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最新章节目录
     永乐九年,十月朔,永乐帝下诏,立汉王朱高煦为皇太子,布告天下。 
    册汉王妃韦氏为太子妃。 
    以宣府为汉王嫡长子朱瞻壑封地,许不就藩,享亲王禄。汉王余子暂不封爵,享郡王禄。 
    诸藩王子未受爵者,嫡长子为世子,众子为郡王。长子不为嫡,有嫡子,以嫡子为世子。违者降爵。 
    平王久病不愈,许其长住金陵,不归藩,享普安州一地赋税。平王府不设官属,只立王府左长史行朝贺之仪。以校尉五十人护卫王府,听宫中调遣。 
    平王世子留京侍疾,增俸禄至九千石,入-宫-中读书。 
    对于平王妃,圣旨未提一字。 
    随后,天子令礼部议封皇太子大典,并进东宫朝仪。 
    南京礼部同北京礼部查阅洪武旧例,参照封懿文皇太子大典定下章程,却未得天子首肯。 
    两位礼部尚书,四位礼部侍郎及部下郎中等人,捧着打回的奏疏不明所以。眼巴巴瞅着皇帝,不通过没关系,至少给点提示。具体怎么改,大家也好有个参照。 
    永乐帝偏偏不从人愿,一目十行看过,表情不变,御案上一压,直接抛出两个字,“再议。” 
    参不透上司的喜怒,工作能力再强也是白费。 
    连续折腾一个多月,奏疏改了不下十次,东宫官属名单都拟好了,册立皇太子的典礼章程仍没定下。 
    这样的日子,猴年马月才算完? 
    说到底,什么样的章程才能让天子满意? 
    两京礼部再没心思争长短,完不成天子的交代,争出子丑寅卯也没用。 
    为集思广益,礼部尚书发动部下官员,洪武朝旧例不通过,可以参照前朝。元朝一样行不通,还有前宋,前唐。 
    北京礼部左侍郎记忆力超群,家学渊源,自幼博览群书典籍,竟将汉时册封皇太子的相关资料找了出来。兴冲冲带到衙门,与部中同僚一起研究。人手不足,便绑上布条,挑灯夜战。 
    数日后,北京礼部上下都挂着两个黑眼圈,拿出拟定的章程,双眼发红,双手发抖,颤巍巍活似古稀老人。 
    “如此,陛下总该满意了吧?” 
    奏疏由快马飞送入京。经南京礼部润色补充,查无缺漏,上呈御览。 
    暖阁内,礼部尚书屏息静气,生怕再被皇帝将奏疏打回来。 
    好在永乐帝没说再议论,勉强点头通过。提起御笔,在奏疏上批了个准字。 
    一个“准”字,着实得来不易。 
    得到准信,两京礼部无不激动万分,抱头痛哭,泪如泉涌,连端茶送水的小吏都忍不住红了眼圈。 
    皇帝再不批,怕是部中老爷不得不挑战上古先秦的礼仪典章,不容易啊! 
    册封皇太子的仪式虽未举行,东宫仪仗俱已备妥。 
    比亲王制,略有增减。 
    香炉,香盒,旗幡,节髦幢,稍刀盾戟,圆伞方扇,令旗花鼓等,凡器具均为金,漆必为大红。 
    朱高煦身在北京,出入不再打亲王仪仗,但也没有马上行太子仪仗。 
    经过岁月磨砺,朱高煦性格未变,行事却日渐稳重。南京官员尚无所觉,北京行部和边塞武将却深有体会。 
    “殿下愈发肖似今上。” 
    脱去一身傲慢之气,哪怕被驴踢了脑袋,朱高煦也不会再说出“天策上将”之类缺心眼的话。 
    事实上,永乐帝朝议立皇太子时,他正挽起裤脚,在北京郊外军屯下田巡视。 
    金黄的麦田,齐刷刷的高粱,新奇的番粮,这一切的一切,比番邦使臣的歌功颂德更吸引他。 
    永乐帝压根不会想到,将朱高煦调往北京接待番邦使臣,他竟敢怠工溜号。匆匆举办过一场宴会,其后再不见踪影。番邦使臣丢给行部官员,自己跑到田里完成未尽的农耕事业。 
