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天下一根钉》第二百七十八章雕像[2]

乱明天下一根钉最新章节目录
   族的优势自不待言。
    一瞬间,陈海平的思绪穿越了时空,而下一个瞬间,陈海平又在慷慨陈词:“……现在我再来说说水稻,大家都知道漕粮每年都要南北转运,损失极其巨大,耗费惊人,是国家沉重的负担。徐老大人为此,十几年前在天津开始引种水稻。大家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北方稻米能够自给自足,那这又是多大的功德?”
    人们都静静地听着。
    “这是大家都看得见的功德,但实际上,徐老大人最大的功德还不在这些,而是徐老大人的著述。《农政全书》就不说了,它的影响大家都清楚,我想大家不清楚是徐老大人译著的《几何原本》。”
    “我们传统的学问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泛道德化,而道德这种东西实际上见仁见智,不论是谁想要说出一套道理来,都很容易。受此影响,我们对任何事物的态度大多都是见仁见智、模棱两可,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这种习惯,在研究圣人的微言大义时还没什么,但在做具体的事情时,大家只要想一想就能知道这其中的危害。”
    “在我看来,《几何原本》这本书比任何圣人文章都更重要千百倍,而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会教给我们一种态度,一种做任何事都一丝不苟、条理分明的态度。大家想一想,做一件事,这种态度是多么重要。”
    “我们的文明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能够兼收并蓄,吐故纳新,而这本徐老大人倾尽无数心血翻译过来的《几何原本》,我可以断言,对我们子孙万代的意义必将空前绝后!”
    下面的人几乎人人都露出了震惊之色,因为陈海平的评价实在是太高了,高到了他们完全不可想象的境地。
    “诸位,我之所以把徐老大人的像立在这儿,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有形的莫大功德,我立徐老大人的像,更是因为他老人家的那颗心。”
    “诸位,造福苍生,这是我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相信很多人心里也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我请大家扪心自问一下,说这句话的时候,你们心里真的纯粹是为了天下的老百姓吗?”
    顿了顿,陈海平继续道:“至少我不是,反躬自省,我做的这些事儿有一部分绝对是为了造福苍生,但也绝不是全部,甚至不是最主要的,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我自己的雄心,建功立业的雄心。”
    “所以,面对徐老大人,我常常觉得惭愧,因为徐老大人的那颗心才完全是为了天下的苍生百姓,而绝不是像我这样参杂着自己的野心和**。如果大家有谁不服气,那只要看看徐老大人这一辈子都做了什么,我想只要不是昧了良心,就都会有一个公正的答案。”
    “我不当皇帝,也不会让我的儿孙做皇帝。只要今后没有人复辟成功,那我必定会被描述成圣人中的圣人,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我告诉大家,实际的情况是我比朱洪武聪明一点,仅此而已。”
    “为什么我要说自己比朱元璋聪明呢?因为对我来说,做皇帝不是给儿孙积福,反而是造孽,而且是造天大的孽。看看朱元璋的这些子孙,他们过的什么样的日子?他们被万民血汗供养着,但他们过的真的好吗?”
    “就看看光宗朱常洛吧,身为太子,母亲被活活饿死,七个儿子竟然死了五个!这是个什么样的皇家?我觉得这就是天的报应,朱家被万民血汗供养,却不思感恩,反而肆意凌虐压榨用血汗供养他们的百姓!”
    “我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是亡国了,一个天潢贵胄,缸里有米,灶下有柴,井里有水,但最后却被活活饿死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缸里的那是米,至于做饭,那就更不会了。”
    “诸位,这个故事我虽是道听途说,但大家只要想一想,就会知道其中的意涵。其实,这大同小异,富贵人家和皇家也没有太大的不同。在这里,我想再一次对大家说一句废话,传子孙万贯家财,不如让他们明白事理。”
    陈海平说完,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轻轻吁了一口气,这种道理真是闻所未闻,但仔细一想,却还这是这么个理儿。
    人人都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w w w b o o k .c o m]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