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第十章邺城捷报之北方初定

天烽最新章节目录
   面对数万逃跑袁军,部署在西门的三千龙骑兵根本抵挡不住。此外为提高单方向的攻击强度,高勇将主力全部集结在东门,短时间内难以抽调部队追击袁绍,但又不想那数万步兵如此逃走,遂命令其余三门全部骑兵尾随拖延袁军的逃跑速度,同时命令临水的黄忠兵团出兵拦截。
    高勇尽量加快处理邺城内袁绍留下的七八万人马。不久,有士兵带来了前来投靠的崔琰、董昭和陈琳三人,高勇知道这三位都是很有才能的名士,寒暄数句后命人将其连同家眷一并护送至奉天。
    袁绍在骑兵的保护下快速行军。没多久,颜良拍马追赶上来,尚未来得及说话。后队飞奔来一名传令兵,满脸慌张。
    袁绍急切问道:“怎么了?麴义那里出了什么问题?”
    传令兵回禀道:“报告将军,后队出现幽州骑兵,麴将军正在率兵抵挡,他命属下前来禀告,希望主公速速离开,幽州骑兵攻势很猛,恐怕拖延不了多长时间。”
    袁绍听完眉头深皱,望向身后那一片漆黑:“告诉麴义稍作抵挡便可,切莫被幽州骑兵拖住。”说完带领千余骑兵甩开身后的步兵狂奔。
    其后,麴义率领的五万步兵被管亥、孙仲的龙骑兵袭扰拖延。不久在冀州和司州的交界处被黄忠兵团的五千龙骑兵截住归路。眼见无望全身而退,麴义发了狠,带着这五万步兵与龙骑兵在平原上展开激战。
    然而几场血战下来,完全佐证了步兵在没有后勤保障、强弓硬弩的辅助下是无法单独对抗骑兵的结论。五万步兵大部投降,只有麴义带领数十人趁乱逃脱。此外,开往朝歌的两万步兵于半路上被高顺骑兵截获,领兵校尉被斩杀后,其余军兵全部投降。
    袁绍知道七万精锐步兵没有跑出来一个人时,当即气得晕死过去。他对麴义不听命令导致惨败生出怨恨之心,虽然麴义已经竭尽全力。
    到五月中旬,冀州全境被高勇占领。随后高勇分兵把守各个边城,高顺领兵在魏郡、清河郡至渤海郡一线负责对青州和兖州防务;黄忠领兵在魏郡、中山国至常山国一线负责对并州防务。
    高勇在平定邺县后迅速率领021、024机步师,011、014弓弩师以及011、012龙骑师紧随袁绍的脚步进入司州,打败林虑韩莒子守军后,被袁绍控制的原河内太守王匡率部五千郡兵投降,高勇乘胜追击,在其后的十几天内将黄河以北的司州河内郡纳入掌控之下。
    至五月底,冀州全境和司州的河内郡还有并州上党郡东部均被高勇控制,由于地域扩大一倍有余,对各种物资需求相应的高出近一倍,特别是军事力量,现在高勇手中的二十余万人马明显不够用,连守护边境都捉襟见肘,更别提进攻力量了,故不得不对原来的兵力部署进行调整。
    首先是继续组建新军,利用自行繁育以及由鲜卑处购买的马匹,在奉天组建第3龙骑军,而后将第1龙骑军驻扎于魏郡;在渤海郡组建第5机步军,同时将机步1师驻扎于邺城,将机步3军和弓弩1军驻扎于清河郡,然后在渤海郡组建弓弩4军;在邺城组建第1龙骑师,如此幽冀两州可调动的总兵力达到了三十六万。
    部署完毕后,沿兖州至青州一线保持了六万人左右的兵力,沿并州一线保持了四万人左右的兵力,而在河内郡还驻扎有三万用来压制袁绍、威胁曹操的部队。
    军队换防到位后,高勇再一次关闭了冀州与青州、并州和兖州的边境,建立专门用于交易的市集。同时在冀州开始土地丈量、人口统计、府库接收等工作。
    经过多年战乱,黄河以北大部终于恢复和平。为了解决错过春耕的冀州百姓吃饭问题,政务院与督军府联合开展边防要塞、冀州公路网、灌溉网等的基础设施修建以及原有城池修复扩建等工程,以粮食为主要报酬大量雇用冀州百姓,同时鼓励幽州商人进入冀州开设工坊雇用有技术特长的工匠。
    公路网主体完工后,政务院陈群主管的民政部会同建设部开始规划冀州未来五年重点发展的城市、工商行业,得到批准后再集中力量分阶段分步骤建设实施。
    管宁最是用心,专门由奉天赶到冀州找高勇要了一大笔资金建设学校。高勇当然支持,但是在教师选拔上却没有按照管宁的要求挑选那些喜好儒家思想的学子,而是从奉天大学以及教育系统挑选那些思想开明、赞成新政、年轻上劲的青年学子作为骨干,希望以此能打开年轻一代各种思想百家争鸣的景象。
    冀州贫苦百姓正为如何熬过这兵荒马乱的一年而发愁、为了能够活下去而打算卖儿卖女时,幽州政务院选拔的年轻官员来到这里,他们没有韩馥时期官吏的高傲,没有袁绍时期官吏的残酷,有的是和蔼,有的是公正廉明。他们代表官府详细了解了土地构成、地质好坏后,竟然破天荒的花钱从地主手中买下土地,再以官府的名义租给无地无房没有人瞧得起的穷人!
