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第四章名将良相(上)[2]

天烽最新章节目录
   r>荀彧回道:“少则三五载,多则十数载,不一而定。若遇清廉正直之士,其速如飞;如遇卑贱龌龊之徒……唉!”
    高勇点头道:“不错,因我不比荀兄有家族支持,虽稍有艰难,却仍可一帆风顺直上九天。现今仅我一人,若论察举,恐怕十个轮回也察举不到我头上。”荀彧默然,他明白高勇说的却是实情,没有家族背景,没有朋友相助,无论多有才干也终将被埋没。
    高勇又道:“故此,我决定选择一条捷径——由商入仕!”
    荀彧面色困惑:“这……贤弟何不随我去颖川……”
    高勇摇头道:“颖川属中原腹地,即便入仕也难有作为,反倒不如这边疆郡县更能发挥才智,少了制肘,多了面对乌桓、鲜卑的机会,他日势起,饥饮乌桓血,笑餐鲜卑肉,岂不快哉!荀兄可明白其中之意?”
    荀彧看到高勇眼神中的狡猾转忧为喜道:“虽然将来容易为世人诟病,却也是仅有的捷径。”
    看到荀彧领悟,高勇哈哈笑道:“捷径还有一种说法: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宦官做梦也想不到买官者正是要其性命之人!”
    荀彧摇头苦笑,心中凄婉:如果不是皇帝放纵宦官,何来才能之士报国无门,只得寄身商贾之列!
    相聚的时间永远短暂,四月上旬,本打算在幽州与高勇一起度过春季的荀彧突然接到家书。大意是让他赶快回家,以便赶上即将到来的夏季察举,这样才能够让家族拥有继续兴旺的环境。
    父命难违,荀彧只好先赶回家向其家族的长辈进行说明。这一个月的熏陶让荀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思想上已经开始靠近现代思考方式,最明显的是荀彧跟高勇学来的口头禅: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终于离别的时刻还是来临了。出发的那天,四个人显得依依不舍。已经与郭嘉捻熟的苏雪莲哭得尤为伤心。一路上荀彧不断向高勇介绍此番回家的路线和沿途的风光美景直到城外分别的地方,荀彧开口道:“贤弟留步,此去多则四五月,少则一二月我定能够赶回来。”
    高勇眼含热泪紧握住荀彧的手说道:“敬候荀兄的佳音,相信荀兄回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是另一翻景象了。”
    “哈哈,这个我绝对相信,以贤弟之才绝非难事。只是政商之道还需多加斟酌,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实行为好。”荀彧轻声言道,满含劝阻意味。
    这时郭嘉突然开口道:“我倒是比较赞同高兄的办法,既然直路不通,只好绕道而行,为官如作战,既要全己灭敌,又要能守善攻。世间万物殊途同归,只要目的达到,手段吗……嘿嘿!放心,就算那些人不让,我也会想办法回来。毕竟雪莲妹妹还在这里呢。”
    苏雪莲被郭嘉的话逗得破涕为笑。高勇点点头,感叹郭嘉确实不负鬼才之名!于是荀彧与郭嘉不得不在这春夏交替的时刻踏上归家的路途。看着他们逐渐远去的身影,高勇轻声说道:“一路平安!”
    荀彧二人的离去让已经熟悉热闹的高勇和苏雪莲突然感觉不适应了。住在已经由荀彧付好房租的房子内,高勇开始思索自己将来要走的路,首先要考虑如何建立自己的基业,有了根基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想法。
    政商是最快的途径,这种事古今常有。经商赚钱,买官捞名,也算是曲线救国吧。因为钱财是独立的资本,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皇权弱化的年代,有了钱可以直接从皇帝手中买到官位和爵位,之后组建自己的部曲私兵,“呵呵!”高勇忍不住笑道:“又可以买官又可以招募私兵,这种事如果让汉光武帝知道还不活活气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