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第九章以战养战(上)[7]

天烽最新章节目录
   骤然松懈,一触即发的危机峰回路转。高勇命令部队返回原驻地。当高勇说出这条命令时,除戏志才、沮授外,其他将领均表示反对,这样做不是劳民伤财吗?特别是一向认真的高顺也写信表示反对,希望能给出一个解释。
    高勇深知军队不服从命令的严重性,也绝不能助长这种风气,故此立即下达严令:“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立即撤回,违令者斩!”戏志才看出其中端倪。高勇直到战后才说出自己的想法:“调兵到这里是为了让三韩感到危机迫近增兵备战,破坏其社会生产。如果立刻发起进攻,强大的外部压力会促使三韩走到一起出现最不乐见的情况!反之,如果外部压力突然撤销,那么他们之间的矛盾会很快爆发出来。此后,再看准时机偷偷地踹他们几脚、捅他们几刀……不怕他们不打起来,既然扩编几万军队,不打仗不是浪费吗!”众人至此恍然大悟,也坚定了回校深造的决心。
    不久,辽西郡传出乌桓进攻的消息,乐浪郡兵迅速退往奉天。当然只是做个样子,出城后换个隐蔽的地方驻扎。
    七月上旬,一个天气炎热的晚上,马韩与辰韩边境的臣云新国(注:其实是个小部落。),百姓如往常一样吃过饭后在屋内休息聊天,讨论着今年的收成。安静的村子里偷偷潜入几名黑衣人,他们用火石点起火后将粮仓烧着。火苗迅速蔓延,带着滚滚热浪扑向两边草屋。百姓慌乱的跑来灭火。这时,许多辰韩士兵突然出现并冲进村子将救火的民众统统打翻在地,而后开始大肆抢劫、随处放火,却不说话也不随便杀人,除非遇到反抗。臣云新国的民众只能眼睁睁看着粮食被烧、财物被抢,巨大的愤怒迅速化成渴望复仇的意志。
    马韩士兵赶来时,大火犹自燃烧,而辰韩士兵早已将这个小国洗劫一空逃之夭夭了。这件事成为了导火索,其后,马韩派人到辰韩质问,辰韩当然不知道。不久,马韩士兵报复性的抢劫了辰韩的村子,不过这次却是杀了许多人。辰韩国王派使者问马韩为何如此。马韩也推说不知。光火中的辰韩士兵随即开始报复行动,在边境大肆劫掠。马韩国王大怒,命令军队进攻辰韩。双方在边境激战一天,死伤数百。辰韩因为兵少抵敌不住,被迫退回都城。
    弁韩国王宋贵中看到辰韩不敌,大恐!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懂的,遂不顾臣下反对,派兵向马韩开战,由于事出突然,利用马韩大意还占领了马韩一个万人小国。这样,整个七月,三韩打得不可开交。平民大量逃往,或奔辽东或逃往高句丽。三韩由此实力大损,兵力下降近三成,本就不多的粮草也消耗殆尽。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三韩混战时,一人躲在暗处偷偷注视着一切,这就是高勇。由于三韩战事吃紧,三位国王再也顾不得颜面,纷纷派使者到玄菟希望能够获得支持。高勇呢?很公平的与三韩做起了买卖,早些时候从三韩买回的药材以十倍的价格再卖回去,又将辽东、乐浪二郡郡兵淘汰的老旧兵器甲胄高价卖给三韩,好让他们能够继续打下去。如果一方相对实力超过其它两方,高勇便会在边境制造纠纷牵制其兵力,使三韩始终保持势均力敌的状态。为了不让三韩有机会谈判,高勇命海军运送打扮成三韩士兵的特种部队进入三韩境内不断制造事端挑起纷争。
    战争的残酷让倭人还有三韩的明智之士纷纷进言,希望停止这种无畏的消耗。面对巨大的损失,三位国王也有悔意打算谈和。可是,每次派出使者不久便会发生袭营、劫村、烧毁农田的事件,尽管有人想到此事绝不简单,怎奈战事吃紧,双方军队犬齿交错大小战斗不断,谁也没有精力顾及这些,而那些被给予厚望的和谈使者即便能够达成协议,可是转眼间便因事端再起而毁于一旦。
    三韩各国经过一个月的缠斗已然筋疲力尽,当他们再也打不动的时候才回过头来细想这一个月来发生的种种事情——‘莫名其妙’!除了这四个字再也无其他可以形容的词汇!于是各自派遣机密使者进行联络,此时才发觉三国的情况竟然如此相似!
    停战协议达成了,三位国王在辰韩治所月支国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话了。于是,大家将一个月来发生的事一一述说,经互相印证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所有的事件都指向两个地方:一个是北面的高勇:他与三位国王都有过同样交易、同样的承诺和同样的要求;还有一个则是每当谈判讲和时,总会有一方的士兵闹事,而这些对方完全不知——也即是说根本没有做过。还有那些劫村、袭营的士兵从不胡乱杀人,只是抢劫钱财烧毁屋舍。纵观周围的军队,只有玄菟郡兵才有不准随便杀人军纪。两件让危机的来龙去脉明了了,谜底也逐渐揭开……
    然而,恰在这关键时刻,谣言再次出现:辽东水军根本未曾出动过,倒是有许多渔民看到南方来的船只,这些船只至多停留一晚,回去时都装得满满,不知是些什么东西。眼尖的渔民还在船上看到过三韩士兵的衣物!
