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第300章变法之辩

宋医最新章节目录
   第300章7941法之辩
    …让文浩一想变法好不好。这个话题一千年来都被处。珠说烂了,自己学了历史也知道,变法最后是失败了的,既然失败,就说明变法是有问题的,就不是历史的选择。其中原因,既有变法本身的不完善和不合理,也有执行的官吏的借变法渔利,当然小还有王安石本人的性格孤僻高傲,网技自用。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自己那一点历史知识也说不清楚。
    变法到现在已经十多二十年了,变法出现的种种问题都通过各种奏折上报给了皇上。前些日子的微服私访,又让皇上亲身经历了老百姓对变法的态度,宋神宗肚子里对变法的优点和缺点应该都了解了的。他现在问自己这个问题。其实不是要寻找答案,更多的是一种自言自语而已。
    杜文浩瞬间便想明白了这一点,“难得糊涂”四个字又闪电般冒出他的脑海,便躬身道:“皇上,变法乃国家大事,微臣只是一个小小御医,只会歧黄一道。对政务半点不懂,实在不敢妄自评断。”
    “联今天就是要听听你这个不懂政务的人如何谈论政务,说罢,今天你说的任何话。联都恕你无罪!”
    杜文浩愣了一下。心里一个劲告诫自己不要冲动,冲动是魔鬼,虽然中学学历史,老师对王安石变法有过深刻的评价小这些评价都是上千年无数学者反复研究论证的结果,都是事后诸葛亮,应该是比较准确的,而且自己也记的很清楚,但是。身处其中又不一样,特别是,这些评价恐怕都是宋神宗不想听的,忠言逆耳,就算皇上赦免自己言者无罪,只怕心里也不会高兴的,自己何必又是摸这个老虎屁股呢。
    想到这里,杜文浩一拱到地:“皇上,微臣真的对变法不懂啊,谈不出什么来。”
    宋神宗凝视他片刻,哼了一声,指了指地上的奏折道:“那你先看看这奏折吧。”
    “是!”杜文浩上前弯腰拣起奏折,躬身阅读小这是一份来自成都府路与吐蕃和大理国接壤的黎州的军情密报,称当地因为青苗法,激起民变,调军队镇压,暴民进山为寇,袭扰地方,成为一患。同时,该地爆发瘴症,人畜死伤无数。趁乱之下,吐蕃部族军队小股袭扰边境打家劫舍事情时有发生。
    杜文浩看罢。躬身将奏折放在了龙案之上,垂手而立,还是一言
    发。
    宋神宗道:“有何感想?”
    杜文浩想了想小心翼翼说道:“百姓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起来闹事,导致民变;必有其因,只是这原因是否是因为青苗法,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微臣没在当地,所以不敢妄言。”
    “好一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说得好!你跟随联微服私访,对青苗法多少有些了解,这是经过调查了的,那就根据这些感触说说你的看法吧。联说了,今日你所说一切,联都恕你无罪!”
    “谢主隆恩!”皇上两次让自己说看法,再推谭不说,只怕反到惹皇上不高兴了,想了想,道:“微臣以为,青苗法本身是个好法。既,能避免百姓遭受土豪劣仲的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双赢的举措。”
    宋神宗面露微笑。点头道:“你还算有些见识,安石变法,国库充盈,也是不争的事实。你说说,这样的好法百姓为何不拥戴?”
    杜文浩心想。变法如果仅仅让国库充盈了小而老百姓腰包却瘪了,甚至碗里的饭都没了,老百姓自然不会拥戴。不过,还是难得糊涂的好,所以,稍稍转开话题:“前番微臣跟随皇上微服私访,微臣曾与王安石王大人聊起变法,听说这青苗法是经过了他在部县实践检验过的,王大人在都县贷谷与民,立息以偿,百姓很是欢迎的。
    设错,为何推广至全国,却激起民众反对呢?”
    “微臣以为。原先在邦县实施,范围小地方小,各方面前好处理,事情也就好办,遇到什么问题立即就能解决,能保证变法不折不扣地按照原想预想贯彻实施。可是,一旦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就不一样了,各地情况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其中不乏贪官污吏借变法渔利,曲解变法,鱼肉百姓的。导致了青苗法很多地方已经变味了,不是原来的法
    杜文浩先抑后扬的策略让宋神宗听了进去,其实这些话老早就有人提到了,当初变法的方针也是“为之以渐,缓而谋之”可后来王安石急功近利,有点像新中国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结果反弹。
    杜文浩这些话要是放在变法之初,宋神宗绝对听不进,可现在心境已经大不相同。特别是微服私访亲眼目睹,对变法本身的正确多少已经产生怀疑,当下凝视杜文浩片刻,又问:“你说说,这青苗法怎么个,变味了?”
    杜文浩说着说着便把中学老师对变法的评价说了出来,现在皇上追问,想收口已然不及,只好硬着头皮斟字酌句道:“这次随皇上微服私访,百姓反映最大的。是青苗法由自愿成了硬性摊派,利息也翻了倍,不是惠民之策,反而成了百姓的沉重负担。”
    宋神宗点头。沉声道:“联已经查办不少这样的官吏,依你之见,为何屡禁不止?”
