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回七九当农民》第六章九O年的上海(上)

醉回七九当农民最新章节目录
   来人正是吴永成的同学韩福平。
    在吴永成的印象里,韩福平像大多数的上海男人一样,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很少有这么激动的时候,更别说在公共场合这么大声地说话了!
    看来今天韩福平也是遇到了自己,才偶尔狂发这么一次。否则的话,他是最讨厌这种行为了,鄙视之为“粗鲁、没家教、不懂礼貌。”
    吴永成记得当年在学校的时候,就因为高宝平平时一贯不注重小节,同为南方人的王志明和韩福平为此,没有少冷嘲热讽过高宝平。
    也幸亏高宝平那小子大大咧咧的没心没肺,不和他们计较,要不然,真不知道他们的那个312宿舍,将会在那四年里“热闹”成个什么样子!
    随着吴永成和韩福平亲热地说着分别之后大家的一些变化,刘小军他们点的菜也分别被服务员们端了上来。
    刘小军站起身来大声地招呼他们:“来、来、来,咱们边吃边谈。举起杯来,喝着啊!今天咱们不醉不休。”
    韩福平端起酒杯,稍微在嘴唇上抿了一些,又放下了,转身欲和吴永成说些什么。
    “那谁,你可不够意思啊,大家这都一口干了,你怎么就下去那么一点哪?!”刘小军看到韩福平喝得太少,马上就皱着眉头喊叫了起来。杜三儿在一旁起哄:“是啊,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你们可是好几年没有见面的老同学们,哪能一点面子也不给呢?你看,人家吴永成可是一杯全酎了啊!”
    韩福平急忙用手捂住自己的杯子,对大家解释道:“我这个人是不能喝酒的,吴永成他是最知道我的,这个。这个。酒量和感情那是没有关系的,这并不影响我和大家的感情。还请大家原谅的。下午我还得工作,喝醉了那就不好啦!就这一小杯、一小杯,不能多喝地!然后,我用这个矿泉水来陪大家,大家尽兴、大家尽兴。这个矿泉水好像也是吴永成他们家乡地嘛。一样的、一样的。”
    吴永成见大家都有点不满意韩福平的表现,可他也知道韩福平的脾气,不想让大家扫兴,就给他辩解道:“呵呵呵,不要难为韩福平了。他一贯从不沾酒的。来。我们大家随意、大家随意。他多和一瓶矿泉水,那也是帮我们家乡做出了一点贡献嘛!小军,来,我敬你一杯。感谢你热情款待我们。”
    吴永成把话题岔开之后,大家也就没有再计较韩福平喝酒的态度了。
    酒过三巡,韩福平问吴永成:“那个,永成,你们这一次来上海,来纯粹来白相、白相,还是有什么别的打算?”
    吴永成身子往背后的高背椅上一仰,望着韩福平说道:“老三。我们这次来。主要想看一看上海有什么发展的好机会。”
    “切,上海这会儿到处拆得乱七八糟地。哪有什么发展地好机会?!”刘小军明显喝得有点高了,不屑一顾地说道。
    “不是那样讲地。我们上海今年发展机遇不要比往年太多的吆!”韩福平不同意刘小军的说法了,马上反驳:“吴永成,你知道浦东开发的这个事情吗?”
    “这个,我倒是知道一些。”吴永成稍微沉吟了一下,回答道:“我也是从前一段时间地报纸上看到一些消息,知道的不多。好像中央已经批准了上海的申请报告。”
    “是这样的,吴永成,我从前年的时候,就调到了市经委工作,对于浦东开发的前后经过,那是都掌握一点点情况的。”韩福平摆正了身子,拉开了一副长谈的架势。
    “浦东,浦东有什么好呀?破破烂烂地。你们上海人不是经常爱说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吗?那里都是农村、棚房区,臭水到处流,人进去了,连脚都没个地方放地。”刘小军看来今天是和韩福平对着干了,就因为他不喝酒,扫了他这位少爷的兴。那是不搭界地,只要中央有政策,浦东用不了几年,那也会发展起来的。”韩福平没有计较刘小军的态度,认真地说道。
    杜三儿看见吴永成因为刘小军老打岔、面色有点不悦,便拉了一把刘小军:“来,小军,咱们哥俩喝酒,让他们那些知识分子们扯他们的,咱们又听不懂他们的那些乱七八糟。”
    刘小军这才转身和杜三儿又开始你一杯、我一杯的拼酒了,这也才给了韩福平一个把话静静说下去的机会。
    从韩福平的叙说中,吴永成知道了,在一九九O年四月十八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已经做出:“原则上将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并将浦东作为今后十年中国开发、开放的重点。”
    当时大家所指的浦东,是指上海黄浦以东地区,南临杭州湾,东北抵长江口,西靠黄浦江,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浦东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东部沿海地区极有经济开发潜力的地区。
    其实对于浦东的开发,并不是上海人今年才提出来的。
    早在一九八四年,上海市政府就制订了《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首次提出开发浦东的问题。
    一九八五年五月,上海市政府召开了“开发浦东新区国际研讨会”。
    一九九O年二月二十六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正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开发浦东的请示》。
    四月十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一致通过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
    而在此之前,当时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一九八八年开始,连续三年到上海来过年,甚至于八八年上海甲肝肆虐的情况下。但邓小平仍执意从杭州到了上海。在二月十八日。邓小平又出席了上海各界的春节联欢晚会。
    这是很明显的一个信号呀,就是傻子也能从中看出一些什么来了,上海开发浦东的事情,也就顺利成章地被提上了快车道。
    就这样,在同年五月召开地“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地会议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提出了“结合老城区的改造,建设一个现代化新区”的方针,引发了上海大规模地进行城区改造建设,为浦东的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吴永成听完韩福平的这一通叙说。心里颇为感叹道:看来一九九O年。对于上海人民来说。那是双喜临门呀!