    这条谣言如晴天霹雳,严重动摇了三韩国王的信心,这一次他们感到了相同的深深的恐惧,心中出现了同样的想法:高勇和倭人达成了协议,要瓜分三韩!于是,这让他们发怒,让他们咆哮,让他们失去理智!很快,三韩境内开始大肆捕杀倭人和辽东人。然而,奇怪的是,诺大的三韩竟然没有找到一名倭人或者辽东人!现实加重了三位国王的疑虑,在灭亡的危机前,三韩破天荒地团结起来,将剩下的六万兵卒组成同进共退的联军,还将能够拿起武器的男人统统编入军队,像二战时德国一样成立了童子军、老人军,勉强拼凑了八万人。此外,还抱着一线希望向高句丽派出求救使者。
    其实,此时的高句丽日子并不比他们好过,除了送给玄菟的钱粮外,伯固惊讶的发现玄菟商人在高句丽境内的一个月内几乎买走了全部的粮食和铜铁,甚至于百姓家中的刀、锅、农具等铁器也被高价买走!当伊夷模从海通回来时,国库存粮锐减到只能维持几万军队的最低开销,连基本的调动都很难保证。伯固暗骂自己大意的同时,内心对玄菟太守高勇的恐惧也与日俱增。纥升骨城守将哈雷更送回消息:玄菟郡兵于黑石峰修建一座堡寨,每日巡逻监视望雪谷动静。拿着三韩的求救信,伯固有心无力无可奈何,只得严令边界守军戒备,并下令哈雷率兵进驻雪谷修筑要塞。
    伊夷模比他老子还要郁闷,虚火攻心,嘴皮干裂声音嘶哑,“父王,绝不可让高勇那攻下三韩,否则高句丽将被三面包围!”
    伯固一拍案几,怒道:“你当寡人不知道啊!要不是你……唉!若是当初击退夫余何有如此窘境!”
    拔奇急忙劝阻道:“父王切莫生气,二弟也是为高句丽扩大疆域,说的也是在理,还请父王考虑一番,是不是能……”
    伯固摇摇头叹息道:“非是不想,而是无力啊!尉仇台也是一样窘境,或许还不如本王呢,他可是被素利狠狠的抢了一番!缓缓吧,到了明年……”
    ……
    乐浪,提奚县府,高勇拿着商务部送来的收益表很是得意,沮授见状心知必有好事,遂问道:“主公因何如此高兴?莫非又有好事不成?”
    高勇一拍大腿得意大笑:“三韩真够意思,跟他们做生意让郡府大赚了一笔,这下子第四兵师的装备有着落了!”
    沮授大喜,“确是好事!这么说主公从三韩手里骗了来……嗯……金五千斤?”
    高勇舔舔嘴唇道:“还要多一些,此外还有谷三十余万石!”
    沮授登时拍掌相庆:“不错,连出征部队的粮草也给了!这三位国王唉,怎么说呢?”
    “报告!最后一批军用物资运抵。”说着卫兵将一份文书交给高勇。打开细看,高勇的嘴笑得更开:“粟米十万石,箭矢五十万支,标枪一万支,弓、弩、战刀各五百件。这个于禁还真能干,估计把右北平的箭矢都给运来了!”
    沮授神情一振:“万事齐备了!”
    高勇点点头起身走向屋外,高昂的声音回荡在院落中:“传令各部队:按照预定计划开始进攻!”
    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三位国王的分析能力!八月一日,玄菟大军突然出现在提奚一线,并大举进攻马韩,几个方向同时向纵深推进。马韩国部署在边境的五千兵卒于深夜遭袭,五千步兵和五千弩兵的合力围攻让他们连反抗都做不到。火箭、弩箭、以连为单位的结队绞杀!面对玄菟步兵的精良铠甲,马韩士兵的刀剑顿显软弱无力……面对玄菟步兵手中的新式战刀,马韩士兵的皮甲竟然不堪一击……每一刀都会掀起血浪,每一刀都会让一人哀号,每一刀都会让一个生命消失,每一刀都会让一个母亲失去孩子,每一刀都会让一位妻子失去丈夫!只不过握刀的正在创造历史,挨刀的正在变为历史的尘埃——随风飘散!
    训练半年之久的新军在这一夜得到了锻炼,半年前他们还被三韩兵围城攻打,半年后他们却手拿战刀摇身一变成为掌控三韩兵生命的主宰,只要他们愿意——这一夜他们知道了创造历史的魔力,这一夜他们将自己彻底融入了玄菟军的战力之中!
    绞杀阵旋转前进,如大磨盘将敌兵卷进、消磨、撕裂直至成为大地的美餐。几轮绞杀过后,五千人的马韩营内听不到任何汉语以外的语言……天明时分,大群乌鸦闻血腥而来,在天空中盘旋,他们的眼中是红与黑的结合——红色是敌人流下的鲜血,黑色是打扫战场的玄菟军勤务兵……
    三韩境内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基本上是以部落为单位聚集在一起。没有城墙,即便有也是十分矮小不堪一击。玄菟军一路势如破竹,仅用几天时间即攻占了马韩大部,并没有受到预想中的强烈抵抗。因为大部分男丁都被抓走,只剩下老人和妇女。
    如果是其他人的军队,那么这些妇女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不过,这是玄菟的军队,是高勇亲手缔造的一支在当时纪律最严明的军队。一路之上秋毫不犯,只要开城投降交出武器,玄菟军概不进城。当遇到生活困难的民众时,还会留下部分粮食,告诉他们如果愿意可以到辽东居住。马韩人看到这支军队这么好,甚至比自己国王的军队还要好,也就不管不顾纷纷投降。结果玄菟军只在边境打过一仗,以后再也没有过像样的战斗。
    三韩联军也龟缩在弁韩不出来,结果不到十天马韩全境被攻占!高勇简直哭笑不得,也不知道这位马韩国王是怎么治理的!不过,好在女人比较的多,正好辽东那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