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正文卷第二百一十章秋收[2]

开局一个明末位面最新章节目录
   煮得白面条,算是给大家伙改善伙食,而且白面条上还飘了几块肥猪肉。
    李朝生也得到了一碗,这时李朝生学着大家伙的样子蹲在地头吃起面来,这边刚吃着,一群贪嘴的孩子跑了过来,见到李朝生一起敬礼:“校长好。”
    李朝生看到他们笑了,这不是自己李家小学堂的学生们吗?他们怎么来了。
    这时后面就看到李朝文跟着走来,李朝生看看他,李朝文道:“这些孩子家里多是佃户,父母辛劳,他们不来看看怎么可以,而且他们也能帮着干活。”
    李朝文指了指他们,果然一群孩子撒下去,地里一些被遗漏的粮食就被捡起来了,秋收的时候,肯定有粮食会被遗漏在地里,而且还不少。
    这一场景白居易曾经很细致的描写过: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皆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不得不说白居易不愧是大诗人,寥寥几句,画面感就有了,而这时一群孩子撒下去,农妇们吃饱了,也跟着下地捡粮食,不过可惜的是他们的脚都被裹了小脚,走起路来很不稳,因此走的并不远。
    这封建糟粕,现在还在荼毒着百姓,并且让百姓的审美观畸形起来,李朝生曾经建议村里不要给女娃子裹脚了,可是却被族人们婉拒了,这年头大脚丫子婆娘怎么嫁得出去,嫁出去也会被人笑话的。
    虽然李朝生吃了个软钉子,不过李朝生也不在意,这东西就慢慢来,不能急,就跟保安军开始没有人愿意剃短发,可是现在保安军短发率已经超过百分之六十,而且还在不断升高。
    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再开始李朝生让大家留短发的时候,也只有李朝猛与李朝龙响应自己,而且还被李进理老爷子带头抗议,可是现在顺理成章,李朝生相信只要过段时间,保安军的短发率会达到百分之百的。
    人是有从众心理的,同时人类的基因里刻着尊崇上位者的遗传编码,并且会投上位者所好,只要李朝生态度坚决一点,然后将来娶一个大脚板的女人,自己的高官们也会跟风娶一些大脚板女人,那么这股风气就会转变。
    李朝生想着,就看着孩子们一点点的捡起地上留下来的残余粮食,然后就准备扔进大人们的粮食堆里面,这时李朝生挥了挥手道:“自己发现的粮食,自己拿走,就当校长我奖励你们的。”
    听了这话孩子们一阵欢呼,大人们听了也是一阵谢谢东家,李朝生说完这话,本以为大人们听到这个之后会故意多漏一点给孩子们捡的,毕竟捡到就是自己赚到了。
    可是李朝生却错了,李朝生发现大人们听了这话动作放慢一些,竟然更加认真的收割,而孩子们的收获开始减少,甚至半天就能捡到一两个漏掉的玉米棒子。
    对此李朝生感到很好奇,李朝文这时在一旁笑道:“这就是所谓的将心比心吧,校长真心对待佃农们,佃农也愿意更加努力的报答校长,一啄一饮,当真妙不可言。”
    听了这话李朝生笑道:“还是乡里乡亲的同族好啊。”
    李朝生说着,这时李朝龙跑来,紧跟着李朝龙道:“镇里都通知到了,大家都同意来咱们那里换粮食,我来的路上看到那个泰安粮铺的人了,悠闲的很,一粒粮食也没收到。”
    听了这话李朝生笑了,紧跟着指了指剩下的两碗的面条对李朝龙道:“你跟朝文一人一碗,我把肉都让给你们了。”
    李朝龙听了这话丝毫不客气,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李朝文有些为难道:“学堂里有午饭。”
    李朝生听了这话道:“那有白面条跟肉?”
    听了这话李朝文摇了摇头,李朝生道:“吃吧,算我犒劳你的,这些天我不在,学堂就你一个人忙活。”
    听了这话李朝文道:“不忙,校长客气了,既然如此我就却之不恭了。”
    说完李朝文也开始大口的吃着面条,配着肥肉,吃的那叫一个香,面条配肥肉,人间极品,别说李朝文了,就这美食,李朝龙也不是经常吃的,就算地主老财家能吃一顿这白面条配肥肉也的过界。
    别以为明末的地主老财过得是山珍海味的日子,其实他们大概率过得就是比普通百姓好一点的日子,能吃饱一点。
    李朝生这里的地头是欢天喜地,佃农与李朝生达成了非常友好的关系,其乐融融,而另一片土地上,王老财的脸都黑成了墨了。
    麦子成片成片的倒伏,麦穗被砸断,导致大规模的减产,这时管家走过来对王老财道:“老爷,今年这麦子减产超过五成,尤其是洼地,损失更严重。”
    听了这话王老财好悬没晕死过去,麦田减产五成,佃农们倒好说,可是官府怎么办,官府可是按照丰收年来收税的,人家可不管你是什么田地,人家定的税收是按照十年前年景好的时候的产量定的,这官府税收最起码能抽走总产量三成五,剩下一成五自己跟佃农分,佃农分少了,佃农肯定就造反了,来年说不定就不种自家的田地了。
    可是分多了怎么办,自己日子还过不过了,王老财几乎要昏厥,幸亏管家补充一句:“今年高粱产量还行,能保住六成五。
    听了这话王老财终于缓过来了,咧开嘴笑道:“好,好啊,还是高粱好啊。”
    王老财想着,管家这时又说道:“不过老爷,今年收成如此之差,佃农们的粮食怎么办,根本不够他们一家糊口的啊,佃农吃不饱肯定会闹事情的,而且老爷您家里要是大量存粮,佃农要是饿急了,说不定会抢粮的。”
    听了这话王老财看着管家道:“不能吧,他们敢抢粮,抢粮那可是造反!”