    “利欲熏心。人为财死,只要有利可图,总会有不惜以身试法者。用权力去赚钱,对官吏来说自古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能抗拒这种诱惑的官吏并不多。
    当然,很耸人有这心没这股 ”
    嗯,你觉得青苗法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皇上亲自向自己询问国家大事的看法,杜文浩到底年轻,按耐不住心头一热,把难的糊涂四个金玉良言忘到了脑后,脱口而出:“官商不分,其弊浩然!”
    宋神宗龙躯一震,缓缓问:“什么意思?”
    “政府应该是经济社会的守夜人,而不是直接参与者!”
    杜文浩不是专门的经济学毕业,其实也不懂经济,但中学学过政治经济学,而且现代社会网,一代,信息爆炸。各种信息不由分说往你耳朵里钻。关千的各种论断从小到大听了不少,也不管对与不对,信口拿来胡诌。反正人家说的肯定有他的道理。
    这句话却是宋神宗从来没听过的,很是新奇,问道:“什么政府?什么守夜人?。
    “政府就是官府朝廷,就是衙门,简单地说,在经济交往中,朝廷衙门是维护秩序的,可以制定各种规则来进行宏观调控。如果没有问题,朝廷就可以安享太平。如果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并对违反者进行惩治处罚。但不能直接经商。朝廷经商,就保不住官员借职权从中淡利,中饱私囊,这是千年历史所证明的。当然1朝廷也不是绝对不能经商,朝廷要经商。必须与国库独立,成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独立的公司,并设立必要的监督检查机制
    杜文浩这番话太多的现代词汇,让宋神宗听的一头雾水,不过,衙门经商,官员淡利这种事情他确实见的多了,也知道这是通病,可如何治理,他想不到好办法。对于杜文浩提出的办法,他是闻所未闻,皱眉道:“什么公司?国营?小。
    “公司就是一种机构,专门做生意的机构,国营就是朝廷官府经营的意思。只有把经商的人从朝廷官员中录离出来,不以朝廷权力为后盾,才能避免滥用职权从中渔利。
    这个,道理宋神宗当然懂,可是,有个问题他没想明白,问道:“那又如何赚钱,充盈国库?”
    “皇上,变法第一要务是惠民,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国泰民安!”
    “这是当然!你有何具体构想?”
    对王安石变法小杜文浩中学学过,老师也系统点评过。还是有些印象的,他平时也思考过这个,问题,用现代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或许能修正其中的弊病。既然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就把平时自己的一些思考也都说了出来。
    杜文浩轻咳一声。道:“皇上,微臣以为,青苗法之弊,主要在于官吏在贯彻中的变味曲解,因为这是一项经济制度的改革。只要有官权力参与,官吏们就会为利益驱动,贯彻执行就会走样,最后把惠民政策变成害民政策!所以。要想还青苗法本来面目,就必须对青苗法进行改良,要将官府与经商脱钩,把官办企业变成民办企业。将它投入市场,让经济规律来调节。才能实现双赢
    杜文浩一连串现代政治经济学词汇,说的皇上更是傻眼了:“你”你说直白一点。怎么个改良法?”
    “官府与官办企业脱钩,并对官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杜文浩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汇。想了想,还是用了现代词汇,随即解说道,“简单地说,就是把用于青苗法放贷的常平仓和广惠仓从国库独立出来,作为官府的出股小吸收当的富商入股,将各方投资折算成股份,官府与富商共同成立一个企业。专门从事青苗法放贷,共同经营。共享利润,按股份红,同担风险。”
    杜文浩把现代公司法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引入了青苗法改造,望着宋神宗惊诧的神色,继续说道:“这个企业必须实行独立核算,委派到这个企业管理官府投资部分的官员必须是专职的,不能在朝廷官府里兼职小杜绝官权力的参与,而且,他个人也必须有私人股份入股。同时,官方投资不能超过一半,企业实行股东制,取消青苗法固定利率的做法,对放贷利息等重大事项,由各个股东表决决定,表决权以股份为依据,一股一票,少数服从多数”
    “等等!”宋神宗压根听不懂了。忙挥断他的话。“你说慢一点,做下来慢慢说,联听不明白
    杜文浩见他神情似乎很感兴趣,不由心头一松,躬身答应,待宋神宗在龙案后面坐下,示意他也坐下,这才在一旁的椅子上歪着屁股也坐下了,理了理思路,开始讲解,先从什么是公司讲起,再将股份制,讲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内部机构各自的职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各自的职权小表决办法,法律责任,然后将如何构建一个公私股份合营的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青苗法放贷。
    他虽然是医科大毕业,但学的是法医学,开设的科目里就有民法和公司法,不过是选修,幸好他当时选了,所以对这一块的基本知识还是
    的。
    宋神宗听得很仔细。听不懂得又详细询问,其间药送来了,他都顾不得服药,让杜文浩继续讲解,这样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终于搞清楚了杜文浩的构想。
    杜文浩最后总结道:“实行与朝廷官府脱钩独立核算的股份制公司,来从事青苗法放贷,可以杜绝朝廷官吏滥用职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