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抗战悍将》第二百一十三章会战的结束[2]

重生之抗战悍将最新章节目录
   到日军突过捞刀河,第九战区已无预备队可用。这是陷于被动的又一原因。
    第九战区在作战计划中强调“应运用诱敌歼灭战法”,结果成为一句空话。实际上不是第九战区诱使日军就范,而是日军的快速攻势迫使第九战区手忙脚乱、处处就范。第九战区组织指挥如此,则全战役陷于被动和不利就是必然的了。”
    “2.情报不灵而丧失战机
    第11军是侵华日军中惟一以机动作战任务为主的野战军。武汉失守以来,日军向正面战场发动的多次进攻,除桂南会战、中条山会战外,都是由它发动的。中国军事情报工作部门对它的动向理应给予更敏锐、更密切的监视。第11军为准备此次会战,从8月中旬起即从鄂西、鄂南、赣北抽调部队,向湘北集中。如此大规模的部队调动,无论是军事委员会的战略情报部门,还是第三、第五、第六、第九战区的战役情报部门,抑或是与日军当面接触的各部队战术情报部门,在长达1个月的时间里都毫无察觉,直到日军要发动全面攻势前一两天,才发现日军已在湘北集结重兵,足见政府各级军事情报部门的麻痹和疏懈。而第九战区因情况不明,对会战无从进行、也来不及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其第一线守备部队第4军、第58军甚至被日军吸引,胶着于大云山,后乘夜匆匆转回新墙河以南,喘息未定,日军已开始总攻。日军成功地隐蔽了战役企图,发挥了战役突然性,而第九战区在会战第一步就丧失了时机,仓促应付,在日军闪电式的攻击面前步步失策。
    反之,日军特种情报部门却多次破译第九战区电报,对第九战区部署行动了如指掌,所以能及时调整部署着着胜算。”
    “3.各战区策应乏力未能发挥战略外线优势
    如前所述,第三、第五、第六、第九战区对日军第11军构成包围,处于战略外线,态势有利。军事委员会有鉴于此,于9月20日及以后多次电令第三、第五、第六战区乘日军兵力集中于湘北、其他方面兵力减少之机发起反攻,特别要求攻其较敏感的要点,以策应第九战区作战;同时也令第九战区尽可能拖住日军,以利其他战区反攻。这一想法和要求都是积极的,也是可以办得到的,但实施情况和效果都不理想。第三、第五战区虽对日军进行了较广泛的袭扰活动,但除第三战区第100军对赣北外围据点的攻击兵力稍大外,其余兵力小而分散,没有一处打痛日军,根本不能发挥战略外线优势,起不到策应作用。
    第六战区发动的反攻作战具有相当规模和威力,不仅是对第九战区最有力的策应,也是在抗战以来的正面战场上少有的积极行动,是值得称许的,但也因攻击日军第13师团的兵力不够集中、开始攻击的时间稍晚而功亏一篑。如第五战区能同时积极行动,主动配合,以较大兵力切实遮断公路和京汉铁路南段、迟滞日军由湘北返转鄂西,或许能给第六战区再争取到几天时间,则全歼敌第13师团部是很有可能的。
    总之,各战区间的互相策应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行动乏力,是一个老问题。此次会战中依然如故,因而失去一些难得的机会,反让日军在郑州附近黄河南岸建立桥头堡,实在遗憾。”
    痛快地说完以后,刘建业在众人的注视下,向一边闭着眼睛听,一边微微点头的最高统帅行了一个军礼,走下了讲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说得很好,作为革命军人,就是要敢于直言。哪怕是我所犯的错误,我也是愿意接受批评的。我们之所以要召开这样一个总结检讨会议,就是要总结经验,检讨错误,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战事里做得更好。如果,我们犯了错误,没有人敢于指出来,那以后我们还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最高统帅在刘建业走下去以后,睁开了眼睛,用浙江官话说道。
    “委座所言极是,我等就是需要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检讨,以利于再战。”何部长第一个站了起来,附和道。
    “下面,就由军政部的何部长讲话。”最高统帅讲完以后,把何部长推到了前台。
    “新20军的刘军长,奉委座之命所作的战术点评,非常的精彩。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何部长带着一丝微笑说着。
    何部长在台上继续他的讲话。虽然,何部长近几年以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了和以陈长官为首的中央军不同派系互相争斗上,政治上的品德也为人诟病,被公认为是国军里的头号亲日派。但是他在军事上的基本功,还是相当厚实的,再加上他在处事上的一些技巧,才始终在军内高层的位置上稳坐不倒。何部长的讲话深入浅出,让台下不少的军官们不禁点头。
    “当然,以上所说的,都是在军事上我们应该避免犯的错误和以后应该改正的地方。现在,我要向大家说一件有损我国民革命军声誉的事情。”何部长话锋一转。
