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第一第361章宰相师爷[2]

宋医最新章节目录
   文浩一听大喜,在衡州的时候曾经用紧急军情报送宁公公,让他帮忙物色一个会写奏折的师爷。想不到这宁公公办事还真利索。忙叫快请。
    廖知府和张知县听说杜文浩有访客。便起身告辞走了。
    不一会。衙役带了一个花白胡须老者进来。
    这老者人很是干瘦,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跟脸上的褶子混在一起,离得远一点,甚至都分不清哪一条是褶子哪一条是眼睛?
    老者进来,那衙役介绍之后,打躬作揖:“老朽沈升平。见过提刑大人。这是宁公公的举荐信说罢,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上前几步,微微欠身,双手递给杜文浩。
    杜文浩接过一看,果然是宁公公手笔,撕开信封,抽出信笺展开,看了宁公公的信杜文浩才知道,眼前这老头非同一般。
    此人原是天禧二年进士,为文彦博赏识,拜为幕宾。此后一直跟随文彦博,为其出谋划策,帮助文彦博一直当上宰相。
    王安石中进士后,初涉官场,什么都不懂,又是个刺头,为人网直。容易得罪人,所以一直没有大的作为。幸亏当时的宰相文彦博很欣赏他的风采,推荐他为群牧判官,出任常州知州、江东刑狱提典,同时还把自己的师爷沈升平推荐给了他,让他应付官场。
    网开始,王艾石很听沈升平的话,所以官运亨通,没几年便调任度支判官。后来朝廷赏识他的才干,准备调他入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他不愿任此闲职,沈升平出谋划策多方活动,终于改任知制诰,替皇帝起草诏令文告,纠察在京刑狱。
    这个,官很有实权,无奈王安石这个刺头不通圆滑,而且自持才华出众。网慎自用,开始不听沈升平的话,为此得罪了不少朝廷重臣。此时正好王安石母亲病故,朝廷便以他服丧为由力荐皇上免了官职。王安石服丧期满,也未获录用。直到神宗继位。沈升平利用他对朝廷百官的熟识了解,出谋发 策,王安石也委曲求全,这才被朝廷重新启用,任为江宁知府。
    在沈升平的择旋安排下,宋神宗得以赏识到王安石的才学,特别是理财方面的见解,宋神宗将其提拔为翰林学士兼侍讲。后更任参知政事,全面主持变法。接着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
    变法推行遭到很大阻力,效果差强人意,不过这时候的王安石有宋神宗的支持,加上大权在握,不需要沈升平这个师爷了。他网慢自用的性格更使他对沈升平的话已经根本听不进去?沈升平黯然神伤,向王安石告老还乡。王安石立即便同意了。
    随后没多久,王安石变法遭到重创,连宋神宗都对他失去了信心,同时迫于皇亲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罢去了王安石相位,再任江宁知府。
    这时候王安石又想起了沈升平,登门相邀,请沈升平出山。沈升平再次斡旋其间,帮助化解王安石的敌对势力,使得王安石于次年得以再次拜相。无奈王安石性格使然,重掌大权之后,又很快我行我素起来,再次连竖强敌。沈升平的意见他一个都听不进,沈升平心灰意冷,再次请辞还乡。王安石又同意了。
    没有了沈升平圆滑周旋化解矛盾。王安石就象一只刺猬,与他相碰的人都被扎了,其中甚至包括当初提举过他的文彦博。这样的刺头是当不好官的,所以没过多久,王安石再次被罢相。任了个闲职。接着,王安石跟随宋神宗和杜文浩他们微服私访,所见所谓让他极度心灰意冷,把闲职辞了,过着闭门隐居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日子。
    沈升平曾经辅佐过文彦博、王安石两位宰相,他为人圆滑,对朝廷百官性格秉性都非常的熟悉,正合杜文浩的需要,所以宁公公收到杜文浩要求推荐师爷的信之后,立即便想到了沈升平。亲自登门拜访,把杜文浩的事情告诉了沈升平,力邀沈升平重新出山,辅佐杜文浩。
    沉升平这些年虽然退隐,但他关系网还在,京城亲朋好友多如牛毛。他又是个,闲不住的人,朝廷有什么动静他都了如指掌。对杜文浩这个新近崛起的神医,他自然知道,也很看好杜文浩。对他来说,迟暮之年 如能再辅佐这样的人走向成功。也是一件快事,加上宁公公亲自推荐,沈升平自然更不好推辞。当即答应了。
    他拿着宁公公的举荐信,只身南下。终于在静江府这风景宜人的杨堤与杜文浩见面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