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深陷奥氏风波、意外丢失记忆第0766章:权利与荣耀

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李斯的能力,对于龙墨来说,是真实存在的,因此他也知道,倘若这次于永发侥幸不死,下次也会死于刺杀……
    “来人,通知下去,我需要见一号!”
    龙墨知道,一号应该早就等着自己,毕竟于永发的一切罪状,只能经过自己这里,才能说了算。
    “老大,那大一、大二、大三、大四那边,要不要把他们先撤回来?”
    进来的这位龙组成员,看了眼龙墨问道,
    “暂时不需要,于永发死了归死了,但是那些地盘,绝对不能松懈!”
    “让大一秦放回来,至于其他人,就留在原地待命。”
    龙墨皱了皱眉头,手底下人都知道,于永发的死会牵扯到一系列的问题,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人是坚决不能撤退的,这是原则性问题!否则一旦退出去,那么于永发的死,就等于说是替别人做嫁衣……西汉初年,皇宫“裁员”,吕后将一些宫女派遣出宫,赏赐给各地诸侯。
    这其中有一个姑娘,名叫窦猗房。
    窦姑娘听说自己在出宫名册中,渴望回到家乡赵国,就托关系找到负责此事的宦官,请他帮忙,把她列入去赵国的名单。
    宦官一口答应下来,做事却不靠谱,愣是把人家的名字写到去代国的名单上。
    名册一公布,窦猗房得知自己无法还乡,一路哭得梨花带雨,无奈地前往代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到了代国,才貌出众的窦猗房幸运地得到代王宠爱,为其生下一女二子,上演一出麻雀变凤凰的好戏。
    代王刘恒,正是后来的汉文帝。窦姑娘,也就成了窦皇后。
    此时,这起偶然事件引发的裂变,才刚刚开始。
    窦猗房由宫女一跃成为皇后,其家族备受荣宠,封侯受赏,显赫一时。两汉400年,窦氏家族四起四落,其成败荣辱与大汉王朝相伴相生。
    这一切的起源,不过是一个宦官的小小失误。
    窦猗房的运气实在逆天,用现在说,可能是上辈子拯救了世界。
    她一生历经三朝,享尽荣华,在汉景帝时晋为皇太后,到武帝一朝又荣升为太皇太后,可谓富贵长寿。
    公元前141年,16岁的汉武帝刘彻即位时,朝中大事还得向窦太后请示,他对这位祖母可是苦恼不已。
    窦太后是道家黄老之学的忠实粉丝,推崇“无为而治”,对儒学嗤之以鼻,认为儒生不过都是华而不实的骗子。
    有一次,汉景帝请儒士辕固生入宫参加“汤武革命”专题研讨会。窦太后听说后,就把辕固生请来,问他如何看待《老子》这本书。
    辕固生一点儿面子都不给,不屑地说,《老子》是“家人言”。就是说道家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小家子气。
    窦太后一听急了,你怎么能侮辱我的“爱豆”老子?她气得命人把辕固生扔到猪圈里,让他赤手空拳与野猪搏斗,一场学术辩论顿时变成****。
    幸亏汉景帝及时赶到,赐辕固生一把兵器,用来刺死野猪,才没让他白白送命。
    汉武帝即位,小伙子年轻气盛,一心想推行改革,一展抱负,便任用了一批精通儒学的大臣,儒生赵绾、王臧因此得到重用,被提拔为公卿。
    汉武帝又给一些因循守旧的前朝老臣安排提前下岗,任命自己的舅舅田蚡为太尉,魏其侯窦婴为丞相,在平衡新旧两大外戚势力的同时,也请他们协助自己推行新政。
    窦婴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也是窦太后的侄子,本应该站在他姑姑那边,可这人偏偏是个耿直boy。
    汉景帝在位时,窦太后一直希望他将来把皇位传给弟弟,即她的小儿子梁王刘武,为此经常在大儿子汉景帝面前唠叨。
    窦婴就为汉景帝解围,进谏道:“汉朝天下是高祖打下来的,皇位父子相传也是我大汉的规矩,怎么能传给兄弟呢?”
    窦婴这么一说,老太太肯定不高兴,姑侄俩由此生隙。
    汉武帝大刀阔斧闹改革时,窦太后坐不住了。作为一个饭圈奶奶,她当然要守护心中最好的黄老之学。
    尤其是在听到赵绾、王臧向汉武帝进言,请他以后不要再向太皇太后报告朝政之事后,窦太后勃然大怒。
    晚年的窦太后虽双目失明,但行动迅速,立马与支持黄老学派的朝中大臣、诸侯王串通一气,发动政变,罢免了赵绾、王臧、窦婴、田蚡等尊儒官员,扼杀汉武帝的新政。
    之后,赵绾、王臧二人下狱处死。窦婴和田蚡都是关系户,免于一死,只能以侯爵的身份赋闲在家。
    此后五年,朝纲大权仍掌握在以窦太后为首的旧势力手中。直到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摆脱桎梏。
    在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下,外戚不过是皇权的衍生物。一旦皇帝夺回权力,威胁皇权的外戚自然危在旦夕。
    窦太后死后,汉武帝与窦氏家族逐渐疏远,即便是之前支持过他的窦婴也受到冷落。为打压窦氏,汉武帝任命舅舅田蚡为丞相,扶植新的外戚势力。
    原本对窦婴阿谀奉承的小人纷纷转身投靠田蚡,只有当年同样平叛有功的灌夫,不愿巴结新贵,一如往日常来拜访窦婴。
    灌夫与窦婴一样为人耿直,因此多次与田蚡结怨。
    在元光四年(前131年)田蚡的婚宴上,灌夫的怨气终于彻底爆发,竟然当众斥责对窦婴无礼的宾客,闹得众人不欢而散,还死活不肯向田蚡赔礼道歉。
    田蚡当时已贵为丞相,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就向汉武帝上奏,说灌夫在酒席上犯了大不敬之罪,又清算其以往犯下的罪过,直接给判了个死刑。
    消息传来,窦婴感到万分愧疚,正是他邀请灌夫与自己同去赴宴,才有今日之祸,便下定决心救出灌夫。
    窦婴的妻子忧心忡忡,劝说道:“灌夫得罪的是丞相和王太后一家,如何能救?”
