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方圆》第一章古寺静森森签诗诡异[2]

江湖方圆最新章节目录
   佛佑善心,天机不可泄露!南无阿弥陀佛!”
    杨飞飏知道,既然悟通说天机不可泄露,就不会说更多了,再问亦无结果,于是,他便谢过悟通高僧,走出了开元寺。
    一路上,杨飞飏一直把所抽到的签诗与谢府近期出现奇怪状况联系起来思考,希望能对谢府可能再遇到的新情况能有所预料,他越想越多。
    杨飞飏在谢府十多年了,他对谢家大体状况是比较了解的,对谢府中的人,也是比较知晓的。
    杨飞飏听说,谢家祖上是非同寻常的名门望族,西晋末琅玡王司马睿率山东王、谢等大姓南渡进入建业时,谢氏是其中的大族之一,后来建业改名建康,东晋朝建立后,谢氏更是威名显赫的大族。
    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宰相谢安率领着六弟谢石、二子谢琰、侄子谢玄等,以少胜多,取得了辉煌胜利,大败符坚,谢氏家族在那次战役中军功显赫,而杨飞飏的老爷谢敬熙,即是那次战役中东晋军队的前线总指挥谢玄将军的后裔,谢敬熙的父亲、祖父,亦是南京城威名显赫的人物。
    谢敬熙后来奉旨入闽,在泉州为官,他现为福建按察使,驻守于泉州府,正三品官,在杨飞飏看来,谢敬熙老爷是个好官、好丈夫、好父亲,也是和蔼可亲的长辈。
    而且,杨飞飏听到了泉州府官员对谢敬熙的描述,其评价是很高的:学识广博,涵养深厚,颇有儒者风范;见识深切,处事稳健,收放自如,努力维护家族荣誉。
    杨飞飏心想:“像谢老爷这样的有学问、有能力、有责任的官员,一定不会是惹是生非的人,又怎么会遇上‘厉风入府门’呢?”
    谢府的女主人、郭敬熙的夫人郭蕙芷,在杨飞飏的印象中,是天下少有的好太太,在杨飞飏的心里,郭夫人对他既有像母亲一样的细致、亲切,又有如奶奶一样的和蔼可亲,是一位值得爱戴和尊敬的高贵太太。
    杨飞飏曾听郭夫人一位好姐妹谈过,郭蕙芷原是南京城的名将之女,当时嫁入谢家,是真正的门当户对,郭夫人贤惠达理、温顺和蔼,尽心于相夫教子,是一位典型的良母贤妻。
    杨飞飏还听到过一种传说,说郭夫人承继家传,有奇妙的武功,可是,杨飞飏却从没有见过这位雅致温和的太太真的露过手。
    谢府上下,对郭蕙芷都很敬重,她是维系谢家和睦顺祥的好夫人,这样一位温顺和蔼的贤惠女性,也绝不可能引来事端,她是一个好人,对坏事绝不沾手。
    谢敬熙和郭蕙芷育有一子一女,公子叫谢文德,他虽贵为公子,却没有纨绔子弟的坏习气,在飞飏眼里,他是一位爱读书、好相处、善待人、很温和的“好哥们”,多年来,谢文德与杨飞飏虽是主仆关系,却以好友相待。谢文德的同窗好友对他的评价是:熟读诗书,潜心于儒家经典;勤奋好学,一心于科举事业。
    在谢府女士的眼里,谢文德德才兼备,君子风度十足,只是对江湖社会知之不多,于处世应变稍显不足,他过于书生气,读书进入了角色,甚至有点儿痴。谢文德属于典型的书香门第中的文雅公子。
    杨飞飏想,江湖“厉风”入府门,与谢公子是沾不上边的,他绝对不可能为谢府引来事端。
    谢文德有个妹妹叫谢嘉瑶,在杨飞飏看来,他是天下少有的美人儿,几乎是很难从她身上找出不足之处,女人能长成像她这样子,一定是老天爷的特别优待。
    谢文德夸他妹妹说:“我这位妹子,很是能让男士青睐的,她削肩细腰,长挑身材,蛋儿脸型,俊眼柔眉,顾盼神韵媚;她温柔含蓄,举止风韵足,让人观之可亲;她丹唇一启,楚楚动人,文采艺韵,使人见之忘俗。”
    郭夫人夸她的女儿说:“我这乖女,倒也算是有点才,有点儿貌;略懂些儿琴棋书画,知道点儿温柔谦恭。更让我满意的是,她有点聪敏但从不张扬;她活泼开朗却不过于外露,她在各类人群中行事,我是很放心的!”
