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是耿精忠》第一百九十八章三王会面(上)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节目录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京城乃是朝廷的地盘,到处布满了朝廷的耳目,想在这里做出点事情来,必须是经过详密策划才行。吴应熊回到额驸府不一会,尚可喜便跟着登门了。
    门口一阵寒暄过后,吴应熊客气地笑着,一边说道:“等候世伯有一会了,快快请进!”,然后把尚可喜让进内府的听雨轩里待茶。
    落座之后,尚可喜用碗盖拨着浮在上面的茶叶,半闭着略带浮肿的单眼泡,单刀直入地开了口,一句话便说得吴应熊浑身打激凌:“贤侄,你猜皇帝将耿家大公子留下来,有何用意呢?还是耿家和朝廷早有接触?”
    吴应熊在京做人质二十余年,深通韬晦之术,心里虽然吃惊,面上却丝毫没有变化:“世伯多虑了,安知这不是康熙的分化之策?我三家藩王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不相信他耿家如此短视。”说完,吴应熊深深吸了一口烟,透过浓浓的烟雾打量尚可喜的反应。
    尚可喜也在观察吴应熊,这个其貌不扬的矮个子,胖胖的身体略嫌臃肿,细眉大眼,厚嘴唇,一眼看去极是忠厚朴拙,却不料他的反应如此灵敏。自己还是在他小的时候见过几次,后来便再也没有接触,不想过去十几年,现在却是变得如此精明强干。“到底是你们年轻人啊,我和你爹都老了。耿精忠与你一样,都是那么精明能干,可惜之信却是差远啦!”尚可喜本来还有一肚子的话想要说。但是想着想着,便变得意兴阑珊起来。
    自己的大儿子尚之信,能力虽然有,但是却有着致命的缺陷-----性格暴躁,独断专横。好大喜功,更兼贪婪无度,自己作为他老子,最清楚不过了。现在的广东,四分之三的兵权都已经落入尚之信之手,也就是说。实际上广东已经是尚之信在当家。但是不管自己的儿子再不好,毕竟还是自己亲生儿子,自己只能不断的帮助他。
    两人不断的闲聊,但是都没有涉及到什么重要的事情,也没有谈合作之类的。吴应熊再能干。毕竟还是为质子,远离云南,而尚可喜自己也做不得主。但是三王之中,吴三桂的兵力比其他二王加起来还要多,因此,尚可喜最然在吴应熊面前是老资格,但是却处处偏让,话里暗含他广东会紧随云南脚步的意思。
    “禀世子。靖南王世子前来拜访!”额驸府老管家吴恒前来禀报道。吴恒是吴三桂留在吴应熊身边的得力助手,也是吴家最有能力的下人,没有之一。有他在吴应熊身边。远在云南的吴三桂也放心不少。
    吴应熊与尚可喜对视了一眼,随即说道:“快快有请!”说着自己却是站起身来,到门口迎接。而尚可喜却是没有动,毕竟他的资格老,没有长者出门迎接晚辈的道理。
    “小弟见过世兄,前几天就该前来拜访。奈何琐事缠身,还望恕罪!”耿精忠一见吴应熊。立马快速上前几步说道。
    “哈哈,贤弟说的哪里话。愚兄久居京城。也算是半个地主,却是没有及时相邀贤弟前来做客,是愚兄的不是才对。快里面请,尚世伯也在里面!”吴应熊一边客套,一边将耿精忠往内堂引。
    “小侄见过世伯!不想世伯也在应熊世兄这里,倒是省的小侄再往您府上跑一趟了!”耿精忠进入内堂,便对着坐在椅子上的尚可喜说道。随着自己一坐下,额驸府的下人便将茶给奉上,随即便下去了,偌大个客厅,就只剩下耿精忠三人。
    “贤侄都是自己人,我也就有话直说了。我与应熊贤侄刚才就在讨论,这皇帝将你留下,不知到底有何用意?贤侄是个明白人,吴、尚、耿三家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不要被分化瓦解喽啊!”其实尚可喜并没有吴三桂的那么多心思,他想的也很简单,只是想维护这他镇南王府的利益。至于造反,他还没那个心思,他认为只要三家同气连枝,朝廷就不敢拿他们三位藩王怎么样。
    吴应熊也将目光转向耿精忠,耿精忠听完笑了笑,不慌不忙的说道:“世伯多虑了,小侄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康熙是有分化瓦解咱们的意思,但是小侄没那么傻,并没有接他的话。皇帝将我留下,是看上了我的那些西洋战舰啊!明着要他是不会的,于是他便想要自己建造一些。可是当我告诉他一艘战舰需要白银二十多万两的时候,他便也不再说话了!”
    “额,哈哈哈哈。我可是听说了,你靖南王府为了打造马尾水师,可谓是倾尽财力了。而朝廷处处都要用钱,皇帝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闲钱去建造这等战船啊。再说,他就是建造了又用来干什么?北边的麻烦还没解决了,难道要去打台湾?”尚可喜听到这话,哈哈大笑起来,看来这皇帝毕竟是年轻太轻,不知道轻重,看着西洋风帆战舰威武,便也想着造几艘玩玩,可惜却是不知道这战船的成本。
    “世伯说的不错。我可是听说,贤弟为了打造马尾水师舰队,可是联合了很多福建商家的。有这回事情吧?”说着眼睛盯着耿精忠询问道。见耿精忠点点头,于是继续说道:“好像贤弟是以帮助开放港口,发展海贸为条件,才说动那些商家帮忙出资建设出来的水师,其实若是朝廷也仿照精忠贤弟的做法,也能筹到一大笔银子,再发展一支水师不再话下!”
