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海贼》第四百八十七章惊喜连连

大宋海贼最新章节目录
   弓弩坊中也如同杨文忠所说的那样,一拍繁忙的景象,原来的一百多匠人现在已经扩充为了将近三百人的作坊,规模虽然和大宋军器监的弓弩坊还没法媲美,但从出产的弓弩质量上来说,伏波军这里的弓弩决不差于宋军弓弩,而且机弩在形制上加上了肩托之后,更是大异于大宋机弩,命中率得以大幅提高。
    杨文忠两个儿子各负责一项事务,一人管弓,一人造弩,而杨文忠则亲自负责神臂弩的监造,进行的有条不紊,库房中也储备了大批余富海从北方偷运出来的筋角等制弓必备之物,到处弥漫着一种生胶的刺鼻气味。
    见到徐毅巡视弓弩坊,杨文忠少不得也要陪同他转上一番,并拿出一些样品交给徐毅查看,经过这半年时间杨文忠父子的努力,这里的工匠们的技艺也日臻娴熟,所制弓弩比起头几批产品质量上有了大幅攀升,即便像徐毅这种外行,拿到了这些成品之后,也能看出这些新制的弓弩明显优于以前船队中装备的那些弓弩,少不得又要高兴一番。
    看着库房中那些成批排放的未挂弦的弓弩,徐毅伸手拿起了一把三箭弩,此弩这次在他南征的时候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爱州防御战中大批杀伤了攻城的安南军,于是对陪同他的杨文忠说道:“这样的三箭弩我们不妨多制一些,虽然它的射程和威力有所不及蹶张弩,但是贵在此弩可以对付大批敌军进攻,同一时间发射的箭矢数量远超于普通蹶张弩,不失是一种难得的好东西!”
    杨文忠自然是答应下来,对于弓弩坊来说,徐毅的重视丝毫不下于铁作和铜作两地,在这个热兵器尚未成熟的时代。他想大批制造火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任斌已经制出了类似火枪的火铳,可是离大批装备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长程兵器方面,他还必须依靠弓弩这种东西,毕竟火炮不可能随时伴随步军或者骑兵进行冲锋。大多时候面对敌手还是要用弓弩和对手一决胜负,所以徐毅在弓弩坊地投入也可以说是丝毫不遗余力的。
    那一百多具由杨文忠亲自督造出来的神臂弩威风凛凛的摆放在架子上面,虽然还没有挂上弩弦,可也能让人感觉到它们的凛凛杀气,杨文忠取出一把,对徐毅说道:“这种新造神臂弩比起上次我献给主公的那把神臂弩又有改进,主公请看,这个弩臂我再次加强了不少。这样地话。射程方面此弩至少比以前的神臂弩又增加五十步以上,破甲如同穿纸一般简单!”
    徐毅闻听低头观看此弩的弩臂,见到弩臂果真又加粗了少许,这么一来此弩的射程肯定会加大一些,但他很快又想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于是微微皱眉道:“确实不错。不过以前的神臂弩弩臂已经十分强硬了,射程增加固然是个好事,可是会不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呢?以前的神臂弩一般人想要张开弩弦已经不易,如果继续加强弩臂地话,射手岂不是更难上弦了吗?如果射手上弦过于费力地话,会不会影响到射手的选择呢?力气小的射手即便再精准,恐怕也没法用这个东西呀!”
    杨文忠得意的笑道:“这个事情请主公放心好了,老夫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了。主公请看这里,此弩老夫借鉴了一下主公所创的弩的上弦机构,射手只需用力将弩弦挂到第一道钩子上,然后搬动这个杆,便可以将弩臂完全张开,挂上机括,这样地话,不但不会比以前费力大。反倒还省力了不少。即便是一般人上弦也没有一点问题!”
    徐毅这才注意到弩身上的那个机构,伸手搬动了一下。原来杨文忠巧妙的将杠杆原理应用到了这个神臂弩上面,果真使上弦变的容易了许多,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机构设计十分巧妙,丝毫没有影响到弩的瞄准使用,上弦完成之后,便可以复位放平在弩身一侧,果真是精巧异常,于是少不得又是大喜了一番,这次回来无论是铁作还是铜作,都给他了不少惊喜,没想到连杨文忠这个老爷子也没坐等着吃老本,居然改进出来了这种机械补助上弦的神臂弩,于是还不吝啬的称赞道:“杨老爷子果真堪称大匠呀!说你老而弥坚毫不为过,居然想到了这么好地办法,不错不错,这么一来恐怕我们的敌手更要倒霉了!”
    杨文忠也笑道:“主公可别看我老了,比起秦胡子任斌他们那些家伙来说,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老,雷通那个老家伙就更不能和我比了,那老家伙可是会享清福,不过这个上弦的机括并非我一个人想出来的,我二儿子才在此中出力不小,他自从来了这里之后,便被主公所创的那些东西吸引住了,没事就往铁作跑,还喜欢摆弄主公创制的弩,所以才弄出了这个东西,这个老二有我年轻时候的样子,喜欢琢磨一些新东西,看来以后可以接我的衣钵了!”
    徐毅不由又对杨文忠地儿子刮目相看了几分,人只要善于学习,就能进步,工匠们要是都如同他这样地话,何愁伏波军以后用不上好东西呢?
