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霸好莱坞》第109章该死的杰弗森[2]

制霸好莱坞最新章节目录
   富有魅力,让人印象如此的深刻,安迪的几次变身、米兰达的眼泪、艾米丽在病床上的崩溃——这三段表演必然会成为观众们津津乐道,十几年都不会淡忘的经典桥段,就像是片头片中的换衣秀一样,用夸张的修辞来形容,这些片段就是女性心中的“e.t和小男孩手指相触”,当然,两种片段的意义和带来的情绪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它们都能作为某种标志性的经典,成为演员本身的代表,永留观众心中,让观众们从此就对这个演员有了印象。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贝尔心里清楚,虽然她也有优秀的角色,但却缺乏这样的经典人物。珍妮弗.杰弗森遇到了自己的经典角色,并且发挥得十全十美,几乎找不出瑕疵,这让她耿耿于怀:对于演员来说,票房能力、奖项提名当然非常重要的,但经典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要比这些元素都更高一筹。汤姆.克鲁斯的《壮志凌云》、汤姆.汉克斯的《阿甘正传》、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的《泰坦尼克号》、威尔.史密斯的《黑衣人》、《绝地战警》……这都是风靡一时,多年后还不会被人遗忘的经典。而珍妮弗.杰弗森是何等的幸运?这才是她第三部主演,她就已经遇到了《》和安迪。
    不过,贝尔犹存一线希望:乔治亚说得没错,午夜场的观众评价不算什么,日场评价才是真正的大众看法,观众群对于《》的评价依然不可预知。当然,从目前的口碑看,亏损的可能已经不大了——毕竟是小投资——但亏损和票房大爆之间毕竟还有一段距离,如果《》的票房只是不温不火,那么这个角色顶多为杰弗森带来一些无关紧要的提名,这对于贝尔来说,也是个比较容易接受的结果,毕竟抛开切萨雷.维杰里的经纪人恩怨不说,她和杰弗森之间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她们两人都是金发甜心,都不以文艺片见长,戏路几乎是完全重复,再加上卡梅隆.迪亚兹和德鲁.巴里摩尔,四个女人完全是可以直接进角斗场拼个你死我活的关系,杰弗森的利好,就意味着她的利差。
    “切萨为什么没有和她分手呢?这一点也不像是他的作风。”勉强入睡之前,贝尔还念叨着这件去年起就让她耿耿于怀的往事,“更离谱的是,这女孩发了疯要接的两部电影都很出色,难道这证明她的眼光比切萨还要出色?这不可能……上帝不可能亲吻一个人两次,那个半文盲女孩怎么可能有如此精准的嗅觉……”
    等待是一件能让人发疯的事情,贝尔在入睡前最安心的是:起码明早她不需要等待了,只要一睁眼,就能看到午夜场的票房数据。如果《》票房惨败的话,乔治亚肯定会把她摇醒的,他是个聪明的男人,怎么会不知道现在什么消息最能逗她开心?
    ……虽然预算到《》午夜场的票房不可能太差,但当贝尔睁开眼,发觉现在已经是早上十一点钟时,她心头依然是一个咯噔:午夜场票房最迟早八点也该出来了,乔治亚没叫醒她,看来票房表现不错。
    她没有梳洗,直接来到电脑前坐下,点击鼠标打开了几个票房网站,当然也少不了imdb、烂番茄等影评类网站页面,贝尔并不太关心互联网,但对这些电影相关的资讯类网站却研究得很透彻,这也是她在切萨雷身边学来的习惯:重视数据。
    “午夜场报收302万……”最先关注的当然还是票房,贝尔浏览着网页上的数据报告,“开画2100家,单馆接近1500美元……”
    她的脸色变得很难看:302万的午夜场,这个数字对于一些大作来说是失败的象征,但对于《》这样的小制作女性题材来说,已经是超乎想像的成绩了。尤其《恶魔穿着》并不是福克斯的重点电影,营销力度不是很大,只是在一些目标人群热衷阅读的刊物上做了广告,并没有铺天盖地的海报、预告片轰炸。这样的午夜场成绩,说明珍妮弗.杰弗森本人的票房号召力足以让一部低成本,无其余票房大腕参演(梅丽尔并不是票房大腕)的类型电影达到首日近千万的票房——毕竟这是周五,大部分人群都要上班上课,连午夜场都有302万,首日近千万已经是很保守的预估了!
    她又匆匆浏览了一下各大机构根据午夜场票房做出的首日票房预估,便脸色难看地关掉了页面:各大机构的预测就没有低于1000万的,最乐观的票房分析来自权威的《好莱坞报道者》(thr)网站,首日预测高达1200万,这比《恋恋笔记本》的首日九百万足足高出了三百万。——这两部电影的拍摄预算基本上是差不多,都是低于五千万的区间,宣发规模也都不是很大,而《恋恋笔记本》好歹还是传统赚钱的爱情片题材,又是在火热的暑期档。thr在情人节档期、价值观反传统的女性电影上竟然会如此大胆?
    由于预测中提到了thr做出判断的依据:珍妮弗.杰弗森逐步攀升的票房号召力,原作的畅销度、话题性体现出的市场饥渴,以及良好的口碑。贝尔点开了预先已经打开的imdb和烂番茄,轻易地从首页找到了《》的名字,点进了作品页面里。
    “9.0!”她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虽然随着观众的大量涌入,这个分数肯定会下降,但按照一般规律,最终《》的分数很可能不会跌落8.5……这是绝对的类型经典作评分了!
