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回七九当农民》第五卷辉煌第一百二十三章调研(上)

醉回七九当农民最新章节目录
   “哼,二姐夫你蒙谁呢?!你以为我什么也不懂吗?!”吴永成的三姐听到二姐夫马林的最后一句话,不满地瞪起了眼睛:“英雄母亲,那是五十年代苏联搞的那一套,这大家都知道,什么时候香港也向他们学习了?!
    真是的,你还真以为我像二姐那么一样,让你哄得滴溜溜转啊!还什么生个十个八个的,没人管,你以为这是下猪崽呢?!一下就是一窝的!”
    吴永成听到这句话,含在口里的一口酒,马上就笑着喷到了地上----这个三姐真是什么话也敢说呀!小丽都这么大了,自己的这个三姐,却还和十几年前、自己穿越过来时的那个样子,一模一样!
    这也是自从三姐生下小丽之后,吴永成第一次看到她在众人面前这么开朗了,可见此时她的心情,现在已经没有了一点阴影,对于未来是充满了无限的憧憬的----那就是成为香港人之后,还有生育一个男孩的希望了。
    马柳平瞪了自己的老婆一眼,吞吞吐吐地问吴永成:“五儿,你说这个,啊,加入香港籍,有你们说得那么容易吗?!我可是知道这种事情很难办的,边境那边卡得紧得多呢!你就是把你三姐想办法偷渡过去,可到了香港那边,还是一个没有户籍的黑人,还是会被遣返回来的。到那时候,丢人可就丢大发了!到了这个时候,吴永成也知道,自己的这个三姐夫也心动了,于是趁热打铁地说道:“偷渡?咱们干么要偷渡啊?!我要让三姐光明正大地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
    吴永成知道,在前几年,因为中英两国达成了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如期收回香港的协议,在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和西方传媒的挑动下。于八十年代初期。和八十年代末以后,香港出现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潮,总人数达到了三十多万人。
    这些港人变卖了他们在香港的财产、结束了曾经苦苦经营多年地生意,携儿带女、背井离乡到他乡谋生。
    在这些移民人士中,他们有巨额财产、有很不错地生意,属于香港的商业精英。
    随着他们的出走,给对前途感到迷茫的港人。更增添了更多的担忧和恐惧,难怪当时的西方媒体,大肆载文判断“香港已死”。
    紧接着而来的,就是香港股市大幅下跌,楼市价格一落千丈,呈现出一片萧条冷落地景象。
    然而,回归后的香港比英国管治的殖民时代更加自由、开放,不但没有出现西方政客断定的“已死”局面,反而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
    事实胜于雄辩,结果使昔日移民到外国的港人出现了几次的大回流。加上过去移民外国的港人也跟着回香港,使回流香港的总人数超过3万。这批精英回到香港后,或在香港重操旧业,或进军内地大展举脚,他们中的部分人借着中国内地经济腾飞地火车,把握住大好时机,使他们的业务“梅开二度”。
    更多的回流港人。因为耽搁了时间、错过了机会、遭受了损失,生意至今未走上正轨。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在受到当时传媒的渲染,担心回归后不自由,变社会主义,于是变卖了豪宅,结束了生意,移民到加拿大等国家。但到加拿大后。由于不适应当地的商业、语言环境,无法展开业务,只好吃老本,日子过得很不如意。
    投资房地产和购买股票,是许多港人积累财富的拿手经验,不少港人在移民到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后,仍然重操旧业。但由于完全变换了环境。在香港的一套经验行不通。他们当中不少人,又不肯接受新环境下地特殊情况。仍然按照自己曾经成功的办法,加码投资或者扩充业务,结果碰得头破血流,连老本都蚀光了。
    所以,吴永成认为,在这种特殊背景之下,正是吴永霞成为香港人的最佳时机。
    “五儿,人家香港那里可是只认钱、不认人的,你在那里有熟悉的门路吗?!”吴永成的三姐吴永霞担心地问道:“我可是听说,冯霞办理那个香港永久居留证的时候,好像也掏了不少的钱地。这还是我们的那个老板亦心一次偶然中说道的。”
    吴永成蛮有把握地说道:“三姐,这个你就放心吧。我不仅要让你成为香港人,还要让你成为香港的大老板呢!”
    既然现在三姐和三姐夫两个人都默许了这件事情,事不宜迟,吴永成在饭后,就马上开始联系亦心----冯霞的那个香港表姐,委托她来办理有关的事宜。
    虽然说,冯霞现在就在J省的省城,管理着吴永成和亦心合作地那座五一自选商场,可吴永成总是不想一个人,去直面冯霞----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给两个女人造成了伤害了,他不想再和冯霞藕断丝连地。
    即使这样,冯霞至今未婚,吴永成有时候也把这一点归结于自己的头上。
    当亦心在电话中,听到吴永成要为他地三姐吴永霞办理香港户籍的时候,迟疑着回答他:“吴先生,现在不少香港人对香港的前景,可并不怎么看好啊!你是不是等到几年后香港回归政局稳定下来再说呢?!”