    正待徐毅想要离开弓弩坊的库房地时候,徐毅忽然看到角落里面放了几十把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通体黝黑的小弩,于是走了几步过去,拿起来一把在手中把玩了起来,这种小弩做工精巧,弩臂是用钢片打制出来,加上了牛角片等物,强度一点不弱,但尺寸比起一般的机弩要小许多,这种小弩没有肩托,只有一个跟手枪柄般的握把,单手便能持握,小的甚至能藏在腋下的袍子里面,看起来十分好玩,更为奇特的是这样的一把小弩,居然还是双层弩臂,上下有两根弩弦,一看便知道这家伙可以同时装两支弩箭。仔细观看了一下机括,徐毅更是发现此弩不会扳动一下就将两支弩同时发出,而是可以扳动两次之后,分别射出两支弩箭,这玩意儿可真是好东西,简直就堪比后世黑道分子们惯用的那种锯掉大半枪管和肩托的双管猎枪了。十分适合随身携带,这东西虽然不适合大批装备军队使用,但对于侍卫们来说却很合用,徐毅一边啧啧称奇,一边拿了一把爱不释手地在手中把玩。
    “主公一定很好奇这个东西吧!这个叫双发手弩,也是我们父子新鼓捣出来的玩意儿,此物乃是上次李波回来的时候对老夫提出来要的东西,我们父子琢磨了好久。才弄出来。这不刚做了几十把,还没有来得及交给李波呢!主公可别看这东西小,但它的弩臂力度可不算小,发射的也是特制地无羽短箭,射程足以和一般骑兵所用的角弓相媲美,而且还可以保证威力不小于一般的角弓。就是上弦的时候有点麻烦,手劲小的人别想轻易上弦,主公请看,这就是我们专门为这双发手弩打制的无羽箭!”杨文忠一边对徐毅解释,一边从旁边的小箱子里面取出一支短箭交给了徐毅。
    徐毅伸手接过这支短箭,仔细观看了起来,只见这支短箭没有尾羽,如果不是前面有个箭头的话。简直就像一根筷子一般,箭身倒没有出奇地地方,关键就在这个箭头上面,箭头也是呈三棱形,十分尖锐,更奇地是三个棱都朝一个方向偏转,徐毅作为一个现代人一眼便看出了这样设计的妙用,这个设计算是巧妙的应用了空气动力学。由于此箭没有尾羽。发射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摇摆,很难确保弩箭的准确度。而箭头的三条棱角同时偏转向一方,弩箭射出之后,空气便会让弩箭自动旋转起来,达到使弩箭稳定保持直线飞行地目的,和后世线膛枪炮发射弹丸,让弹丸保持旋转稳定的道理完全相同,徐毅看完了这支弩箭之后简直要被这些古人的智慧给雷倒了,捧着这支弩箭久久不语。
    “主公是不是看着这支弩箭的箭头奇怪呢?您可不能小看了这个箭头呀!要知道这个双发手弩的弩箭不能装尾羽,所以发射的时候保不准箭会偏到什么地方,这样一来即便弩再强,射不着敌手也没有大用,至多吓唬吓唬人罢了,后来我们就开始在弩箭的箭头上面打主意,单是这个箭头我们父子就琢磨了好多天时间,将以前所知地所有箭头都尝试了一遍,后来还是意外之中发现了一支没有打好的三棱箭头居然最好用,惊奇之中,我们又试了好多次,才弄出了这样一种箭头,解决了无羽箭容易失准的麻烦,现在有了这种弩箭之后,再也不用担心这个手弩射不中目标了!”杨文忠说起这个弩箭的时候眉飞色舞,好不得意,这可算是他们杨家的独创了,老爷子打心眼里面自豪无比。
    原来他们父子不是什么天才,懂得什么空气动力学,居然只是在一个次品三棱箭头上发现了这样的妙用,居然是误打误撞的解决了无羽箭稳定的问题,徐毅总算是从震惊中恢复了过来,不过即便如此,徐毅还是很钦佩他们父子三人,要不是他们不懈地试验地话,恐怕也不会有这样的发现,世上许多事情地发生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发明者不懂原理的事情也不是只有这一件,但只要达到目的就行,原理可以靠以后的人去慢慢摸索总结嘛!徐毅连连点头,表示对杨文忠父子的钦佩,并洋洋洒洒的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话,给杨文忠父子解释了一番有关这种箭头的动作原理,听的他们父子一愣一愣的,以前他们只知道这种箭头这么做可以保证箭矢在飞行期间的稳定性,却不清楚其中的缘故,可经过徐毅这么一解释,他们才明白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道理,不由得对徐毅的渊博学识更加钦佩了起来,周围的几个人纷纷出言大拍了徐毅一通马屁,把徐毅给捧得有些飘飘然起来,不过幸好徐毅还不是那种容易被马屁拍翻的主,笑了一回之后,便收起了这个话题,立即吩咐杨文忠小批量投产这种双发手弩和特制的无羽箭,以后他要这个东西还有大用。
    他现在已经明白了李波在背着他搞什么东西了,这个家伙还是耐不住性子呀!居然早就开始暗中着手了!徐毅决定还不管李波,让他接着偷偷摸摸的折腾下去,权当不知道他做什么,等着李波自己来揭开这个秘密,这种事情,他理解李波的想法,知道李波是想给他一个惊喜,如果提前被他说破的话,难免就辜负了李波的一片心意,那岂不是就有些大煞风景了吗?看破不说破,该让下面弟兄表现的时候就让他们表现一下,要不然的话,我这个半仙的称号真的就要被坐实了!
    杨文忠答应了徐毅的吩咐,说即日便开始抽出部分巧匠开始传授他们这种手弩的制作工艺,小批量投入量产。
    走到另外一个工棚之后,徐毅一眼便看到这里的工匠们正在摆弄的东西正是弩上的最关键的扭力弹簧,当然这种所为的扭力弹簧主要还是经过处理过的动物肌腱,而不是钢制的弹簧了,于是对杨文忠问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