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备胎》第三百六十六章新的创举

重生之神级备胎最新章节目录
   苏晨说出来的广告点子,饶是像李洋和吴平两人,和广告推销打了半辈子叫道的两人,虽然在外表上没有太大的表现,实则在内心已经是引起了轩然大波,那种内心的震动,让他们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而且,苏晨的想法,并不难理解,一说出来之后,其余的三人便都明白了它的内涵,和它的出彩之处。
    这个广告如果能够拍好,那么对于产品的销量,肯定有很大的好处。
    相比那些粗制滥造,毫无新意的广告来说,苏晨的这个点子实在是太棒了。
    “你是说,这个拍摄的地点放在公交站台上,也就是男主角下公车的时候,女主角也刚好上车。这个时候,男主角的手撩过了女主的发梢,恰巧将她带在头上的饰物不小心拿下来了,然后男主又去追女主的公车,你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吧。”
    李洋将苏晨的想法,又重新地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脱口而出。
    “没错,就是这样的。”苏晨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不可置否的说道。
    “而且这个广告,还可以录成一个系列的,我想一下,可以有很多的篇幅,比如说除了这个公车篇,还可以有再遇篇日出篇寻觅垂顺篇结婚篇见家长篇等等。这样一来形成一个系列,观众们的印象会更加的深刻,对于广告的宣传也是有着利好的效果。”
    “不错,这个想法着实是符合我们洗发露的品牌定位,而且拍摄出来的效果也非常的偶像,具有推广的效应,你们呢,觉得如何。”
    王总像是在征询李洋和吴平的意思。
    “很好。我觉得这个广告没问题。而且有一个系列的广告下来的话,没准观众们,会对这个广告也抱有着很大的观赏性。更是会追剧,希望看到接下来是什么样的剧情。这样一来,也就是大大的增加了我们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了,我觉得这个想法,值得一试!”
    “嗯,要是能再想出一个电子,拍成一个系列的话,那就是太好了。这样一来,可以说是开创了广告界的一个新的思路。也开拓了这个产品的推广和销售。甚至说,这是广告代言的一个开拓性的创举。”
    李洋和吴平,两人不住的点头,都十分的赞同苏晨的想法。
    “好,就这么办,待会我们在和技术部门探讨一下,如果来得及的话,今天我们就可以拍摄怎么样。”
    “嗯,好的。”闻言,苏晨点点头。他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
    而此刻,《百家讲坛》之《易中添品三国》仍然是在湘西电视台热播。
    易中添:
    上一集我们讲到,孙权最后决定联合刘备对抗曹操。是经过了反复的思考和掂量以后做出的决定,而能够帮助孙权算清这笔帐的人不可能是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是不是没帮孙权算账?也不是,诸葛亮是帮孙权算了账的,而且诸葛亮在说服孙权的时候使用的办法也是算账。诸葛亮帮孙权算了三笔帐:第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大难临头最忌犹豫,你不能犹豫不决,你不能狐疑观望。犹豫不决和狐疑观望的结果是“祸至无日矣”,这是第一笔帐。第二笔账。诸葛亮告诉孙权,将军人多势众。刘豫州尚有余威。如果贵我两方联合起来,破操必矣,一定能打败曹操。这个账具体怎么算的我们在下一集还要讲。那么第三笔帐呢,是如果我们打败了曹操会怎么样呢?鼎力的形势就形成了。他的原话是:“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那我们就能造成一个三国鼎立,或者说三分天下的这样一个形势,这对于贵我两方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所以说诸葛亮是算了账的。
    但是这个账呢,没算完;或者说,还算得并不十分到位;或者说,这个算法它还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看诸葛亮算的第一笔账,就是你现在不能观望狐疑,你必须在两种选择当中做出决断。那既然是这样的话,你就要把这两种选择的好处、坏处都把它说透了。哪两种选择呢?一个是对抗,一个是投降,对抗的好处诸葛亮把它算清楚了,投降呢?没说,如果孙权投降有好处,或者说孙权投降曹操的好处大于对抗曹操的好处,那么为什么不呢?这个他没讲。第二,对抗曹操也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打赢了,一种是打败了,打赢了的好处诸葛亮说了,是什么呢?“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打败了呢?打败了会怎么样呢?也没讲。这就等于跟一个人说,哥们儿,咱抢银行去,只要抢成功了一辈子都花不完这个钱!逮住了呢?他不说,警察真来逮你,他不管,有这么帮人出主意的吗?但这个呢,不能说是诸葛亮能力和水平有问题,兵马未动先想败局,这是任何一个军事家都懂得道理,诸葛亮不会不懂,就是我们现在一些企业家也懂,你要做一笔生意你不能想我做成了以后我赚多少,你得想想我做亏了以后我赔多少。所以我的主张就是向来跟人家决策的时候你一定要朝坏处说,就是你这个事情做了以后最坏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你心理上还能够承受,那你就可以拍板,撑死了我不过如此如此嘛,不过怎么样怎么样嘛,我不在乎我就干了。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懂。第二个,替人谋划要把话说透,这个道理他也不会不懂。
