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古代兵器(转载)[2]

天烽最新章节目录
   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又称蒺藜。有4根伸出的铁刺,长数寸,凡着地均有一刺朝上,刺尖如草木植物“蒺藜”,故名。在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战国时期已使用铁蒺藜。秦汉以后,铁蒺藜成为军队中常用的防御器材,除在道路、防御地带、城池四周布设外,部队驻营时,也有营区四周布设。宋代以后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如布设在水中的“铁菱角”,联缀于木板上的“地涩”,拦马用的“蹄”,在刺上涂敷毒药的“鬼箭”等。明代军队广泛使用铁蒺藜。铁蒺藜制造简易,敷设方便。除用铁铸造外,也可以用竹、木、陶代替。2000多年来,它一直是战争中应用的障碍器材。
    地听
    中国古代战争中用于侦测有声源目标方位的器材。又称瓮听。地听最早应用于战国时期的城防战中。据《墨子.备穴》记载:当守城者发现敌军开掘地道时,立即在城内墙下挖井,井中放置一口新缸,缸口蒙一层薄牛皮,令听力聪敏的人伏在缸上,监听敌方的动静。敌方开凿地道时所发生的音响在地下传播的速度高,而且衰减小,容易引起缸体共振,从而可以侦测地下敌人所在的方位。这种简易可靠的侦察方法,也被用于地面战斗。
    蒙冲
    中国古代具有良好防护的进攻性快艇。又作艨冲、艨艟。东汉刘熙《释名.释船》载:“外狭而长曰蒙冲,以冲突敌船也。”可见蒙冲船形狭而长,航速快,专用以突击敌方船只。蒙冲有3个特点:①以生牛皮蒙背,具有良好的防御性能。②开弩窗矛穴,具有出击和还击敌船的作战能力。③以桨为动力,具有快速航行的性能。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中,东吴大都督周瑜以“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点火后突入曹军船阵,一举烧毁了曹军舰队。这是中国军事史上以蒙冲突击的一个典型战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