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第三章艰辛旅途(中)

天烽最新章节目录
   清晨,推开木窗,一股混杂着芳草幽香的清风扑面而来,初升的朝阳明亮耀眼,柔和的阳光洒落在每一寸土地上。
    吃过早饭,高勇将苏雪莲留在客房内,自己只身来到街上,向路人询问郡府的位置。然而,每当将这句话说出口,不是引来旁人的怒视,便是被问之人理都不理高勇,啐口吐沫后扬长而去。反常的状况令高勇十分不解,却又无可奈何。
    正在不知所措时,前边街口过来了一队郡兵,他们手中高举战戟腰悬配剑,面目凶恶耀武扬威。郡兵中间保护的马车上侧卧着一个四十左右岁、面容枯黄、相貌猥亵、穿着上好绫罗绸缎之人。只见他一边自斟自饮,一边眼望四周,目光在人群中不断搜索。
    高勇不清楚情况,只得躲在避退街边的人群后观察。而人群中,那些年轻一些的女子纷纷后退躲避起来,更有甚者干脆蹲下。跟着高勇听到有人小声议论:“唉!又来找女人了!天天这样还怎么让人活啊!”
    “忍了吧,谁让他是这里的太守!”
    “乌桓人来了不见他出来,哼!”
    没想到这样的家伙居然是玄菟郡守,高勇哑然失笑。但是,小三临终前的嘱托驱使着高勇尽力推开人群上前告知。“不管怎么样,只要这个太守肯于下命令让边境附近的百姓入城躲避即可。”然而,刚走了两步,街上便传来那个太守的淫笑:“就是她!小丫头让我找了好几天,哈哈!今天你说什么也跑不掉了!你们几个赶紧过去把它抓起来带回郡府!”
    闻听此言高勇大惊,急忙上前,却见郡兵手中的戟尖高悬在自己头上,周围的人群同样被这种武器威胁。街对面,四个郡兵拨开人群后将一个正要逃跑的少女抓住,旁边四五个汉子看不下去,一拥而上夺戟打人与郡兵乱成一团。
    其余的人见状除群情激愤之外,亦纷纷试探着上前夺取那些郡兵的武器。诧异间,站在前排的高勇被汹涌的人流再次挤到了后边。
    太守见状大怒,腾地站立起来大吼道:“造反了?郡兵听令,造反者杀无赦!杀光这帮乱民!”
    此言一次,郡兵皆大吼,同时长戟刺向手无寸铁的人群,几个什长各自抽剑毫不手软地砍下。一时间,鲜血洒街、哀号声起,几个人先后受伤倒地。其余的人见到这种情况,不得不退后。
    愤怒被武力镇压下去,太守满意地看看周围,这时那个面容姣好的少女被捆绑结实扔到车上,太守看着哭泣的少女说道:“美人,哭什么?一会有你乐的!走,回府!把这几个造反的抓起来扔进大牢!”
    在人群愤怒的目光中,太守在郡兵的保护下大摇大摆地离开了。人们摇头叹息、低声咒骂,却无济于事,最后在沉默中散去。
    高勇靠在墙上,见到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官逼民反——这个才是东汉末年的真实写照,当官的都这样,那些在权力保护下的地主世族的恶行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周围人群的表现让人想起了一句话: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了解历史的高勇知道人们最后选择的是前者!
    回到客栈,高勇倒头便睡,他要尽量忘记刚才看到的一切,并且开始考虑到辽西寻找李头他们……
    这一睡便是一昼夜,醒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立刻结账,然后二话不说背起苏雪莲走向西门。苏雪莲看到高勇那迷茫哀伤的脸,决定什么也不问,只是静静地靠在他那让人感到无比安全的背上。
    离开城门的那一刻,高勇对自己要投靠朝廷安国定边的想法感到困惑,这样的官府、这样的国家到底要不要为之奋斗……
    出玄菟向西南大约八十里是玄菟郡第二大城市——辽阳。它是玄菟与辽东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怎奈城墙年久失修残破不堪,快被淤泥填平的护城河已无任何军事价值。由店掌柜那里得知由玄菟到辽西的车队要在几天后才到,于是高勇不得不多耽搁几日。
    趁着这个机会,高勇决定了解这里的社会情况,以弥补匆匆离开玄菟的遗憾。经过仔细探查,高勇被这里的纯朴民风深深的打动,明白到他们为何敢于反抗。这里的人热情豪爽,这里的人彪悍勇猛,然而贫困的生活却将这一切深深的压抑。
    因为贫困,玄菟那样的大城他们进不去。本来这里他们也是无法进来的,不过,驻守此地的郡兵并没有严格执行上级的命令,对于穷人常常网开一面。询问他人后才得知,驻守辽阳的佰长本领很大,数次击退侵掠的乌桓兵,而他的叔叔是幽州簿曹从事,所以玄菟太守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自打他调任为这里的佰长后常常顶撞上司,故此职位也仅仅是佰长,不过作战时,几个司马都要听取他的意见。
    贫民区里,不论哪一家弄到了食物都不会独自吃掉,而是找来左右邻居一起享用。当官差前来横征暴敛的时候,这些人便会奋起反抗,坚定地团结在一起。高勇“有幸”再一次看到了官逼民反,不过这次的收获更大一些。
    那是城北的贫民窟,一群穷人聚集在一起拒不向官差缴纳税赋。那个官差大怒,调来了百余名郡兵加以镇压。
    当时的场面非常混乱,那些身强力壮的男人们结成了一道人墙将妇孺保护在身后。带兵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国字脸,浓眉细眼,散发出精明干练的光芒。
    这个人见到这些百姓悍不畏死,也有些感动,仅让士兵在外围结成了一到墙隔绝围观的百姓。高勇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前边去。
    只见那个官差盛气凌人地对着国字脸吼道:“当兵的,赶快将这些乱民抓起来,我要把他们统统处死!哼!敢抗税?我就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做王法!”
