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霸好莱坞》第107章殿堂级作品[3]

制霸好莱坞最新章节目录
   她能顺心专心的工作,这就是《天桥》雇佣你的原因。你以为你在工作,但你只是在耍聪明,应付了事——你觉得楼里的每个人都在针对你、看不起你,但如果你上了斯坦福,在——我不知道——《刑法101》上,你发现一个学生非但连教科书都没带,浑身上下还洒满了血浆,你会怎么看待她?”
    虽然有三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珠玉在前,但奈吉尔的演技也非常不错,斯坦利.图齐把米兰达的宠儿这个形象扮演得活灵活现,虽然他在米兰达跟前很狗腿,也攻讦过安迪,但观众并不讨厌他,反而能体谅他的难处,所以现在他的劝诫观众们也更能接受,并觉得一针见血:安迪之所以不能融入杂志社,不能理解米兰达,就是因为她始终没有真正带着诚意去了解时尚到底是什么。
    “有趣、大胆!”罗杰这一次完全是被电影讨好到了,“完全是对原作的颠覆和讽刺,哦,我真希望能看到劳伦.维斯伯格的表情……”
    这一段剧情,同样是原作里没有,电影里后加的情节。肯尼斯.图兰对此评价也很高,他认为这部影片虽然是说时尚这个没什么深度的话题,但脉络清晰,时尚的意义、社会新鲜人和第一份工作、和专业权威之间的冲撞,这两条主线并行不悖、结合紧密,对时尚的挖掘也发人深省、视角新鲜。作为一部大类普遍评价不高,难出佳作的类型电影来说,《》是殿堂级作品,这一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就算票房平庸,梅丽尔.斯特里普也有希望凭借这部电影拿下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至于金球奖,也许甚至能够得奖。
    至于珍妮弗嘛……他有些遗憾地想:安迪当然塑造得也很好,这个角色的个性也很突出,但比起米兰达的发挥空间可能还是少了那么一点点,珍妮弗的塑造手法又颇为含蓄,恐怕不是每个影评人都能欣赏到她的优秀之处。
    “好吧,我也不是不想了解时尚……”安迪终于对奈吉尔服软了。“但我没有钱,奈吉尔,我很贫穷——这些奢侈品对我来说都太贵了——”
    奈吉尔拿圆珠笔按了一下她的额头,“这是对你糟糕人际关系的惩罚——居然没有一个人告诉你《天桥》的服装室。”
    随着镜头的推移,奈吉尔带着安迪来到了金光闪闪的宽阔大厅,梦幻般的灯光、有档次的布置以及满满当当地悬挂着的华服,让很多观众都发出了叹息和惊呼声,奈吉尔一边走一边说,“当然我们买不起这些名牌,你以为我们都是谁?肯尼迪家的继承人?不过《天桥》最大的特色就是从不归还索要来的样品——这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你是个6码,我们有的都是样品号码——也没有人敢于对米兰达要东西,是,这些衣服对外售价成千上万,但在《天桥》,如果它不入米兰达的法眼,那就一文不值……”
    伴随着奈吉尔的唠叨和挑选,观众逐渐了解到更深一步的事实:《天桥》的报酬不高,除了米兰达本人穷奢极侈以外,编辑们的工资都并不丰厚,她们很多人留在《天桥》,就是为了这里最大的员工福利,可以对资深员工开放的服装库。甚至整个时尚行业,除了上游大鳄以外,大部分从业者的报酬都很低,她们设计着、制造着这些华服,但却根本负担不起这高昂的价钱。
    才刚对时尚有所改观,但眨眼间,观众们对编辑们和米兰达高升的好感又回落了下来——这种有贪慕虚荣嫌疑的做法,肯定是无法获得普罗大众认可的。而一众时尚大牌,甚至是安娜.温图尔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电影说得是事实,但这事实并不讨人喜欢。
    然而,一直以来就对时尚暗自怀有憧憬的安迪,已经完全被时尚所陶醉了,她在这个刚刚对她敞开大门的奇妙天地里流连忘返,奈吉尔不得不一次次把她手里的衣服挂回去,“不客气地说,你的品味真是糟透了,安迪——动作快点,我们还有美容部要去呢。”
    虽然有了麻雀变凤凰的预感,但,当艾米丽和由名模吉赛尔.邦辰饰演的同事闲聊着议论安迪的是非,说说笑笑时,随着安迪的脚步声慢慢地接近办公室,安迪视角的镜头慢慢靠近艾米丽,观众们的心脏还是不期然跳到了嗓子眼,几乎是屏着呼吸地等待着安迪破茧成蝶的那一刻。
    她们没有失望,随着艾米丽一个惊愕的表情,镜头终于转向了安迪,背景音乐响了起来,在时尚感很强的韵律中,一个时尚丽人款款而来。
    她披着一头淡金色的完美半长发,画着精致得体的妆容,穿着香奈儿过膝长靴,有设计感的普拉达斜襟短裙,专业感极强的香奈儿格纹西装外套,手里拿着和米兰达第一次出场时很像的普拉达皮包,在柔光+暖光的打光,以及高端大气的环境中,安迪从头到脚都显得那么的精致和完美,如果不是轮廓相似、表情相似,观众们几乎都认不出这是同一个人。
    “哇——”琼恩痴呆地发出叹息声,望着电影中的安迪一脸冷艳优雅的气场,款款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这……这才是j.j!”