    什么,要是等香港回归祖国、政局稳定下来的话,香港的准入门槛,那就会提得更高的。
    吴永成记得他在前世的时候,也曾经梦想着成为一名香港的常住市民,跑到那个黄金铺满地的“自由贸易天堂”去淘金,可在网上查阅了一下有关资料后,却发现,要想成为香港的一名市民,那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首先,按照相关有关的入境规定:要想成为香港永久性居住的居民并享有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居留权,必须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地中国公民。或者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通常居住在香港连续七年或以上地中国公民。
    因此,吴永成在亦心说出来这句话之后,马上毫不迟疑地回答她:“亦心董事长,你放心吧,我对香港的前景充满了希望。因为我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信心。我坚信,香港的明天会更美好。”
    话是这么说,可亦心那边还是有点迟疑不决:“这个。吴先生,我很欣赏你的这一点。可是你也知道,办理香港永久居留证,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你三姐在香港举目无亲,那就只有通过港府制定的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和投资移民这两条政策了。
    可你也知道,你三姐她只是你们内地地一个高中毕业生,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技术才能,这一条路很难走通啊!”
    吴永成马上接口:“那就走投资移民者一条路好了,麻烦你给她办理有关的投资移民手续。”
    亦心不置可否地反问道:“投资移民的金额可是不低的,至少也得六百五十万港币。”
    “呵呵。这个不成问题的。只要你办妥了有关手续之后,我马上给你指定的账户上,打过去一个亿人民币的资金。”吴永成笑呵呵地回答道。
    “一个亿?!”亦心在电话的那头倒吸了一口气:“吴先生,这几年你的发展挺快地嘛,这随随便便的,就扔出来一个亿!你就不怕我见财起意,把你的这一个亿卷走了?!”
    “开玩笑!你亦心女士怎么会是那种人哪?!你可是香港有名的财神奶奶啊!这点小钱。你哪能放在眼里呢?!
    再说了,你是冯霞的表姐,我如果连你也信不过的话,这世界上能信得过的人,也就没有几个了!”吴永成马上给亦心送过去一顶高帽子。
    “啊呀,怪不得我表妹对你现在还死心塌地地呢!你吴先生可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才啊!政界、商界都是搞得风起云涌的,真了不得啊!也没有白让我表妹为了你……”
    说道这里,亦心却突然意识到什么。止口不说了。
    吴永成感到亦心的话中有话,马上就追问道:“你说什么,冯霞为了我干了些什么了?!”
    亦心连忙岔开话题:“吴先生,我没有说什么呀!我是说,如果你愿意投资移民的话,我相信,你到了香港这个地方。更能发挥出你的商业天才来的。”
    “呵呵。谢谢亦心女士你的夸奖啊,我暂时还没有那个打算地。我的事业是在内地,到了你们香港那边,我就像一棵没有根的树一样,是不适合你们那里的气候环境的。”吴永成笑着推脱。
    亦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吴永成的真实用意:“我看你是舍不得丢下你头上的那顶乌纱帽吧!”
    吴永成嘿嘿笑着,没有吭气。
    亦心电话那边感慨地说道:“看来还是我地表妹了解你呀!她就知道你现在这么做,还是为了爬得更高。我就搞不懂你们这些大陆人了,当官有什么好地,你再做到中央一级的领导,那还不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一点吗?!就像我姨夫、冯霞他爸爸似地,官做得够大了吧,可生活的质量,还不如我们这里的一个小白领呢!
    你说,你们费心费神的,又何苦呢?!”
    吴永成笑着没有解释,从小生活的社会制度不同,所受的教育也不一样,亦心哪能了解国内的社会实际情况呢?!
    不管你一个人有多少的财富,如果米身上没有个一官半职的话,那你就只能永远是一个平民百姓,而自古道:“民不与官斗”这句话,却说出了“官本位”的这种思想,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的根深蒂固的、永不可磨灭的影响。
    把三姐的这件事情,交给亦心去办理之后,吴永成随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这个工作却不是忙于他生意上的事情,而是去完成省政协给各位副主席布置的调研任务---毕竟他再怎么说,也是挂着人家J省政协副主席的头衔,平时可以不要求你整天签到上班,可关键时刻的任务,那却是不能少得了的。
    因为在一九九三的下半年,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的政策:
    在八月二十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九十年代农业发展纲要》。
    纲要指出,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是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到年,粮食产量要达到5000亿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4%左右。农民生活要达到小康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年均增长5.8%。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步子要加快,到本世纪末,确保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
    十月十八日----二十一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在十八日的会议上,***在《要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讲话中指出,从长远来看,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农业和农村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深化农村改革,也应以培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