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最新章节目录
; 科举是为政治改革选拔人才,可以说是政治改革的核心,毕竟政务说到底还是要人来施政的,让对的人做对的事,这就是政治改革的核心内容。
但是政治改革只是第一步,也只有完成了第一步,后续的改革才好顺利实施下去。
比如第一步的经济改革,这次的经济改革跟上次不同,上次是货币纸币化、收税调整等内容,而这一次则是开始深层次的革新,激发生产动力。
具体内容就是彻底将大明朝不合理的各种经济制度革除,比如大明朝最大的制造业,全都在官府手里抓着,造船业的代表是龙江船厂这样的官办场子,鼎盛时期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场子,就是现在官府在龙江关、清江浦等地也开办着大量的官办船厂,主要用来打造漕船,归工部都水司管理。
龙江船厂杨潮前年就卖给了姚匠头,一年多的运作,姚匠头已经还了杨潮的借款,现在龙江船厂每年能向杨潮提供十艘大战船,另外还能打造上千条大小漕船,每年利润超过十万两,其中大多数都是杨潮的战船提供的。
姚匠头现在已经开始修复宝船厂,准备将产量和规模扩大一倍,不但能够打造大量的船舶,还要雇佣超过五万的木匠,比现在三万人几乎翻一番。
当然龙江船厂是一个特例,因为这里过去经营的就不错,虽然在官方管理下,但是保留了大量的工具,最宝贵的是数万经验丰富的造船工匠。
卖给姚匠头后,他也很争气,当然也赶了一个好时候,江南经济越来越稳定,战争又摧毁了大量的船只,因此商船的市场很大,经济的稳定和商业的繁荣也让更多的商人参与到了运输业中,打算采购商船跑长江运输。甚至跑海洋运输。
但是姚匠头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杨潮将他的事迹通过报纸大肆宣扬,此人俨然已经是明星人物了,别的不敢说。至少南京城是无人不知了。
免费的宣传也给姚匠头带来了更多的订单,但这绝对不是杨潮的目的,否则杨潮就得收他的广告费了,杨潮是拿他做一个标杆,目的其实是希望千万个姚匠头这样的人物出现。
杨潮需要这样的人物。因为杨潮打算大规模出售官产。
将官吏管辖下的,没有效率的各种官产变卖出去,收回一笔收益是一方面,激活这些产业的生产才是最主要的。
大明朝庞大的官产不亚于后世的国企,几乎所有大型的作坊都是官办的,比如纺织业最大的作坊是朝廷的织造局,瓷器业最大的作坊是朝廷的官窑场,兵工生产则是中央到地方的大大小小的兵仗局、军器局等等。
首先从南京开始,以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 等八局为核心,将南京城大大小小的本来是给皇宫生产的作坊招募商人承办,价高者得。
但是一开始并不顺利,因为没有人敢接手,这些局、作坊过去都是给皇家生产的。谁都不敢保证能盈利,而且还有更深一层的忧虑,因为这跟皇帝挂钩的,商人有些心理阴影。
杨潮不得不采取妥协。找熟人承揽,当然将来或许会落人口实,但是只要自己没有直接参与,也算是公平公正,将来没有抓住机会的人最多说些风凉话。
兵仗局让跟杨父关系不错,过去还算帮助过杨家的李太监接手。杨潮允许他打造各种兵器出售,免费给他办了工贴。
银作局交给了姑苏银铺,邀请他们在南京开设分号,给予了大量的保证,比如绝对不会收回等等,甚至写了盖着大都督府大印的信条。
内织染局给了南京城中最大的纺织作坊家,针工局交给了给金钗楼做活的一个老绣娘,巾帽局说服了局里的老裁缝接手,酒醋面局卖给了金钗楼让康小宝管理,但是浣衣局实在是找不到人接手,毕竟给人洗衣服,似乎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免费给了浣衣局中一个老妇,他曾经是宫中犯过错的宫女,十来岁就被打发到了浣衣局做苦工,什么活都会干,熬了一辈子也成了浣衣局的女官,管理经验丰富。
相比这些作坊,其他产业变卖倒是容易了许多,最容易找到买主的,还是南市楼、旧院这样的官办青楼,因为金钗楼的大掌柜康小宝就积极参与,这些年金钗楼也积攒了大量的银子,不缺购买的资金,康小宝花了三万两银子,才将南市楼从几个勋贵手里抢了过来。