    电影看到这里,她第一次想起了自己珍妮弗粉的身份。而不论是她还是普通的观众,在这一刻的心思其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如痴如醉、瞪大了眼睛从头到脚地欣赏着安迪的美,甚至连眨眼都不敢,不舍得错过一秒……
    类型电影的创作,肯定是围绕着观众的体验来的,在安迪一波三折的融入过程以后,现在情节来到了让人心情高昂的爽快部分,接下来是一连串让人喘不上气的换衣秀,安迪一人重演了片头的蒙太奇,她起身时还是那个脸有些大的平凡安迪,但经过一连串过程详细的倒腾——只穿着浴巾剃腿毛、夹眼睫毛,上眼线,涂粉……匆匆忙忙地挤进衣服里,然后吹顺头发,一个个新的安迪便焕然出现在人们眼前,她带着得体的微笑,精致地出现在了从前的工作场合,收割着路人和同事们——甚至是米兰达惊艳、惊讶和酸涩、欣赏的目光……
    “她美极了!”
    “她简直光彩照人!”
    “我为她倾倒了——噢,上帝啊,如果我能和她一样——”
    “我不知道她怎么能——她难道不是好莱坞现在最漂亮的女星吗?一个人怎么能如此的美——她对她的脸做的是什么,魔术把戏吗?如果不是我亲眼看着我真不敢相信……也许我也能……”
    “她的气质,最迷人的其实还是她的气质——我被她迷死了,我从前怎么没发现她是这么美,这么漂亮!”
    比起观众们乱七八糟的想法,在最初的惊艳过后,影评人和时尚人士也陆续恢复了正常,时尚界人士对于这一段异常满意,如果说全片都是大牌最好的广告的话,那么这段就是广告中的精华,很多销售总监已经开始在预计影片上映后的销量飙升幅度了:以现在呈现出来如此出众的视觉效果,即使影片票房平平,只要配合上媒体的一论宣传,广告效果都会超赞。
    至于影评人们,他们更注重于解构演员的演技、故事的主线,所以,他们要比观众更先一步意识到安迪的转变:“安迪的神态变得越来越像米兰达了……”
    的确,安迪优雅的姿态,走出电梯时环顾周围的表情,还有种种让人很难具体形容,但又确实存在的细节,都让人感觉到了她和米兰达之间在气质上的靠拢。而对影评人来说,影片的这条线也是很明显了:安迪和米兰达显然是镜子的两面,今日安迪的粗糙,就是昨日米兰达在步入职场时犯下的错误,而米兰达对于安迪的另眼相看也有了很好的解释——她肯定是在安迪身上看到了和自己非常相似的一些东西。
    这条线在之后的情节中变得更加明显:事业中取得突飞猛进的安迪,个人生活却出现了问题,她忙于工作、妆容突变、拿奢侈品送人、开始节食……这种种改变都让她和内特之间渐行渐远,而在这之后,影片紧接着就引入了安迪给米兰达送样书时,不小心听到米兰达和丈夫争吵的一幕,预示了安迪感情路线的结局:如果她继续这样发展下去,那么失去内特也就是迟早的事。
    而这还不是安迪的唯一一个烦恼,观众们到了现在,渐渐也发现了家庭是米兰达的软肋,在和双胞胎女儿、自己的感情生活有关的事上,米兰达总是表现得特别歇斯底里,之前的迈阿密风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她发现安迪听到了私人谈话的时候,女王脸上闪过了一丝狼狈,她梳理得一丝不苟的银发也散落了下来——米兰达开始露出力不从心的一面了。
    影片至此已经过半,观众们都十分熟悉了解米兰达和安迪了,让她们提心吊胆又是意料之中的是,第二天一上班,米兰达就给安迪布置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让她在一个上午内去找到《哈利.波特》还没出版的原稿,而这个明显不合理的要求,也引发了米兰达和安迪的又一次激烈争吵。
    “我不明白。”安迪现在已经没有刚入职时那样的粗野了,她完全继承了米兰达的优雅神态,虽然站在米兰达跟前,但轻声细语间,气势却丝毫不落后半分,“你为了我听到的几句话就想逼我辞职,why?米兰达,为什么如此不自信?我不明白,你是在害怕什么吗?”
    虽然米兰达还维持着她高不可攀的气势和面具,但在安迪安详的微笑中,两个女演员传神地表演出了两人关系的转变:虽然米兰达还是坐着的那一个,但从电影开始到现在,破天荒的第一次,米兰达其实是在交锋中处于劣势了。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没有能力做到,那么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米兰达也被激怒了,她微笑着吐出毒辣的言辞,“我想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我认为这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安迪盘起了手,“为了工作忽视家庭,我们每个人都做过,这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吗?米兰达,你打扰过我和我父亲的聚会,我男友的生日会,我的朋友聚餐……你打扰过《天桥》无数人的私人生活,what?现在你的私人生活无意间被我稍微打扰,你就要炒了我?这真是非常专业的举动。”
    米兰达少见地答不上话,安迪慢慢走近了她的办公桌,“如果你要因为私人情绪炒了我,那就炒了我,用不着逼我辞职,就只是承认你不够专业,承认你真的就只是人们传说中那个专横、傲慢、自私、奢侈的恶魔,靠着绝妙的政治手腕坐上这个位置,而不是你一直夸夸其谈的专业精神、工作狂——就只是承认它,然后炒了我,很简单的一件事,不是吗?”
    她一边说,一边弯腰撑住了米兰达的办公桌,米兰达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