    秋收之时,朱高煦拎一把大宁杂造局新制的镰刀,下到田间收割稻麦。 
    不只他来,朱瞻壑也被带来。 
    按照朱高煦的话说,“孤的儿子怎能不识五谷,不晓稼轩?” 
    次子朱瞻圻尚在牙牙学语,也被下令抱到田间。还在磨牙的娃娃,根本不知道亲爹在做什么。见场面热闹,拍着巴掌笑得起劲,却被亲爹的大把章按住脑袋,威胁一句,“敢学纨绔子弟,不体民间疾苦,说出怎不食肉糜,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朱瞻圻不知是真听不懂还是装作不明白,总之,继续笑。 
    朱瞻壑看看亲爹,再看看弟弟,农民揣再现。大眼睛忽闪两下,决心回到应天,找机会向皇祖母告状。 
    见此情景,孟清和十分无语。 
    小小年纪,已深具芝麻包潜质,大有向黑面馒头发展的势头。 
    该说老朱家人智商太高,还是太有性格? 
    “少保。” 
    正想着,衣袖被拉了一下。 
    “世子何事?” 
    朱高煦封皇太子,朱瞻壑未受封皇太孙,仍为“世子”,同兄弟之前的距离却已拉开。“世子”的称呼怕也是叫不久了。 
    “我也要同父王一起。” 
    一起下田? 
    孟清和有些为难,转头去看夏元吉,发现夏尚书不在,再看侍奉朱瞻壑的宦官,黄少监弯腰咧嘴,唯少保是从。 
    “殿下还小。” 
    “我不小了,我能拉开铁弓。皇祖父都说我再长打一点,就能射下金雕!” 
    不到两个巴掌长的铁弓,射金雕……论起忽悠人,永乐帝当真天下无敌。 
    无语半晌,不想打击朱瞻壑的积极性,孟清和只得叫来亲卫,询问朱高煦的意思。 
    眨眼-功--夫,朱高煦已走到田地-中-央,亲卫不敢耽搁,一路小跑。 
    “伯爷,太子殿下之意,世子可到田间,不必收割,捡拾麦粒即可。” 
    孟清和点点头,让人提来一只精致的木篮。 
    黄少监本想接过去,朱瞻壑一定要自己提着,“孤有力气,自己来!” 
    “世子自己提篮可以。”孟清和弯腰笑道,“但让黄少监陪同世子一起下田,可好?” 
    “好!” 
    朱瞻壑点头,大眼闪亮。 
    朱瞻圻不甘被冷落,啊啊的叫了两声。 
    朱瞻壑转过身,严肃道:“弟弟在这里等着,待长到和兄长一般,能拉开铁弓,才能下田。” 
    “啊!” 
    “听话!” 
    “啊啊!” 
    “真听话?” 
    “啊!” 
    “好,为兄走了。” 
    孟清和转头,深吸气,不能笑,绝对不能笑。 
    天知道,一大一小两个年画娃娃凑到一起,场面到底多喜人。 
    朱瞻壑提着篮子在前边走,黄少监弯腰在后边护着,生怕朱瞻壑磕碰到一点。倒是朱高煦不在乎,见黄少监护得紧了,扬声道;“不必如此,孤小时候,在校场滚上几个来回也未见如何!” 
    孟清和没上前,负手立在田边,看着麦田里的朱高煦父子,眉目舒展,有种夙愿达成的感慨。 
    历史已经不同。 
    大明不会再走回原来的轨迹,脚下这片土地曾承受的苦难也不会再发生了吧? 
    思绪飘飞间,秋风拂过麦-浪,走到地头的朱高煦直起身,放下镰刀。等朱瞻壑走到身边,见他热出汗水,小脸通红,硬是不吭一声,一把将他抱起,用力抛了两下。 
    “好,是孤的儿子!” 
    父子俩的笑声随风传出,田间的军汉和农人,似乎都能感受到这一刻的喜悦。 
