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最新章节目录
新书求收藏:《大国崛起1900》
————————————
隆武六年(1652年)的经济形势比杨潮预想的要好得多。
杨潮本以为经过去年的金融危机,至少需要休养两三年才可能稳定下来,可没想到今年经济就强势反弹了,年初前三个月还比较沉稳,从四月开始,经济形势突然热了起来。
最让杨潮欣喜的是纺织业的火热情况,其实与杨潮扶持的关系并不算大,因为扶持纺织业生产,包括鼓励种桑养蚕只是今年才确定的政策,政策效果总是滞后的,之所以产生这种经济热潮,还是因为市场原因。
经过杨潮这几年稳定江南,江南享受了和平的红利,各项经济指标应该已经恢复到了最鼎盛时期,尤其是开了海贸之后,大量的出口刺激了生产。
正是因为海外贸易的繁荣,才支持了今年经济的反弹,或者说如果不是杨潮胡乱人为干涉金融市场,导致了金融混乱,恐怕经济热潮去年就该开始了。
虽然荷兰人每年才能从中国拉回去一船货物,但是东印度公司的商业意识很强,他们的订单是分批下的,因此将物价限制在平稳的程度,可这样也让纺织户可以长期得到订单,一定程度上让他们获取了长线利益。
而荷兰人这几年通过向杨潮出售战马,和开拓日本的转口贸易,手里十分阔绰,有大量的资金用来采购大明的货物。
这些年荷兰人向杨潮出售了十万匹战马,虽然现在马价已经压缩到了一百两银子,可是荷兰人已经可以每年向杨潮供应三万匹战马了,这就是三百万两银子。
这些马确实是好马,但是杨潮已经知道,这些马可不是西方马,而是荷兰人从印度采购的印度马,印度与阿拉伯半岛的距离。加上历史上不断的被穆斯林入侵,让印度人得到了阿拉伯马,经过改良之后,培育出了印度马这一品种。
总体来说。印度马的品质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比较适合江南这一品质让杨潮更为满意,能够适应印度那样的炎热天气,没有必要适应不了江南的气候,这一点上比蒙古马有优势。
杨潮甚至已经打算给骑兵全部装备爆发力更强的印度马了。条件也是具备的,因为荷兰人为了经营战马生意,已经在台湾修建了大规模的马场,大规模的养马,台湾那地方,这时代可是出产鹿皮的,大量鹿群能够生活的地方,比如能够养育马群。
荷兰人甚至跟杨潮谈判,希望杨潮明年采购五万匹马,可见他们在台湾的马场规模了。
如果每年都有五万匹的马源保证。杨潮就有条件给骑兵装备这种马,更何况杨潮的马场中也开始每年能产出三万匹以上的印度马和蒙古马的杂交马种了,这种马种介于蒙古马和印度马之间,身材比蒙古马高大,比印度马稍小,爆发力比蒙古马强,比印度马弱一些,但是耐力比印度马强的多,却比蒙古马稍差一些,这是选育出来的一种综合性能更高的战马。
除了战马贸易之外。荷兰人还趁着郑氏势力整合期间的好机会,大大开拓了日本贸易,每年从日本也可以收获三百万两现银。在加上荷兰人从其他地方弄来的资金,每年从中国的采购量达到了一千万两。已经超越了日本的五百两,成为杨潮第一贸易伙伴。
不过荷兰人和日本人的进口产品差不多,主要都是丝绸和瓷器。
由于丝绸的出口关税只有百分之三十,而生丝高达百分之三百,于是出口丝绸已经取代了出口生丝,日本人发现品质更好。防止更精良的丝绸,远比他们用高价的大明优良生丝纺织出来的本地货,日本人基本上很少购买本国货了。
荷兰人自然更是如此,他们本来在杨潮高关税的时候,瓷器转向了日本,生丝转向了印度进口,可是杨潮打击了日本的瓷器生产后,他们只能接受高价的中国瓷器,反正品质是最好的,而降低了丝绸关税之后,荷兰人发觉直接进口丝绸,在西方市场上更受欢迎,因为用世界上最优质的湖州丝,还有中国人最精湛的丝织技术生产的丝绸,远比西方丝绸品质好。
作为有数千年丝织技术积累,以及最优质的丝绸产地的中国,如果说在棉纺上还有印度作为对手,那么在丝织上,就绝对没有对手了。
荷兰人又已经跟江南的丝织作坊有了深入的交流,他们拿出西方最受欢迎的丝织类型,让这些人来纺织,而世界上基本上没有中国人织不出来的丝绸类型,结果就是西方人的丝织生产基本上没有必要了。
只是跟杨潮想象的不一样,杨潮一直以为这时代之所以西方一直大量进口中国丝绸制品,原因是中国人的技术更精湛,品质更好,西方人没有这样的技术,但是这只是最不重要的原因。
