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抗战悍将》第三百五十三章烽火(五)[2]

重生之抗战悍将最新章节目录
   就是率部起义!”
    陇耀一听到“率部起义”,激动地从沙发上站起来:“我早想军座会这样决定的。我们60军这些年受它们南京嫡系的气太多了,排挤、歧视、分割、监视、装备坏、待遇低,送死打头阵,撤退当掩护,赏是他们领,过是我们背。这样的窝囊气,我早就受够了,我拥护起义!”
    “唉!”叹气的是白肇学,“我少年从军,本想为国为民,御侮安邦。但是几十年来,我所看到的却一直是自相残杀。我早就厌倦战争了,我们可以起义出城,然后放下武器,解甲归田。”
    曾军长见两人都同意反蒋,终于放下心来。相互间又进一步交流了意见。时间转眼到了23日凌晨的3点钟。他要厨房搞了点“夜宵”,吃完之后才把两位老部下送走。
    白肇学回到家里毫无睡意,坐在沙发上苦苦地想了一夜。
    他想起1924年孙中山先生倡导新三民主义,改组GM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在中国GCD的帮助下掀起了大革命浪潮。当时自己在广东滇军干部学校学习,学校党代表廖仲恺先生亲自介绍自己加入中国GMD。
    他想到滇军前辈在蔡锷将军领导下讨袁护国的光荣传统,想到第60军在徐州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赢得了各界的尊敬和赞扬。
    他还想到,潘朔端将军托人给自己捎信,说GCD坚持“爱国一家,不分先后,既往不咎,量才录用”的政策,要自己认清形势,作出明智的抉择。是啊,张冲和潘朔端原来在滇军中也身居高位,人家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而蒋某人失道寡助,众叛亲离,自己不能再替他卖命了。”
    想到蒋总统和国军,白肇学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在东北,蒋总统和国军已是臭名远扬,东北老百姓称南京政权为“二满洲”,还编了一首流行很广的民谣:“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白天要劳工,夜晚要姑娘,民脂民膏搜刮光,够呛够呛真够呛广”。
    蒋总统在内战初期曾夸下海口,要在一年内消灭东北G军。可是,现在快两年了,解放军越打越强,而国军却整团整师地被消灭,有的高级将领投奔GCD,或者率部起义,部队士气越来越低。古G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来这场内战的前途不容乐观,在这样与民意相悻的政治集团内,个人升官发财的路也是走不通的。为了长春数十万父老,为了第60军数万三迤健儿,自己应随曾军长率部起义,曾军长和他的两位师长作出了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解放军攻锦战役打响后,曾军长加紧准备起义工作。9月最后一天,曾军长、白肇学、陇耀在陇耀的师部再次聚会,分析研究部队起义后可能对云南及眷属的影响。
    经过分析研究,三人决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计后方一切得失,积极进行起义各项准备工作。但是,这个眷属和后方问题,不能不使曾军长他们有些心情沉重,三个人一直谈到晚饭后方才散去。
    正在这时,蒋总统为稳住军心,致电守军,许下“即派大军出关、迅速解围”的诺言,同时给曾军长写来一封亲笔信,信中对曾军长称兄道弟,G气非常亲热,要曾军长鼓励士气,坚决固守长春,大军一定前来解围。
    哪知,到了10月1日,义县一解放,锦州守军已成瓮中之鳖。而所谓“大军一定前来解围”的希望早已成为泡影,曾军长激怒地对陇耀说:“蒋某人简直是一个大骗子,我们再也不能上当了!”
    从这天起,他们三人经常接触,研究起义的准备和组织问题。10月4日,郑桂庭命令曾军长配合新7军突围出城,他们一度想利用这个机会起义。但再三考虑,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几个人磋商多日,却一直未能正式与城外的解放军取得联系;下属军官和人员绝大多数目前对此事尚一无所知;配属60军的暂编52师态度不明;新7军内部情况如何也不知道。
    曾军长摇了摇头。“我们先出城吧,趁机探探新7军的口3。”
    最后,两个军各抽调一个师,向长春西北方向作试探性突围,先收复大房身机场,然后在飞机接应下全军突围。
    结果这次突围连战四日未能成功。任凭郑桂庭和各级官长如何亲自督战,士兵们也不肯卖力了,有时甚至只要解放军的回击炮一打响,突围部队便自动退回原阵地。
    郑桂庭又气又急,却毫无办法。这时,东北“剿总”向他下了一道十分恶毒的命令,要他使用毒气弹突围,被他拒绝了。在这之前,已经有过这样的命令,郑桂庭一直没有执行。在他的内心,人性仍然存在。他感到,打内战已经是不好的事情,如果对自己的同胞使用国际上都禁用的武器,就太不人道了。
    郑桂庭见两位军长都坚决表示不愿再突围,自己再固执己见恐出意外,遂长叹一声,有气无力地下达了撤退命令。他心里很清楚,此番突不出去,以后就再也无生机了,长春的10万守军只有等待死亡的降临了。
    曾军长借机找到新7军军长李鸿问:“目前我军士气低落、兵无斗志,贵军如何?”
