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第二百二十四章【动荡的年代】

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目录
   王世充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他之前没敢折腾,是什么李密就站在旁边看着,现在李密走了,整个中原都是我的天下,被李密压抑很久的王世充决定好好折腾一把,把这些天没折腾的都补回来。首先王世充给自己封官,太尉、尚书令、郑王、相国总百揆(主掌大权,架空皇帝)。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从来没有嫌自己官大的,当上了县长,想到省长,当上了省长想当宰相,当了宰相想到皇帝,当上了皇帝,应该是尽头了吧,想再升也无处可升了,可是中国人是聪明的,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咱职位不变可以在字面上下功夫,于是就有了专门上给皇帝的一大串长的尊号,什么“孝”、“明”、“德”、“神”等这些字眼反复的用。
    几千年来,皇帝不厌其烦,官员们也不厌其烦。皇上得了尊号,洋洋得意,认为自己真的“英明神武”,在心里把自己和秦皇汉武比一下,似乎和他们也差不多,要是找哪里比他们差,还真找不出来;大臣们上了尊号也不吃亏,皇上一高兴,出手很大方,说不定一次性就可以解决好几年的口粮问题,何乐而不为呢?反正就是几个字,一封诏书的事,谁也不去叫这个针。
    看着坐在金銮殿上的杨侗,王世充很气愤,要不是我你能这么安稳的当皇帝,一个小屁孩,牙还没长齐,就在我头上指手画脚的。
    其实,自从上次的变乱后,杨侗已经变的很老实,他对这个国家已经彻底绝望。也不再做中兴之主的美梦。是的,失败可以让人清醒。
    睡醒后的杨侗再一次审视华夏大地,重新进行了思考,这个国家要完了,他承认自己一个人无法改变什么。他用更加柔和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谁当皇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让老百姓活的更有尊严。然而在他心里,认定王世充绝不会是这样的人。
    但是,王世充不这么想。自从打败李密后,王世充无时无刻不想着把杨侗推下去,自己当皇帝,他认为自己干的会比杨侗好,他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好皇帝。王世充非常有自信。他的自信来源于他战胜了看似不可能战胜的李密。
    胜利让王世充心潮澎湃、头脑发热、思维迟钝。这就是我说王世充和李密很像的地方。胜利让他们迷失了自我,对自己、对周围的环境都不能做一个正确的判断。
    打败李密后,无论在军事上,在政治上,还是在人生上,王世充都达到了顶峰;此后,本就不怎么英明的王世充开始走向末路,从他想当皇帝的那一刻他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狗想学狼一样去浪迹天涯。他的结局可想而知。它的错误不在于它是一条狗,而错在它想去浪迹天涯,并且把这当成一种事业。王世充和杨侗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准确的说是糟糕透了,王世充怕杨侗干掉自己,上杨侗那里吃东西,害怕有毒,吃完了就偷着吐出来,同时杨侗也害怕王世充把自己干掉。虽然表面上和和气气的。暗地里却凶流涌动。武德二年(619),王世充有些忍不住了。等着杨侗主动把皇位让给自
    己是不可能的,想要的就自己去争取。王世充明白这句话。王世充派段达等人去探杨侗的口风,大概意思是对杨侗说,您这个皇帝当着也没啥意思,现在郑王(王世充)功劳大,有能力,有魄力,您就学学尧、舜把皇位让给郑王得了。
    杨侗听完段达这段类似放屁的话,勃然大怒:“天下,乃是高祖(杨坚)的天下,你是个什么东西,敢说这样的话,王世充又是什么东西,敢抢皇位。你们不都是先帝的旧臣吗?竟然这么欺负我。”
    王世充见这个小孩子这么有骨气,比自己还横,知道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搞定的,又忽悠杨侗:“现在天下大乱,国家需要年长的君主平定霍乱,等到天下太平了,我再把皇位还给你。”你骗谁呢?
