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是耿精忠》第五百二十六章方案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节目录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最近这几个月,咱们江南这边的各个染坊终于是能够再次恢复生产了。△¢四△¢五△¢中△¢文¥f,大都督您不知道,这印染一行离不开靛青料,此染料用于印染颜色经久不退,而且色彩鲜艳亮丽,有‘金梁缸’之称,一匹白坯布经染色之后,其价格可以增加一倍;而江南所用的靛青染料,主要就是来自福建,呵呵,大都督您创建的马尾工业区内就有一家专门生产靛青染料的工厂。
    可是由于先前清廷和大都督您正在交战,而且浙江那边台湾郑家进攻了占据了浙江,到处都在打仗。陆路到嘉兴那边便被堵死了,走安徽转道江西再进入福建费时费力,而且安徽方面的清军对于过往行商盘查的很是严格,因此两条路都可以说是完全不通。而海路方面,江宁水师封锁了长江,即便是松江府的那几处码头都被管制了,因此很多生意根本就无法进行。过去的一年靛青料都是极为稀缺,价格昂贵,对江南的印染业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现在大都督扫平了这一切障碍,商路畅通,必将大大促进江南与福建两地的商贸发展。”
    一匹白坯布用靛青料印染之后,价格便可再番一倍乃至几倍,这让耿精忠很吃惊,看来这纺织业的利润果然是大的可以。印染、刺绣可是绝活,一般人可是做不出来。
    “江南纺织业的确是闻名天下,苏绣更是其中翘楚。无与伦比。但是若没有你这染厂。那也算出不了那样漂亮的丝线与布匹。那也就没有苏绣流传了,因此,这染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还是那句话,本都督一直提倡的是创新与发展,现在光是知道这靛青料对于印染帮助很大还不够,你们也得继续投入心思去研发新的染料并改进染布技术,这才是发展的根本。玩意将来哪一天这某种单一的染料资源耗尽了,你们又该怎么办呢?那时候再去想办法解决不少太晚了吗?所以。现在就开始投入、研发吧!”耿精忠听了以后,继续看了看染厂内染布流程随口说道。
    “是,大都督说的是。”赵连成连忙答复着。
    “呵呵,你还别不当回事。”耿精忠看他说话的样子就知道他并没有怎么听进去,于是继续说道:“你想想看,要是你的染厂内研发出了一种新的工艺,用新的工艺能够染出质量更加上层的布,那么你这染厂的竞争力是不是会增强很多?即便不能够大幅度提高染出的布匹质量,那么能够降低染布成本也是大有益处,毕竟你这乃是长远的买卖不是吗?你自个儿看着办吧!”
    “大都督金玉良言。小人回头一定召集人手进行研发!”赵连成刚才以为耿精忠之时随口一说,这改进工艺什么的哪有那么容易。那投入可大了去了。但是看耿精忠这么郑重其事,态度立马改正过来。
    一下午的时间,耿精忠将整个新建的工业区参观了个遍,每一家都进去了一下。幸好这只是初建的工业区还不太大,但就只是这样,陪同的这些个官员以及世家家主都是被累的够呛。他们整天养尊处优的,出门那都是坐轿子,最不济那也算骑马。哪里会像今天这样靠着两条腿走了一下午,但是前面耿精忠自己带头走着,其他人就是再累,那也算咬牙坚持着,谁也不敢掉队!
    从厂区出来后,高俊杰设宴款待耿精忠。中午时耿精忠没进城就已经在城北十里外的黄桥镇就自己用过了饭,之后在北门处见到了高俊杰。作为父母官,高俊杰当然要负责为耿精忠接风洗尘了。这走了一下午,可定也是累了,一顿酒还是要吃的。
    高俊杰刚敬完一杯酒,随即开口说道:“大都督,苏州工业区大建纺织厂等各式工厂,这自然是好,可是这也会给当地百姓造成不小的冲击。暂时虽然还没有矛盾体现,但是下官估计,再有半年,普通百姓的日子只怕就不好过了!”
    耿精忠夹起一筷淮扬菜中的名菜扬州狮子头,慢慢的品了品,味道绝佳,绝对是大师傅做出来的,十分地道。吃完之后才开口问道:“详细说说,我刚到,还不明白!”