而最主要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低价,以生丝为例,江南的纯白生丝,每担价格基本上是六十两左右,印度人的生丝却要一百五十两,生丝成本就决定了丝绸价格,显然印度的丝绸价格更高。日本的比印度的还要高,而西方人自己产的比日本的还高。
几乎全世界就是大明的物价最低廉了,如果真是生产力更高那就好了,真实原因竟然是因为白银的购买力不同,大明不是一个产银国,虽然并不缺少白银,但是大都窖藏了起来,所以市面上依然一直白银紧缺,才让杨潮不得不想方设法制造货币。
正因为这种紧缺,造成了白银在中国购买力全世界最高的情况,导致了日本普通人也可以用上大明的优质丝绸,导致中国得丝织品通过海陆运往西方,依然有高达百分之三百的利润。
也就是说,以白银为货币的世界,大明货币是严重被低估的,幸好这时代没有美帝,否则又该逼迫大明货币升值了。
这种巨额的购买力差异,让大明的丝织品将全世界的丝织品都打倒在地,唯一值得一提的对手印度也无力招架。
在后世印度政府一降低中国生丝的关税,印度就有蚕农自杀,不知道这时代有没有这种悲惨的事。
只是在棉纺织领域,印度人依然领先于大明,荷兰人的棉纺织品依然主要从印度进口,从松江府进口的棉纺品,主要是用来出口到日本的,而不是出口到西方的,而据东印度公司的账目,他们每年从印度采购的棉布数量远超丝织品和瓷器。
相比丝绸和瓷器,棉布才是大宗商品,而丝绸和瓷器总归是一种奢侈品,不是一般人能用的起的。
“不行,得让荷兰人从大明进口棉布。印度人棉布更便宜,是因为他们的棉花更便宜,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劳动力更便宜,也不是效率更高。”
在白银计价的情况下,大明拥有全世界超低的劳动成本,根本就不用像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靠大量的压迫女工和童工才能将印度的纺织业打败,白银在中国价值的高估,足以让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让西方人绝望,也让印度人望尘莫及。
但是印度的棉花产业是大明朝不能比的,这没有任何办法,就像桑蚕是中国人创始的,棉花一般认为是印度人率先种植的,连大明朝的棉花种类都可能是印度棉。
而且跟大明朝相比,印度人可能在其他方面不占优势,但是在耕地面积上却完爆大明,印度次大陆的条件得天独厚,拥有的耕地面积几乎是大明朝的两倍还多,而且种植条件也更好一些,根本就不缺水,又有更充足的日光照射条件,几乎是棉花最合适的生产区域。
棉花生产需要的条件无非是耕地、日照和灌溉,以及人力,这四种印度人都不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棉花价格比大明朝要低三分之一。
从拿骚哪里弄来的账本跟郑氏提供的大同小异,杨潮确信无误后,立刻跟拿骚商量起来,他打算打击印度人的棉纺织工业了。
要知道所有的工业国,工业化都是从纺织业开始的,或者说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无论如何努力,吐丝的桑蚕参量肯定比不上开花的棉花的,因此棉布价格更低,更适合普通人,生产规模也可以更大。
英国人当年能够成为世界工厂,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可不就是踩在印度纺织工的累累白骨上的吗。
国家之间也是讲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的,一个时代往往只有一个独领的国家,杨潮是不会让别人超越中国的,因此大明的纺织业一定要站在世界第一线。
“希望荷兰人能从印度进口棉花来大明出售。本督将对棉花进口采取免税措施。”
“同时将棉纺织品的关税降低到百分之十。”
杨潮立刻向拿骚抛出了这两个红枣,拿骚自然十分欣喜,他总是在苦恼中国需要什么,荷兰人能提供什么,现在好了,中国人自己提出了想要的。
拿骚趁势提出要求:“我希望大明能够保证荷兰东印度公司独家经营从印度到大明的棉花贸易!”
西方人的强盗逻辑让他们总是理直气壮的向东方民族提要求。
杨潮以前是从来不答应的,除非用对等的条件交换。
但是他这次破天荒的答应了。
只是提出了一个条件:“作为交换,荷兰人要减少从印度进口棉布,并且允许本督派人监察!”
