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备胎》第三百九十二章最终的决赛

重生之神级备胎最新章节目录
   在半决赛的比赛结束了之后。。更新好快。
    整个华国的报导和重点,都倾向于《好声音》总决赛的预测。
    好几个‘门’户网站,还有好声音的官方网站和微薄,也都是发起了调查,人们觉得苏晨和何翔,谁会是最后的总冠军。
    不光是一些网民们,就很多圈内的明星和歌手,也很关注这个比赛的最终结果是怎样的。
    因为《华国好声音》的总冠军一旦产生,那么这个歌手,他在乐坛的地位蹿升,发展机遇无限。要是这个时候,可以和这位歌手有合作,或者产生一些‘交’集的话。
    那么连带着自己,可能也会因此而获得极大的好处。
    当然了,苏晨和何翔的身后都有各自的粉丝,而他们也都是希望各自的偶像,能够最终获得《好声音》的冠军。
    半决赛结束,苏晨也没有闲着,他还是要跑各种的通告,随着新专辑的推出后,各种表演活动的邀约也是越来越多,让他忙的焦头烂额。
    最终的决赛也即将到来。
    ……
    曹‘操’和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两个最重要的人物,也是后世人们谈论最多的两个人物。在很多人看来,曹‘操’和诸葛亮不但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政治集团,而且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在戏剧舞台上和文学作品中,他们是针尖对麦芒,汉贼不两立的。然而易中天先生在上一集却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他认为诸葛亮很象曹‘操’。那么易中天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曹‘操’和诸葛亮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为什么民间形象和历史形象的曹‘操’与诸葛亮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大结局之《千古风流》。
    第一是自身区别。毕竟这是两个不同的人,他们自身是有区别的,就政治上而言,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曹‘操’称了公,称了王,诸葛亮没有,曹‘操’的称公、称王就为后来曹丕的篡汉或者代汉打下了基础,因此不管曹丕的称帝是不是曹‘操’的愿望,曹‘操’都有洗刷不干净的这样的一个罪名,曹‘操’到底想不想当皇帝。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四个字:听天由命。就是他既没有说一定要曹丕当皇帝,也没有说曹丕一定不能当皇帝,他说的是: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如果天命真的在我们曹家。儿子你就当皇帝。如果天命不在我们曹家。你就不要当。但是他牢牢把握一条最高权力得攥在咱曹家手里,我们必须大权独揽,权力一点不放。名分可以马虎一点,但是尽管如此,曹丕还是当了皇帝,曹丕当了皇帝这个篡汉的罪名只好曹‘操’来背,他洗刷不干净,而诸葛亮绝无此嫌疑。那么后代的这些人还是正统思想很重的,他在这上面一定是大做文章,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曹‘操’‘奸’诈,诸葛亮坦诚。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你看诸葛亮搞过‘阴’谋诡计吗?没有吧,他都堂堂正正地在做事,而正因为他堂堂正正做事,他累啊,所以他特别累。曹‘操’还有很多时间去玩儿,我们看不出诸葛亮有时间去玩儿,太正派了。那么这也让后世的人要把这两个人分开了。但是我这里要‘交’待一下曹‘操’的‘奸’诈后来也是被夸张了的,‘奸’诈是有的,残酷也是有的,没有后人说得那么重,这个有很多历史学家已经做了清理了,有兴趣你们去读历史学家的书。第三点区别呢,就是曹‘操’和诸葛亮都是真实的人。但如果要做一个区分的话,曹‘操’更多的是真,诸葛亮更多的是实。曹‘操’他敢说真话,而诸葛亮做事是很谨慎的,诸葛一生为谨慎,唯一一次被认为不谨慎就是十命可受,所以被人怀疑。而曹‘操’不管,“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种话犯大忌讳的,得罪很多人的,别人一般人不敢说的,他就敢说,我们去读曹‘操’的《述志令》你会发现这个人是一个很真实的人,很敢讲真话的人,我这个人是不是啊,出身不好,名声也不好,所以一开始野心也不大,就想做一个好的什么郡守啊、县令之类的,让大家觉得我这个人不是有能力的,但是慢慢的我野心大起来,我现在想做齐桓公、晋文公,他就这么实实在在地说,他真。诸葛亮实,脚踏实地地做事,实实在在地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是更喜欢实的,中国文化当中有一种‘精’神就是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所以我们会更喜欢诸葛亮这样脚踏实地的人,而不喜欢曹‘操’那样说一些犯忌讳话的人,自身区别的第四点呢,是曹‘操’复杂,诸葛亮纯粹。诸葛亮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他就是一心一意地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一心一意地辅佐刘备,一心一意地治理好蜀国,全身心都扑在工作上,这样的一种人品是我们民族喜欢的,我们讲要做一个好人的时候,有一条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按照这样一个标准诸葛亮当然是一个值得崇敬的人。我们不太喜欢象曹‘操’这样复杂的人,曹‘操’的‘性’格我讲过,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一个人,田余庆先生总结了四句话,说曹‘操’是什么人呢?