    再匆匆看了下imdb的观众评语,她的眉头稍微舒展开了:虽然评分用户都打的是高分,但很多人的留言里也提到了对安迪的质疑,不少读者不接受安迪最终向米兰达靠拢,认为安迪失去了自我,甚至有些极端的观众认为安迪从头到尾都很讨厌,他们更喜欢原著中那个最终背弃时尚的安迪,批评电影改编掉了原著的精髓部分。
    不过,原著的脑残粉人数不多,这些持反对意见的粉丝还是肯定《》是部好电影的,“我度过了难忘的两小时”、“虽然我对安迪最终的选择不满意,但我不能不承认,我在电影院度过的每一分钟都很愉快……”,在价值观上不认同一部电影和为它打低分毕竟是两回事,否则按照美国主流的价值观,大部分主角排列组合,出轨、偷情等狗血事件频发的爱情剧都得被打上低分。
    午夜场和早场的观众多半都更年轻也更开放,连他们都不能完全接受这部电影的观点,可想而知大部队的观点对立会有多激烈了,这也是可能影响后续票房的因素。贝尔若有所思地点开了烂番茄的页面:比起imdb,烂番茄更能反映影评人的观点。
    她的脸色又有了轻微的扭曲:影评人给分91%,观众喜欢度96%,烂番茄双绿,拿到了新鲜认证!
    当然,又一次的,这只是最初数据,并不代表最终结果,很多影评人可能还没看过电影,小镇妈妈们也未必会来网站评分。不过贝尔知道,起码影评人的分数,《》是低不了的。影评人就喜欢标新立异,他们才不要求政治正确,否则那些cult片、文艺片根本不可能有存身之地了,这些影片里的主角可没有几个是政治正确的。《》故事说得很清楚,几条线的来龙去脉、起承转合都交代得非常干脆,又有几个女人飙戏的华彩段,最后的结局也颇有韵味……这样的影片影评人不可能不喜欢的,类型经典的徽号已经注定会落到《》身上了。
    只能等首日票房……不,只能等次日、三日、次周票房,才能知道大群体对于《》的反响到底是如何,首日来观影的观众应该都是由原作、杰弗森和梅丽尔的忠实粉丝、时尚敏感人群等组成,或者是本来就打算看电影的观众群体,这些人在进电影院前是不太会关注口碑的。宣发、演员、原作、导演等剧组人气带来首周票房,口碑决定了长线票房,这是不变的数据规律。
    贝尔知道自己今天是无心做别的事了,她站起身烦躁地来回踱了一会步,又往后躺倒在超大的水床上,忽然烦躁地大叫了起来,“噢!holy*!该死的珍妮弗.杰弗森!”
    当贝尔在她的好莱坞豪宅中闷闷不乐的时候,全国也有许多人都在关注着《恶魔穿着》的相关信息,在纽约大学里,琼恩正和她的同班同学谈论着《》,“噢,你真的该去看看,我是说,米兰达出场的那一段太酷了——还有片头那段换衣秀也漂亮得不行,你知道我对时尚不是那么敏感,可我看完以后完全燃起了兴趣,那些衣服的搭配真是太漂亮了!”
    “我昨晚也看了,god!安迪在巴黎的那套造型,简直漂亮极了,我太想要她那双鞋子了,只要不超过一千美元我就一定要把它买下来。”一个女生兴奋地说,“你知道是哪双吗?我说的是她在巴黎最后穿的那双黑色高跟——我昨晚已经在网上看了一个晚上,只要我知道那是什么牌子——”
    “你们说慢点。”半个班级的女生都来了兴趣,对于一部分美国女生来说——看电影并不是什么昂贵的消遣,只是她们有时候没那么想走进电影院而已,甚至说对她们来说,阅读都是很遥远的爱好了,她们中意的是网络、电视剧和恋爱生活。不过对漂亮衣服和鞋子,女孩们就没什么抵抗力了,当然,买也许是买不起的,但看看还不行吗?参考、参考一下嘛。“真的有那么漂亮吗?我好像听说过这部电影……”
    这样的对话,在全美的大小城市中,在那些流行敏感的女孩中广泛发生、散布,“艾米丽,我完全爱死艾米丽了,她的每个表情都那么经典,还有她的浓眼妆,!”
    “还有你们注意到了吗,吉赛尔.邦辰有出镜,还有片头的那个女孩,我发誓我记得她的名字,我在纪梵希的秀场上看到过她……”
    “还有安迪的妆容,你们注意到了吗?她后来的那段化妆细节,为什么预告片里没有呢?我想下载了放慢来看,我好喜欢她的妆面!”
    讨论剧情的人当然也有,但远远比不上讨论这些时尚细节的人多,在这些兴奋的叽叽喳喳声中,嘟嘟的电话声响了起来,“嘿,宝贝,今晚我们去看电影吧,正好是周五晚上……对,就看《恶魔穿着》……玛丽/安妮/简说那部电影简直太经典了,不能不看……”
    并不是每个女孩都看过《》,也不是每个女孩都知道安娜.温图尔,知道电影本身的来龙去脉,但几乎是每个女孩都有欣赏美的强烈冲动,被提到最多次的就是片头的时尚丽人换装秀,在导演的精心操刀下,这段大片级别的换装秀击中了每个午夜场观众的心,而她们的由衷赞美也吸引了更多的女性观众。至于剧情……只要不是太愚蠢就行了,这些观众本来也没有多大的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