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风云录》第三十章李纲大怒

大宋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五月初六,太原。
    李纲到达太原十几天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以汉王府特使的身份拜见了河东路的四司长官,详细述说了代北形势,恳请四司长官以大局为重,竭尽全力支援云中路。
    四司长官的态度很好,满口答应,但一旦谈及细节,却个个含糊其辞,推三阻四,互相扯皮,迟迟拿不出具体的援助办法。
    李纲很着急,又是讲大道理,又是走人际关系,软磨硬泡,但四司长官保持着默契,想方设法拖延推诿,既不得罪汉王府,也不实际解决问题。
    河东路和西夏、大辽接壤,军事重镇,京畿门户,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所以河东路帅司的权力相对来说比其它三司要大一点,在四司长官中说话有份量。河东路的经略安抚使叫张孝纯,他年初才出任此职,这个人事变动显然具有针对性。张孝纯和李纲早在汴京就认识,虽然没什么深交,但彼此很欣赏对方,这次见面后,两人非常高兴,把盏言欢。
    李纲本以为通过他可以达成所愿,张孝纯也很想帮忙,但在他离京之前,曾蒙皇帝召见,此后王黼、郑居中等宰执也找他谈了很长时间。李虎和云中路的事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很复杂,大宋若想牢牢控制云中路,若想把李虎对大宋的威胁彻底铲除,还需要做很多事,而且不能出丝毫的差错,所以张孝纯的使命非同一般。现在这个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可不是一个好差事,做得好了,大家相安无事,没有功劳也还有点苦劳,但做得不好,两头得罪,那就要倒大霉了。
    张孝纯小心谨慎,事事请示皇帝和朝廷,唯恐出了差错。如今代北形势危急。李纲又来求援,于情于理都要伸以援手,假如山后得而复失,皇帝和朝廷肯定会把罪责全部推到自己头上,所以他不敢擅自作主,十万火急禀奏汴京。皇帝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即使出事了,我大不了替皇帝扛一下罪名,然后降职,到别的地方继续做官去,不至于一罢到底回家种
    李纲心急火燎,竭力说服。张孝纯给他逼得没办法,只好实话实说,不是我不帮忙。而是皇帝和朝廷不允许我帮忙。
    李虎早在去年秋天就攻占了大同,收复了山后九州,但因为藩镇权限问题。和大宋一直没有谈妥。大宋对山后势在必得,当皇帝派马扩到大同谈判的时候,成功收复山后的消息也就从汴京迅速传遍了各地,这给皇帝和朝廷争足了面子。不久马扩第二次到大同宣旨,皇帝和朝廷在满足了李虎藩镇权力的同时,也给陕西、河东、河北三路下旨,以回易的方式给云中路以援助。
    这道圣旨就值得玩味了。李虎投宋了,山后是大宋疆域了,当然要给其以全力支援。帮助他守住山后,为什么还要以回易的方式给其有限的援助?这种回易援助方式一般存在于国与国之间,难道李虎是以藩属国地形势来投宋?
    很多地方大臣不知道这其中的秘密,但张孝纯知道,他在出任河东路经略安抚使之前供职于中书省,对此事很清楚,这也是皇帝派他到河东路主掌帅司的重要原因。李虎以藩镇的形式投宋,大宋则不费吹灰之力收复山后,表面上这事看对双方都有利。但仔细一想,后患无穷,未来充满变数,因为大宋绝对不允许藩镇的存在,迟早要削藩,而李虎会拱手把地盘和军队统统交出来?所以,在没有削藩之前,大宋对李虎的主要对策是在牢牢控制云中路地情况下,予以最大程度地遏制和削弱。
    正是从这个策略出。大宋支援李虎不是国库调拨。而是以回易地方式有选择性地进行援助。
    李纲对此非常生气。
    信任是双方合作地基础。大宋不信任李虎。李虎又怎会信任大宋?李虎没有安全保障。当然要蓄积实力以防万一了。李虎地实力越来越大。对大宋地威胁就越来越大。双方又互不信任。迟早要出事。
    “这是一种自卑恐惧地心里在作祟。”李纲直言不讳。对皇帝和朝廷极度不满。大宋把燕云收了回来。建立了中原屏障。然后利用李虎地武力对抗西夏和女真。开疆拓土。这样大宋就会越来越强大。大宋强大了。有无坚不摧地武力做后盾。还怕镇制不了李虎?还怕没有机会削藩。永绝后患?
