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回七九当农民》第五卷辉煌第一百零七章善恶总有果(上)

醉回七九当农民最新章节目录
   就在吴永成还在J省政协,参加中央1992第二号精神的学习、贯彻的时候,远在深圳的牛存杰,也以他那从“文革”期间养成的敏感的政治嗅觉,早早地闻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味。
    邓小平南巡的报道,最早播发的是海外传媒。
    出口转内销。特别是在一些大的关键时刻,往往是这样。
    邓小平到达深圳的第三天,也就是一月二十一日,香港《明报》以“邓小平巡视深圳行程紧凑精神好”为标题,率先披露了邓小平南巡一事。
    第二天又发出一条消息:深圳当局证实邓小平来了。证明前一天发的消息,不是乌龙消息。
    在香港,新闻竞争激烈,拉到假新闻的事,也时常发生。
    从某种意义上讲,香港人比内地人,更关注邓小平的一举一动。
    这样一来,就像打开了泄洪闸似的,香港、澳门的记者们,蜂拥至深圳、珠海,跟踪采访,捕捉新闻。
    邓小平在深圳、珠海停留的短短几天时间,港澳的各大传媒,通过平面和立体,在能捕捉到的范围内,做了轰炸式的报道:
    ----《邓小平重提在大陆造香港,发展经济不强调意识形态》
    ----《邓小平昨游民俗村,身体健康向游客挥手致意》《邓小平杨尚昆在深圳参观植物园动手植树》
    ----《邓小平亲植高山榕》
    ----《邓小平结束深圳行。称特区之路走对了》
    ----《邓小平鼓励大胆改革,在深圳逗留期间呼吁搞快一点》
    ----《邓小平珠海行踪极度保密,记者兵分四路实行大包围》
    ----《邓小平视察拱北,对港澳事很关心》
    ----《邓小平强调搞经济广东要起龙头作用》
    ----《了解新情况,参观高科技。邓对特区印象佳。指示搞好经济建设》
    ----《邓小平畅怀谈改革,希望广东起个好作用》
    等等。
    同时,在这种利好消息地刺激下。香港股市持续上扬,连创新高。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巡后不久,便是七届五次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的会期。广东报纸抓住机会。及时报道了与会代表们对南方谈话与广东发展的关系。所作的许多新诠释。
    一位人大代表的发言一针见血,直指要害:“防左反右,姓资、姓社地关键。不在下边,而在上面……所以说。防左反右,应首先从上边做起”等。
    这些谈话大胆而具体,尖锐地指出了“左“地根子在上面、限制广东改革的一些过时文件要修订等现实问题,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在深圳,香港、澳门的一些报纸,也经常能看到。
    牛存杰因为惦记着光头仔和他谈过的海南房地产开发的事情,所以在春节前后,就一直密切关注着各种新闻媒体地报道。
    当他看到春节之后,广东、深圳等地地一些报纸,刊发了北京两会代表地一些发言之后,以其特有的政治嗅觉,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味,那就是:国内地改革,将有进一步升温的可能。
    牛存杰也是军人出身,而且他当时服役就在北京,对国家领导人出巡地警卫级别,那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牛存杰根据当时中央警卫局对国家领导人外出视察实行的保卫等级来推断,在那一段时期,来广东视察工作的中央领导的人数和次数,仅仅次于北京,而超过了上海。
    在中国,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中央领导亲临视察,而且是这么多的中央领导轮番来视察,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你的位置重要,具有窗口和榜样的效用,二是你走对了路,具有示范、推广的作用。
    随着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将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党中央1992年2号文件名义,向全党下发之后,牛存杰就更断定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于是,从这个时候起,牛存杰首先在深圳当地,尽可能地找自己以前的一些合作伙伴,来拆借资金,准备等光头仔介绍的那个北京老板南下之后,和他商量着一起到海南开发房地产。
    可在这个大好形势下,大家都看到了发展的契机,唯恐自己手头的资金不够用,那还肯再出让自己的资金哪?!
    就连他在深圳的那位战友,也告诉牛存杰:他自己的资金都套牢在股市中了,拿不出多余的资金,和他合伙再干什么大生意。
    无奈之下,牛存杰只好整天钻在自己的房间里,抱着电话,翻开自己在全国各地的战友通讯录,一个接着一个地联系,极力鼓吹现在的南方,都是发财的好机会,煽动他们筹集资金,由他来操作,一起发财。
    可他的这些战友们,都是分布在全国各地,自从转业、复员十几年之后,大家相互之间,都没有什么联系,别说他们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来,就是一些手头富裕的主户们,因为在部队的时候,就不这么能看得惯牛存杰的所作所为,在这个时候,就更不会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交给牛存杰了----对他就缺乏信任嘛!