    那么为什么不说?因为没有办法。这个时候曹操的军队已经开过来了,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不联合孙权,刘备集团是死路一条。何况诸葛亮初出茅庐,寸功未立,什么火烧新野,什么火烧博望,那是罗贯中帮他烧的,这个时候就个人而言也必须立下这初出茅庐第一功;何况如果不能够说服孙权。对不起刘备的三顾茅庐啊。无论从道义上,还是从策略上,他只能够紧紧地把孙权抓住。只能这么说。
    但你说孙权他心里就不明白?这也说不过去。我都想到了这些问题,孙权想不到?孙权智商应该比我高啊。那么我们就要问,孙权他为什么不问呢?那也只能有一个结论,就是在此之前已经先有人把这个账给孙权算清楚了,孙权有了底了,不必问。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
    鲁肃,为什么是鲁肃呢?因为鲁肃是江东集团政治路线和政治战略的设计师。看过《隆中对策》这一集的观众朋友们都还记得,鲁肃在建安五年的时候就有一个东吴版的“隆中对”,鲁肃在这个东吴版的“隆中对”里面提出来的战略是保江东而观成败。先三分而后一统,这是他给孙权做的规划。这个规划包括三步:第一步,保住江东集团的既得利益,这是你的根据地你不能丢了;第二步,夺取荆州和益州,和曹操划江而治;第三步,在适当的时候北伐,一统天下,称王称帝。所以鲁肃对于江东集团未来的发展是有一个成套的这样一个想法。那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原因,鲁肃才主张孙刘联盟。因为鲁肃的这个战略规划的实现有一个前提。就是荆州必须在刘表的手上,因为鲁肃的三分是孙权、刘表、曹操,但是刘表死了啊。刘表死,荆州不是落在刘备的手上就是落在曹操的手上,所以鲁肃这才急了,才亲自跑到当阳去见刘备。所以这个时候,孙权和刘备如果不能够形成联盟,诸葛亮着急,鲁肃他也着急,他甚至更着急。
    曹操这封信很可疑,因为这封信不见于《三国志》的正文。就是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没有收录这封信,记载在什么地方呢?《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江表传》是晋代人的作品,它的作者叫做虞溥。后来由他的儿子虞勃献给了晋元帝,那么它成书在《三国志》之后,陈寿当然看不到。但是,如果当时曹操当真写了这么一封信,应该说是件大事,陈寿怎么会不知道呢?这是一个可疑的地方。第二,曹操这封信写得蹊跷,他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当时曹操南下东征的时候,据《三国志?程昱传》的记载,刘备跑到了孙权那里,而曹操的谋士们都认为孙权会杀了刘备,只有程昱说不会。也就是说曹操这个时候对形势的估计无非两种,一种是孙权会杀了刘备,这用不着写封信给孙权啊;还有一种是孙权和刘备会联合起来,那就更不能写这封信了,为什么更不能写这封信呢?因为你写这封信起到的作用只能是促使他们的联盟。所以有人说这是一封恐吓信,为什么说是恐吓信呢?你看曹操的话是怎么说的,今治水军八十万众,这曹操的陆军和水军加起来他也没有八十万,他哪来的水军八十万?
    那么恐吓信的这个说法当然也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问题是他这样做会不会适得其反呢?当时他的重要谋士程昱就断定,刘备和孙权会联合起来,他的道理是孙权虽然很英雄,但是这个时候没有什么威望;而刘备是公认的天下枭雄,又有关羽和张飞那都是万人敌。孙权肯定要利用刘备这个力量,而刘备走投无路了也肯定要依靠孙权,所以他们非联合不可。就算没有程昱的这个话,根据曹操的一贯做法他也不应该这样。看过前面节目的观众朋友们一定记得,当时袁尚和袁熙两个跑到辽东去投靠公孙康,手下的人都主张曹操去打,曹操说用不着打,他们是同床异梦的,你要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就结成死党,我们要放他一马他们就窝里斗,等着公孙康把袁尚和袁熙的人头给我送来,结果公孙康果然把这两个人的人头给曹操送来了。
    那么如果这封信写了,就只有一个推测,就是那是真要打孙权。那么这封信就不是恐吓信,是下战表。这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曹操这个时候志得意满,骄傲得不得了。我们知道曹操这个人是非常骄傲的,小人得志,“小人得志”这四个字用在他身上很合适,他是一得意了以后他那个尾巴就翘起来当旗杆的。他藏都不藏的。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牛得不得了,也没把孙权二十七岁这个小子放在眼里,干脆搂草打兔子。打刘备顺便把孙权也干掉算了,或者是也不真打。我写封信吓唬吓唬他,他没准就投降了。
    ……
    那么第三个问题就是这封信什么时候送到的呢?应该是诸葛亮和鲁肃回到柴桑的时候,这个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这么认为,只不过他是说鲁肃和诸葛亮到了柴桑以后,诸葛亮马上就见到了孙权,然后孙权就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就召集会议讨论是不是联合刘备对抗曹操,这个时候信送到了。他说“是时”,他用了这两个字,“是”就是这,这个时候曹操的信正好到了。那么我们的看法呢,信应该也就是同时到了,但是我不认为孙权收到这封信以后他还不先开会,先找诸葛亮谈谈,我认为他应该先开会,开内部会议,自己家里人关起门来先讨论讨论怎么办再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