    一个是中央批准了浦东开发的计划实施,再一个就是那只有在从“十里洋场”中走过来的老人们记忆中、和《子夜》中作为反面教材而存在的股市,居然也将会在几个月之后地十二月十九日那天复活了,不能不说这是建国以来地两件大事呀!
    不过。对于第一件大事浦东开发,吴永成却没有多大兴趣:这关键是他现在手里并没有多少资金,要想趁这个机会在浦东开发之初,捞点什么发展地好机会,单凭他桌子底下扔着的那一提包钱,那是远远不够的,恐怕连人家的一块像样地地钱,也不够。更别说再搞其他的什么项目了!那些只能等自己从股市中。赚到第一桶金后,再考虑了。
    再说了。他现在拥有的国家干部的这个身份,也不允许他干这些事情呀!
    想到这里,吴永成附和韩福平说道:“是啊,上海有了这样的机遇,我也相信用不了几年,又将会变成国际化的金融中心、经济中心的。”
    “是啊,上海发展会很快的。”韩福平听到吴永成这样地回答,那自然是十分高兴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地上海人,他心里对家乡将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希望。
    “老三,我这次过来,主要是想了解上海股票市场地一些情况的,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我可是知道你在股票上大赚了一把的,那辆车子就是用那些钱买的吧?!”吴永成话题一转,回到了他这次来的中心议题上。
    韩福平迟疑了一下,答复道:“其实对于股票,我也是不怎么懂的,我爷爷倒知道不少,我前几年买股票,也是听了我爷爷的指点,胡乱买了一些的。这样吧,我回去跟我爷爷说一声,抽个时间,你可以来我家和他具体聊一聊。”
    吴永成点点头,心想果然正如自己所预料的一样。
    “不过,其他情况我倒是知道一些。”韩福平话题一转,瞥了一眼刘小军、杜三儿他们几个正拼酒拼的起劲,不注意他们两个的谈话,这才低声说到:“我们上海将要建立一个股票交易所。中央前天刚刚批准。这个消息目前还比较隐秘,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知道。”
    奥,看来这个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消息,在上海也基本不算是什么秘密了,吴永成马上意识到自己先知先觉所掌握的这方面的东西,并不能占到多少的优势了,心里立刻一紧,往韩福平那边凑了凑,仔细听他继续讲下去。
    原来,上海市政府之所以要办这个股票交易所,本意还是为了浦东开发区的需要。
    在去年年初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司的一位司长,向当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的朱基建议:“你们要想开发浦东,就要借全国的钱,得搞个股票交易所才行”。
    在当时来说,开发浦东的确需要上海当地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中央是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就像当初深圳起步发展一样。
    巨大的资金缺口,摆在了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们的面前。
    这位司长的这个建议打动了朱基,他指示上海有关部门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相关的筹建工作。
    不过在当时,北京早在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五日,就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当时,交易所建在北京是主流意见。
    可是八九年六月后。由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在北京建股票交易所的工作就被搁置了,于是就给了上海一次机会。
    而上海又具备许多天然优势:首先是在八十年代上海地经济得到了持续地发展;其次上海又于于一九八四年首次向社会发行股票,已培养了社会对股票市场的一定认识。
    于是在八九年十二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搞活上海金融”座谈会上,朱基当场确定,由交通银行董事长李祥瑞、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龚浩成、上海体改办主任贺镐圣组成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三人小组,抽调上海人行、北京联办等六人组成办公室,负责调查研究起草可以进行实施的操作性的方案,上交所筹备自此启动。
    经过半年多的研究、讨论,国务院于九O年六月二正式批复:考虑到上海市目前已有一定的证券交易量。以及开发浦东之后交易量增加的趋势。同意建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