    大宋用这种卑劣地策略对付李虎。说到底就是没有自信。害怕李虎。这反而暴露了大宋地弱点。助长了李虎地嚣张气焰。将来势必尾大不掉。
    张孝纯对此也有同感。但他也罢。李纲也罢。虽然名义上受到了皇帝地重用。但都无权参予决策。只有俯听命地份。如果李纲把这番话拿来劝谏皇帝。估计很快就会被召回汴京。再不录用。
    就在李纲彷徨无策的时候,河东路接到了朝廷的书信。在这份书信里,朝廷要求河东路必须密切关注代北形势,假如云中路遭到了北虏的攻击,岌岌可危,则必须加大对云中路的援助,适当时候可以考虑先给援助,后以回易来补偿。
    接着张孝纯又接到了西府(枢密院)长官郑居中的私人书信,在这份书信里,郑居中说得更透彻,如果云中路丢了,幽燕就算收复了也保不住,北伐策略就算完全失败。云中路得而复失的责任皇帝不会承担,最后必然由枢密院和河东、河北两路宣抚司来承担,而河东路帅司当其冲,因此,做为河东路帅司,必须正确把握局势,采用更加灵活的计策来确保云中路的安全。
    郑居中最为枢密院长官,当然不会直接下命令,但帅司隶属于枢密院,河东路帅司如果采取灵活计策援助云中路,只要枢密院睁只眼闭只眼,谁也管不着。
    张孝纯在北伐一事上属于主和派,但他也不同意郑居中地坐观论,他和宇文虚中同在中书,两人观点一致,要联辽抗金。不过现在看来,郑居中当初的“坐观论”还是最符合国政之术,而且形势展和他的坐观策略也基本吻合。
    坐观论就是坐山观虎斗,等到辽金两败俱伤了,再出面收拾残局,以联辽抗金的形势把北方一分为二,继而以拯救大辽国祚为条件来胁迫契丹人,收回燕云。此策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以大宋现状来说,这是最好的办法了,而且郑居中深得皇帝信任,在宋军连续错失北伐良机,在契丹人主动要求以土地换援助的时候,此策应该会被皇帝采纳,但当时主战、主和两派争论激烈,而郑居中因为母亲病故回乡守丧,又离开了中枢,从而导致此策不了了之。
    现在大宋还有实施此策的机会,只要联辽抗金,必能以最小代价收复燕云,但契丹人败亡的速度太快了,所以此策若想实现,前提就是在代北战场上击败女真人。
    张孝纯把郑居中的书信看了很多遍,最后摇头苦笑,派人把李纲和漕司、仓司、宪司长官都请了过来。
    朝廷这封信说得很清楚了,要给云中路援助,所以河东路四司长官应该不会再推诿了,谁知结果让李纲勃然大怒。
    云中路岌岌可危吗?没有,相反,局势正在好转。李虎把大宋战旗一举,女真人马上停止了攻击,止步于白水泺,而西夏人也即刻撤过了黄河。大宋和金国,和西夏都有盟约,他们看到李虎投宋了,山后九州已经是大宋地疆域了,不会再动攻击。
    形势既然已经在好转了,李虎为什么还要援助?很简单,李虎居心叵测,想主动动攻击,破坏大宋和金国、西夏的盟约,把大宋拖进连绵战事,消耗大宋的实力,从而给他南下中原赢得机会。
    这就是大宋人的思路。在大宋人看来,金国和西夏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实力,所以他们不会再进攻山后了,所以也就没有必要给李虎援助了,免得李虎实力强大了,祸害大宋。
    张孝纯刚刚到河东,对河东的事不熟悉,对这三位同僚也不熟悉。当他听到这番高论后,也是哭笑不得,但碍于自己新来乍到,不好驳了他们的面子,只好装聋作哑。
    李纲气坏了,嗓门越来越大。你们了解女真人吗?你们知道女真人的厉害吗?难道女真人在你们的眼里,还是一个蛮荒小国?告诉你们,女真人只要再拿下代北,就基本上把契丹人地江山全部抢去了,你说他们地实力有多大?这么一个强大的刚刚崛起地蕃虏雄主,他们会遵守和大宋的盟约?他们会放弃攻打中原?你们是不是好日子过多了,忘记了北虏屡屡南下寇掠中原的历史?是不是因为百年的澶渊之盟让你们忘记了在北方还有一个可怕的敌人?
    这几位大爷对李纲不屑一顾。你李纲算个什么东西?这地方轮得你来指手划脚吗?
    河东路的事张孝纯一个人说了不算,看样子李纲这趟路算是白跑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