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回七九当农民》第六十章韬光养晦(下)[2]

醉回七九当农民最新章节目录
   四年又以此为题材,拍摄了一部名叫《霹雳舞》地影片,也算得上是世纪经典了,八十年代一度风靡全球。中国也不例外。
    吴永成记得,在他前世的时候。那部《霹雳舞》的影片是在一九八七年的时候引进国内的。接着曾经掀起的全国电视舞蹈大赛,也就因这部影片而起。
    当时。吴永成还在省城上学,所以那个时候,谁要是在学校地联欢会上,带着无指手套表演上那么一段擦玻璃、或者是模仿机器人走上几步,那可是相当牛皮的。还有传说中地中国rp第一人李小龙也是霹雳舞高手朱利。
    他记得后来看到一段名人传记中说到,九十年代末期四处出风头的soh首席执行管张潮阳也是高手。其风靡程度可见一斑。
    不过,吴永成认为如果以电影艺术地角度,看《霹雳舞》这部影片的话,它几乎毫无电影艺术性和观赏性可言:既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没有帅哥美女,更没有电脑特技和绚丽的画面。
    可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有那么多人还对它念念不忘;甚至把它称作经典呢?
    这就是因为当时国内年轻人被压抑得太久了,也许从霹雳舞那放荡不羁的舞姿中,可以找到一些宣泄吧。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说《霹雳舞》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震撼中国青少年的歌舞片,一点也不为过。
    这部歌舞片,最早通过电影、录像带、内部观摩片,和电台广播其配乐的方式流传。
    当时地观众被这种不按人体正常规律旋转地舞姿深深吸引,在霹雳舞盛行之时,很多烫着爆炸头,身着迷彩服的年轻人在大街广场上,提着录音机或者身带随身听,随着强劲地音乐跳舞,引得观者如云,严重者引起堵塞交通。
    学校的男生们,也不放松对霹雳舞的练习。一到休息日,就在家模仿蜘蛛爬墙的动作,偶尔也在公园草坪上拿几个大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音乐,身体就会跟着自己的感性神经舞动。
    在学校的时候,恨不得把教室、操场,都当作舞厅。节日舞会上肯定少不了他们的身影:身着蝙蝠衫,头绷裹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景,实在是受人瞩目。
    在吴永成当时那种年龄段的人看来,他们这些霹雳舞爱好者们,舞动出对生活的热情和人生的理想,既能博得女生喝彩,又能博得小男生的崇拜。那实在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霹雳舞风靡全国的时候,很多男生们都喜欢穿高帮的运动鞋,把长裤脚系在鞋里,戴半节有小洞的摩托车手套,一下课就在走廊里交流新的舞姿……
    霹雳服、霹雳手套、高帮球鞋,一系列和霹雳舞有关的产品,也随即开始热卖。
    第一批霹雳舞少年中的一部分人,后来组成了摇滚乐队,田壮壮的电影《摇滚青年》,就是对那段日子的真实记录。
    自从来到了这个世界,吴永成却整天忙于官场上,也记不得去看一场时尚的电影。省城来一趟,也是时间非常紧迫,都顾不上看一看到底又在流行什么。甚至于连电视节目,也只是每天晚上看看新闻联播,就又埋头于文山会海之中了。还真的对这几年街上的流行,有点漠然了。
    唉可能自己真的是有点老了。吴永成望着眼前年轻人们的劲舞,不由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在吴永成前世的记忆里,大概从今年开始吧,这种霹雳舞在中国就会慢慢地消失了。
    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美国的影响。
    自一九八六年开始,街舞热在美国逐渐降温,过度的商业炒作,使街舞很快成为大众口中嚼剩的口香糖,流行艺人迅速窃取街舞成果,将之重新包装成更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流行产品,真正的街舞却遭到抛弃。霹雳舞在纽约成为过时的东西,全世界的b-boy仿佛在一夜间被扫荡一空。
    其次是“霹雳舞”没有为社会所正确认识。
    特别是在这会儿的国内,跳“霹雳舞”的年轻人,除了艺术专业的以外,大都是不爱学习、贪玩好动的学生,或者是社会上的闲散青年,其中许多人,是当时被称为“痞子”的不良少年。八十年代的社会意识远没有现在开放,对街舞青少年的反感令街舞蒙上不健康的社会形象,从而没有得到正确的对待,再加之八九年五月份、六月份发生的事情,使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更上一个台阶,这种从国外引进的舞蹈,那也就更被打上深深的烙印了。遑论引导与扶植了。这也许就是这几个年轻人大清早的,偷偷摸摸跑到没人的角落里,来过把瘾的缘故吧。
    想到这里,吴永成不禁感到庆幸:如果不是自己这一段时间官场失落的话,也许根本没有什么闲心来公园里锻炼,也就错过了再次领略流行风的机遇。
    唉,人生在世,草木一生,何谓正道?这也是多少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们探寻的哲理,也许眼前的这几个年轻人,觉得他们的追求也是正道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