拿骚又犹豫了起来,老实说他们跟印度的贸易额,可是比跟中国贸易额要大的多的,贸然断绝印度的棉服交易,损失太重大了。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 回到明清当军阀
- 明清交接,大厦将倾,天下变色,中华民族,走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转折点,萧远,无意闯入,成为一名看客,一个本来只想着赚几个小钱的小市民,渐渐震动起了雄心壮志,他要让中华文明免遭铁蹄与蒙昧,在这个全世界最重要的转折时期,得以发扬光大,光耀全球…男人,除了金钱和女人之外,还应该有一种东西叫做梦想
- 向往连载中
- 最新章:454总攻
- 回到唐末当军阀
- 主角穿越到唐末,成为浙东处州刺史卢约。处州地处偏远,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就是一个穷乡僻壤。唐朝末年,群盗蜂起,藩镇割据,主角该如何在这乱世存活,不被藩镇兼并?主角又有没有可能异军突起,结束这乱世
- 陈一鸣连载中
- 最新章:026章台州军突袭丽水城
- 明末军阀
- 年夏曰的某天,公司小职员杨波终于盼到了下班的铃声,他急匆匆的打过卡后便径直朝自己家走去。上星期他在网上订购的超白玻璃鱼缸已经到了他租住小区的保安室里,他必须早点去检查下托运过来的玻璃缸有没有磕着碰着,有什么问题也好早点与某宝的掌柜交涉。杨波是个普通的职员,每天也只是简单的过着公司-家这样两点一线的曰
- 武装颠覆已完本
- 最新章:第一百三十章反攻(终章)[2]
- 回到明末当帝王
- “皇上“等等,你叫我什么”朱由崧觉得眼前一黑累倒在玉体上…再睁开眼时,眼前屌爆了…三身附体到南明,千疮百孔烂朝庭。修真界枯荣派小术士朱崧、现实界知识愤青朱有松,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南明,并占据了朱由崧的躯体“什么?党争祸国—朕清洗厂卫,整肃朝堂“四镇拥兵不听朝延?左良玉造反—别慌,看朕来削藩,一个个收
- 星星草已完本
- 最新章:后记
- 回到南明当王爷
- 崇祯十五年,农民起义军席卷中州大地,势如破竹。同年,明军在松锦之战惨败,清军再度入关劫掠。内忧外患之下,这个蹒跚走过两百余年的帝国即将轰然崩塌。就在此时,一个来自三百多年后的灵魂,夺舍成为唐王世子,被卷入了这乱世涡流之中
- 鱼窝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卷:天崩地坼第三百一十八章:李自成的抉择
- 回到明朝当王爷
- 狭窄幽长的奈何桥,横跨在忘川河上,通向虚无缥缈的云踪深处。足不沾尘的鬼魂们呜咽着喝下一碗孟婆汤,踏上难以预料的来生路。云踪深处,有种无形的吸力,幽魂一旦踏上桥面,就再也没有回头的可能,只能飘飘向前掠去,就象扑火的飞蛾一般。就在这时,居然有一个很嚣张的声音叫道“我投诉!我一定要投诉”随着声音,一个很帅
- 月关已完本
- 最新章:469不拆长城非好汉[4]
- 我要当军阀
- r“你们记住了,等下见到了少爷都给我显得有理些,别随便冲撞了少爷,少爷最不喜欢的就是被别人冲撞“知道了,管家我们会记得的”一个看似这群饥民领头的说道“好了,你们就站在门口等
- 伤痕天连载中
- 最新章:第十七章四镇分裂
- 回到大明当才子
- 不得不承认,咱们的张大少爷确实是一位好人,他人品高尚,忠厚善良,才德出众,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有修养,有理想,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为民则安其居,为官则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总之一句话,张大少
- 吴老狼已完本
- 最新章:第三百八十三章大结局[3]
- 汉末大军阀
- 刘氓,现代社会的普通大学生,带着三国志11系统重生了。身处汉末,他能给这个时代带来什么?改变什么?或者只是一名过客。刘氓坐在电脑桌前,看着屏幕上显示的三国志11结束画面,心满意足的笑了。这是他第九十九次游戏统一结束了。从三国志系列游戏出来后,刘氓就十分喜爱这款三国类游戏,从三国志九到十一,刘氓不知道
- 月神NE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四二章临菑战再续,高览取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