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伐》第三〇八章大名府

宋伐最新章节目录
   第七部#183;宋伐,以大宋的名义 第三〇八章 大名府
    听说大名府初战不利。洪过身子震了一下,随即继续品茶好似没有发生这件事,倒是对面的虞允文眉头微微皱起,似是想到了什么。
    洪过笑着去问了一下,本以为就是一句笑谈,谁想到,虞允文竟然开口就直接说道:“改之,你准备收拾中原的乱局了?”
    闻言立时一愣,随后洪过才佩服的一笑,虞允文不愧是大宋第一流的人物,闻弦歌而知雅意,竟然仅凭一条情报,就分析出了自己的举措,不过他并不想完全对虞允文交实底,仅仅做出无奈的样子道:“老弟我倒是有这个心思,不过现在兵力都在大理拖着呢,怕是有心无力喽。”
    虞允文全然没有洪过的轻松,叹口气道:“改之的摊子铺的太大,好在那乌禄消息闭塞,如果被他侦知改之的大军尽在南方,怕是就不会剑指大名府了。”
    “就他?”洪过冷笑一声:“别说我在东海尚有近卫军数万。即便是近卫军全在南方,完颜雍不来则已,只要他敢来,我定叫他有来无回。”
    虞允文也是掰着手指算过近卫军的兵力,怎么算,近卫军都不应该超过十万之众,虽然近卫军犀利无匹,但是现在大理国内拖住近卫军脚步,在高丽估计也就是三四万人,那完颜雍的兵力当在二十万以上,以三四万就想消灭二十万?所以虞允文只是笑笑,却没继续做声,他全当洪过是在吹牛,估计是害怕南宋朝廷生出什么不好的心思吧。
    洪过这话一半真一半假,说是吹牛也不算假话,只是,在高丽他已经强化了自卫武装,若是遇到有大规模入侵,各村各矿的自卫军就会集结,组成一支超过三十万人的非职业军队,纵然不敢说击败对手,也足以让入侵者极度难受了。但是,这种作战方式不能持久,一来粮食不好筹集,二来就是会影响高丽半岛经济。
    不过,洪过现在说出来,也是隐含了告诫南宋朝廷的意思。据说最近有人上窜下跳的,想鼓动南宋朝廷扣住洪过,然后一面截住近卫军主力,一面派兵出征高丽,荡平洪过的私人势力,这些人多数是当初汤思退一党,现在汤思退虽然被贬去崖州编管,这些人还是心思不死,试图在朝堂上翻盘。
    洪过真的不在乎大名府的安危么?
    那是假话,当虞允文一走,他呆坐在那里沉思许久,这一次的出兵显然是完颜雍精心策划,光是一个时机就抓的很准,估计完颜雍也侦知到高丽半岛空虚,可是完颜雍看不透洪过的实力,所以选择了一个比较容易拿捏的对手,又是在冬季这个大家都没想到的季节,突然从中都发兵,加上早前就在大名府周围不断邀战的偏师,这下正符合了兵法上奇正相辅的韬略,饶是纥石烈志宁这样的大将之才也是吃了大亏。
    看得出。这一次完颜雍势在必得,那么,洪过是否应该做出些策应的举动?他真是有心无力了,近卫军主力都在大理,光是调动回高丽半岛就需要数月时间,况且大理安南和缅甸的蒲甘朝都还不稳定,能抽调回来多少近卫军也还难说。
    “他娘的,这个完颜乌禄,抓的还真准!”洪过默默头低声骂了一句。
    就在这时,李光祖突然闯进来,告诉了洪过一个震惊的消息:安南叛乱!
    原来,安南的不满情绪,在大理城屠杀传到时候,达到了一个顶点,那些安南旧有贵族以及地方的官吏,害怕遭到大理权贵那样的下场,决意用武力驱逐近卫军,夺回一个属于自己人的大越国,于是在乂安发动了叛乱,叛军很快围困了都城升龙,同时截断湳定江水道,试图阻止在大理的近卫军回兵。
    接到消息,洪过猛地起身,神情复杂无比,北面大名府出现军情,现在南面又有这种事情发生,一时间让他有些无从应付,惟有先问升龙的情形。幸好,那李天祚并不是白痴。知道这些起兵的家伙怕是没安好心,一旦升龙被攻破,不仅近卫军和大宋的势力会被拔起,怕是他们李家也一样没好,是以,李天祚与近卫军联合起来,一起登城防守,总算升龙还算安全。
    听说升龙与李氏都暂时无事,洪过这才长出一口气,而后脸色狰狞的冷笑起来:“和老子玩是不是?看来老子还太仁慈了,派人,分三路给大理送信,让羊蹄带兵去收拾这些王八羔子。”
    羊蹄……听到这个名字,李光祖浑身一哆嗦,这位小爷颇有洪过的风范,在大理城一夜之间就杀了数千人,用滚滚人头吓住了所有人,然后,在大理各地又抓了不少蠢蠢欲动的家伙。现在的大理国,一提起小爷王羊蹄来,连小孩子都哆嗦。
    洪过的信使分别从海上陆地赶往大理国,不过,当这些信使还在半路的时候。那边羊蹄已经到达安南了,敢情,升龙的乱子一爆发,大理国是最先得到消息的。
    李公佐好言安抚了缅甸那位国主后,又给阿隆悉都许下不少好处,立即率领一万近卫军和四万大理兵回到了大理城,三个人凑在一起商量下,感觉现在的大理城还暂时不能离开近卫军的弹压,所以他们封锁了升龙暴*的消息,以刘铮在大理城镇守,羊蹄率领五万近卫军乘船返回升龙。
    船队进入安南境内的时候。本来还是战战兢兢的安南官员立时老实下来,笑话,大理城的血还没干呢,现在谁敢和近卫军对着干,不是自己找着和脖子上吃饭的家伙过不去么。当五万近卫军和三万大理兵缓缓而归,安南与大理交界地区的局势立马平静下来,随着近卫军向东推进,那些蠢蠢欲动的安南地方官都停下手里的计划,老老实实跑到羊蹄军前大表忠心。
    李公佐在一边不住的摇头,这真是人的名树的影,羊蹄成名的手段,竟是与洪改之出奇的一致,不过,现在的羊蹄还缺了些变通,那洪改之似乎并非一味刚猛。
    想到洪过,李公佐有些看不透了,他看不明白,洪过到底是个什么人,说洪过想做曹操,可洪过最近打下来的疆土,不是献给大宋,就是请大宋派来官吏,怎么看都不像是个篡逆之人。可要说洪过是忠臣,见过忠臣不请旨就肆意发兵征讨四方的么,统兵征伐,那是天子的权力,在古时,只有天子,或是天子授予节钺的权臣,才可以征讨不臣,现在的洪过可什么都没有啊……
    李公佐的心情很矛盾,因为和洪过的关系过于密切,他父亲李宝已然在南宋朝廷失宠,反观他自己,在洪过这里可是大红大紫,不仅以后进的身份进入了洪过的决策层,更能够受命统兵出战。这要多大的信重啊。可是,如果洪过真的是曹操,岂不是将他们父子的忠义蒙上污名了?