    杨侗虽然是个孩子,却不是那么容易骗的,死活就是不同意,这回王世充急了,洛阳城都掌握在我的手里,李密走了中原我就是老大,你再牛还有我牛,命令把杨侗关起来,王世充看着杨侗远去的背影,不屑的说:“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没有你我照样当皇帝。”
    剩下的事情和李渊差不多,大臣们一再要求王世充当皇帝,王世充第一次不干,第二次不干,推说自己无德无才无貌无权无势无人,心里却比谁都着急,到了第三次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只不过这些事情杨侗并不知道。武德二年四月,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建郑国,以文明纪年,儿子王玄应为太子,王姓宗族十九人封王。
    王世充实践了他的诺言,没有你我照样当皇帝。对于杨侗,王世充还算厚道,给了一个潞国公的爵位,最起码目前王世充还没有杀杨侗的计划,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本年五月,裴仁基、宇文儒童、裴行俨等人阴谋反叛王世充,打算复立杨侗当皇帝,消息泄露,王世充杀裴仁基等人三族。
    这件事后,王世充对杨侗起了疑心,认为杨侗活着就是一个祸害,早晚还会有人打着杨侗的旗号反叛,于是决定除掉杨侗。王世充命令侄子王仁则,家奴梁百年用毒酒毒死杨侗。
    杨侗请求向娘亲告别,被拒绝,又命人摆设香案,向佛祖行礼。死前杨侗说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愿生生世世莫生于帝王之家
    王世充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帝,等他登上这个朝思暮想的宝座后,才发现皇帝也不是那么容易干的,偏偏他的目标还是当一个好皇帝,那就更加不容易干了。
    不仅要按时上朝听取官员们奏事。还要拿主意,王世充有一个毛病,好磨叽,和现在的更年期妇女有一拼,他交代事情总会说很多的话。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他偏偏说上一大窜的话,而且多数和事情本身没有关系,啰啰嗦嗦,废话连篇,侍卫们听的都想打瞌睡。我想他的目的应该是把办事的官员忽悠蒙圈。
    王世充自己倒没什么,在心里沾沾自喜的,以为自己很平易近人,自己的办事能力很强,更加坚定了他当一个好皇帝的信心。
    大臣们受不了。也可以理解,要是你摊上这么一个整天有没完的话,而且还不在点子上的领导,你也受不了,他不炒你,你都有想炒他的意思。
    一次他交代事情的时候,又说了一大通无关紧要的话,一个叫苏良的检察官实在忍受不住。对王世充说:“陛下,你怎么这么罗嗦啊,直说结论就可以了。哪里有那么多不相干的废话。”
    这话很不客气,很不给王世充面子,但是王世充听完后,点点头:“这是我的老毛病,和性格有关系。”这次的事情苏良没有受到处罚,也没有打消王世充执政的热情。他依旧有他自己的一套,去完成他那所谓的理想。
    王世充时常骑着马。走在大街上,只带很少的侍卫。百姓们看见也不用回避,只要让开就可以,王世充认为这样更体现他平易近人。
    他手拉缰绳,缓缓前进,对两侧的市民说:“以前的皇帝都住在皇宫里,你们看不见,世面上的事情他也不知道,现在我王世充不是为了贪图皇帝这个位置,而是想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我就像一个市长,亲自处理日常事务,和你们这么亲近,就是为了听到群众的呼声,共同讨论时政,各位有什么好的建议不要藏着掖着,都说出来。”
    这应该叫七世纪的的执政为民,可是王世充并没有坚持多久,一开始被压迫久了的老百姓都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后来提意见的人渐渐多了,事情也渐渐多了,谁家丢了一只鸡也来找王世充,皇帝得给我做主啊,这些事情王世充根本处理不过来,于是干脆就再不出宫了。
    王世充本来就是和老百姓们客客气气,邀一个好的名声,哪里知道老百姓们竟然这么实在,一天没完没了的事,这些事情浪费了王世充原本可以寻欢作乐的时间。
    当皇帝可真累,这么当皇帝太不值了,回过味来的王世充感觉皇帝不能这么干,哎,滚他娘的理想吧,什么好皇帝,都是狗屁,累死老子了,趁着身体还行,我再娶几个妃子吧。
    王世充不懂,理想贵在坚持。王世充的为人小气、多疑、吝啬、磨叽、没有长远的战略眼观和计划,对将领们不能以诚相待,很多将领都瞧不起他。在一次与唐军的作战中,他部下的大将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在阵前就投降了唐朝。
    后来投降唐朝的将领、州长更多了,每天每月相继不绝,王世充感觉要是这么下去,唐朝不来打自己,自己的这群白眼狼早晚都得跑没,哎,不能怪我,谁让你们先背叛我的呢?于是王世充决定采取措施。
    王世充制定严刑峻法:一个人逃跑,全家处斩,鼓励父子、兄弟、夫妇互相告密,允许告密的一方免死,又命令五家人为一联保,一家逃亡,其余四家全部处斩。
    王世充下令所有出征的将领和外任的州长将家人留在洛阳,软禁起来,充当人质,王世充怀疑谁就把谁的家属抓起来,关在皇宫里,这个数目一直保持在一万人以上,因为粮食供应不上,常常有人饿死。王世充杀的人越来越多,将领们和百姓们都很恐慌,逃亡的也越来越多。
    事情的结果与王世充的本意大相径庭,这是他始料不及的,落寞中,王世充被迫开始了思考,这是为什么呢?他久久不能得到答案,他把这一切归于天命,实际上,这和老天又有什么关系呢,问题就出在他本人的身上。遇到问题,不反思自己,常常伴随着失败。
    李渊与王世充,唐国与郑国的一战是无法避免的,在当上皇帝后。李渊就派堂弟淮安李神通等人经略山东(太行山以东),后又派和李密一同投降的魏征招降徐世勣,为自己日后,攻打王世充、统一全国打基础。
    杀死了李密,消灭了刘武周。接下来就是王世充,让李渊没有想到的,王世充很够意思,临死也不忘拉一个垫背的,于是夏王窦建德也趟上了这趟浑水,并且被李世民顺便收拾了。武德三年七月李渊将他的剑指向了王世充。主帅还是李世民。
    这将是李世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一场战争解决了两个实力强悍的诸侯。这将是一场隋末最精彩的角逐,参赛选手李世民、王世充我们都很熟悉,另一重量性选手窦建德
    ,我们却很陌生。那么在比赛之前,让我们先介绍一下窦建德。
    窦建德(关于窦建德起义的经过,前面已经写过,这里就不多写了)窦建德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不是在队伍的后面喊“弟兄们向前冲”,而是自己跑在前面,喊“兄弟们跟着我冲”,因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