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天》一点史料,个人对比后,认为可以采信[4]

变天最新章节目录
   瑞山等“督率各营员弁、勇丁,蚁附而上,劈开城门,兵刃交下”②。法军死伤累累,残部向南逃窜。清军追击二十余里,并边进边搜山,从山谷中俘获不少敌人。
    清军在克复谅山的过程中,共毙伤法军近千人,并缴获大量军械物资,仅杨瑞山部就夺获大小火炮三十余门。
    谅山既克,清军乘胜分东西两路向南追击。3月31日,东路陈嘉部及王德榜部攻克谷松,西路冯军一部克复屯梅,进逼郎甲。法军犹如惊弓之鸟,一口气逃到郎甲、船头一带。
    在这大好形势鼓舞下,越南义军的活动更加频繁。北宁总督黄廷经集合各路义民二万余人,“建冯军旗号,自愿挑浆饭,作向导,随军助剿,或分道进攻”①。河内、海阳、太原、西贡等地人民也纷纷酝酿起义,盼望清军早日挥戈南下,赶走法国侵略者。冯子材决定于4月中旬亲率东线全军进攻北宁、河内;唐景崧部也准备出牧马,攻太原;广东方面,准备派兵出钦州,沿北圻东海岸进攻广安;会办云南军务鲍超所部三十余营生力军正向龙州前进,随时准备入越;西线滇军也已克复广威等地,正向兴化发展进攻。但就在这时,清廷下达了妥胁求和的停战撤兵令,彻底破坏了前线军民乘胜进军的作战计划。
    ①《军机处寄云贵总督岑毓英等电旨》,《中法战争》(五),第573页。
    ②转引自李鸿章《寄译署》,《中法战争》(四),第203页。
    ③《云贵总督岑毓英奏折》,《中法战争》(六),第80—81页。
    ①《广西巡抚潘鼎新奏折》,《中法战争》(五),第561页。
    ②李鸿章:《寄译署》《中法战争》(四),第196页。
    ①[法]黎贡德:《远征谅山》,《中法战争》(三),第397页。
    ①《巴德诺致茹费理》,《法国黄皮书》,《中法战争》(七),第267页。
    ②《茹费理致巴德诺》,《法国黄皮书》,《中法战争》(七),第269页。
    ③李鸿章:《寄龙州速递潘中丞》,《中法战争》(四),第202页。
    ①《督办军务广西提督苏元春等奏折》,《中法战争》(六),第445页。
    ②张之洞:《照会右江镇出关援剿》,《中法战争》(四),第439页。
    ①无名氏:《克复谅山大略》,《中法战争》(三),第77页。
    ②《钦差办理广东防务彭玉麟等奏折》《中法战争》(六),第456页。
    ①[法]加尔新:《在侵略东京时期》,《中法战争》(三),第530页。
    ②无名氏:《克复谅山大略》,《中法战争》(三),第78页。
    ③《广西巡抚潘鼎新奏折》,《中法战争》(六),第344页。
    ④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234页。
    ⑤《广西巡抚潘鼎新奏折》,《中法战争》(五),第561页。
    ①唐景崧:《请缨日记》卷七,《中法战争》(二),第178页。
    ①唐景崧:《请缨日记》卷六,《中法战争》(二),第152页。
    ①唐景崧《请缨日记》载:“……赴丁统领营,商必先夺炮台始能攻城。丁统领议用‘滚草法’,度离炮台数百丈,潜掘土为垛,可蔽数人,即伏垛下开濠。掘濠渐长,容人遂多,人行濠中,可避枪炮。乃缚草把长三尺,计数万束,滚掷而进。草把墙立,人不受枪,草压炮台,即可立破,滇人谓之‘滚草龙’。”(《中法战争》第二册,第168页。)
    ①岑毓英奏称:“黄守忠守对河同章,不遵调度,不安地雷,被贼攻破。”(《中法战争》第六册,第333页。)唐景崧《请缨日记》则谓“黄守忠泣诉左育之役,非不顾主将,亦非彼军先失营垒,包抄不到,乃为敌后队截住。刘(永福)挟嫌诿罪,捏禀彦帅(岑毓英)参劾。”(《中法战争》第二册,第179—180页。)
    ②《云贵总督岑毓英奏折》,《中法战争》(六),第334页。
    ③《云贵总督岑毓英奏折》,《中法战争》(六),第370页。
    ④唐景崧:《请缨日记》卷七,《中法战争》(二),第175页。
    ①据岑毓英奏称:临洮之战,“阵毙白帽法匪二百余名,红衣鬼四百余名、教匪千余名。”(《中法战争》第六册,第369页。)但刘永福称,这是岑毓英邀功谎报战绩。(参阅《中法战争》第一册,第281—282页。)
    ①据唐景崧《请缨日记》卷三载:滇军地营的构筑是相当完善的。“其制,掘地作方坑,深六尺,大小度地势为之。坑内四周密坚大木,出地尺许,开枪眼,上铺大木,覆土,取其低不受炮,遥见不知有营也。坑背开地槽,通入坑,坑口有栅,一人闭栅坐,则坑内数十人皆不得出,既可避炮,且免溃走。……或回环掘数营,皆于地下开槽,营营可通,互相策应,水米药弹均储其中。又于地营外开曲折明槽,人顶齐地,宽仅尺五,长至一丈即转,太宽弹易落入,一丈即转,弹虽落亦仅击及一丈也。明槽所以护地营,恐军全在暗坑,不明敌情也。地营三丈外用槎枒树枝,以藤缠之,密排三层,是谓鹿角架,防敌冲突。再于四角埋置地雷,尤为有备。但须离本营二十丈远,始不自轰。”(《中法战争》第二册,第106页。)
    ②恩格斯:《筑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四卷,第351—352页。
    ③何慧青:《援越抗法光荣史》《逸经》第三十五期,第38页。
    ①无名氏:《克复谅山大略》,《中法战争》(三),第78页。
    ②《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六:“李秉衡集诸将举前敌主帅,孝祺曰:‘今无论湘、粤、淮军,宜并受冯公节度。’秉衡称善。”
    ①金登干(1833—1907),英国人,1862年进中国海关,1873年中国海关伦敦办事处成立,就以驻外税务司资格主其事,一直到1907年死去为止。
    ②参见[法]黎贡德:《远征谅山》,《中法战争》(三),第晁*434—435页。
    ③[法]黎贡德:《远征谅山》,《中法战争》(三),第439页。
    ①冯子材原有粤军十营,后在龙州等地增募八营,共计十八营。
    ②《钦差办理广东防务彭玉麟等奏折》,《中法战争》(六),第455页。
    ①《钦差办理广东防务彭玉麟等奏折》,《中法战争》(六),第455页。
    ②《钦差办理广东防务彭玉麟等奏折》,《中法战争》(六),第456页。
    ①李鸿章:《寄译署》,《中法战争》(四),第240页。
    ②冯子材:《军牍集要》,《中法战争》(三),第94页。
    ①冯子材:《军牍集要》,《中法战争》(三),第95页。
    ②冯子材:《军牍集要》,《中法战争》(三),第96页。
    ①无名氏:《克复谅山大略》,《中法战争》(三),第80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