    窦婴还是不听劝,说:“侯爵是我用军功换来的,就算丢了,也没什么可惜。但我不能让灌夫一人去死,而我自己独活。”
    窦婴瞒着家人偷偷上书,汉武帝就让他与田蚡到王太后那里辩论,让众臣评评理。
    这一辩论,倒是把窦婴自己推到火坑里。他为救灌夫,给这位老铁说了不少好话,还当面揭露田蚡骄奢淫逸的过失。
    田蚡一边为自己辩解,一边攻击窦婴:“我喜爱的都是声色犬马、田地房舍而已,但魏其侯和灌夫却喜欢召集天下豪杰,暗地里希望天下大乱,好让他们建功立业。我不明白他意欲何为。”
    这番话可不得了,汉武帝问大臣们,谁说的对?
    众臣畏惧太后一党,唯唯诺诺,不敢表态。于是汉武帝命人彻查,发现窦婴为灌夫的辩解不符实情,有欺君的嫌疑,就把窦婴也投入大牢。
    危急关头,窦婴告诉汉武帝,当年景帝曾留下遗诏,说如果遇到不便之处,可以凭此诏直接向皇帝发表意见。
    这份诏书或许可免窦婴之罪。但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派人搜查,在宫廷档案和窦婴家中,都没有发现这份所谓的遗诏。
    窦婴又多了一项罪名——伪造先帝诏书,这是死罪。此后,各种流言蜚语非常“巧合”地传到汉武帝耳中,一个个罪名被扣到窦婴头上。
    这一年十二月的最后一日,寒风萧萧,飞雪飘零,汉武帝下令将窦婴处死于渭城。
    至高无上的皇权在这一刻露出锋利的獠牙。窦婴是否真的有罪,对汉武帝而言,似乎并不重要。
    窦婴之死,对窦氏家族造成沉重打击,窦氏家族盛极而衰。
    此后,窦氏家族虽“世为二千石”,但在西汉的政治舞台上,其权势早已无法与窦太后在世时同日而语。
    时间往回拨几十年,回到窦猗房还是宫女小窦的时候。
    窦猗房有两个兄弟,哥哥叫窦长君,弟弟叫窦少君。窦家的孩子小时候日子过得相当坎坷,他们的父亲在钓鱼时不幸坠河丧生,由于家境贫寒,窦少君从小就被拐卖到外地为奴,生死未卜。
    后来,窦猗房成为皇后。有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奴仆辗转来到长安,自称是皇后的弟弟,请求召见。
    此人就是窦少君。
    窦皇后见到失散多年的亲弟弟,顿时泣不成声。汉文帝为之感动,赏赐给窦少君大量钱财,汉景帝在位时,又封他这位舅舅为章武侯。
    窦少君认了个亲,就从一介奴仆跻身为当朝权贵,堪称大汉头号锦鲤。
    更巧的是,两汉之际,窦少君这一支出了一个重振窦氏家族的关键人物——窦融。
    窦融是窦少君的七世孙,在西汉末年可说是一个精明的政治投机者。
    起初,窦融的一个妹妹嫁给大司空王邑为妾。窦融因此在王莽掌权时得到重用,拜为波水将军,后来随新莽大军东征,讨伐更始军。
    王莽败亡后,窦融带着手下的军队改投更始政权的大司马赵萌,出任巨鹿太守。
    天下形势未明,窦融为了振兴家族四处奔走,他深知更始帝刘玄难成大事,只好另谋出路,果断辞掉巨鹿太守之职,请求出镇河西。
    汉代河西,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包括河西走廊及其以北直至居延的广大地区。汉武帝击败匈奴,夺得河西后,先后在此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
    窦融请求前往河西,与其家族累世在河西为官不无关系。
    窦少君的封地本在河北,到了窦融高祖父那一代,举家西迁,仕宦于河西,被任命为张掖太守、武威太守、护羌校尉等职。
    西部大开发是件苦差事,可在乱世之中,河西地区远离中原纷争,正适合扩充实力。
    窦融带领一家老小到河西后,因家族世代在河西为官,深得人心,被一致推举为河西政治集团领袖,执掌河西诸郡。
    窦融发展经济,加强边塞防御,将河西各郡建设成一个独立的武装割据势力,但他始终没有建立政权,而是暗中观察天下大势。
    从已出土居延汉简的纪年简中,不难看出窦融的小心思。
    初到河西时,他用的是“更始”年号。更始军失败后,他又以赤眉军的“建世”为年号。
    建世二年(26年),赤眉军败走长安后,窦融一时不知该奉谁为正朔,就沿用西汉平帝的年号“元始”,将当年记为“汉元始廿六年”。
    所谓元始二十六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