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伐》第二九七章五问[2]

宋伐最新章节目录
   若干,城里乡间的百姓纷纷被鼓动起来,文人写文章,商人捐钱捐物,普通百姓议论纷纷,都在问一句话——“洪帅何罪?”
    现在洪过的奏章还没送入朝廷,若是朝廷仓促对民间的谣言有所反应,岂不是太没面子了?可要是置之不理,又害怕这样继续下去会引起更大的骚乱,一下子,南宋君臣竟是不知应该如何是好了。
    幸好,此时洪过的奏章被专使送入临安,看到身披黑甲,手持“洪”字大旗,跨在马上驰入临安城的的辛弃疾,临安街头的百姓和太学生一起叫起好来,不少百姓抓住护从的近卫军士兵,去打听洪过近况,听说襄阳百万难民没有吃喝,北伐军数万将士曾经被缴械几乎就被剿灭的时候,很多人跟着落下热泪来。
    洪过的奏章及时的拯救了南宋君臣,终于让赵构可以正经八百的讨论如何处置洪过,与洪过的奏折几乎同时抵达建康的,还有襄阳知府闻焕的奏章,闻焕在奏折里着实为洪过说了不少好话,又将襄阳的责任尽数载到邵宏渊头上,反正这次邵宏渊一准倒霉了,不把所有屎盆子扣在他头上,难道还要闻焕自己承担起责任?
    看到洪过的奏章,汤思退的脸上立时没了血色,此时叶义问还在庐州“督师”,李宝和李公佐父子的两支大军,也确实在淮北境内,如果说洪过将汴京兵败的原因,归咎于这两支大军不受调遣,还真是个问题?但是,现在的汤思退怎么肯认输,他当即站出来,指责洪过是为自己兵败寻找原因推卸责任,恶意攻击朝中执宰大臣。
    赵构虽然没有亲自带过兵,好歹也是从靖康末年大战走过来的,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道,一听说叶义问竟然扣住了洪过二十万大军,就知道了这里的猫腻,也不搭理汤思退,转头去看新任枢密使张浚,以及李显忠,成闵,刘琦等大将。
    刘琦,李显忠,成闵几人紧紧闭嘴,别看他们位高爵显,可现在不是绍兴初年武将的天下了,经过几十年的改造,南宋重建了以文御武的体制,现在是执宰级别的讨论,根本没他们武将说话的份,否则话,那个洪小子为啥在五问的第一条,就质问自己为什么被归入了武将行列。
    倒是张浚的表现很奇怪,虽然见到赵构看过来,却是低下头避开皇帝的目光,似乎地面有很多好看的东西似的,就是不搭这个腔。
    赵构一下明白了,张浚不满洪过威逼朝廷的行径,但更理解洪过心中愤怒,也是大将在前方作战,那些权相在后面下绊子打闷棍,这种龌龊事情,让一向以北伐为心中大业的张浚如何肯接受。
    左相陈康伯没这个忌讳,他大步出来,当场要求驳回洪过这种无理的请求,作为一名节度使,还不允许去指责堂堂的枢密使,他身为文官之首,必须维护文官的基本尊严。同时,陈康伯也请求赵构锁拿李勤,将其按照临阵脱逃的重罪,送入大理寺公开审理。
    一面维护了叶义问,一面又收拾李勤,陈康伯的处置看似各打五十大板,但是,无论赵构,汤思退,还是赵玮都怀疑,难道说,这位陈左相真的是如此两不相帮么?
    果然,就在第二天,就传来了临安的御史纷纷上书,弹劾身在庐州的叶义问督师不力,坐视北方兵败,有隔岸观火丧师辱国的重罪。
    按照宋朝制度,执宰大臣如果被御史弹劾,就应该当庭除去官衣回家闭门自省,等到朝廷的发落。虽然叶义问现在是督师两淮,但是他在庐州待得够久了,而且身上还带着枢密使的头衔,一样受到这样规矩的束缚,所以,接到了御史弹劾的当天,赵构就下旨,勒令叶义问交出职权,迅速回到临安等待发落。
    听说了赵构的旨意,汤思退一下就慌了,他明白,这是一个征兆,代表了皇帝开始向着偏袒洪过的方向滑去,所以,他也要反击,陈康伯手里抓着御史,他手里也有受到他指挥的御史呢。于是,汤思退暗中给那些自己的党羽下令,让他们弹劾陈康伯与洪过内外串通。
    宰相与统兵大将串通,历来是皇帝心中大忌,一旦掀出来就要兴起大狱,汤思退为求脱身,已经是狗急跳墙了。
    那么说,一向对武将非常多疑的赵构,会不会相信了汤思退的计谋?
    [w w w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