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雪星光剑》第一章天山

天雪星光剑最新章节目录
   大明宣德二年,前朝仁宗皇帝长子朱瞻基继位第二年,大明的天下迎来了一个平和,稳定,强盛的时代。仁宗一朝,“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息兵养民,并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办珠宝等,百姓中能休养生息。
    宣德帝继位之后,迅速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延续仁宗治国之理念,重农之策,赈荒惩贪,息兵养民,重用“三杨”,大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定。
    大明虽已稳定,但北方草原的蒙古人依旧对中原虎视眈眈,因此明军仍旧重兵驻守以防蒙古人侵犯边疆。
    此外,东南沿海时有倭寇犯边,不仅沿海劫掠,而且走私贸易。倭寇之患自明初伊始便已存在,早在元朝顺帝二年足利尊氏废黜后醍醐天皇,另立天皇,自任征夷大将军,设幕府于京都。后醍醐天皇难逃吉野,建立朝廷,史称南朝,足利尊氏掌控下的京都被称为北朝。后醍醐天皇为了恢复皇权,推翻足利幕府,派遣儿子在九州设征西府,故此倭国进入南北朝时代。南北分裂的局面衍生出众多割据势力,称之为“守护大名”。他们除了相互争战掠夺财富之外,常支持并勾结海盗商人骚扰并掳掠中国沿海,因此形成了元末明初之倭患,虽较后世嘉靖年间多有不如,但仍是给大明朝廷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宁波府。
    沿海。
    一队倭寇洗劫了一个沿海的渔村,刚离开还没多久就遇到了巡视的官军,双方没有犹豫,纷纷拔出兵刃战成一团。
    倭寇一行五十余人,大明官军只有三十余人,因此倭寇占了人数上的优势。倭寇仗着倭刀锋利,一步一击,只一刀便可砍断明军枪杆。但倭寇虽然悍勇,却只知一味好勇斗狠。明军随处劣势,但军纪严明,刀斧手依靠坚盾抵挡倭刀劈砍,右手短刃径直砍向倭寇双腿,长枪手依托刀斧手的抵抗在层层盾牌间隙之间奇袭突刺倭寇,一时间双方呈胶着之势。
    不远处,一个高瘦的人影正在注视着明军与倭寇的交战,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仿佛正在看着一场闹剧。
    这场明军与倭寇的战斗,规模虽小但依旧惨烈,此时倭寇人数尚留一半,而明军却只剩十一二人,依旧结盾阵配枪刺顽强抵抗。
    就在这时,明军盾阵中心的一名兵卒或是力竭,举盾稍慢,一倭寇见状一刀直刺,直将那明军兵卒咽喉刺穿登时毙命。霎时间,明军军阵出现极大的破绽,阵不成型,倭寇一拥而上,顿时将明军一分为二分割合围。
    眼看明军就要被倭寇残杀殆尽,就在这时,站在远处的那个高瘦的身影以快捷无伦的身法冲入战场之中,顺手拔刀一刀斩下,其余人等还未反应过来,只见一个倭寇已被由颈至腰斩成两段。
    此一招先声夺人,在场倭寇皆被震慑,明军仅剩的士兵抬头看去,只见来人身长八尺,九尺长发凌风飞舞,皮肤雪白晶莹,俊秀的瓜子脸上,双眉斜挑,一双大眼黑白分明,眼梢微微斜吊,傲气凌人,眼神凌厉,睥睨之间自有一股狂傲霸气。他身着黑色锦纹飞鱼服,右手握着一把五尺倭刀,来者竟是锦衣卫。
    只见那锦衣卫双手胸前持刀,手臂不动,腰腹使力上身顺势下劈,以借全身之力将刀劈出,一个倭寇不防,一瞬之间人头已经落地。
    所剩明军见此情景,顿时士气大振,在那锦衣卫的带领之下奋力杀敌,再瞧那锦衣卫,手起刀落绝不拖沓,所过之处只留下一具具倭寇的尸体。
    半柱香未过,所有倭寇便被歼灭,所剩明军看着满地尸首不禁落泪,不到半日这些同袍便已是阴阳相隔。这时一个仅剩的军阶略高的明军士兵走到那个锦衣卫身前行礼问道:“敢问大人尊姓?下官定当答谢大人的救命之恩。”
    “我乃北镇抚司总旗——冷天峰,”他伸手一指一具被他斩成两段的倭寇尸身,“我今次前来是奉命将此人首级带回去复命,并非专程搭救你们,你们也不必感恩。”
    说罢,他挥刀砍下那倭寇的人头拾起,头也不回的走了,只留下一脸惊恐地明军士兵。这些士兵也绝想不到救他们性命的人竟然是东厂督主的义子,锦衣卫的第一杀手冷天峰。
    洪武十五年,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设立锦衣卫,直授于皇命,不受其他任何人调动,专设“诏狱”审问犯人,不受三司管辖,逐渐成为百官之梦魇。直至太祖驾崩前,锦衣卫因“非法凌虚,诛杀为多”权利被极大削弱。建文后期,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篡夺皇位,后世称明成祖。成祖继位之后恢复了锦衣卫的一切职权,但又因锦衣卫职权过大,最终成祖在永乐十八年设东缉事厂,后称东厂。东厂权利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启了明朝宦官干政之始端。
    锦衣卫最高首领为都指挥使,正三品,有事需向皇上奏表,东厂首领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在宦官之中地位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因宦官的特殊身份有事可直接面奏皇上,因此,有明一朝锦衣卫始终居于东厂之下,以致后期锦衣卫都指挥使多拜东厂督主为义父以求权力。
    这冷天峰虽只是锦衣卫中的一个小小的总旗,但却是权力通天的东厂督主的义子,无人知晓其来历,只是近年来在江湖中才崭露头角,四年前仅凭一人之力剿灭为祸数年的太湖匪盗,因此成名于武林之中,之后便以锦衣卫的身份行走于江湖为官家卖命。直至半年前,江湖之中有人传言冷天峰竟然是东厂督主的义子。
    在官家眼中这冷天峰是人人羡慕的少年英才,在江湖人士心中却是一只为官府卖命的走狗,在寻常百姓眼中却因其锦衣卫的身份而被视作地狱的恶鬼。
    或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人。
    东厂。
    东厂督主陈公公端坐于大堂之上,冷天峰静立于陈公公身前几尺之处,他手中则提着那颗刚从宁波带回来的倭寇人头。
    “天峰,这次差事办的不错。”
    “还好,”冷天峰的回答异常干脆,“比较顺利。”
    “想要什么奖赏,尽管提。”
    “奖赏实在不敢,”冷天峰思索了一下,“天峰只是想问,我不在的几日东厂发生了什么?”
