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回七九当农民》第五卷辉煌第二百四十五章角色的变换

醉回七九当农民最新章节目录
   一月六日至八日,***在北京市考察工作。
    考察期间,***在接见北京市领导干部时指出:要加强领导,首先必须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责任感和工作水平。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时,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国都应这样做,北京市更要起带头作用。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是一以贯之的……”
    吴永成来到桓毕地区工作,已经整整一个月了。
    虽然说,自从来到桓毕地区之后,因为全区人事制度改革和王素珍的案件,忙得他焦头烂额的,但只要有时间,每天晚上七点的《新闻联播》节目,他都是必看不误的。
    当然了,这个前提是在他有时间的情况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许多时候,吴永成因为工作忙,连他自己都没有办法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的!
    没办法呀,来到了G省这个比较偏僻的省份,虽然说有了手机、电话这样先进的通讯设备,但有些信息的获得,与身在北京的时候,还是远远不能相比的,在这种情况下,每天的《人民日报》、和当天的《新闻联播》,也就成了他获得最新信息的必要渠道了。
    虽然,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没有多少地时效性了——毕竟是大路新闻了,这对于端政治这碗饭的人来说,基本上是属于“鸡肋”那种性质的玩意了,但这也是吴永成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因为在京城,虽然有他的不少同学,可那些同学之中,大多真正的“纯政治”还有一定的距离——他们都是在政府的经济部门工作呀!
    至于说杜三儿那个“损友”,就更不用说了,他最为不齿的,就是像吴永成他们这种“官迷”了,要想从他那里得到什么最新地内幕信息,那纯粹是问道于盲了。
    吴永成地老岳父文老爷子,虽然说对政策和时事颇为关心,不过,他毕竟是退居二线多年的人了,不少信息也只是从大参考上知道地。
    更多的时候,文老爷子或许是为了进一步锻炼吴永成吧,除非吴永成向他开口请教,否则的话,他是不会主动向吴永成透露什么的。
    十一月八日的这一天晚上,吴永成吃过晚饭之后,也照样在他居住的桓毕地区的宾馆房间内,收看十九点整点播出的《新闻联播》。
    当吴永成在看到电视上播出有关***同志视察北京时讲话的时候,一下子就把他地注意力给吸引过来了:嗯,总书记频频提到全体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地这个“三讲”问题,是不是意味着“三讲”马上就要开始了呢?!
    那么接下来桓毕地区的工作,应该如何抓住这个大好的契机开展呢?!
    前几天的时候,吴永成还是桓毕地区的行署专员,有关党务方面的工作,自有地委书记李德安来考虑,他这个行署专员主要就是考虑政府方面的工作了。
    而自从十一月五日,省委宣布了对他地新任命之后,党务工作他也就不能不考虑了——虽然说,直到现在为止,桓毕地区还没有新专员正式到任,全区的工作,还是由吴永成全面负责。
    在这几天地时间里,到吴永成办公室来汇报工作的人,可以说是络绎不绝。
    这其中,既包括了下面十五个县市地主要领导,也有地直机关的领导们,就连地委、行署两边的领导,也借着请示、汇报的机会,经常跑到吴永成的办公室探听风声。
    桓毕地区现在可是到了关键时刻了呀!
    首先是李德安书记的调离,这就空出了一个地委委员地位置,然后又是省委宣布了刘茂之常务副专员的停职检查,嗅觉灵敏的人,都意识到即使刘茂之再能恢复工作,恐怕桓毕地区他是不可能留下了,这就又空出了一个地委委员的职数。
    虽然说,无论是地委那边地人也好,还是包括行署这边排名在前的刘海涛专员也罢,大家对随着吴永成的升迁、而空出来地那个专员位子,并没有更多的想法——这个很简单啊,地委那边资格最老地,有希望角逐专员职务的,当属分管党务的副书记杨昂坪了,可他却因为年龄的问题,自己也根本没有有过那个想法,其他人资历又根本不行。有一点想法的,也无非是诸如地委秘书长马秀芹这样排名靠后的人,想在这次的班子变动致使,是自己地名次稍微进一步,比如说刘茂之将要空缺出来的那个常务副专员地位子,就很有诱惑力嘛!