    一种带着蓬勃生机,自内心深处迸发的快乐。 
    孟清和也被感染,不自觉弯起嘴角。换做十年前,如何能想到今日? 
    那时的高阳郡王,还是个行事肆意的少年。一句“小娘”,足足让他牙疼两个多月。 
    肩头忽然一沉,熟悉的冷香萦绕在身边。 
    孟清和脸上的笑意更浓,举臂覆上肩头的大手,道:“国公爷,能遇上你,能活在当下大明,我此生无憾。” 
    甜蜜的情话,他会说,却不愿说。面对身边这个人,他只想给出最真实的自己。 
    聪明,却依然有些笨拙。 
    情感无形,却浓得似血,要化入骨里,真正的刻骨铭心。 
    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不会忘却。 
    正如他之前所言,有此一遭,此生无憾。 
    沈瑄没有说话,反手扣住孟清和的掌心,五指-交-缠,用力得让孟清和手指发麻。可他没有挣脱。 
    用力回握,像是用自己的手,攥住整个世界。 
    再疼再麻,他乐意! 
    整整半个月,北疆之地沉浸在丰厚的喜悦之中。 
    八月间,河北大宁都发了蝗灾,好在规模不大,没造成太多损失。倒是一些养殖鸡鸭的牧民得了好处,散养的家禽个个吃得油光水滑,在互市中售卖,小赚一笔,甚至比得豢养牛羊的收入。 
    孟清和没有倡导规模化养殖,这个时代不比后世,一旦牲畜生病,很可能会影响整个部落的生计。 
    只是他没想到,古人的智慧委实不可小觑。 
    等他发现时,大宁附近的两个守御千户所,养殖鸡鸭的牧民数量早已超过养殖牛羊,还有了专门的“兽医”。 
    据悉,这些兽医多是番邦之人,乘大食海船远渡重洋而来。本为到大明做生意,结果被大明的繁荣和强大吸引,住下就不想走了。 
    永乐朝以前,北疆之地一直同贫瘠挂钩,时常被鞑子的骚-扰,每逢春秋都要被打谷草,自然称不上繁华。 
    自永乐帝登基,先后将两个儿子封到北疆,严整边防。又在开原广宁开办互市,大力发展贸易,嗅觉灵敏的商人纷纷行动起来,聚集到顺天大宁,为北疆大开发添砖加瓦。 
    随着鞑靼瓦剌接连被征服,白帐汗国和莫斯科大公国等接连同大明交好,向大明臣服,王朝威名远播,越来越多的番邦商人,甚至是王室贵族,怀揣着各种梦想,不惜跋涉千里,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 
    不过,比起打惯交道的蒙古和突厥部落,高鼻深目的夷人明显不招人待见。 
    为何? 
    太不讲卫生! 
    眼泪鼻涕都用袖子擦,准备一条手帕很难?手帕买不起,草纸总行吧? 
    解决五谷轮回问题不晓得找茅房,闹得五城兵马司的军汉见到红毛黄毛就双眼发红,挥舞着铁尺就想揍人。 
    吃饭不用筷子,不用匕首,直接上手。 
    不洗脸不洗脚不洗澡,问一句,回答说是因为信仰。 
    大明学子愕然,这是哪门子信仰?信仰让他们不讲卫生? 
    鞑靼瓦剌兀良哈鄙夷,蒙古铁骑到过欧洲,传播过“文明”。一百多年过去,这些夷人还是一样不开化! 
    女真人觉得,比起这些夷人,自己称得上是文明人。 
    野人女真 
小说推荐
- 清泪醉
 - 大风起兮云飞扬,这一生,我想为自己而活。qu轻轻地,带着喜泣的声音,说道“小姐,你当娘了,咱们木家有后了,老爷和夫人在天上保佑着你们呢。看小小姐和小少爷,一脸的聪明相,将来一定能成才啊,小姐,也算苦尽甘来了”b
 - 小和安连载中
 - 最新章:正文卷终章和写在最后
 