    谢文德的同窗好友、年轻公子们对谢嘉瑶的评价是:柔美和善,与人极好相处;内涵丰富,常人难以猜透。
    杨飞飏想:“像谢嘉瑶这样的美慧佳人,绝不可能为谢府引来“厉风”祸患。
    那么,“厉风入府门”又是因为什么呢?
    杨飞飏苦思冥想,他突然回忆起,谢府的管家曾在一次喝酒过后,对他谈过谢家在南京的一门亲戚和故交,即:姓王的一个望族,哥哥当过兵部右侍郎;弟弟当过礼部左侍郎。
    南京王、谢是豪族,古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说的是,东晋时,都城的乌衣巷是望族居住的地方,而王、谢是居住在乌衣巷的大族,但后来一度衰落了,当年豪门屋檐下的燕子,也都飞进了普通百姓家里了。诗是如此描绘的,但是,望族毕竟是望族,在后世依然保留着一定的潜在优势,朝代更替了,但王、谢家族后来仍出现一些政要和名士。
    据说,本朝王、谢两家,数代交好,属非常之知己,其关系非同一般,官场忙碌之余,两家也常常走动,王、谢两府中两三代人都是很熟悉很亲近的。
    谢府管家向杨飞飏透露,南京王府现在的主人叫王立言,他原是礼部左侍郎,后还禄位于君,今赋闲在家,但依然是南京城很有影响的大人物,官场门路畅通,故交同僚不少,而且,在江湖上也是有些名头的,在武林中的地位,也非同不一般。
    谢府管家曾告诉杨飞飏说:“有一次,老爷高兴,就向我讲起京城王家的事,老爷说过,当今武林,有威震江湖的几大门派,比如,占据南京附近紫荆山的‘荆山派’;盘踞在苏皖交界蓝崖山上的‘崖山派’;同时占有泉州清远山和南京附近静远山的‘远山派’等等,这些门派对南京王府都不敢小觑。”
    杨飞飏想寻思着:“谢家与王家是亲戚和故交,而王家谙熟官场、名震江湖,是不是王家在官场或江湖上惹上了什么大事,便波及谢家?才会有‘厉风入府门’之虑?”
    杨飞飏想了很多,直到他走出了开元寺,他依然疑惑重重,他对签诗所述的内容,还是猜测不出到底预示着什么?
