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第340章八位辅臣

宋医最新章节目录
   愣孙畦妹躬身道!“皇太后,现如今新帝即位,今非昔比。新稀之师保,该另择为宜,由谁担当,还请皇太后定夺。”
    师保就是皇帝的老师。皇太后扫了一眼众人,道:“依众卿所见,该由谁担当比较合适?”
    一旁的蔡确忙插话道:“陆佃、蔡卞二人一直为延安郡王的师保,兢兢业业,教导有方,也熟悉新帝秉性,不如还让二人续任吧。”
    王挂白花花的眉毛一皱,陆佃、蔡卞二人虽然都是当世大文豪。但却是变法的有力支持者,若让他二人继续担任新帝师保,难保不会出现第二个宋神宗。他提这话头的意思正是要更换掉二人,以免影响新帝成长,正要进谏,皇太后已经先说了:“原先延安郡王是皇子,师保定他二位也很不错。现如今登基做皇帝了,这师保应该根据变化做出一些调整,选择更适合的人为宜。王爱卿,既是你提议,那有无适当的保荐之人啊?”
    王挂等的就是皇太后这句话,忙躬身道:“老臣以为,枢密直学士赵彦若和英宗殿中侍御史兼侍读傅尧俞二位大人可堪此任
    这枢密直学士赵彦若是个典型的书呆子,号称无书不读,而且对变法十分抵触,是个保守派。这傅尧俞学富五车,更是因反对变法,被贬出京,到各州县任职。王佳保荐二人都是保守派,目的就是要新帝从小远离变法革新,以保祖宗之法不变。
    蔡确如何不知,正要反对,皇太后已经点头道:“王爱卿举荐之人,哀家以为甚妥,就定他二人吧。
    另外,众爱卿身为辅臣,要随时抽空去资善堂了解新帝学业,教授所学
    七人忙躬身答应。蔡确听皇太后毫不犹豫便定了,心中一凉,感到变法革新之路只怕已经走到了尽头。
    皇太后对绣帘外的赵煦温言道:“煦儿,还不上前见过过八位辅臣!”
    蔡确等人听这话。禁不住都吃了一惊,他们只有七位,皇太后却说八位,皇太后显然不是说错了。而是有所指。而这朝堂之上,能算入大臣的,恐怕就只有杜文浩了。
    蔡确反应神速,立即躬身道:“恭喜杜将军升任辅臣!杜将军西山一战,以五千将士全歼吐蕃两万番军,战功赫赫,巡医提点各路,为民造福,此番又一举侦破谋逆大案,劳苦功高。实则国家栋梁,当入宰执同辅新帝!”
    众人自然也都反应过来了,一起附议。
    皇太后点头微笑:“众卿所言极是。一杜爱卿上前听封!”
    杜文浩忙撩衣袍上前跪倒。
    “你身兼三衙都指挥使,兼职不如专职,哀家就封你为三衙都点检,统领三衙!”
    宋朝的三衙分领全国兵马,都点检也就是三军总司令,权力极大。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前,担任的就是后周的都检点一职,后来黄袍加身建立大宋之后,他从自己造反成功的经验反推,发现都点检这个职位权力太大,必须加以防范,所以尽管保留了这个职位,却没有再委任谁来担任,让他一直空着。到后来索性撤销了这个虚职,并将三衙一分为三,分别由三个都指挥负责,各自向皇上负责。以达到分兵权的目的。
    想不到现在皇太后高诣诣竟然重设这个职个,将他授予了自己的情人杜文浩。
    杜文浩磕头道:“微臣领旨。谢太后!”随即撩衣袍起来,站在一侧。
    皇太后扫了一眼惊愕的蔡确等人,又道:“从今以后,都检点品秩定为正二品,同列为宰执,同处边事军政。望众位卿家齐心协力,共辅新帝!”
    王挂、蔡确等人齐声答应,又向杜文浩拱手恭贺。
    蔡确等人万万想不到皇太后决定垂帘听政之后,第一道圣旨竟然是给这位御医杜文浩升官,不由都心里琢磨,此前杜文浩仅为四品官,这满朝文武,比杜文浩功德更大的,能力更强的人多了去了,却没见有谁能从如此平步青云,不仅让他身兼三衙都指挥使,还为他恢复都检点一职,并提升品秩,更将其加入宰执之列。从一个四品官直接蹦到宰执之位的,可见皇太后对他好得不是一般的,以后千万可不能小看了。
    王佳心里却乐开了花,想着自己这双老眼看样子还没昏,看的人不错,给宝贝闺女找了这么个乘龙快婿。以后就不用担心了。
    皇太后对众人道:“先帝驾崩之前,得闻杜爱卿以少胜多,全歼吐蕃西山部番军,十分畅快,称这是自永乐一役以来,少有的舒畅之战。那日邀齐众嫔妃举杯畅饮,先帝盛赞杜爱卿谙熟兵法,领军有方。虽妄擅军权,依律当罚,但将来还需大用,所以哀家让他领兵三衙,其实也是先帝遗命
    杜文浩没想到其中还有这段内幕,原以为皇上只是气恼,没想到对自己赞誉如此之高,心中感动,躬身垂首。
    皇太后又道:“先帝曾垂询杜爱卿治国之略,曾对哀家说过杜爱卿在治国理政方面,有许多新奇主张,虽与实事或哗染符之外,却构思精巧,别出心裁。言之成理,所以井帝吧硒伪成都静江府勾管。此间涤荡流寇,整饬地方,赈灾安民,劝农兴商,诸多举措颇得先帝赞许,赞杜爱卿可堪大用。遂令其巡医各路,提点刑狱。让他体察民情,熟识了解地方政务,以备将来。可惜,先帝未能等到杜爱卿大展宏图,便…”
    杜文浩心中激荡,面向停放宋神宗灵柜的福宁正殿,撩衣袍跪倒,泣声道:“微臣不堪,得蒙圣上如此眷爱,纵粉身碎骨,不负圣恩!”