    管家这时幽幽说道:“老爷可知白水王二。”
    听了这话王老财激灵灵一个寒颤啊,别人不知道,现在谁不知道白水王二啊,第一个竖起反旗的,据说现在渭南,铜川等地闹得很欢啊,县令都杀七八个了,打退了好几拨卫所的进攻,乃是第一贼寇。
    而这个王二据说就是一个佃农,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而这种佃农造反第一个就是杀自己地主。
    有道是丰年地主吃佃农,灾年佃农吃地主,这不是说笑的,冯小刚拍过一部大片《1942》里面描绘了河南大灾荒,里面张国立一家开始就是十里八村的大财主,自己还有碉楼呢,可是灾年来了,饿急眼的佃农们实在没有吃的了,就想起了地主家,地主家肯定有余粮啊。
    然后他们就会冲进地主家,你要是给他们吃,他们就每天吃你的,你要是不给,那他们就抢,这时候法律,就是笑话,都快饿死了,谁跟你讲法律,谁跟你讲道德,闹呢?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他的名字叫做饥饿。
    王老财是聪明人他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这时候他吓出一身冷汗,再看地里面辛勤劳动的佃农早就不是温顺的牛羊,而是择人而噬的老虎,王老财怕了。
    “这,这可如何是好?”
    听了这话管家笑呵呵的说道:“我刚才在路上碰上了李朝龙。”
    王老财听了这话一皱眉道:“这事跟老李家有什么关系?”
    管家这时呵呵笑道:“李朝龙说他们家准备收粮食,而且价格不低,一两八钱。”
    “一两八钱!”
    听了这话王老财都跳了起来,好家伙这都赶上市场价了,而且咱们新粮食比市场的沉粮可沉啊,这个有赚头。
    王老财听了这话看着管家道:“你的意思是把粮食卖给李朝龙。”
    “对,而且要大张旗鼓的卖,让全汤沟镇人都看见,咱们把粮食都给了李朝龙,到时候咱们拿了银子,该交税交税,该存着存着,而佃农们也会知道老李家有粮食,到时候饿急眼了,就不吃老爷,而是李朝龙他们了!”
    听了这话王老财眼睛亮了,有道理啊,这时管家叹了口气道:“其实老爷,我要是您,我就连地都卖给老李家。”
    “卖地?地可不能卖!”
    王老财这时瞪着眼睛说道,听了这话管家道:“老爷,您觉得这年景咋样?”
    “越来越差了。”
    王老财叹了口气,管家这时说道:“这年景越来越差,也不知道老天爷搞得什么幺蛾子,不是旱就是涝,这些年咱们家根本没赚多少钱,要不是老爷您持家有道,说不定就败落了。”
    “而这些年朝廷辽响越加越多,咱们那个县尊老爷胃口也是越来越大,各种税收不断增加,听说最近老爷又发明了一个新的税收,叫做什么肥田税,就是说咱们往地里浇大粪也得收税了。”
    “什么往地里浇大粪还要收税!!”
    王老财瞪大了眼睛,管家点点头道:“这不很正常吗?养个鸡鸭都收税,浇大粪为什么不收税,只要县官老爷愿意,说不定喘气都要交税呢。”
    听了这话王老财颓废的叹了口气道:“不让人活了,不过那也不能卖田,绝不能卖田。”
    地主老财们对土地有着偏执的热爱,就跟现代人看重房产一样,都认为这是个不能赔的买卖,管家看着王老财不肯卖田,也就沉默片刻道:“老爷,这地卖不卖咱们以后再说,不过现在风云莫测,来年说不定更惨。”
    听了这话王老财道:“那也不能卖田。”
    管家有些无奈,真是个执拗的家伙,没办法管家也不劝了,只有吃过亏王老财才能知道厉害。
    地里收割着,中午王老财这地里麦客与佃户吃的是高粱面窝头,吃着拉嗓子,不过大家也吃的不亦乐乎,这高低是粮食啊,是粮食就不能浪费。
    吃饱喝足,收割继续。
    经过三天的收割,汤沟镇的粮食收割完毕了,李朝生这时被叫到地头看着庄稼汉称重,很快李朝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数据。
    今年玉米受灾,收成影响较大,一亩地只收了九百斤,这个数字一下子震惊为了围观的乡亲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我的天爷啊,九百斤!”
    “这,这简直不可思议,这可是下等田。”
    一群乡亲们瞪着眼睛看着,目光之中露出了惊疑之色,这玉米简直太高产了,而这个消息也很快传到了王老财的耳朵里,王老财听了这话也很震惊,九百斤,这可比自己一亩地四百来斤麦子好多了,当然今年麦子招灾,一亩地最多打二百斤麦子。
    王老财立刻派管家打听这玉米的消息,很快消息传出来了,玉米一年一熟,据说亩产能达到千斤。
    王老财听了这话一皱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