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第313章紧急军情[2]

宋医最新章节目录
   取出一个火漆密封的卷轴,递给杜文浩道:“杜将军,成都府路紧急军情,中军韩绎韩大帅八百里加急转呈给你。请阅示。”
    杜文浩接过。兵士躬身施礼,退出了屋外。
    李浦抽出一柄小刀,倒转刀柄递给杜文浩。杜文浩用刀拆开,匆匆看完,脸色有些变了。
    这是韩修转送给杜文浩的前方军情,前方战报称西山番军兵势很猛,成都府路的各州厢军一触即溃,番军已经攻克邓州,直逼成都门户
    !韩绎说他们的大军已经进入成都府路地界,正日夜兼程往成都赶,要赶在番军前头阻击,保护成都府并将番军消灭在川西平原!
    杜文浩把军情递给了李浦。李浦看完,沉声道:“将军,末将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将军有话请讲。”
    “好,我大宋精锐,多部署在西北西夏边境和北边大辽边境上,吐蕃各部落一向于我大宋相安无事,其河涅佻角厮罗部还协助我大宋进攻西夏,可谓盟友,所以,据末将所知,成都府路一线,并无精锐禁军部署,只有数万厢军。且多为老弱病残者,连役兵都难以胜任。而西山部落番兵在与临近部落征战中历练,有比较强的战斗力。所以才一路势如破竹。”对此不能掉以轻心”。在唐朝时代。吐蕃与大唐几度对决,唐军就没占什么便宜,反到让番军利用大唐内战之极,一度杀到长安城下。大宋时期,吐蕃四分五裂,势力远非当年可比,但的确不能轻视。
    杜文浩道:“是啊,根据皇上告诉我的消息,此番西山是倾巢而出,兵力号称三万。不过,估计实际上只有一万多人,由于西夏永乐城一战,我军精锐损失惨重,调不出更多精兵,此番只派出一万禁军,会同成都府路厢军三万。共四万人,又占有天时地利,估计击退番军应当没有什么问题,所以韩修才把一般禁军分给我带着作后军,他说用三万五千人对付番军一万来人,应当手到擒来的,可是,从现在军情来看,敌军非常厉害。雅州、邓州军队都未能抵挡他们的攻势,的确让人堪忧啊
    李浦低声道:“末将乃行伍出身,在军中二十余年。深知我军底细,说实话,厢军战斗力低下,有目共睹,韩绎将军的三万五千人,只怕能作战的,只有那五千禁军。那三万厢军,没等开战就会开溜的。就算他们拼死作战。由于平时缺乏练,又都是些老弱病残,根本没什么战斗力,白白送死而已
    杜文浩眉头皱了起来:“这么说,实际情况是敌军两倍于我?”
    李浦缓缓点头,迟疑片玄,低声道:“韩修将军,此前从未带兵,也不知道番军的厉害,过于轻敌,只怕,”
    杜文浩脸色微变:“军情紧急,传令立即开拔”。
    李浦拱手道:“末将遵命!”
    李浦迟疑片刻。说道:“将军,苏轼怎么办?”
    杜文浩毫不犹疑:“带上,路匕医治,他死不了的”。杜文浩已经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当夜紧急召集军队连夜出发,魏知县还在梦中,得知此事,忙不迭光着脚跑出内宅,乘轿来到驿站,不成想杜文浩一行已经开拔,急忙赶到城门,得知杜尖浩已经出城,率领大军西行而去了。
    宁公公随同杜文浩大军出城,一路上与苏轼同车,把宋神宗的真正意图告诉了他。苏轼才知道。原来这年轻的御医,竟然肩负着新变法
    !
    苏轼对变法的态度是务实的,只要对老百姓有利的变法,他绝对不会反对,所以,对杜文浩的新法自然太不上说三道四,宁公公一番,丁嘱,让他更加明白,自己虽然身为知州,而杜文浩仅仅是勾管一州常平仓,但杜文浩单就御前正侍大夫,正五品,而御赐紫衣金鱼袋,是正三品,论级别苏轼没法比,论亲疏远近,苏轼更知道自己这官就是杜文浩一句话来的。更可况。还不知道杜文浩的变法好歹。更不能妄加评判,如果变法真正有利于百姓,他苏轼绝对是举双手赞成的。
    所以宁公公一席话,让苏轼更是坚定了心中想法。一定全力支持杜文浩的变法。无论成败,一体共担!
    大军从黄州紧急连夜出发的当天晚上扎营之时,杜文浩便召集各营军校,传达了前方战报。
    这些将校们虽然差不多都没有真正参加过战斗,但毕竟从参加军旅之日开始,便有了一股热血沸腾,所以听了杜文浩的前方战报之后,都有一种猛兽猎捕猎物之前的兴奋。
    杜文浩把前方战况通报了病榻中的苏轼,苏轼立即表示,马上开拔前线,绝对不能一分耽搁,自己纵然路途病死,亦不足惜。
    由此,杜文浩立即下令出征,次日起绝对禁酒。苏轼甚至都不记收拾东坡山上的物什。不过,他当然知道轻重缓急,更不犹豫,立即吩咐家人随同开赴四川。
    杜文浩带有大量轻重,不可能快速行进,但是又担心前方战事吃紧,可手中的兵将只有五千人而已,根本不可能再分兵,所以,不敢再分撤。
    大军昼夜奔驰。两头见星星,十分的劳累。
    李浦向杜文浩建议沿途雇佣车马,日夜兼程,可以加快行进旅程,同时花费也不多。杜文浩当即采纳了这个建议,沿途征集车马,把病患体弱者都用马车运载。连夜兼程一路直奔成都府。
    旅途行进中,苏轼一家在两辆车里,一辆车载着苏轼和原配王氏,另一辆,载着小妾王朝云和三个孩子。
    苏轼已经知道前方的战事,很是惶恐,他也没带过兵,想着自己还没到任,任所已经被敌军所占,心中有些惶恐。
    可杜文浩却偏偏不识时务,来到他车棚里聊大天玩。
    行进数日,苏轼一直接杜文浩医嘱服药,康复很快。只是,多日久病,精神萎顿,起坐殊难,动则心悬欲脱。
    杜文浩旅途中又把钱不收叫来,连同会诊。
    两人会诊之后。决定参加至三钱,牡砺、龟板增至十钱,并且早晚以冰糖炖熟藕熟梨作点心食之。
    连日行军,这一日,杜文浩给苏轼在车棚里诊脉之后,脸上紧绷的面色终于缓和了。问:“子瞻兄,你的病已经脱离危殆之境,热已经退净,汗亦全收。待我再随证变方,悉心调养,当无大碍。”
    苏轼和原配王氏心情为之一松,都很非常的高兴。
    杜文浩道:“春温病绵延时日,不能一蹴而就,的需假以时日,方能痊愈
    此后数日,杜文浩悉加调养,大军日夜兼程,途中不再耽搁。待到成都府路地界时,苏轼病症已经大体痊愈。
    可是,战事却没有杜文浩治病那么简单,网进入四川地界,便接到前方战报。
    那一天,是杜文浩他们后军进入川东广安军地界,距离成都府还有数百里之遥。
    杜文浩拆开军报,顿时傻了,尽管后军日夜兼程,却还是没能及时驰援。一邓州已经失陷,韩修大军冒进突入,结果陷入重围,五千禁军大部战死。三万厢军一战即溃,被追击围歼,死伤过万。番军趁胜追击,已经兵临成都城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