    说罢,咚咚磕了几个响头,伏地哀哭。
    王珐也撩衣袍跟着跪倒,面向福宁正殿磕头。不过,王佳身为首相,他都跪倒,蔡确等人自然也跟着跪倒磕头。
    皇太后爱怜地瞧着杜文浩,缓缓道:“众爱卿都起身吧。煦儿,上前见过八位辅臣。”
    赵煦躬身道:“皇孙领旨。”犹豫片刻,忽道:“皇祖母,皇孙有个要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太后道:“说罢。”
    “皇孙听皇祖母说了杜将军诸般本事。心中仰慕,想请他也当皇孙的师保,不知可否?”
    皇太后微微一愣,瞧了一眼杜文浩:“杜爱卿,你意如何啊?”
    杜文浩眼睛还红红的,吸了吸鼻子,心中还感念宋神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爱屋及乌。自然对他儿子也新生感念,自己比宋朝人多了一千年的知识,能教这小皇帝的知识太多了,心中一股热流涌动,便下了决心要将这小皇帝培养成为一位具有现代知识的新型皇帝,以拯救积贫积弱的大宋王朝。当下上前躬身道:“微臣愿意!定当尽心竭力,做好新帝师保。”
    皇太后面现喜色,缓缓点头:“即使如此,便有劳杜爱卿了。”
    赵煦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晃了杜文浩一眼,上前两半走到殿前,拱手道:“煦儿见过诸位辅臣!”
    慌得几个辅臣忙不迭又撩衣袍跪倒。由王佳领头唱名道:“臣左仆射、门下侍郎王挂。叩见圣上!”恭恭敬敬行了三拜九叩大礼。
    蔡确也道:“臣右仆射、中书侍郎蔡确,叩见圣上!”
    余人也依次唱名做了自我介绍,行叩拜大礼。
    尽管赵煦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还不是新帝,但就跟一个单位的新任领导一样,组织部都已经开会研究定了,消息都传开了,即使还没有正式下文,见面前称一声局长、院长,听的人自然很舒心。
    赵煦才十岁,第一次见人对他行三拜九叩大礼,很是新鲜,而且还差不多都是个白胡子老头,不由咯咯笑了。
    皇太后在帘后冷哼一声,道:“煦儿,你父皇、曾祖皇后尚停灵在侧,你如何能在此嬉笑?”
    赵煦大惊,忙转身跪到磕头:“皇孙知错,请太皇太后责罚。”
    新帝新立,皇太后也不愿太过扫他面子,便淡淡道:“以后你身为一国之君,行为处事要十分检点谨慎,要象你皇高祖仁宗皇帝那样,做一个仁爱的好皇帝。起来吧!”
    蔡确等人听她教导皇孙之言,不提英宗皇帝,那是她丈夫,有自谦的意思倒也罢了,却也不提宋神宗,反倒去提数十年前的宋仁宗,很显然,皇太后根本不愿意赵煦为帝之后,向锐意进取的宋神宗学习,而要他向恭顺、节俭、仁爱、宽厚,因循守旧的守业之君宋仁宗学习,更是心中心中一片冰凉。
    赵煦慢慢起身,双手虚空搀扶,奶声奶气道:“诸个爱卿,平”咦,杜爱卿,诸位卿家都行叩拜大礼叩见”叩见我了,你怎么站在那不动呢?”
    赵煦还未登基,严格地说还不能自称“联”所以犹豫了片刻索性用了个我字。
    杜文浩见赵煦小小年纪便如此倨傲,不觉心中有气,淡淡一笑,拱手道:“若浩仅为臣,自当与他们一样,跪拜行君臣大礼。但今浩为圣上之师保,所谓师道尊严,为师者叩拜弟子,与儒家尊师礼仪不符。所以,浩恳请圣上,从今以后。免浩行跪拜大礼,以体现皇上尊崇儒术的品德。”
    赵煦愣了一下,指着跪在地上的蔡卞道:“他也曾是我的师保,为何要跪?”
    “皇太后刚刚已经换了师保了,蔡大人现今已不是圣上的师保,自然要行君臣大礼。不过,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咳咳,既然蔡卞曾经做过圣上的师保,那圣上就不该接受他的叩拜大礼,尊师重教关系一个国家兴衰,圣贤荀子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而法度坏。圣上初为一国之君,若现在便不尊师重教,实非国家幸事!”
    赵煦想不到杜文浩会毫不留情指责他。又引用的是圣贤荀子的话,涨红着脸一时不知如何反驳,但他生性跳脱,却不是轻易服输之人,眼珠一转,道:“你既提到了圣贤荀子,请教,荀子云:“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南面而听天下,毋割乏属莫不振动服从。以化顺点何解。”,陛刀硼
    这几句话杜文浩还是听得懂的,听他这话,更是不快,忍住气慢慢道:“这是说君为天之子,君临天下,君为臣纲的意思,不过,圣上也该听过荀子说的另一句话:“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君师恶治
    赵煦愣了一下,眼珠一转,道:“杜师保,四书五经,你准备给我教授哪一部?”
    杜文浩见他这神情,想起以前他种种顽皮胡闹的举动,不觉皱了皱眉。刚才只是一时冲动答应了当皇上的老师,现在想到皇帝老师不好当,宽不得更严不得,不觉又有些后悔,听他这话,正好借坡下驴。淡淡拱手道:“天下才学,不只四书五经而已。圣上所学,先贤典籍自然是要烂熟于胸的,但圣上乃一国之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