    至于行署这边刘海涛想的更多地,则是能在这次跨进地委委员的行列,就已经很心满意足了,其他地他倒没有想过——再加一个地委委员的帽子,他刘海涛也就成为了常务副专员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往前跨了一小步了。
    至于下面各县市的资格老一点的书记们,更是对这次空缺出来的那几个地委委员的位子眼热得很,通过吴永成来到桓毕地区搞的这两个动作,大家那都算是领教了这位年轻书记的强势,收起了之前的那一点小觑之心,打起精神来向他取悦,把自认为最能体现自己政绩的一面,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向吴永成展示。
    就这样,吴永成在整天忙于考虑怎么来收拾王素珍案件善后工作的同时,还得强作笑容应付这来自四面八方的来客,一天下来连一点考虑怎么开展全区党务工作的时间,都没有了。
    不过,有一点吴永成还是私下里感到庆幸的,那就是也许大家都风闻了这位吴书记家里不差钱吧,上门“汇报”工作的各色人等,并没有拿出信封什么的物件
    永成留下现金等,也少却了他的许多麻烦。
    但不少时候,随着下班之后,众多客人来到他居住房间地拜访,使得他连晚上休息的时间,也大大地被迫缩减了,就更不用说能按时收看什么新闻节目了。
    这也是吴永成所感到遗憾的一点,虽然说,不少的信息、新闻,他也会在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通过各大报纸了解到一些的。
    今天晚上,吴永成难得没有客人登门,有这么一个清闲的时候,就让他恰好看到了电视上播出的这条重要新闻,于是心中一动,马上从写字台上拿出一个笔记本,就自己想到的一些事情,写了下来,说不定还可以借这个讲话,自己在桓毕地区提前出一些名堂来呢!
    党委书记就要管党的建设嘛,否则那不成了不务正业了吗?!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有人敲门。
    “请进。”
    吴永成皱着眉头、不悦地应了一声:哎,看来今天晚上想把这件事情理个眉目出来地想法,又得落空了!可这也是自己也搞做的工作呀!这权利和责任、义务三者,可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呀!
    “吴书记,这么晚了,我没有打扰您的休息吧?!”应声进来的人,首先不好意思地向吴永成致歉。
    “呵呵,没有、没有。庆国同志,请坐。”吴永成一看来人是丹阳市的市委书记刘庆国,就明白了这位也是惦记着那几个地委委员的位子,这才跑上门来的。
    不过,吴永成对于这位丹阳市地市委书记刘庆国,倒是含有一些好感的。
    虽然说,吴永成来到桓毕地区之后,走访地第一站,就是丹阳市林业局,也是从丹阳市林业局那里,发现了整个桓毕地区所存在的、党政事业单位严重超编的情况,,其中尤其以丹阳市为最甚。
    当时,吴永成对赶到林业局的丹阳市两位主要领导,可是没有给了一点好脸色。
    不过。在后来的时候,吴永成通过了解:造成丹阳市党政事业单位超编的责任,并不在刘庆国的头上,这才稍微对他的印象有了额一点改观。
    至于到了开展全区人事制度改革的时候,吴永成就先找到了这位全区人员超编“重灾区”地市委书记,鼓动让他来打头一阵,在全区树立起一个榜样来。
    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庆国虽然明知自己这样做,会成为全区十五个县市中最为不讨好的县市委书记。但还是赌了一把,把自己的命运压在了这位新来的年轻专员的身上,不顾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在最短的时间内,第一家清退了所有市直单位、和下辖乡镇的临时工,又第一家严格按照地区编办下发的编制数,依照定人员、定岗位、定职数地“三定”原则,比较规范地全面完成了人事制度的改革,这才使得吴永成地头一炮,在全区顺利打响,使吴永成对他赞赏不已。
    而在接下来的王素珍专案重新开始调查地时候,又是这个刘庆国,不讲任何条件,先后两次主动配合地区、省委的两个专案组,在丹阳市地调查,为王素珍案件最后的水落石出,立下了汗马功劳。
    吴永成在之前,倒是隐隐约约地向他暗示过帮助他解决地委委员职位的,今天刘庆国登门前来,可能也是在向自己暗示什么来了吧。
    刘庆国来的目的,即使不自己不好意思说,吴永成心里也是有数的:不管怎么说,自己在喀什的时候,总是答应过人家什么,尽管只是暧昧地提了一下,但官场中人,谁还能不明白那其中所包含的意思呢?!
    而且人家刘庆国也竭尽全力努力完成了他所指示的那些任务,自己要是不实现当初的那个承诺的话,也难以在桓毕地区的干部们当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来了。
    因此,即使刘庆国不露面,吴永成也会在省委再次征求自己的意见的时候,把刘庆国的名字给报上去的——这本来也就是人家应该得的那一份嘛!
    至于说大家一直眼热的常务副专员一职,吴永成就对上门求职的马秀讲过:“秀芹同志,你的长项并不在经济工作方面,你也知道,这个常务副专员的角色,可是主要承担起全区的经济重头工作的。所以,我认为你这次的希望,也并不是很大。
    只要你好好工作,以后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嘛!”
    吴永成在这方面,并不想搞什么“二桃杀三士”的鬼把戏——这些人都是以后自己工作中所要依靠的得力干将,内讧是最为糟糕的事情,他可不想像有的领导一样,专门爱在部下们之间,挑起矛盾来,以便达到他们之间相互制衡、自己便于控制的名堂。
    要是省委能让他推荐常务副专员的人选的话,他倒是觉得刘海涛这个同志,倒也挺踏实的。
    只不过这也就是后话了。他还是不想在推荐干部的问题上,给省委领导留下一种印象:好像自己把王素珍的案件,当作了和省委讨价还价的筹码。
    “庆国同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