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是耿精忠》第一百七十八章布局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节目录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蒋得鋐还是开口了,耿精忠走后不一会,他便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的将他所知道的信息全部都说了出来。孝庄安插在耿家这边的探子的确不止一个,不过他蒋得鋐却是职位最高的一个。
    他所知道的也就三个,还有没有其他的,他也不知道了。这三个人当中,两个都是老资格了,现为营长之职,分别为他自己麾下的第十二营营长李炎以及白显忠麾下的第六营营长姚贵。另外一个,不是军队中的人,而是王府内的一个管事巩敬。他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王府后厨采购,虽说他在王府中地位微不足道,但是却能够时时的监控王府中人的动向。
    蒋得鋐在京城的家人是谁,住在哪里,他是一个字也没说;但是把他如何与京城的人接头联络的详细方式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包括朝廷在福州城内的据点,和在江南的据点。
    耿精忠拿到蒋得鋐招供的信息,再一次发了脾气。一巴掌拍在了桌上,将桌上的精致茶碗震落掉在地上,然后摔得粉碎,不过他却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按照名单抓捕,当然是痛快,但是那得考虑考虑后果。他现在可不想立马与朝廷翻脸,这还不到时候。
    这些事情,耿精忠一股脑的丢给李光地去处理。这刚挖出来的三个内奸,耿精忠并不打算将其如对付蒋得鋐一般,莫名其妙的让他们消失掉。他的意思是,想办法将这三个人暗中控制住。让他们倒戈,为他耿家所用。若是顺利,以后便可以利用这几个人,蒙蔽京城的目光。李光地比较细心,这些事情交给他最合适。
    这两天。耿精忠有他忙活的事情。鲲鹏商队即将再次起锚了,自打他们上次刚从南海返回,恰逢耿精忠开始筹备征倭;商队便在马尾停留了下来,直到现在。算算时间,鲲鹏商队已经整整四个月没有出海了;四个月的时间,远洋贸易公司的损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是超过了一百五十万两。
    此次随着鲲鹏商队分为了两拨,每拨三十艘商船。一拨前往倭国,一拨前往南洋。倭国那边好说,即使新开的三处通商口岸出码头还没有建好。但是就以他们现有的码头,也可以供这三十艘商船停泊。以后他们往来倭国的次数将会越加的频繁,估计都会超过南洋的贸易。毕竟,倭国的总人口摆在那儿,市场可是比南洋这边大上不少。
    南洋这边,马尼拉、巴达维亚、大泥、占城、三佛齐、暹罗总算起来的话,人口也是不少,可是他们的生意基本上都只是和西洋商人在做。那些南洋本土的猴子们,笨的很,没几个会做生意。
    此次。鲲鹏船队的南洋之行,随船跟去了六十个情报处的精英。他们同被派往倭国的田信等人一样,都是未来学堂专门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这六十人都很年轻,但是办起事情来都相当的利索。此前,在鲲鹏商队刚刚开始到南洋做生意的时候,就已经有一部分情报人员在这边扎下来了。新到的精英刚好填补这边人手严重不足的空白。
    马尼拉及其以北的吕宋岛,重点关注的区域还是马尼拉周边。以及吕宋岛中央平原地区。这些人抵达以后,配合原先扎下的人。大半年的时间,足够他们将这里的详细情况给摸个通透了。
    从几百年前开始,中国与南边的这些小国家便有贸易往来。不说别的地方,就在马尼拉现在就有大量的侨民定居,而且还有许多经常来往马尼拉的中国商人,因此华人在当地都有一定的势力。另一方面,加上最近几年耿精忠在福建大力支持海外贸易的发展,抵达吕宋这边的华人又是增加了不少。新到的情报部精英们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便是联系吕宋这边的华人领袖,以便明年的行动。
    现在占领了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和东方的国家可是不同,他们本身就是航海的先驱,他们一直都很重视贸易而且西班牙国内年年战火国库几乎消耗殆尽全靠这几个海外的殖民地支撑着。而殖民地的收入来源也主要靠贸易,东亚地区,他们早已经失去了倭国的市场,因此菲律宾总督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对马尼拉与广州福建一带的贸易可以说相当的重视。
    一年半前,鲲鹏商队前往南洋贸易,耿精忠便开始了打探吕宋岛的情况。那个时候,耿精忠还没有动要拿下吕宋岛的念头,可是传回来的信息却打破了耿精忠对西班牙人仅有的一点好感。他忘了几百年来南洋华人的处境,忘了后世那一次次令人痛恨的排华事件。于是,耿精忠便开始制定了这个计划。这个计划,除了耿精忠自己,也只有李光地才知晓。这边的情报部门精英,跑到吕宋岛上去联系久居吕宋的华人领袖,李光地曾在一开始的时候担忧过,但是随即便将这个担忧抛诸脑后了!