    说完,何部长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了厚厚的一摞照片,交给工作人员一一的分发下去,给与会人员一一传阅。当照片发下去的时候,接到的人无不发出惊叹的声音,面色变得发白。
    当部分照片传阅到刘建业的手里的时候,他一眼就看出来,照片上的场景,就是他下令在湘阴县城上钉死的那些日军俘虏,还有被洞庭湖水冲上岸边的日军尸体。特别是一张照片上还有一面刘建业命人在湘阴城头树立起的大旗,上书几个大字“血债血偿”。
    “你何部长这是想抓住一切机会向我开炮啊?要不是我早就做好了准备,我还真地会着了你的道。”刘建业冷冷得笑着。
    “也许你们要问,这是什么地方发生的事情?我想在你们中间,有一个人是最清楚的。是不是啊,刘军长?”何部长得意地说道。
    “我承认,这是我下令干的。而且,地点就是在湘阴县城。”刘建业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面无愧色的说道。
    “你难道不知道《海牙公约》和《日内瓦公约》吗?你对此难道没有一个解释吗?”何部长对台下的刘建业质问。
    “我当然有解释。”说着,刘建业从座位里走了出来,走上台来。
    “何部长,能不能借你这个讲台用一下?”刘建业走到台上,对何部长问道。
    “尽管用,我看你到底有什么解释?”何部长小声地说道。
    “诸位,前面何部长问我知不知道《海牙公约》和《日内瓦公约》这两个重要的国际法文件。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我知道还很清楚这两个条约的条文。1907年海牙第4公约及其附件,载明一项重要条款:在本公约中所没有包括的情况下,平民和战斗员仍受那些“来源于文明国家间制定的惯例、人道主义法规和公众良知的要求”的国际法原则的保护和管辖。这就是著名的‘马尔顿条款’。1929年修订的《日内瓦公约》,确认敌对双方伤病员在任何情况下应该无区别地予以人道待遇的原则;禁止对伤病员的生命和人身施加任何危害或暴行,特别是禁止谋杀、酷刑、供生物学实验或故意不给予医疗救助及照顾;医疗单位及其建筑物、器材和人员不受侵犯;战俘系处在敌国国家权力管辖之下,而非处在俘获他的个人或军事单位的权力之下,故拘留国应对战俘负责,并给予人道待遇和保护;战俘的自用物品,除武器、马匹、军事装备和军事文件外,应仍归战俘保有;战俘的住宿、饮食及卫生医疗照顾等应得到保障;对战俘可以拘禁,但除适用刑事和纪律制裁外不得监禁;不得命令战俘从事危险性和屈辱性的劳动。我想这些条文应该是没有记错的吧。是不是,何部长?”刘建业带着微笑问道。
    “对,你说的一点都没错。两个公约上的确是这样规定的。”何部长点头说到。
    “从表面上看,我的行为的确是严重违反了国际法的相关条文。这一点,我也没有异议。但是,世间的事,向来是有因才有果。我自认为并不是一个天生杀人狂,更不是一个冷血的动物。我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出于义愤。这里是我带来的一些照片,可以给大家看一下。”刘建业从自己携带的文件袋里,掏出了一叠照片,交给了工作人员。
    当刘建业带来的这些照片被台上台下的人传阅以后,台下同样爆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各位,这些照片决不是我伪造的。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接着,刘建业把曹克人营长和他的17名部下在力战被俘以后,被日军残忍的折磨并活活钉死在墙壁上的事情娓娓道来。说到动情之处,刘建业潸然泪下。
    “是那些日寇他们首先严重的违反了国际法的规定,对我军的将士们实施了那么残忍的行为。我们身为同袍,见此场景,怎能不义愤填膺?在我看来,那些日寇,他们根本就不是人,纯粹就是一群野兽。他们违反了人类一切的法规和良知。对他们这样的行为,我的做法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只要他们一天不停止这样的暴行,我就会继续不停的报复,直到他们自觉主动地遵守国际公约。”刘建业傲然地说道。
    “你这是纯粹的狡辩。无论日本人做了什么,我们都还是需要遵守法规的。”何部长质问。
    “那是不是说,我们对于他们的这种行为就可以熟视无睹?一点反应都没有?”刘建业反问道。
    “我们完全可以以德报怨,不必如此极端。”何部长辩解道。
    “对人,我们可以说人话。可是面对野兽,你说人话,他们听得懂吗?”刘建业大笑着说道。
    “好了,不要继续说了。这件事情,就不再深究了。仲良,你毕竟还是年轻气盛,控制不住火气。这次就给你记一个大过,作为警戒,下不为例。”最高统帅及时制止了两人的争论,做了最后的判决。
    “是,校长。学生以后一定注意。”刘建业连忙向最高统帅表态。
    既然最高统帅已经出面和稀泥,何部长也只能不甘心的放弃了发难。
    虽然,这一次刘建业受到了记大过的处分,可是刘建业根本就不以为然,相反的,在受到军委会正式下发的处分令以后,刘建业还把这份处分命令装裱了起来,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向所有的来人炫耀着自己的英雄事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