    原来今日冷天峰回到东厂后发现多名守卫身带伤痕,房屋监舍多有打斗痕迹,可想而知东厂必定有过一番争斗,但是东厂乃是朝廷重地又有何人敢在此撒野,故此冷天峰心中存有疑惑。
    “你可知道林梦婷?”
    “天山派的新任掌门?”
    “不错,正是那个小丫头,”陈公公点头道,“两年前我东厂奉命整顿江湖势力,天山派拒不归顺朝廷,还妄图联合其他门派一起对抗朝廷,这件事你总不会忘吧?”陈公公反问。
    冷天峰点点头:“我当时奉命前去云南镇压当地夷族势力,后来听说义父带人将天山派掌门斩杀,并镇压下其他武林门派。”
    “正是,”陈公公接过话,“我杀了那个老头,他徒弟林梦婷便接手掌门继续与我东厂作对。”
    三日之前,入夜时分。
    东厂各部早已进入休憩,只余各处守卫夜巡。东厂作为朝廷机构立于京师之地,守卫定当森严。虽是如此,却从未想过真会有人夜袭东厂,渐渐地,安稳日子久了,守卫也就松懈起来。
    一个暗处守卫打了个哈欠,小声抱怨着:“这守夜的鬼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他看了看四周,又看了看天,还有两个时辰才换班,又四下无人,干脆双臂抱胸打起盹来。
    就在这时,一个人影出现在那暗哨身后,一刀干净利落的切开那名暗哨的咽喉,一个生命就在转瞬间即逝。不仅如此,此时隐藏在东厂周围暗处的三十余名暗哨已经悉数被杀。
    来袭的刺客共有四十余人,皆身着黑色夜行衣,黑布蒙面,手持长刀利刃,轻松翻越过墙壁,趁夜色潜入东厂之中。
    “就被他们这么轻易地进来了?”冷天峰不禁有些惊奇。
    “不错,”陈公公淡然的说道,“想来是久居安稳,守卫也就懈怠了吧。”
    “之后呢?”冷天峰接着问。
    潜入东厂的刺客两人一组,从不同的方向向着陈公公的居所潜行,想是早有暗查地形,竟然未被巡逻的兵卒发觉。
    陈公公虽为东厂督主,却并未像其他有权势的宦官一般于京城内置办宅邸,而是日日居于东厂之中,故而也常常被其余手握大权的太监暗地里嘲笑。可深知陈公公性情的近侍却知实情绝非如此,陈公公看似对一切事务处之泰然,实则心思诡谲残忍狠戾,东厂位于京师重地,守卫极严,居于东厂之内定然百倍安全于外邸。
    不仅如此,陈公公对外宣称居于东厂之内,居所位于东厂正中,实则东厂百余间厅室皆有暗门通道相通,这些是他继任东厂督主后命人在暗中修建,所有的机关暗门也只有他一人全部知晓,完工后更将修建的工人坑杀于荒野之地,以防机密泄露。即使是他亲近之人也绝难知晓他前一晚回房休息后第二日又会自哪一间房出现。
    那些刺客慢慢靠近陈公公所居之处,为首之人右手一挥,几名手下当即从四周破窗而入,其余人等立刻分为两队,一队在房间正门守卫,另一队则警戒四周,一席变化如同计划一般无一丝纰漏。
    然而计划总会与现实相悖,几名刺客刚刚冲入房间欲将陈公公杀之而后快,不到片刻,一声巨响伴随着火光自房内传出,巨大的爆炸更是将几具残缺不全的尸体抛出。
    是火药。
    众刺客呆立当场,片刻前还安好无损的同伴此刻却已化作无数片的尸块,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陈公公竟然会将火药埋于自己所居的卧室。
    巨大的轰鸣立刻引来东厂内所有巡逻的兵卒,东厂内留守的高手更是召来了一队协防的锦衣卫,锦衣卫指挥使自拜陈公公为义父后便将北镇抚司最为精锐的铁浮屠调派于东厂指挥,美其名曰共同协防,实则是向陈公公表忠心。
    锦衣卫铁浮屠共一百人,分四队于四面将众刺客紧紧包围,每队共二十五人,共分五排每排五名锦衣卫,一排手持齐肩高的长方铁盾与短刀以掩护身后之人,二排左右手分持步兵盾与腰刀以防有人破一排盾阵后可立时反击,三排手持镋枪,以防有人破盾阵后可以用镋的两翼将敌人勾倒,四排手持长枪,可在三排将敌人勾倒后给予协助,将敌人刺杀,最后一排手持火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