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回七九当农民》第七十五章逛庙会[2]

醉回七九当农民最新章节目录
   勃的生气。
    吴永成陪着杜三一会的工夫,就来到了玉平公社的庙会上。
    玉平公社的庙会,是设在公社前面的一大片空地上,他们来到这里时,是上午的十一点多。此时已经热闹起来了。
    只见会上,说书的、唱戏的、耍把戏的,五色俱全。更有那爱热闹的,干脆搬出锣鼓家具,敲打起来,一时间,踩高跷的、放二踢脚的、跑旱船的,也都拉开了架势;一溜街上,卖各种小吃的,在烟雾缭绕中,扯开了嗓子,高声吆喝着:“油条,刚出锅的油条!焦黄、焦黄的油条,快来买吆!”
    “碗坨,荞麦面做的碗坨,吃一碗充饥、又解火吆,快来尝一尝呀!”
    “绿豆稀饭煎饼吆,绿豆稀饭煎饼吆!”
    “面皮,正这的梁州面皮,大米面做的面皮吆!”
    “红枣、大红枣,黄河滩上的红枣吆!又大又甜吆!”
    “甜瓜,称甜瓜,李家庄的沙地甜瓜上市了,快来称呀!”
    来赶庙会的人,足够上万之多,不仅有玉平公社的社员们,邻近公社的、甚至于县城的人们,也都来凑热闹了。把个原来空荡荡的地方,挤得水泄不通。庙会上的人们,一个个打扮得跟过年似的,特别是大姑娘小媳妇们,穿得花花绿绿的,夹杂在人群中显得格外耀眼;你要是看见一、两个穿着的确良衬衣,外面再有一件蓝的卡外套、头戴黄的确良军帽的红脸膛的年轻人,那肯定是趁着来赶庙会的机会,跟媒人相亲的,他们的身旁,一般还总会停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车子无一例外用彩色的塑料带缠起来,车轮的辐条上,往往还挂着几个红绿色的小绒球。至于那新车子是借来的,还是他自己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种庙会的熙熙攘攘、吵吵闹闹的场面,吴永成是一点也不稀奇的。他在前生的时候,乡村呆了十几年,这样的情景见得多了。倒是杜三这个北京城里来的大地方人,被这山村集镇热闹、繁杂的场面吸引住了。活象《红楼梦》中描写的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两只眼睛就怎么也不够用似的,一会叫着要去看这儿,一会喊着又想去那儿,吴永成紧扯慢拉,他就一溜烟跑得不见人影了。
    好嘛,人家找到地儿了,干脆自己玩去了!
    行了,随他去吧,反正想要在这上万人的庙会中找到他,那就跟大海捞针差不多!那么大的人了,丢是肯定丢不了的;别人估计也不会欺负他,那时侯的军人,是相当受人尊敬的,被誉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再说以杜三的本性,他不去瞎胡闹,那就是说明他心情好、别人也该烧高香了。
    吴永成随着拥挤的人群,在会场上漫无目的地闲逛着,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戏场。
    今天的午场戏是《金水桥》,戏场里已经坐满了满满的人。所谓“坐”,也不过就是拣一块砖头,垫在屁股下而已。
    吴永成对这些古代的戏剧,并不太感兴趣,找了一个较为宽敞的小山坡,独自远远地望着对面简陋的土台上,一些脸上涂得红红绿绿的演员,卖力地翻着一连串的斤斗。
    “是鱼湾大队的小吴吗?今天你也有空来赶庙会了?怎么就一个人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