    最终,李公佐也没找出个头绪来,惟有摇头叹息,自己安慰自己道:走一步看一步吧。
    听说近卫军重兵回师,在升龙城外的叛军大吃一惊,本来以为大理的混乱能拖住近卫军,加上湳定江沿岸的官吏纷纷放弃了早先的承诺,不仅没有截断水道,更争相跑到近卫军前投诚,让那些叛军更是气得半死,事到如今,什么办法都没有,惟有迅速迎击,试图正面击溃近卫军,才能为他们争取一线生机。
    正面击溃近卫军?除非安南叛军拥有数万人的马队,才能对近卫军的方阵造成威胁,甚至是致命伤害,除开了大股骑兵外,任何以步兵试图硬撼近卫军的行为,除了用一句“愚蠢的勇悍”外,再没别的更好评价了。
    果不其然,升龙城下一战,无论天时地利都不占优势的叛军,被近卫军正面击溃,在接下来的追击过程中,近卫军甚至不用自己动手,争先恐后的安南乡野百姓,就割取叛军的头颅献到近卫军面前,看似气势汹汹的安南叛乱,才月余时间就被彻底碾碎,此时,洪过使者还在前去大理的路上奔波。
    近卫军强悍的战斗力,已经震撼了安南周边各国,不仅仅是安南大理蒲甘朝,就连南面的暹罗,真腊,占城,也惊异于近卫军的勇锐,不得不主动派人前来结好,羊蹄大手一挥,全部交给了李公佐处理。
    李公佐请示了洪过后,向各国使者发出善意,只要各国不干涉宋国商人做生意,只要各国主动对南宋称臣,南宋朝廷就愿意与各国友好相处。
    到现在为止,中南半岛各国还没怎么搞清楚,近卫军与南宋朝廷到底是个什么关系,仅仅是从几份和议上,有心人看出些端倪,似乎近卫军并非完全属于南宋朝廷,但这种事至今没人能够确定,相反的,近卫军行事处处将南宋朝廷推到前面,好似非常尊重南宋朝廷,让所有国家都摸不清底细,尤其是不知道,这些凶悍的黑甲兵,在宋帝国到底还有多少,十万?二十万?
    见识过了近卫军的兵锋后,暹罗等国看到近卫军的条件也不算太过苛刻,于是纷纷派出使者前往南宋的临安,主动要求成为藩国不说,同时也是去打探南宋的虚实。
    到了这个时候,近卫军以自己的实力,算是为南宋彻底打出一片新天地,不仅在南面宣扬了南宋赫赫武威,更为南宋开辟无数市场,也为南宋的文化进一步渗入中南半岛各国创造了条件。
    洪过最满足的,是他创建了一支百战百胜的军队,这支军队骄傲,凶悍,勇敢,而且对洪过极为忠诚,并且,通过洗掠大理和安南,也帮助他解决了不小的经济难题,还牢牢的将南宋绑在了他洪过身边。
    获得如此许多的收益后,洪过留下了六千近卫军驻守大理与安南后,下令其余的近卫军登船返回高丽。
    到这个时候,业已是隆兴三年的夏季,大定金军围攻大名府进入了第六个月,在这六个月中,大名府虽然顽强抵抗,可依然无法挡住大定金军的脚步,先是外围多个城堡被拔出,然后是布置在城外的鹿角蒺藜被扫清,护城河被填平,接着就是残酷的守城战,双方围绕着大名府的城墙展开了殊死争夺。
    这一次,完颜雍显然下了决心,不计伤亡的进行攻城,也使出各种手段来,从地上到地下,各种手段各种攻城武器一起出手,城下的尸体堆的与城墙一边高,可大名府还是巍然屹立,即便是数段城墙倒塌,大定金军终究没能攻破外城,遑论大名府更加坚固的内城了。
    不过,完颜雍似乎并不忧愁,反是每日背着手在军营中踱步,对每一个士兵都是笑呵呵的,有时还不顾恶臭前去探望伤兵,这种气度感染了每一个大定金军的兵士,纵然伤亡惨重,士兵们也没多少怨言,依然咬牙奋勇冲向大名府城。
    可是,一回到自己的御帐,完颜雍脸上淡淡的笑容就消失,那副急迫的表情暴露了他心中的焦虑,对着侍立的舅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