叱咤风云的英雄,反抗传统的叛逆,文采**的才士,权诈忌刻的‘奸’臣。权诈忌刻这就是‘奸’,叱咤风云这就是雄,加起来就是‘奸’雄,反抗传统,文采**,再加上我前面说的喜欢说真话,率‘性’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叫可爱,合起来就是可爱的‘奸’雄。这话很多人听不懂啊,‘奸’雄怎么能可爱?听不懂我也没有办法,但是我们实际上我们历史上有很多看起来矛盾的这些词,比方说儒将,儒雅就不会打仗。打仗就是大老粗,怎么会儒雅的?怎么可能有儒将呢?还比如说义盗,做贼那不是义,怎么会是有义盗呢?大家想想有没有义盗,有没有儒将,如果有义盗,有儒将,怎么就不可能有可爱的‘奸’雄?所以曹‘操’是一个可爱的‘奸’雄。诸葛亮则是一个备受推崇,其实却不被真正理解的孤独的人,这是他们自身的区别。也是他们的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完全不同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文艺渲染。由于这两个人的历史形象本身就存在着差别。到了后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当中,这种差别被放大了。比方说曹‘操’讲:宁我负人,毋人负人。八个字,还不是正史记载。到了《三国演义》里就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人。放大了。本来人家话是有对象的,宁肯我对不起他,不可他对不起我。是一对一的,加上一个天下人,变得普天下人了,放大多少倍?所以他的‘奸’诈和残酷在文学艺术作品当中是被放大了的。另一方面,诸葛亮的智慧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也被放大了,什么草船借箭啊,借东风啊,空城计啊,编出多少故事来,因为这一段实际上在史书的记载上是空白啊,那么这样一种做法,作为文学艺术作品来说,它是符合文艺创作规律的,话要讲清楚,文学艺术作品要做什么呢?塑造典型。典型有两种,一种叫科学典型,一种叫艺术典型,科学典型选择的那个东西叫什么呢?叫标本,标本一定是这个物种当中最普通的那一种,一定没有任何特殊‘性’,他才标准,标准的本嘛,标本嘛,比方说你做个臭虫标本,你一定要找个最一般的臭虫那才叫标本,叫科学典型。艺术典型刚好相反,艺术典型一定要把一个人当中某一个‘性’格他把它突出出来,比方说要描写一个人非常吝啬,就吝啬到什么呢?吝啬到偷自己家里的东西,他才成为艺术典型,文学艺术作品他塑造典型那么这两个人他一定要把他典型化,一定要把他们身上某些特点加以渲染、突出,他才有艺术价值。所以说从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来讲,文学家、艺术家这样做是对的,但是我们的观众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这是文学形象,不是历史形象,这是两个概念,这两个形象可以并存,但我们要把他分清楚,否则就是一笔糊涂帐,然后你再来讨论问题就没办法讨论。这种文学艺术的渲染除了典型化的这种需要以外,还有没有什么别的需要呢?有,政治需要。这是这两个人文学形象和艺术形象差别那么大的第三个原因,政治需要。什么政治需要?统治阶级需要一位忠臣,人民群众需要一位清官,文人、士大夫需要一位代表,三种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诸葛亮。因为我前面讲过了诸葛亮在蜀汉确实是八个字:位极人臣,大权独揽。依照他的能力、地位、声望完全可以做第二个曹‘操’,他完全也可以封个公,称个王,最后把那个虽然不弱智,但是肯定斗不过他的刘禅赶下去,完全可以这样做,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这叫做千载难逢的一个忠臣的楷模啊,上哪儿找这么忠诚的人去?而且是一个‘乱’世啊,你想,‘乱’世英雄起四方,和尚‘摸’得我‘摸’不得,谁都可以捞一把的,太难得了,太值得肯定了,太值得大了。所以统治阶级看中了这一点,需要一位忠臣,人民群众需要一位清官,我们中国人啊或者说我们传统社会的中国人有三个梦:第一个梦叫作明君梦,就是希望有个好皇帝,真命天子出来了,天下太平,如果皇帝指望不上了,他就希望有一位清官,就是第二个梦叫做清官梦,皇帝糊涂一点,我头顶上的父母官是个清官,我日子也还好过,如果清官也指望不上了,他还有第三个梦侠客梦,这个时候我就希望有一个侠客出来,半夜三更取那贪官首级,为我们报仇雪恨,为我们平反冤案,如果侠客也指望不上了呢?就只了,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武侠小说的原因。
    好了,三个梦:明君梦、清官梦、侠客梦,这清官梦大家又选中了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确实廉洁奉公啊,而且执法公平啊。正因为他廉洁奉公、执法公平,所以他去世了以后,蜀国的老百姓都主动来祭祀他,至今崇拜他啊,寄托了我们人民群众这样一个社会理想啊,这是人民群众需要一位清官。第三个文人、士大夫需要一个代表。“士”这个阶层非常特别,它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是最低一等的贵族,秦汉以后是最高一等的平民,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是基本上没有不动产,有的是一身本事。有武艺的叫武士。有文才的叫文士,武士可以给别人做保镖或者刺客,文士可以去给别人做谋臣或者秘书,所以士这个阶层的特点他是一个要参与政治的。只有极个别。极个别真正不愿意参与的那叫隐士。其他的文士也好,武士也好他都要参与现实的社会政治。但是士这个阶层他还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呢?他是独立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