯拓执掌镇北军之后,他已经是副将,其在军中的威望是很高的。
    后来,李建泽回到京城,更是掌管了京城的数十万大军,负责镇守整个京城,如果不是许淳回到京城,被封为镇国大将军的话,李建泽的威望还要更上一层楼。
    要知道,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