    紧接着,到了三月份,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改革和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
    会议认为,解放生产力。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地根本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在这个时候。逐利的香港人又嗅到了铜香。
    自从邓小平南巡的消息传开后。港商回内地投资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对华投资热再度兴起,海外投资大幅增长,“三资”企业迅速增加。
    广州地海陆空三大枢纽---白云国际机场、广九直通车站、洲头咀码头,像是一架高效率地装卸机。卸下来自世界各国的富豪、投资家和他们的资金、梦想和实力。
    海南大特区由冷变热。上海浦东开发区迅速崛起。大大小小的开发区应运而生,遍布全国。
    许多人丢掉“铁饭碗”,南下广东、海南。或就地寻求发展。
    眼看着形势一片大好,而自己却因为手头缺乏资金无能为力。牛存杰着急之下,在四月二十五日,从深圳直飞J省。
    在他的印象中,J省省政府保卫处地处长李军生等几个战友,和他一贯就比较对脾气,又在J省混得还可以,如果能把他们拉着一起干地话,应该机会更大一些。
    这一次,为了更增加说服力,牛存杰可是把自己好好地收拾了一遍,从上到下地,都是清一水的名牌,手上还套了两个大戒指,眼上挂着一副金丝边的变色眼镜----一副衣锦还乡地派头。
    原来的省政府保卫处地副处长李军生,在去年的时候,已经被提拔为处长了,因为工作岗位和自己家庭背景的关系,他和省城一些银行领导的关系,还相处得不错。
    牛存杰来到J省找到他之后,把在省城工作的几个战友,都叫到了燕泽宾馆,由他来做东。
    在酒席上,牛存杰大吹特吹现在的南方遍地是黄金,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他可以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可以使大家的投资翻一番。
    为了证实自己所言非虚,他几乎是把光头仔对他讲述的内容,全部又重复了一遍。
    “大家都是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以前也都帮了我牛存杰的不少忙,在这种还形势下,有这么好的发财机会,我也不会忘记大家的。”牛存杰信誓旦旦地举起一杯酒,一口吞下,然后把杯底向下亮出。
    L市公安局的刘猛琪担心地问道:“老牛啊,到海南搞房地产开发,能有那么大的利润吗?!不会是人们在造谣吧?!”
    “呵呵,这你就不懂了吧。”牛存杰摆出一副万事通的架势,给这位战友讲起了大道理:“老邓这次为什么要视察深圳呢?那是因为深圳是个特区,它的经济发展得好啊!
    可海南是比深圳还要大的一个特区,它在现在还是处于起步阶段,能在第一时间赶到那里的人,肯定会找到发财的好机会。就像当初第一批到深圳发展的人一样,现在那一个不是身价千万的?!”
    李军生点了点头,附和着牛存杰:“老牛说得也有道理。这段时间,咱们各机关不是一直在学习中央2号文件吗?!那里面其实主要讲的就是,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只要能发展起来经济,那就根本不提什么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刘猛琪还是一脸担心:“道理倒是那个道理,可我们大家都是靠那点死工资生活,这要是把多年的积蓄,一下子砸进去打了水漂的话,那可就太不划算了。”
    “这样吧,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咱们明天就可以到海南那边实地去考察一下。”牛存杰为了打消在座的疑虑,干脆一咬牙,亮出了最后一个杀手锏:“来回的费用,都算在我的头上,如果不是那么一回事的话,也就当我请大家到南方去旅游一次了。
    呵呵,我现在比大家钱多一些,也该我为大家做一点贡献了!”
    这个建议,在座的几位倒没有什么异议。
    于是第二天一早,在牛存杰的组织下,这几位乘飞机直达广州白云机场。之后换乘轮船抵达海南地首府海口。
    此时的海口,已经和吴永成他们半年前来的景象,又大不一样了。
    之前这里总共也只有七、八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而现在随着港澳资金、和岛外其他资金的大量流入,房地产开发公司已经达到了二百多家。
    牛存杰他们来到海南之后。早已接到牛存杰电话的光头仔。请假出来接待了他们。
    “啊呀,牛老板啊,你怎么现在才过来呀!这段时间,只要能拿到土地,那个公司一转手。就能赚到几倍地利润。”光头仔一见牛存杰。就埋怨他:“我们地那个老板。从北京这次又贷到了三百万,可还是没有能拿下那一百多亩的地皮,让人家一个香港老板拿到手之后。一转手就赚了四千多万,把我们的老板都气坏了。一个劲骂我不会办事!”
    “光头仔,这几位都是我的战友们,他们过来实地考察一下。你放心吧,只要项目合适,资金不是问题的。”牛存杰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里也可惜流失地那四千万地利润。
    李军生问光头仔:“现在地地价每亩是多少啊?怎么一百多亩地,就能赚了两千多万?!”
    “去年的时候,那一百亩地的平均地价是十万左右,现在地地价,涨到了五十多万,那可不是一百亩地赚了四千多万吗?!”光头仔没好气地回答他。
    牛存杰能理解光头仔此时的心情,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