南京之外,接着向其他地方推广,苏州、松江是第二批,浙江、江淮是第二批,苏州的丝织局,松江的棉纺局,杭州的丝织、江淮的盐场和造船厂,都在变卖之列,一年时间杨潮要将所有的官产卖掉,然后将其中的冗员都分配到其他衙门,或者任由他们辞官。
甩掉这些官办产业,官府才能够轻装上阵,而且激发了这些产业的活力。毕竟作为官办作坊,这些手工工场的规模都堪称庞大,也有经验丰富的管理者,设备也是最大型的设备,最有可能发展成现代工场的就是这些作坊了,只可惜在官办之下,文官、吏员和太监三驾马车监督,贪污**,倒空卖空,不但效率低下,而且质量也不能保证,价格还十分昂贵,宫中采办的费用往往比在民间采购要高许多倍。
第二步经济改革和教育培训改革是同时进行的。
首先杨潮鼓励乡下的豪族人士自办家塾和私塾,并且希望他们招收贫贱人家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杨潮愿意支付他们的束脩,对于一个孩子一年一两银子的私塾束脩费用,杨潮认为实在不值一提,每年一百万两银子,就能让他在十年后收获一百万识字的一代人,这笔买卖很值的。
对于这些配合的缙绅家族,杨潮自然也要给与一定的利益,比如允许他们用自家的赋税来抵消办学的经费,对于有的诗书家族来说,将自家的税赋变成办学的资金是用来教化,显然比不情不愿的直接交给官府更让他们能够接受,起码他们可以获得过去读不起书的那些穷人家族的感激。
接着杨潮还要重建各个县的县学,之所以是重建,因为其中加入了大量大明朝过去不曾有的教育内容,第一项每个县学的学生,必须是开蒙过的十岁以上的孩童,他们进入县学后的学习内容也将不同。
在县学中,杨潮加入了数学、几何和天文学等已经介绍到中国的自然科学,同时还会对他们进行一些财务管理、兵法、律法以及农学、工学等实学的课程,目的是直冲科举去的,这样能最低限度的降低豪族送学生入县学的抵触情绪,同时也刺激这些学生用功学习新知识。
当然这些人在考科举前,依然要服至少一年的兵役,对于知识阶层,激发他们的勇气,是杨潮的最低要求,将一个懦弱的管理者推向大航海时代后的弱肉强食的强国丛林中,是对民族的不负责。
而教育改革的第三步,则是建立一所完善的西方式大学,用来研究新出现的自然科学。
对于建立一所大学,杨潮是不遗余力的,因为他知道这其中的意义。
牛顿此时已经五岁了。
就在大明朝灭亡前一年的1643年,牛顿这个人物出生了,似乎有某种隐喻意义,从此世界的中心也一步一步转向了西方,东方的太阳落下了。
但是真的是牛顿这个人物厉害吗,不用怀疑牛顿本人的天赋和努力是他成功的必要因素,但是一个培养出牛顿的教育体系,或许才是牛顿能够出现的必然原因。
正是文艺复兴后,通过吸取古希腊自然科学知识,并且加以总结和发展之后,发展出了现代的自然科学体系,这才让牛顿的诞生有了基础,而牛顿本人是站在无数千人的基础上,将他们的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发展而已,从而让西方拥有了完整的自然科学体系。
牛顿之前,自然科学算是萌芽,而牛顿之后,西方的自然科学找到了方向。
所以说,牛顿这个人厉害,但是培养他的那个教育制度和科学体系,才是基石。
杨潮迫不及待的想要将这一套制度引入进来,至少在牛顿完善科学体系之时,中国人能够立刻接受过来,这样才不会在日后的科学狂飙式发展中,慢慢沉寂下去。
但是要建立一个大学谈何容易,就算杨潮把自己知道的知识都搬出来,其实也不足以建立一套科学体系,因为他不用的知识很多忘记了,生疏了,而根本原因是他自己都没有能够掌握完全的自然科学。
说实话后世的教育体系,其实很大一部分只不过是科学的常识教育,真正的深入教育,都是进入大学之后才会出现,而前沿则是到博士的时候接触的。
所以杨潮既没有条件,其实也没有精力,亲自去培养科技的苗子,强行拔高弄不好还是事半功倍,还不如将教育牛顿的教育体系,照搬过来的好,杨潮相信,以中国人的智力水平,还不至于理解不了。
杨潮的精力,更应该放在总领全局上,毕竟他是一个统帅,作为一个统帅,最应该关注的,其实是战争,这关乎国家民族的安全。
————————————
本人新书已经发布,书名《大国崛起1900》,记得收藏啊。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 回到明清当军阀