    杨飞飏对谢府管家酒后言语的回忆,又让他联想到另一一件事,他曾意外地遇到一位神奇老人,对他谈起过谢家有神秘的祖训,这位老人给了杨飞飏意外的惊喜。
    在杨飞飏进谢府的第十个年头,有一日,谢飞飏又一次听人谈起了南少林。
    据说,当年嵩山少林寺兴盛时,少林住持曾派僧人南下福建,在泉州兴建了少林分寺,于是,就有了南北少林,两寺遥相呼应,嵩山地处中原,泉州是东南名城,两处的少林禅寺皆很兴盛,使少林的名声更响了。
    泉州少林寺位于城东边上,亦称“东禅寺”,该寺院规模宏大,僧人众多,它与祖庭嵩山少林寺一样,都是禅武同修,但有所不同的是,南少林僧人练武,是将北少林的功夫糅合进南方拳术中,创建了享誉武林的南少林拳。
    杨飞飏决定到南少林寺去游观一回,他没有想到,他到南少林一游,便遇上了极好的机缘。
    杨飞飏到了东禅寺附近,往前看去,只见六兽屋脊,简瓦红墙,院落规模宏大,院墙设有大山门,他进了山门,只见前面有一放生池,池背后是宽阔石埕,石埕后是寺院大门,入门有天王殿,殿后坐着弥勒佛,弥勒佛背后是伟佗菩萨,再往前走是大雄宝殿,两边是东罗汉堂和西罗汉堂,东西各有250位罗汉,东罗汉堂后面是观音殿;西罗汉堂后面是地藏殿,大雄宝殿居中,背后有藏经阁和念佛堂,主殿建筑群两边还设有厢房,似乎是斋堂和寮房。
    杨飞飏见寺庙里香客众多,香火缭绕,大殿里有善男信女在虔诚拜佛;念佛堂里有僧人在诵经;藏经阁后面山上,有年轻僧人在练武……。
    杨飞飏游观了寺院各处之后,便走出山门。
    在离南少林不远处的路边,有一“清韵茶馆”,他有觉得有点累了,也有点渴了,便走进茶馆。
    茶馆不大,有七、八张桌子,两三桌有人在喝茶,有一位店小二在忙碌着,茶馆右后方靠墙的地方,坐着一位老者,他容光焕发、气度非凡,特别是他的双眼,炯炯有神,这引起了飞飏的注意。
    杨飞飏在一张空桌旁坐了下来,叫来茶水。
    这时,有位顾客立起转身欲走,不小心绊到后面的椅子,差点摔倒,他撞到了店小二,店小二手里的茶壶脱手往下掉,坐在旁边的杨飞飏眼明手快,灵敏地一手接住茶壶,一手扶住店小二,及时消除了意外事故,而对这一切,坐在墙边的老者看得清清楚楚。
    老者起身走过来,在杨飞飏旁边坐了下来,他让店小二换来一壶好茶,与杨飞飏一起品起茶来。
    老者问:“年轻人,能问问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杨飞飏回答:“老先生好!我是本地谢府上的。”
    老者说:“莫非是谢敬熙按察使府上的人?”
    杨飞飏回答:“正是,老先生认识我家主人?”
    老者说:“略知一二,你在府上是做什么的呢,方便说吗?”
    杨飞飏作了简要的自我介绍,老者听后微笑着,似是表示赞许。
    原来,这位老者正是这家茶馆的馆主,他很健谈,杨飞飏和他谈得很投机,两人都很开心,之后,杨飞飏又多次去拜访这位老者,后来他才知道,这位老者气度非凡,并非一般的茶馆馆主。
    老者叫许鸿海,原来是行船捕鱼的,后来染上了病,身体很虚弱,经友人引荐,他进了南少林,当了俗家弟子,拜少林寺海涛法师为师,并改名“海风清”,海涛法师不但把武功传授给他,还教授他读经文、学医书,练武之后,他不但身体变健壮了,涵养更深厚了,还懂得一些药学医理,把自己的病也治好了。后来,他就在南少林边上,开起了茶馆,为香客游客提供方便,表面上经营茶馆,实际上是在有意行善。
    杨飞飏与海风清初次见面所表现出的机敏、善良,加上多次的友好交往,两人已很默契,而且,杨飞飏家原来也是行船的,他父母双亡引起海风清的同情,所以,海风清决定收杨飞飏为徒。
    海风清让杨飞飏每月至少要有十次到南少林找他学武,而杨飞飏去了超过十次,师徒两人在少林寺的后山上练武,一年左右的时间,海风清便把一套“**旋风拳”传授给杨飞飏。
    海风清在收杨飞飏为徒前,有一特别要求:学拳的事不能告诉外人,特别不能告诉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