    李鸿面带憔悴地说:“士气低落,大概都差不多吧。”
    郑桂庭下令撤退的第二天,曾军长和白肇学、陇耀在铁路宾馆进行第六次聚议,检查准备工作情况。曾泽生判断,锦州守军必将全部被歼,那么与第60军成为姊妹部队的第93军也将从此完蛋,沈阳亦将不保了。如再不立即起义,必然遭到同样的下场。当断则断,不断则乱。现在是第60军起义的时候了。
    10月10日,几架飞机突然飞临长春上空盘旋,空投下蒋总统给郑桂庭、李鸿、曾军长的亲笔信。信中说:目前G军主力正在猛攻锦州,东北局势十分不利,长春的空投物资亦难维持。望吾弟接信后迅速率部经四平街以东地区向东南方向转进。行动之日将派飞机掩护,沈阳方向亦有部队在路上接应,等等。
    蒋总统不过是安慰一下郑桂庭,他正拼死力要大军压向锦州一线,哪里还有什么力量和精力接应长春10万大军突围出这座孤城。
    可是,郑桂庭对蒋总统充满无限信任,以为突围又有了一线希望,立即召曾军长和李军长来兵团部开会。三个人反复商量了许久,最终也没有个结果,郑桂庭只好电复蒋总统,陈述不能突围的理由。
    过了两天,蒋总统第二次电令郑桂庭突围。李军长当时突感伤寒,郑桂庭又召曾军长和新7军副军长史说商议。曾军长和史说向郑桂庭分析道,在长春外围,有解放军第一兵团新编的六个师,虽战斗力不强,但阻止长春守军突围有余,而在辽河两岸,尚有解放军久经战斗的第6纵队,在此情况下,若硬行突围,必被消灭。郑桂庭也深感解放军阻击力量强大,沈阳至长春间距离遥远,突围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只好硬着头皮再将此意电陈蒋总统。
    曾军长回到60军后,深感事情紧急,蒋总统不断地催促长春突围。如果不能尽早起义,恐怕都会被郑洞国赶上战场,那样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13日晚上,他找来白、陇两位师长,经过商议,决定派出手下曾跟解放军有过来往的两个团长,迅速与城外取得联系,定于16日夜里正式起义。
    这两个团长穿小街,爬城墙,几经辛苦终于将曾军长的起义信送到了解放军手中。由于事出意外,解放军中对曾军长是否为真起义意见不一,几经争论,最后肖劲光拍了板:欢迎曾军长起义。待两个送信的团长返回60军时已是16日的下午。他们不知道这几天中又发生了多少事情。
    曾军长原本让二人15日返回,但由于至夜尚无消息,他内心中感到非常不安。
    16日10时,曾军长正吃早饭,突然郑桂庭来电话叫他马上到司令部,有紧急事情。曾军长以为起义之事泄密,顿时紧张起来,迟迟不敢动身。后经郑桂庭再三催促,才勉强前往。一见曾军长神色异常,郑洞国忙问:“发生什么事了吗?”
    “没,没什么。”曾军长结结巴巴地说。
    “没什么就好,现在有比什么都重要的事。”
    郑桂庭边说边拿出刚收到的蒋总统手令:“现G军各纵队均被吸引于辽西方面,你部应通令即刻开始行动。如仍迟延,坐失机宜,致陷全盘战局于不利,该副总司令、军长等,即以违抗命令论罪,应受最严厉之军法制裁。”
    此时,曾军长才如释重负,坦然问道:“司令官准备怎么办?”
    郑桂庭说:“现在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按命令突围。我决定今晚开始行动,明天出击,后天即18日就突围。你们看如何?”
    曾军长用低沉的声调说:“我没有意见,不过部队士气非常低落。突围,60军没有希望。”
    一旁的史副军长也接过话来说:“新7军的情况也差不多,但如果总司令决定突围,我们服从。”
    郑桂庭看到大家愁眉苦脸,也很无奈地说:“好吧,突围的事就这样决定了,你们先回去准备一下,下午开会拟定突围计划。”
    曾军长无意在此滞留,起身告辞说:“下午开会讨论如何行动,我派参谋长来参加,他可以代表我决定一切。情况我已了解,一切听从司令官决定。”说完匆匆离去。
    曾军长感到时间紧迫,他坐立不安地等着出外联系的两个团长回来。直到天将黄昏,才终于接到了好消息。
    曾军长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精神振奋。他立刻派两位副师长作为他的正式代表出城去与解放军接洽起义的具体行动,然后,他赶到暂21师师部地下室,召开营以上军官会议,正式宣布起义的决心,并命令暂编21师马上行动,对新7军布防。同时令暂编52师师长李嵩带所属三个团长夜里11时到军部开会,准备强迫他们就范。
    李嵩一直蒙在鼓里,还以为要突围,等到了军部才知道60军的其他两个师都已决定起义了。自己知道大势已去,只得表示服从命令。暂编52师的问题轻松解决了。
    肖劲光已调动各路兵力,在城外作好了接应准备,同时派出解放军代表夜赴60军商议下一步的工作。
    16日这一夜,长春守军最高指挥官郑桂庭也没有睡好。他布置完突围行动计划后,不仅没有一点高兴的心情,反而觉得空虚和沉重。他明白,突围是凶多吉少,明天很可能就是他们全军覆灭的日子。
    夜色已深,郑桂庭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一个气喘吁吁的声音说:“司令官吗?不好了。60军已经决定起义了,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