    从古至今,东南亚各国都有排华史。印尼最甚,菲律宾、马来西亚其次,新加坡稍好。历史上,在十七世纪的时候,马尼拉一共发生了四次比较大规模的华人大屠杀,每一次都十分的惨烈。
    西班牙当时之所以称霸东南亚海上贸易,除了其军事实力强大尤其海军外,就是拥有明帝国这个可以直接输送巨大利益的后院。一五六七年,西班牙便占领了菲律宾宿务,四年后占领了吕宋岛,并建起马尼拉城,随后便积极寻求与明帝国开展贸易。再三年后,广东海盗林凤集团被明军击溃,逃往吕宋,被西班牙人剿灭。因西班牙人助明讨伐林凤有功,明朝许其来华贸易。
    一五七五年。西班牙人来华贸易受到明政府厚礼接待,但他们在广东沿海一带的贸易却受到葡萄牙人的阻挠。此后,西班牙人转向我国闽浙台一带贸易,并要求明廷指定一处地方供其居住贸易,被明廷拒绝。一六二六年西班牙人便用武力占领了中国台湾北部。以此作为对华贸易的基地,直到十五年后被荷兰人赶走。
    菲律宾群岛贫瘠,一些日用品都也要靠海外供应。为维持殖民统治,西班牙人一度鼓励中国商人前来贸易,而明中后也曾自主开海贸易。据记载,十六世纪后期。到十七世纪初期的半个世纪里,一年之内抵达马尼拉的中国商船的数量最多达到了六十艘。中国的牛马骡驴、鸡鸭等家畜、家禽、生丝、棉布、麻织品、瓷器、铁、铜、锡、铅、食品、水果、胡椒、肉桂、丁香、糖、面粉都进入菲律宾。其中生丝与丝织品约占九成。而西班牙则负责分销,转卖给当地土著、西班牙以及早期华人,维持了殖民统治。西班牙人还将中国丝绸、瓷器等贩至其美洲殖民地,从而形成了“太平洋丝路”。这一贸易被西方学者称为“大帆船贸易”。
    可也就是第一次发生在一六零三年。那个时候的皇帝是明朝万历皇帝,这位到处开矿、搜罗金银的皇帝,听信了阎应龙、张嶷的报告,说是“吕宋机易山素产金银,采之,岁可得金十万两、银三十万两!”,于是万历皇帝不听劝谏,派出“矿税使者”。带着勘探队来到吕宋。毫无疑问,这引起了西班牙人极大的疑惧,他们抓住了勘探人员。“欲杀之”,幸得“诸华人共解,乃获释归”。
    这一事件,可是触动了西班牙人敏感的神经,他们担心在菲律宾的数万华人,将成为响应中**队入侵的内应。于是。他们开始了行动。第一步,是收去华人手中可做兵刃的铁器。办法很简单,殖民政府宣布将对外征讨。高价收购铁器,“华人贪利尽鬻之,于是家无寸铁”。第二步,西班牙人下令录华人姓名,分三百人为一院,入即歼之。这三百人一批的分批屠杀,完全类似日后纳粹对犹太人的“最终解决”及苏联屠杀波兰军官的“卡廷惨案”。
    惊醒了的华人没有坐以待毙,于是奋起反抗,但是,由于手无寸铁,又没经过战斗训练,一番战斗之下便死伤惨重,然后便躲入了大仑山,与西班牙军队打起了游击战,“众殊死斗,蛮兵少挫”。
    西班牙人手腕相当灵活,派人过来议和并说他们后悔了,但是,华人们全都不相信,杀了使者。西班牙人大怒,收兵回城,却在城外设伏。华人缺吃少穿,率军攻城,却遭到埋伏,死伤超过两万五千人。这场起义仅坚持了四十一天,而后很快演变成一场对华侨的大屠杀,在西班牙人的煽动和蒙骗下,包括菲律宾土著、日侨在内的各方力量都参与到这次屠杀中,据统计在这次大屠杀中被杀的华侨人数在三到四万之间。
    为避免激怒中国政府,引来战争,西班牙总督下令将所有掠夺来的华人资产,“悉封识贮库”,然后致信福建巡抚徐学聚,说:“华人将谋乱,不得已先之,请令死者家属往取其孥与帑。”同时,在这一次大屠杀之后,也使中国商人对菲律宾心存恐惧不再到菲律宾经商;对菲律宾本土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物资匮乏、经济萧条、财政状况严重恶化,同时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人也但心明朝会报复因此派遣使臣到中国来周旋澄清。
    而面对这一惨剧,万历皇帝得悉消息后完全惊呆了,立即逮捕首倡到吕宋淘金的阎应龙、张嶷。尽管他查明了马尼拉大屠杀的真像,但由于当时的明朝国力疲惫,无力举兵征讨菲律宾,同时中国对海外的事务也并不太上心,因此只是不痛不痒的对菲律宾当局写了一份《谕吕宋檄》,指责他们“擅杀”,“令送死者妻子归”,但是毫无结果,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从表面上看,引发一六零三年的马尼拉华人大屠杀的原因很偶然,其实西班牙殖民者与当地华侨的积怨是长期积累起来的结果。因为菲律宾原来本是明朝的藩属,后来被西班牙人强占,因此西班牙人一直都对中国心怀警惕。而菲律宾的华侨人数极多而且也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自然也会引起西班牙殖民者的敌视情绪。另外中国人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菲律宾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又会引起了殖民者的贪婪以殖民者凶残的本性排华、屠华也就会必然发生的。
    明朝的纵容和不做为,也使得西班牙人对菲律宾华侨的欺压更加有恃无恐。于是在后来的一六三九年、一六六二年、六八六年又先后发生了三次华人大屠杀事件,尽管后三次的屠杀规模比第一次小一些,但两次死难的华教人数也都达到了两万人以上。另外。在这几次大屠杀事件中,马尼拉的天主教传教士也起了不小的推波助澜作用,因为,在马尼拉的传教士眼里华人都属于异教徒。
    尽管华人的人数很多,但实力却不强。因为在华人背后缺乏中国政府的支持,而自身又沒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沒有武装力量加上内部又不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