    国字脸冷眼盯了官差半晌,没有理会他的命令。那个官差火大了。提高音量怒道:“告诉你,我就是王郡守的外甥,你要是得罪了我小心你的官位不保!”
    国字脸依旧面无表情,反而将手中的剑放回了鞘内,缓步走到人墙之前问道:“你们那位说的算?”
    沉默了片刻,“我说的算!”一个壮汉迈大步走了出来。
    高勇远远望去,只见这个壮汉身材相当出众。宽面阔肩,虎背熊腰,双眼大如牛铃。站在远处便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那一身的勇猛。
    国字脸定睛打量,其间不时微微点头。许久,开口道:“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反抗官府?”
    牛眼高声道:“我叫秦二狗,本地人。你问我们为什么反抗官府?我告诉你——就因为官府不让我们这些穷人活!反正逆来顺受是死,反抗官府也是死。那我宁可做一回乱民,至少这样我们可以吃上一顿饱饭!”
    慷慨激昂的一席话,使得全场变得鸦雀无声死一般的寂静。那个官差同样一愣,被这种无惧无畏的胆气震慑得说不出话来。因为这句话实实在在地道出了穷人的心声。
    片刻之后,围观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声叫道:“说得好!这就叫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人们被这句话一激,纷纷群起响应,有的开始向内拥挤,有的开始高声嚷嚷着放这些百姓一条路,有的干脆高喊造反了!
    国字脸毫不理会周围的群情激愤,反而赞赏的看着一身豪气的牛眼,一改严肃的表情,笑着说道:“说得好,是一条好汉!”
    官差看到势头不对,喝骂道:“你们要干什么?造反不成?还不快将他们抓起来!”
    国字脸走到牛眼跟前,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以后跟着我干!你们所有人都听好了,只要有把子力气就到我这里,练就一身武艺,然后保家卫国!”
    这一句话让已经亢奋起来的人群顿时安静下去。
    “真的?”那些人不敢相信这样的话是居然从一个军爷的口里说出来。
    官差大怒,骂道:“好你个小小佰长,居然敢擅自收留乱民!看我不……”这时,他身后的随从上前低于数声,官差当即眉头深皱。
    国字脸突然转过身怒目而视,高声喝道:“看你什么?告诉你,这里的每一个弟兄都是穷人出身。你们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的时候,是这些兄弟在与敌人拼命!我劝你还是赶紧滚回去,否则我手下这帮兄弟发起怒来……”
    差官看到左右那些怒目而视、双手紧握战戟的士兵,慑人杀气滚滚袭来,激灵灵打了个冷颤,“好!魏明,你有种!我们走着瞧!”跟着带领随从冲出了人群……
    高勇在心理记下这个叫作魏明军官的相貌,同时也想起了大叔曾经提到的小魏子,难道他们是同一个人?不过,现在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经过这样一场骚乱,高勇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乱世的可怕,特别是穷人,真的没有一点权力,除了等死就只有反抗,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更加混乱的世界和更加悲惨的生活。
    在辽阳守了三四天才等到去辽西的车队,付了五十钱的车资后,高勇和苏雪莲踏上了去往辽西的旅程。
    根据史书记载,辽东在唐朝以前一直都是贫困破败之地,寒冷气候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侵扰成为了最大的不利因素,直接导致了这里人烟稀少,历代都不受重视。
    虽然后来汉朝前后历经了近四百年,几起几落,却始终不愿向北多踏出半步,令其失去了那得天独厚的广袤平原,物产丰富的原始森林还有品种齐全的矿产。
    在马车上,高勇亲眼目睹了破败不堪的村镇、百里无人烟的景象。从辽阳出来后一路向西北直奔归化,在那里休整一天后,折向西边,经过四五天的颠簸才赶到幽州辽西郡的咽喉要地——宾徒。
    宾徒是连接玄菟和蓟县的重要中转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估计应该在锦州附近。同时也是辽西边军的驻扎地。下了马车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打探边军驻地,结果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而高勇这种举动反倒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最后总算在好心人的指点下找到了一个类似于办事处的地方。
    这是位于县府外五十米的一个院落,门外站有两名士兵。高勇急匆匆跑上前去却被士兵拦阻喝问:“什么人?敢闯这里!”
    高勇伸手挡住压在脖间的戟头说道:“我……我是来向李头报信的,是边军三娃让我回来报信的!”
    二人对视一眼,均看到对方的惊讶。其中一个人说道:“我进去通报一下,你在这里等着!”
    片刻,士兵带着一个低级军官打扮的人出来,军官上下打量高勇问道:“你说回来报信?还要找李队头,你们什么关系?”
    高勇回道:“几个月前我在边境被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