    “世兄说的不错,可惜朝廷紧闭海关,严格执行海禁政策,大大阻碍了沿海商贸的发展。世伯应该深有体会,海贸之利,远超其他。而福建甚是贫瘠,我也是没办法才行此举。今天世伯与世兄都在,我也就直说了。比如世伯的广东一省,与我福建最是相近,我们在来的路上。便已经达成一致。以后广东福建两省将会加大合作,互通有无。还有吴老伯镇守云贵两地,地大物博,完全可以运货物通过交趾出海,只要将货物运到广东福建,就可以获得两倍以上的纯利。我想这对于吴老伯来说,应该也是一件好事情。去年年初,小弟与吴老伯达成的那一笔交易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耿精忠不紧不慢的说道。
    “贤弟说的或许没错,我会将此事禀报父王,一切都由他老人家做主。”吴应熊笑了笑说道。
    “看来贤侄是看不上这点好处了。也是,朝廷每年上千万两银子送到云贵,怎么会在意这些。”这话说的就有点酸了。朝廷每年拨给三藩的钱粮,吴三桂就占去了一半。而吴三桂在云南与西藏开通茶马互市,获利也是极为丰厚每年收入,他尚可喜就是拍马也赶不及。尚家在广东虽然也设私税,发展海贸,每年获利也就三四百万两。这点收入比之吴三桂差得远了。
    耿精忠这时候没有答话,他的远洋鲲鹏舰队以及近海运输编队每年都可以给他带来至少一千万两的收入,还有至少三千万两都被福建世家百姓赚取了。这要是给尚可喜吴三桂知道了。肯定也会大力的发展海外贸易,不过就算他们这个时候想动手,也已经迟了。
    吴应熊也听得出尚可喜的话外音,也没有接着这个话题说下去。而是转入其他话题,既然康熙留下耿精忠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思,而耿精忠也清楚自己的立场。那么其他的事情也就没必要担心了。三人东拉西扯了一阵子,便各自打道回府。耿精忠是准备过两天便回去了。而尚可喜却还想要多留一阵子。老人都喜欢孩子,他的二儿子留在京城多年。小孙子都已经十岁了,他要留在京城待上一阵子,陪陪孩子。
    耿精忠回到耿昭忠的额驸府,左右无事,下午的时候便带着几名侍卫到大街上闲逛起来。在额驸府,阿厚本来是想要跟上来的,但是考虑到他身份的隐秘性,也就忍住了。耿精忠此行也不是毫无目的的瞎逛,此刻一行人却是专门循着一些寺庙去转悠。耿精忠还记得那个假冒的朱三太子,最近耿精忠得了阿厚的详细奏报,对这个三郎香会了解的更深了一些。
    历史上假冒朱三太子的人不少,但是最具实力的就是这位杨起隆。他的父亲杨继宗原是前明烹宗时左副都御史杨涟的远房侄子,杨涟因弹劾魏中贤而被捕下狱,偌大的杨氏家族死的死逃的逃,家破人亡,杨继宗则化名朱英出走了。崇帧初年杨涟的冤案平反,杨继宗才又返回北京,他贿赂了周贵妃的堂弟周全斌,很快就得到了一个光禄寺司库主事的职位。
    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城。深夜时分,崇帧皇帝撞响了景阳钟,召集百官入宫。待杨继宗飞也似地赶进紫禁城时,侍卫、锦衣卫、宫女的尸体横七竖八到处都是,血腥味扑鼻熏人。崇祯杀死了公主、近侍、宫女和皇妃,跑煤山上.吊去了。
    杨继宗在宫中穿行时,发现了一个十分精致的小木盒子,里边有一方盘龙金钮玉玺!还有一份天潢玉牒,那是证明皇子身份用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份藏宝图。杨继宗死后,这些东西就落在了杨起隆手中,成了假冒“朱三太子”的凭证和资本。这些年他以“少主”身份巡视直隶、山东、河南、安徽四省,发展三郎香会,此刻他的香众信徒已有二百多万,只待时机成熟即可起事了。
    其实要不是耿精忠特意提醒阿厚去查探这方便的情报,阿厚也不会将眼光放到这些人身上。原先在阿厚看来,关注这些人还不如多往朝廷大员府上或是皇宫里安插一些暗探。但是经过多番打探,得到的关于三郎香会的情报的确是将阿厚吓了一条,不知不觉间,京城周围也暗藏着这样一股势力。
    几条街上的寺庙并没有什么异常,耿精忠也不泄气,本来就没准备直接找到这位杨起隆。不过,他还说抱着一丝希望。历史上的杨起隆能够不用任何人的扶持。自己发展起一番庞大的势力,也是不可小觑的。若是自己暗中给他一些帮助,到时候朝廷与吴三桂开战,加上杨起隆在里面搅和,可能海会将局势搞的更浑一些。那样的话,对自己更加的有利。
    四处转了一转,实在是没有发现,耿精忠便打道回府,预备着过两天便回去。也就是在他回到府上的时候,吴应熊府上的大管家吴恒亲自送来了一封吴三桂的亲笔信。邀请耿精忠前往云南一会。耿精忠也忽然想起了,历史上好像在康熙召见三藩之后,三王是齐聚云南五华山商议大事的,看来,吴三桂的这一封信一到。历史又将重演一边了。但是,此耿精忠非原耿精忠,估计原历史上的内容也要有所改变。
    耿精忠接了信,第二天便开始启程返回福建。之所以是先返回福建,也是有原因的。他要去云南,势必不能就从京城这边出发,再说了,若是走陆路。一路上四五千里,山高水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