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界》第三十章古怪的假小子(上)

破界最新章节目录
   “他”居然是一个女孩子。
    如果没有秦宛的话,文羽死也不会想到这一点。
    并不是文羽眼绌,而是这个短发女孩实在没有一丁点儿女人的感觉。当然,这绝不是说她丑。她非但不丑,而且还很——帅。
    是的,是帅。无论是从英武的相貌、小麦色的肤色、干练的短发还是粗犷的衣着打扮来看,她都更像是一个英姿勃发的运动型小帅哥,而不是女人。可是,文羽从她那被揪起的衣服领口里,却隐约看得见一道浅浅的乳沟。
    真的是女孩。
    文羽的脸唰地一下红了,赶紧松开了手。
    那女子脸也是微微一红,一掌推开文羽,吹胡子瞪眼睛地道:“你***,也太胆大了,竟敢对老子动手动脚。”言语极是粗鄙不堪。
    这时,几个守卫也已经冲了进来,颤声问:“小、小姐,你、你没事吧?”
    那女子没好气一挥手:“老子要有事你们就死定了。滚!一群饭桶,看见你们就来气!”守卫们吓得屁滚尿流,手忙脚乱地跑出了房间。
    秦宛忙对文羽道:“阿羽,青青妹妹可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哦,你还不谢谢她。”说着,秦宛将事情简单告诉了文羽。
    原来,此地叫做流黄城,正处于沙漠的中心地带。而这个叫做青青的假小子便是城主的女儿。而文羽昏迷前看到的那群人正是青青所率领的人马。
    文羽微微一怔,方才明白当初自己看见的那个骑骆驼的“男子”就是青青。此时,他口头上虽向青青连连道谢,心中却已是对这个粗野的假女人全无好感。
    青青瞪了文羽一眼,撇嘴道:“哼,要不是看在宛儿姐姐的面子上,老子非把你大卸八块不可。”说完,她站起身,对秦宛笑道:“好了,宛儿姐姐,既然这家伙来了,我们就出发吧。”
    “去哪儿?”文羽看着她二人,一时莫名其妙。
    秦宛答道:“青青说要带我们去见几个很有意思的人。”
    青青点点头,一脸得意的笑:“没错,你们一定会感兴趣的。说实话,如果不是他们和我打赌,我还救不了你们。”
    “什么?”文羽和秦宛不禁面面相觑。
    ***
    文羽和秦宛与青青并肩走在宫殿里。
    宫殿里非常凉爽,似乎窗外明晃晃的阳光完全影响不到里面。文羽先前饱受烈日暴晒之苦,此时心中不觉好奇,忍不住问青青到底是怎么回事。
    青青得意一笑,一边走一边滔滔不绝地向文羽二人解释起来。
    原来,这处地方在七百多年前是四川省的巴中市。但自那次灭顶之灾后就变成了一片荒漠。不过让人惊奇的是,在这荒漠的中心却顽强地生出了一片绿洲。以一座黄土堆积的巴遂山为中心,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们不断聚居,逐渐形成了一座城邦——流黄城。
    由于城邦周围三百多里都是荒漠,几乎断绝了城邦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荒漠同时也成了城邦的保护墙。他们虽然无法出去,但外来的敌人也无法入侵。所以,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人们畜养牛羊、骆驼,种植小麦,过起自给自足的生活。
    但是要在这茫茫沙海中繁衍生息,必须解决两道难题:一是水源,二是气温。
    水源的问题还好解决,因为在这块难得的绿洲里,不但有个大湖,而且先驱者们还在城中挖出了一口深达数十米的大水井,水量充足,至少在百年内都不会枯竭。而气温,的确很困扰了人们一段时间。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炎热非常,白天平均气温高达30度,最高时更可达到45度。而到了夜晚,气温又急剧下降,最低时可达到零下10度。昼夜温差相差如此之大,人在露天情况下几乎不可能生存下去。但聪明的幸存者们还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窑洞。
    窑洞,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穴居,历史比所有民居形式都古老。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依然存在。但是,这种居住方式在数千年间都是存在于中原的陕北地区,他们怎么会想到呢?
    一切都缘于一名祖籍陕北的幸存者。他敏锐地发现灾难后的这片土地,环境与黄土高坡颇有些相似。粘土与矿物使这里的土质十分坚固牢靠,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会坍塌,这就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建筑前提。在黄土高坡上,他们都是因地制宜,居住在窑洞中。黄土高坡的土崖畔上,正是开掘洞窟的天然地形。而窑洞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也因此,很多人把窑洞称为“神仙洞”。
    窑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特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屋顶”和“墙壁”都非常厚实。窑洞挖在山坡上,人们挖窑洞时,都选择土质比较坚硬的地方。在陕北,窑洞顶上可以行人可以走马,甚至可以走载重大车,即便是砖窑土窑,顶上也要覆盖一层厚厚的土,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在白天,有效降低了毒辣日光的威力;夜间又抵御了寒气的侵袭。另外,窑洞的顶和土壁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窑洞口能够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窑洞里的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
    所以,在此人的指点下,人们以巴遂山为中心纷纷建起窑洞,形成了一个聚居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终于形成了今天的这座“千窑之城”——流黄城。
    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全都住在窑洞里。当然,即便同为窑洞,也根据居住者的身份有着巨大的差别。窑洞有土、砖、石料的不同,也有挂砖面子、石料接口等区别,花费有多有少,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一般的百姓都是居住在土质较差的地方,直接在山坡上剖崖挖凿土窑。窑洞只有一孔而且很不安全。而有钱人和官员都是居住在土质好的地区,采用此地稀有的石块和砖砌成,外面在覆盖上厚厚的土层,更加安全牢固,而且都是庭院式窑洞。而文羽一行此时身处的王宫,更是高达五层,每层有数十个房间,门前有长长的暖廊,结构新颖,采光充足。整个宫殿背倚高山寨墙,上有炮台守护,如一座险关城堡。
    听着青青的介绍,文羽等人好奇地看着四周,不断发出惊叹,只觉大开眼界。
    很快,青青在一个大门紧闭的房间门前停了下来。此时,文羽心中既好奇又紧张,他实在想看看青青到底要带他们见什么人。
    门口的两个守卫一见青青,立即赔上笑脸向他们行礼。青青不耐烦地向他们挥挥手,守卫赶紧将门推开,然后退到一旁。
    “吱~”木门拖着悠悠的声响,缓缓打开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