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抗战悍将》第二百九十五章出国(三)[2]

重生之抗战悍将最新章节目录
   本来不是很繁华的亭可马里一下子就变得有一些小科伦坡的味道,到处都可以见到商人们的吆喝声和不同3味的食品店铺。
    这些商人和店铺自然不会是想要主打做那些贫穷的当地人的生意的。在他们的眼里,这些外国军人才是身上到处流着油的。
    本来说,中国军队在当时全世界军队里恐怕是待遇最清苦的了。原本,抗战之前,一个国军的少校军官拿国难饷也能拿到七十块钱,可是随着抗战的持久进行,国民政府财政状况越来越恶化,加上许多的财政资金使用不善(换句话说,就是被贪污挪用了),为了维持军费和财政支出,国民政府使用了滥发钞票的招数,人为制造通货膨胀,几年之间以法币计算的物价上涨了近千倍。抗战之前的七十元法币,足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到了抗战后期,连一双普通的布鞋都买不到了。而官兵们的军饷数额始终没有调整过。军官如此,士兵们就更可想而知了。为了让部队官兵有一碗饱饭吃,甚至连黄威这样的耿直甚至有些迂腐的清廉军官都不得不在花名册上造假,以假名字冒领军饷,分发给部队的官兵们用以维持生活。
    可是随着第49集团军奉调出国,加入美军作战序列,情况就大有不同了。第49集团军不但部队的编制,装备,后勤,全都跟着美国人走,就连部队的军饷也有美国人以美军军饷兑换成锡兰当地货币卢比发放。这个数额之高可是令所有的基层官兵们都为之咋舌。
    而且,美国人的后勤军官还按照军阶的高低给每名官兵发放牛奶,饼干,肉罐头,香烟等生活补给品,保证每天必须的热量供应。可惜,美国人的东西对于向来有着美食传统的中国人来说,热量倒是足够了,营养元素嘛,听美国的军医说也挺齐全的,就是实在不合乎中国人的口味。刚吃上这些美国货的时候,官兵们还能尝个新鲜,觉得味道挺独特。可惜,两三天下去以后,事情就不同了。美国人提供的伙食里总是鸡,肉,雨,火腿,胡萝卜,土豆,洋葱这些东西,没有中国人喜欢吃的新鲜绿叶蔬菜,吃着吃着,官兵们就开始有不同意见了。
    “怎么每天都是这个味道,难吃死了。”“我的嘴角都上火了,怎么还没有新鲜蔬菜吃。”“每天都是面包,我受不了,我要吃大米饭。”“俺们想吃馒头,不想再吃这个硬邦邦的面包。”
    就连刘建业在勉强支撑了几天以后,也终于忍无可忍了。
    “拜托,你们以后能不能把采办伙食的权利交给我们自己来办?”刘建业带着一丝哀求地说。
    “难道是我们的人克扣了你们的伙食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宪兵会来调查的。”美军顾问雷蒙德上校说。
    “事情不是你想象的。实际上,我们实在是无法习惯你们美国人的伙食口味。你看看,就这么几天,我吃你们的伙食搞得我的嘴角都上火长疮了。”刘建业指着自己的嘴角说。
    “我看还是由军医来解决吧。”雷蒙德上校一板一眼地说。
    “这个就不必劳烦军医了。我们只要能吃到我们喜欢的饭菜,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的。”刘建业连忙拒绝了雷蒙德上校的好意。
    “我看还是先由军医来检查一下比较好。”雷蒙德上校坚持自己的想法。
    “真的不必了,还是由我们自己来解决。我们中国人对解决这个问题很有心得。”刘建业连忙说到。
    经过反复的交涉,美国人终于把操办伙食的权力交给了中国人自己来办。结果,刚刚第一天,美国人就惊奇的发现,中国人的饭桌上几乎每个部队的凡是都相差得太多,从大米饭到馒头,从炖牛肉到红烧鱼,几乎不同的部队口味都不一样。
    美国人自然是难以明白,中国人南北东西,不同地方的饮食口味差别之大,与口音的差别几乎不相上下。
    当然,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军队之间的存在的各种差异,实在不仅仅是一个伙食问题就可以包罗一切的。脱胎于德国军事体系,后来又学习倭国和苏俄军事体系的中国军队与几乎处处都自成一体的美国军队之间的差异,别的不说,从操典上来说,中美两国军队的操典里仅仅是队列一个方面不论是从步幅还是步频上来说,就差了不少,还有正步的姿势,口令,军礼等等不一而足。从制度上来说,美国军队的各方面正规化制度化,都远远不是还停留在一战甚至一战之前的中国军队所能够比拟的,其各种条例,条令之多,规定之详细,虽然刘建业已经做好了一些思想准备,但是当看到美国人送过来的整整三大本每本的厚度都可以与城墙砖相比的司令部制度汇编时,还是禁不住倒吸了几口凉气。
    “天哪,难怪美国人那里律师的收入高,光是军队的司令部制度就这么多,有谁能全部记下来,那简直就是天才,不,是超天才。”刘建业看着这几本制度汇编,简直连把这些书撕碎了吃下去的心都有了。
    刘建业还在看着这些制度汇编发愣的时候,屋外就又响起了紧急集合号声。
    “这些美国教官,简直就是拿我的兵当猴子一样训。算了,现在还没有结束训练,等到结束训练,到了战场上,我会让你们知道掌握了先进武器的中国士兵,绝对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步兵。论到真刀真枪面对面的打仗,你们美国人不行,离开了优势的炮火和充足的补给,你们就什么都不是。要是让你们来打桂林保卫战,恐怕最多两个星期,你们就要撒丫子了。”刘建业一想到那些趾高气扬的美国教官,心里就不打一处来。
    当然,刘建业也很明白,自己的部队现在说句难听的,算是寄人篱下,等到训练完了,还要跟在美国人后面去冲锋陷阵。如果想要和美国人在作战步骤做到互相衔接,至少少受一些有着粗枝大叶习惯,几乎每次大战都会犯下火力误伤错误的美国人的伤害,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全盘接受美国军队的那一套,彻底融入美军的军事体系里。
    为此,刘建业多次召开军官会议,反复向各位军事主官们说明部队现在的处境,告诫他们,只有全面的学习和接受美国军事体系,才能在下面的战事里,避免无谓的损失。况且,在多军兵种合同作战上,在后勤供应体系上还有另外的一些方面,美国人的确有他们骄傲的本钱。在我们还没有达到美国人的那种技术水准之前,我们只有向他们学习,学习如何应对现代化的海空地一体化作战。这些是在国内无论如何都无法学到的。
    鉴于部队官兵们除了那些学生兵以外,很少有人能够听得懂英G,为了尽量减少未来与美军协同作战时候,因为两军之间沟通不顺,而导致战场事故发生的几率,刘建业专门把那些从青年军里抽调来的几千名学生兵,派出去跟着美国人学习美国军队的各种条令条例,对空对海联络方法等。这些人将在战事打响之前被派往下属各部队,专门负责联络和传令。
    对于中国军队里的这些经过多年战争洗礼,与日军的作战经验并不比美国人差,甚至有些方面还要丰富的多的官兵们来说,经受美国人的队列和紧急集合,**现代化武器等训练,除了在G言交流上麻烦比较多以外,最多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问题,多联系联系,也就可以掌握了。但是,为了应对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里必不可少的两栖登陆作战而开展的训练,那才是真得要命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