    “启奏大都督,江南各地地少人稠,因此家家织布,农闲之时,连男子也会一起织布,以补贴家用,江南各地几乎家家都有织机,纺纱织布是普通百姓一年中主要的营生之一。如今大办纺织厂之后,势必会对普通百姓之家造成不小的冲击,这事,官府还须预先有个对应措施才行。”
    高俊杰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他还不错,至少不是那种昏昏钝钝的官员,集约式企业化生产,能减少成本,提高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对那些家庭式作坊肯定会造成很大的冲击。江南地窄人稠,如果百姓的纺织收入遇到冲击后,日子只怕会变得很困难。
    “世新不必忧心。此事政务部早有应对之策,已经形成文书准备下发。其中一条本都督记得很清楚,这边兴办了规模很大的工厂,同时也可以让下面的乡镇也开办小型的工厂。那些工厂可以不必像工业区内这般工厂与工厂之间有着密切的生产技术协作和工艺联系,言简意赅,就是乡镇上可以开办纺纱厂,也可以开办织布厂,当然两者都办也可以,量力而行。乡镇上需要能够做到统筹安排,组织乡民集体纺纱、织布。而若是织布机不够,则敕令机器厂方加大生产。”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这句谚语说得好啊,江南地区的纺织业可以说完全就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确切的说是领先于全世界,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地区的布匹产量能与江南地区想比。即便是福建那边已经整合了纺织业。规范发展了好几年那也算远远比不上苏州、松江等地区。人家几百年的积累底蕴十足。这里的女子九成九都会纺纱织布,有着优秀技艺的绣娘更是遍布江南,而福建那边花了高价用高薪请去的绣娘总共才多少呢?只是和苏州比起来,被请到福建的绣娘连在苏州的零头都不到。
    “还有,吕宋岛那边的事情你应该有听说,那边可是相当缺人啊,过段时间本都督准备大举移民去吕宋。江南这边人口实在太稠密了,而土地却太少。就是平均分,那也远远不够耕种的。吕宋岛那边就大不一样了,只要是愿意去吕宋的,立即就安人头分配到十五亩田地,其他一应的耕牛种子都由官府提供,三年不纳税。这件事情到时候你还要好好配合宣传一下。”
    “大都督准备移民多少人口?”高俊杰放下了筷子问道,其他几位官员一直没有插上嘴,但是这时候也都在凝神细听。
    “五十万!”耿精忠环视酒桌随口说道:“这还只是第一批。”
    “五十万!”
    这个数字可是将所有人都震了一下。五十万说的倒是很轻松,这可是个极大的数字啊,要死搬迁这么多的人去遥远的吕宋岛。光是这期间的花费就会叫人受不了啊!高俊杰等几个精于算术的官员粗粗一算,便觉得这个大动作至少需要花费五百万银钱才能完成。他们突然浮现出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吕宋岛那边有那么多的土地吗?
    不过这个问题刚一浮现在心头,他们便随即又释然了。他们这些官员最近处理政务之余一直在看福建政务部颁发的施政要领和地方图志,尤其是以吕宋资料最多。吕宋岛作为新移民发展的一个省,各项施政方案都是新的,在试施行几年后经过不断的完善已经形成完整的系统,而关于吕宋岛的一些基本资料也很快浮现在他们心头。这几年,吕宋岛大开发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仍旧是有大片的土地空闲,整个吕宋岛上的居民总计才堪堪达到一百万。这个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对于面积和浙江、福建相当的一块地方,人口却那么少,显然是不合适的。
    “敢问大都督,属下听闻这两年吕宋岛风调雨顺,为大陆提供了海量的稻米,只是不知道吕宋岛的情况是否真如资料上所说。”苏州府同知刘建生开口问道。
    “你有这个怀疑是对的,下属就要有质疑上官的勇气。政务部发下来的资料全部属实,无一处虚假。每一份资料都是经过详细整理才交付印刷的。前段时间,本都督召集各大世家开会,提出让他们组建远洋公司以备将来远赴海外发展。这吕宋岛只是我们马尾军在南洋的第一个试点,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开发。赏赐也已经跟各大家主说了的,澳洲,那一块有半个中国国土大的区域,上面却只有区区百万的土著,你们自己想想那需要移民多少人过去才够用?!”
    在耿精忠和苏州官员以及苏州世家家主一起酒桌上高谈阔论的时候,天津城外却彻底乱了套了。天津城还是稳稳的控制在马尾军手中,整个渤海湾上尽是马尾军海军的身影。从大沽口到天津城,这方圆一百二十里范围内都见不到一个清军的身影了。敏巴锡和倭内以及朝鲜并总计六万人,连着两天两次攻城,全都损失惨重,两次攻城便去掉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使得全军士气全无。
    敏巴锡只得退回去再做休整,想法子再战,康熙给他的可是死命令,拿不下天津他就不用在回去了。可是事情继续出乎了他的预料,第三天晚间,马尾军大军在曾养性的布置下出城袭击清军大营。清军不是没有派人巡夜一方敌军偷袭,这在每一次战争中每一支军队的主帅都会作出这样的安排。但是为什么总还会有被偷营成功的事情发生了?这里面的综合因素就多了,其一、马尾军选择的是后半夜偷袭,那正是人一天最困的时候。其二,清军连续两天攻城失利,士气低迷,巡逻队也是无精打采。其三,马尾军侦察兵部队可不仅仅就只会侦查,他们作为一军兵王,去暗中偷袭拔掉守卫钉子也是手到擒来。
    马尾军悄么声的到了清军营门前,紧接着就是大炮长枪轮番上阵,处于睡梦中的清军顿时一片大乱并很快被彻底击溃。接下来追杀溃兵那就是极其简单的事情了,马尾军都不用再排兵布阵,直接就是全军掩杀,跟在后面收割性命就是了。这一役,马尾军彻底击垮清廷援军,剩下的四万余大军被斩首一万两千余,俘虏两万,剩下的**千狼狈的逃回了北京城。
    马尾军这边在清理了战场之后,曾养性继续下令,让第四师师长金应虎带着第四师全军开赴北京城外,不要求攻城,但是要去吓一吓北京城内的那些个皇亲贵胄以及满殿的清廷大臣。
    天津到北京两百余里,金应虎带着第四师一万大军虽然迟走了一天,但是一天半的时间便跟到了清军溃兵后面,看似在追赶,其实根本就没有追上去。马尾军的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