- 流光刺客
 - 林阆,茫茫世间平凡之一,努力工作攒钱,从不轻谈爱情。一个加班回家的夜晚,她被迫将遭遇追杀的梁虹带回家,生活从此天翻地覆。她跟随梁虹来到另一个世界,经历灯红酒绿,逢遇长情短爱。当然,还有他。时间相同,人生两面
 - 清和故水连载中
 - 最新章:后记
 
- 逐道修仙
 - 天地灵气枯竭,进入末法时代,阴阳颠倒,是否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天地灵气回归,带来的不止是机缘,还有灾难,是否迎头而上,还是就此沉沦。封神之战,阐截二教之争,各种法宝,三清传承,难道只是留下来传说,是否真的有仙?那么许多无法解释的古物器皿玉石,古人是如何制作的,一把已有几千年的青铜剑,依旧光泽如新,锋
 - 清风和明月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卷炼气篇第二百二十四章司徒立伟
 
- 清穿小团宠,休想和朕抢!
 - 在酒吧挨了一瓶子醒来就成了清朝的格格!天啦!不仅如此,七阿哥是初恋,五阿哥是未婚夫,九阿哥是男闺蜜,二阿哥也默默的喜欢我~几位高颜值专情又多金的小哥哥成天围着我转,日子不要太美好吼~最最最大的黑马是十六阿哥,这个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生比我小两个时辰的家伙居然也想跟我凑CP!哎呀,好难选择,嘿嘿嘿【展开【
 - 呈禾连载中
 - 最新章:启恒
 
- 重生培养个竹马做老公
 - 天地良心,苏和只是想逗逗程蔚,没想到他表面炸毛,却将她的每句话都认真记在心里,让她逗着逗着就把自己赔了进去
 - 杨清和已完本
 - 最新章: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结局
 
- 我陪你去寻一池的星星
 - 【2019云起华语文学征文大赛】参赛作品“我那个时候经常偷偷的看他,写下所有人的名字,最后会笑着说,看,他的名字写出来真的挺好看的
 - 清和雨乍晴连载中
 - 最新章:第91章理想
 
- 系统想要和我白首不分离
 - 在无数穿越中,林凡一直遵守着能不出手就不出。一出手,嗯?剧情怎么崩了!天道:能降雷吗?能吗!林凡:这瓜真甜,咦!又下雨了?再给主角添堵吧!天道…主角:魔鬼又来了【展开【收起
 - 清秋红叶红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8章最后
 
- 乱世卿臣:将军,请宽衣!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火树银花,响彻云霄。一朝传奇战神得以“殒落重生,在这盛世争峰之下,谁人又知,将本红妆【不再是战斗的机器,而是像人一样,拥有七情六欲,享受人间百态的活着
 - 清清清扬连载中
 - 最新章:【梦醒时分,半醉半醒】第二百七十六章·温存。
 
- 公主为妻记
 - 全京城人都知道,说起孩子不成器,沈国公家的二公子沈之璋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整日游手好闲,挑衅打架,玩猫斗狗,出入青楼,连府上养的鸡见他都绕道走,丫鬟姬妾养了一府天天气他老娘。听闻圣上的公主都是暴脾气善妒不好惹,她老娘一把鼻涕一把泪,抱着太后皇后的腿,求娶公主。管不了自己家儿子,娶个厉害的公主总是可
 - 梁和和连载中
 - 最新章:正文卷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