- 明清交接,大厦将倾,天下变色,中华民族,走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转折点,萧远,无意闯入,成为一名看客,一个本来只想着赚几个小钱的小市民,渐渐震动起了雄心壮志,他要让中华文明免遭铁蹄与蒙昧,在这个全世界最重要的转折时期,得以发扬光大,光耀全球…男人,除了金钱和女人之外,还应该有一种东西叫做梦想
- 向往连载中
- 最新章:454总攻
- 回到唐末当军阀
- 主角穿越到唐末,成为浙东处州刺史卢约。处州地处偏远,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就是一个穷乡僻壤。唐朝末年,群盗蜂起,藩镇割据,主角该如何在这乱世存活,不被藩镇兼并?主角又有没有可能异军突起,结束这乱世
- 陈一鸣连载中
- 最新章:026章台州军突袭丽水城
- 明末军阀
- 年夏曰的某天,公司小职员杨波终于盼到了下班的铃声,他急匆匆的打过卡后便径直朝自己家走去。上星期他在网上订购的超白玻璃鱼缸已经到了他租住小区的保安室里,他必须早点去检查下托运过来的玻璃缸有没有磕着碰着,有什么问题也好早点与某宝的掌柜交涉。杨波是个普通的职员,每天也只是简单的过着公司-家这样两点一线的曰
- 武装颠覆已完本
- 最新章:第一百三十章反攻(终章)[2]
- 回到明末当帝王
- “皇上“等等,你叫我什么”朱由崧觉得眼前一黑累倒在玉体上…再睁开眼时,眼前屌爆了…三身附体到南明,千疮百孔烂朝庭。修真界枯荣派小术士朱崧、现实界知识愤青朱有松,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南明,并占据了朱由崧的躯体“什么?党争祸国—朕清洗厂卫,整肃朝堂“四镇拥兵不听朝延?左良玉造反—别慌,看朕来削藩,一个个收
- 星星草已完本
- 最新章:后记
- 回到南明当王爷
- 崇祯十五年,农民起义军席卷中州大地,势如破竹。同年,明军在松锦之战惨败,清军再度入关劫掠。内忧外患之下,这个蹒跚走过两百余年的帝国即将轰然崩塌。就在此时,一个来自三百多年后的灵魂,夺舍成为唐王世子,被卷入了这乱世涡流之中
- 鱼窝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卷:天崩地坼第三百一十八章:李自成的抉择
- 回到明朝当王爷
- 狭窄幽长的奈何桥,横跨在忘川河上,通向虚无缥缈的云踪深处。足不沾尘的鬼魂们呜咽着喝下一碗孟婆汤,踏上难以预料的来生路。云踪深处,有种无形的吸力,幽魂一旦踏上桥面,就再也没有回头的可能,只能飘飘向前掠去,就象扑火的飞蛾一般。就在这时,居然有一个很嚣张的声音叫道“我投诉!我一定要投诉”随着声音,一个很帅
- 月关已完本
- 最新章:469不拆长城非好汉[4]
- 我要当军阀
- r“你们记住了,等下见到了少爷都给我显得有理些,别随便冲撞了少爷,少爷最不喜欢的就是被别人冲撞“知道了,管家我们会记得的”一个看似这群饥民领头的说道“好了,你们就站在门口等
- 伤痕天连载中
- 最新章:第十七章四镇分裂
- 回到大明当才子
- 不得不承认,咱们的张大少爷确实是一位好人,他人品高尚,忠厚善良,才德出众,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有修养,有理想,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为民则安其居,为官则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总之一句话,张大少
- 吴老狼已完本
- 最新章:第三百八十三章大结局[3]
- 汉末大军阀
- 刘氓,现代社会的普通大学生,带着三国志11系统重生了。身处汉末,他能给这个时代带来什么?改变什么?或者只是一名过客。刘氓坐在电脑桌前,看着屏幕上显示的三国志11结束画面,心满意足的笑了。这是他第九十九次游戏统一结束了。从三国志系列游戏出来后,刘氓就十分喜爱这款三国类游戏,从三国志九到十一,刘氓不知道
- 月神NE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四二章临菑战再续,高览取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