    他们从小接受的思想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永远都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家产,他们辛勤劳作只能换回勉强糊口的一点点可怜的粮食。然而这一天,当官员带领村民来到他们耕种多年的土地上,交给他们地契告诉他们这块土地无偿租借给他们的时候,这些纯朴、勤劳的农民惊呆了……
    可是更让他们吃惊的事情接踵而来:为官府服劳役修筑道路、沟渠的时候不再是无偿的义务,而是官府按照工作天数、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提供粮食和部分钱财,自己劳动换回来的粮食竟然足够家人吃饱,这在几个月前还是不可想象的。面对这种激励,为了能够多得到些粮食,人民的潜力被充分激发出来……加班加点、昼夜轮换、工地***通明的景象随处可见,大部分工程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前竣工。
    此外,还有一件事也让这些穷苦百姓吃惊:他们的孩子可以像大户人家的孩子那样读书识字,即是说孩子将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征北将军挥军攻占冀州为韩刺史报仇之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让冀州底层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得到了积极生活的动力。虽然这些底层贫苦百姓可能绝大部分都是所谓的‘贱民’、‘黔首’,但当他们站在官府无偿租给自己耕种的土地上,吃着自己劳动所得的粮食时,他们再愚笨也会明白这一切都是拜征北将军高勇所赐,只有守护好征北将军,这一切才不会被夺走。
    那些本想借机起事的豪门士族、地主富户眼见无望,一部分选择逃离这个违背‘大义’违背‘常理’的冀州,准备有朝一日能够再次回来作威作福;还有一部分选择改变,这一部分多半都有经商的阅历和超前的眼光,他们知道既然无法改变周遭环境,那只好改变自己。而更重要的是:改变带来的不仅是痛苦,更是一种机遇!
    奉天政务院,赵胜拿着刚刚起草好的《冀州工商业发展规划》来到荀彧房间内准备汇同其他几份文书一并送交高勇审批,却看到荀彧正低着头愁眉不展,随口问道:“荀参赞为何露出如此苦脸?”
    荀彧伸手示意赵胜坐下,眼睛却一直盯着粮食调用帐薄疑虑道:“文锦啊,你看!储备基地的粮食如流水一样不断运进冀州,钱财消耗更如决堤洪水每日均要近千万钱,不知是该担心还是高兴。官府储备的粮食除了用于军需作战外便是用于官府赈灾,然而这几年北方一直无大灾,粮食产量也因此节节攀高,许多存粮已达两年,到了即将处理的时候,但这样用法实在是……唉!”
    赵胜微笑道:“荀参赞不要担心了!别看现在如洪水一样流淌出去,胜敢保证明年这个时候肯定会加倍的变为税收回到府库之内!用主公的话说这叫‘投资’。商人‘投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钱财,而官府‘投资’是为了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荀彧默念道:“为了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主公思虑深远非是荀彧所能及,但……唉……每日里看着这些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钱财……心疼啊!”
    赵胜将发展规划放下,替荀彧合上帐薄说道:“荀参赞何必呢?这些迟早都会回来。看看你都瘦了一圈,如果主公回来看到你这样……我们几个留守的怕是都脱不了干系,所以啊……”
    荀彧被这番话逗笑了,抬头看着眼圈也微微发黑的赵胜问道:“看看你!还说别人呢!哈哈哈哈!所以啊……后面是什么?”
    赵胜被这样一说也感到眼睛酸痛,一边揉眼睛一边继续说道:“所以啊,还是到湖边走走,散散心喝点酒去!”
    荀彧哈哈一笑,说道:“好!走!听说你又从南边弄到了好酒!一定要拿出来啊!”
    冀州内部热火朝天到处开工建设。而冀州外部却是一片惊诧、恐惧与担忧。高勇在冀州边境部署的数万兵马严重震慑了周围的郡县。
    首先是黄河南岸的东郡曹操,驻扎在魏郡和清河郡的几万军兵如锋芒在背,随时都有可能过黄河南下兖州,这使他坐卧不宁。
    不得已曹操也开始在东郡进行新的兵力部署,首先调曹仁和曹洪的一万五千人马驻扎白马,调夏侯渊和夏侯惇的一万五千人马驻扎范县,曹操亲自率领三万五千主力驻扎濮阳。
    短短两个月,高勇一连串的军事行动让天下哑口无言。四月出兵,十几天攻占冀州大部,至五月将袁绍连根拔起赶出冀州,而且还夺了司州的河内郡,占了上党的壶关,牵制住了黑山军,青州还有乐进的一万士兵游弋在泰山东面。
    最担心的要数长安董卓,现在河内郡被攻占,高勇随时可以沿黄河向西攻击长安。迫于压力,董卓立刻增兵五万进入弘农郡。
    如此调动使得弘农郡的形势大变,张济领兵三万驻扎河阴监视黄河及其北岸的一举一动;樊稠领兵三万驻扎谷城以对袁绍形成威慑;而徐荣领兵四万驻扎新安随时策应各方。
    可是这种兵力布置引起相当大的反应,没能从冀州带出一兵一卒、仅控制司州河南郡的袁绍,为了应对董卓的压力,急调眭元进领兵一万驻扎中牟,调高干领兵两万驻扎成皋,而自己亲率两万最后的主力驻防洛阳。
    本来洛阳所在的河南郡十分的富足和繁盛,但在经过黄巾之乱以及董卓的倒行逆施之后,如今已是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的境况。袁绍现在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能够保留住五万人马已经相当的不容易,况且高勇在河东郡还给袁绍留了三万军兵,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袁绍。
    这一切让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