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第316章公司的疑虑[2]

宋医最新章节目录
   没想到的,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老粮商左右看了看,躬身拱手道:“大老爷,这主意是您出的,您对这制度也很熟悉。这第一家公司,您不加入,只怕没人懂,也就没人玩得转换成其他老爷。别人我不敢说,至少我是不敢入股的。”
    “我?”杜文浩很是意外,瞧了一眼苏轼,又看了看韩修,对老粮商道:“可是按照规定。代表朝廷加入公司管理朝廷入股的财产的官员,不得在官府任职啊。我是钦定雅州勾管,没办法辞去这个职务的。”
    韩绎老谋深算。当初也是王安石妾法的忠实追随者,是王安石的得力助手,这二十年的变法,他已经品味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其中感悟最多的,就是变法推进太快。所以,韩绎侧脸低声道:“杜御医,本官也觉这老汉说得有理,公司这个制度百姓都不明白,你要是不参加,大家也不知道怎么办,特别是,你领军下西山入侵番军,解救了广大雅州百姓,百姓对你都很感见在百姓中威信很高,大家也都认你的帐。你要出面,事情会好办得多,也容易建立起双方的信任。”
    苏轼也道:“韩大将军所言极是,要不这样吧,选两个代表加入公司,一个是杜大人,再选一个懂生意的诚实本分的,跟着杜大人学,等将来公司走上正轨了,大伙都认为他能行了,杜大人再撤出来,专心从政,当然,他们两人在投票上只能算一票,诸位以为如何啊?。
    众粮商都鼓掌称这个办法好。
    老粮商又问:“那公司的事情谁说了算?是不是要推选亡个头?”
    杜文浩道:“要推选头,公司的头叫做董事长,但是,凡是公司的重大事项,董事长没有权利单独决定,这些重大事情只能由股东会决定,也就是全体股东集体讨论决定。哪些属于重大事项,要由公司章程规定。比如股息确定、新人入股。股东退股,业务扩展等等。股东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必须双重多数通过才行,什么是双重多数呢?就是人头多数和股权多数,也就是说,同意某一方案的股东,必须过半数,而且,这部分股东占有的股份,也必须过半数,缺一不
    。
    众粮商又都议论纷纷,都是面有喜色,都觉得这主意好,因为官府占有的股份接近一半,只要拉拢某个股东,便可超过一半,这样便可操纵整个公司。而实行双重多数。就算官府拉拢了一两个股东站在他那一边,只要过半数的股东不同意,决定也不能获得通过。这样就保障了其他股东特别是小股东的权力能真正实现。
    那老粮商迟疑片玄,又道:“退股的时候,公司欠的债怎么算?”
    “股东对退股前公司的债务要承担责任,退股时要进行清算,完了之后。就可以退股了。对退股之后公司承担的债务,就不再承担责
    “这是大老爷您说的,你在,我们自然信,可是,将来大人调任高升了。不在雅州甚至不在成都府路了,新来的官吏把这法废止了,又找我们承担之前的在公司的责任。那该怎么办?”
    杜文浩又傻眼了,这种可能性不仅有,而且还非常大,要解决这个问题,颁行的法令就不能只是自己做出的,那样效力太低,就算不是朝廷直接颁布,也至少也应该是朝廷认可转发的法律文件,才有普遍性效力,才能让百姓心安。
    但是,这个可是件容易的事。要让朝廷下文,得经过层层审批,最后还得皇帝定夺,而且,最有可能的结局是不作答复,因为朝廷颁发法令。那就代表朝廷的态度,就算不在全国推行,也会引起轰动,也会让各地不安,这不是宋神宗希望的。他想看到杜文浩变法的结果。又不愿意这太过离奇的变法在全国引起震动,所以,才把杜文浩派到了边疆这个小州里实施变法。
    杜文浩要然明白这一点,正待解释,苏轼却先说话了:“诸位,做生意是有风险的,这一点不需要本官来告诉你们吧?现在杜大人给了大家一个可以重新放贷粮食的机会。有赚钱的机会,当然就有赔钱的可能,任何生意利益和风险都是并存的,如果只想赚钱不想赔钱,那就别做生意。”
    老粮商点点头:“知州大人所言极是,好!老汉加入!反正老汉身家性命都是杜大人带兵给救的。及时赔了当还人情也行啊!”
    这话说得很让人哭笑不得。但杜文浩能理解,这也是对他变法的支持,当即拱手道:“多谢了,老人家。你入股多少?”
    老粮商小心翼翼问:“官家入股多少?”
    “整个公司拟发行一千股。一石粮食为一股,也就是公司办起来之后,有十二万斤粮食可以放贷。应该暂时够了,如果不够,公司可以增股。也可以另设公司。另外,对于城镇居民,可以放贷银钱,所以还需要以银钱行事入股一部分,按认股粮食的比例确定银钱出资数额,总量限制为十万贯。以后有需耍也可以增股。由于变法已经规定,公司持股不能超过一牛,所以管家入股四百九十股。老人家,您呢?”
    “哦,”那,”那我入”老粮商迟疑片刻小心翼翼说道:“我入十股吧!”
    杜文浩气得差点当场晕菜。宋代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十石也就一千二百斤。古代一户人家一般为五人,从现在吃到秋收,还有三个。多月,省着吃一户五口之家每个月怎么也要吃五十斤粮,三个月也就是一百五十斤。也就是说,每户人家一般借贷一百五十斤,老粮商入股的还不够十户人家借贷的,说是杯水车薪也不为过。
    不过,杜文浩脸上却丝毫没有显露出来,能迈出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一定要鼓励,绝对不能打击。当下点头道:“很好!就十股!还有愿意入股的吗?”
    其余粮商见状,面面相觑。片刻,终于又有两个粮商站起来,各自认了十股。
    正在杜文浩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个大腹便便肥头大耳的粮商站起身来,扯着大嗓门道:“你们当小鸡啄食呢?拿十石粮食入股也叫做生意?只怕开粥厂赈济百姓都不止这点粮食吧?靠!我家粮仓的粮食全入股了!我刚才算了算,应该至少有个两百七八十股吧,就认个整数。入两百七十股好了!”
    杜文浩大喜,拱手道:“好!这位大哥贵姓?”
    那胖粮商急忙一拱到地:“大老爷,这可不敢当,免贵,小的姓米,家里排行十,”
    古代排行,为了显示家族兴旺。时兴在前面加十,所以排行十二,其实是家里的老二,而不真正是第十二个儿子(除了皇帝、王爷这样妻妾成群的人,一般家庭也生不了十多个孩子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