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回七九当农民》第五卷辉煌第一百一十九章掀起了出国热[2]

醉回七九当农民最新章节目录
   事情来了。
    搞科研的,盯着国外先进的科技条件;从商的,想到海外赚得第一桶金;搞文化的,一心盼着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演艺明星们,也成天惦着冲进好莱坞、百老汇。
    他们这会儿出国的目标,绝不是汽车、洋房那么简单,而是人人胸怀大志,带着“美国月亮比中国圆”的幻想,盼着尽快走出国门。
    其实,要追溯现在这个“出国热”的根源,那要回到十几年前的一九七八年。
    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八年,以自费留学名义出国的中国人,几乎为零。
    在那段历史时期,虽然说公派留学的人员,还有一些,但也寥寥无几。
    直到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我国政府才送走了改革后的首批留学生----有五十二名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前往美国深造。
    自此,揭开了改革后中国留学大潮的序幕。
    而在当时,之所以能有这五十二名留学生的出国深造,那也是得益于半年前邓小平的一次讲话。一九七八年六月,邓小平听取教育部工作汇报后,针对性地说道:“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要增大”,“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今年选三、四千,明年派一万个人。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
    当时人们对小平的讲话,并不完全理解。
    虽然从一九七八年开始,公安部就受理自费留学的申请,但申请留学的人极少。
    就连上海这样的城市,一九七八年也只有八个人申请自费留学。
    到了一九八四年,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才算真正打开了自费出国留学的大门。
    此后,出国热一年比一年升温。
    到了一九九O年的时候,一年已有五点六万人,开始自费留学了----出国留学大军,开始变得浩浩荡荡,成了一股壮观的洪流。
    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留学的意思就是“留美”。
    吴永成在后来一部电影《大撒把》中,记得其中的很有代表意义一句台词,表明了当时的人们削尖脑袋,都想去美国的决
    其中,葛优扮演的那个角色,对女主人公指点江山道:“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撒落着无数璀璨的明珠,贝劳就是其中的一颗……若干年后。该国将举国迁往它地托管国--美利坚合众国!”
    当时的不少人们,为了能去美国留学,不惜先去一个太平洋小岛等上若干年。
    吴永成记得自己前世的时候,看过一份资料,那上面统计到:至一九九七年的海外留学生。一大半都去了美国。其中工科学生居多。
    无数年轻人将他们的梦想、情感、幸福和痛苦,都交给了那个名叫美利坚地国家。
    即使在后来地十几年,在不少“海归”们悄然变成“海待”的时候,吴永成回过头来,再来审视这场“出国热”。他也坚持认为。无论如何。当时的那股“出国热”,对推动国人的观念转变、认知我国与他国的差距,都有很大帮助。
    虽然说。吴永成作为前世生活了一遭地人,也没有赶上那趟出国热地浪潮,但他也清楚地知道:在出国热中真正拿到绿卡、或衣锦还乡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在刷了几年盘子后,重新投回了母亲的怀抱。外面地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代表了不少海归地心声。
    可即使是这样,人们依然打破头地、想尽一切办法,欲到国外去留学深造求发展。
    在吴永成的前世,有一首比较著名的校园歌曲《》,就是描绘当时大家为了通过出国审批,而使出的各种手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国变得特别流行
    人手一本红宝书,人人托福
    历史潮流不可抗拒,我也要向大伙看齐
    新东方是根据地,我就刻苦学习
    咿嘿咿嘿哟,咿嘿咿嘿哟,我刻苦学习
    托G考得还算满意,战略重点开始转移
    需要搞点儿科研成绩,还要自己去写推荐信
    斯坦福和MIT,加州理工伯克利
    寄出材料我满怀信心,收到的全都是打击
    咿嘿咿嘿哟,咿嘿咿嘿哟,我出个国还真不容易
    ,想要实现却是遥不可及
    没有那个奖学金,我的出国梦还做个屁
    但是我还不死心,我坚韧不拔继续努力
    坚持多发套瓷信,坚决不交我坚决不交”
    想到这里,吴永成先和这个的这个外甥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楚才,那你告诉舅舅,是不是学校的一些同学们,笑话你身上有股子农民的味,你想到国外啃几年洋面包、镀一层金呀?!”
    在今年的时候,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时兴起一句流行语,一些年轻人们嘲笑对方没有风度的时候,往往会说:“瞧你,怎么就像一个农民似的啊!”
    吴永成知道这句“名言”,那也是从自己四岁的小敏口中无意听到的。
    楚才抬起头,认真地为自己辩解道:“舅舅,我出国留学不是抱有这种想法的。我是农民的子弟,别人爱说什么,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就是我以后有了什么大的成就,我依然是农民的儿子,这个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我想过了,不管我以后是从政,还是经商,多学点东西,总是没有坏处的。”
    “好、好、好!”吴永成赞许地点了点头,对楚才说道:“楚才,你能有这样的想法,舅舅我很高兴。
    不过,我提醒你,出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记得,这个出国留学,好像首先得通过那个托福考试吧?光有钱,那可是还远远不够的呀!
    再说了,出国留学那也是很辛苦的,你看《北京人在纽约》中的那些留学生们,就是靠给人家刷盘子,来维持生计的,你也得提前有个吃苦的心理准备呀!”
    吴永成说的这个托福考试,英文为,是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举办的为申请去美国、或加拿大等国家,上大学或入研究生院学习的、非英语国家学生提供的、一种英语水平考试。
    托福与雅思考试,一直是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两种出国类语言测试。
    可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托福考试几乎是所有拥有留学、或移民梦想考生的惟一选择。
    只是在十年后,随着留美签证难度的加大,和英联邦国家留学移民的兴起,雅思考试才逐渐取代了托福考试的霸主地位,在国内甚至是全球英语水平测试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舅舅,我从去年的时候,就开始有关托福这方面的考试做准备了。”楚才听到吴永成同意他的这个想法了,高兴地说道:“舅舅,只要你支持我,出国留学的费用,我争取不用家里的一分钱,我可以申请全额奖学金的。吃苦受累,我也不怕,连刷盘子的罪都受不了的话,以后还能干什么大事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