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纪事》129.129章:[2]

七十年代纪事最新章节目录
  
    她父母派人来给她送东西时,她就让人把胶卷带回去,照片冲洗出来后,又托其他人捎过来,她送给齐淑芳,其中贺家人的照片就挂在家里的相框里。
    她经常来小四合院作客,七斤和平安和她都混熟了,她走后的第一个周末,平安抱着杰西卡送的洋娃娃,穿着杰西卡送她的粉色小裙子和粉色小皮鞋,半天没见到杰西卡,这里找找,那里翻翻,满院子转悠,“杰西卡呢?杰西卡呢?”
    杰西卡很孩子气,她叫七斤和平安直呼自己的名字,经常一起玩各种游戏。
    “杰西卡回家了,就像爸爸回家了一样。”七斤跟她解释,牵着她回正房,见齐淑芳蹲下、身想捡掉在地上的东西,立刻开口:“妈,让我来!”
    他松开妹妹的手,冲过去把东西捡起来。
    齐淑芳缓缓站起身,略有些浮肿的脸蛋上带着浓浓的笑:“七斤好乖。”
    平安把小脸凑过来,忽闪着大眼睛:“妈妈,我也很乖!我给大家发筷子了,我还把婆婆掉的毛巾捡起来给婆婆,你夸夸我呀!”
    “好,安安也很乖。”齐淑芳摸了摸她的羊角辫。
    得到夸奖后,平安在七斤的带领下,喜滋滋地去慕雪寻家看小宝宝了。
    慕雪寻六月份平安生下一个男孩,起名叫陈应,满月后白白胖胖的很可爱,七斤和平安煞有其事地说要学着照顾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于是天天从慕雪寻家的后门跑去他家,逗弄小陈应玩耍,可惜小陈应太小了,不是吃就是睡。
    慕雪寻家的后门和齐淑芳家的正门就隔着一条路,进出很方便,齐淑芳站在门口看着他们俩进了后门,才转身回到自己家的堂屋。
    过了几天到七月下旬,天气越来越热了。
    齐淑芳懒得动弹,薛逢给金教授送来一封来自美国的书信。
    是金天丽寄过来的,得知父母平安后,她因为不方便立即回国,就根据父亲老友家给她的信息先给金教授寄了一封信。
    金教授从上海回来后,考虑到会随着齐淑芳来首都,加上齐淑芳已经买下了四合院,就立即和没随儿子回香港仍留在上海市的老友联系,留了首都薛家的地址给他。后来又托回香港的马瑚跟老友的儿子说一声,双管齐下,以免金天丽跑到古彭市找自己而自己不在。
    所以,金天丽的汇款直接汇到了首都的银行,书信寄到了薛家。
    薛逢把信交到金教授手里,就和齐淑芳说话。
    金教授拆开信和金婆婆一起看完。
    金天丽在信中诉说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简单地说了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然后给父母汇了一万美金作为生活费。
    金教授和金婆婆乘着公交车去银行,汇款在一周前就到了。
    根据目前的汇率,二老可以取元人民币。
    “我看,先取一万二吧,剩下的存起来。”金婆婆这么跟金教授说,“先拿一万还给薛逢,两千块钱留作生活费,你天天带着七斤到处闲逛,买哪个东西不花钱啊?淑芳和建国为了买四合院而负债累累,好不容易攒了几个月的工资又借给他们家老大,虽然现在没到捉襟见肘的地步,但的确不如之前宽裕,马上又要添两个孩子,样样都得花钱。”
    薛逢家几个人的月收入有好几百,暂时不缺钱,可是人家也有花钱的地方。
    贺建国和齐淑芳就是自己老两口的孩子,齐淑芳基于做人的原则,说不要金天丽出钱给他们买房子,可是没说不要自己老两口的钱呀!金婆婆取了个巧。
    金教授没有反对:“行,听你的,取一万二出来。”
    他们和贺建国生活,本来就不用分什么彼此。
    听到二人提取一万两千块钱,再开一个账户把剩下的钱存进去,工作人员的眼睛都瞪圆了,向他们再三确定后,一百张大团结一沓,他整整取出十二沓,等金教授点清后,办完提取存款等手续,发给他们元的侨汇券。
    “侨汇券有什么用?和工业劵等票证一样的用法吗?”齐淑芳好奇地看着跟前的一堆侨汇券,除了零星小面额的以外,其他都是一百元或者两百元面额,限期一年。
    “比工业劵和票证可重要多了。”薛逢笑着开口。
    齐淑芳虚心请教。
    原来,侨汇券可以去华侨商店买东西,很多紧俏商品只有侨汇券可以买,也只有华侨商店有,没有侨汇卡就不能去华侨商店,而且凭着侨汇券可以买计划以外的米面粮油肉蛋等,可以以基本价购买茅台酒、中华烟等。
    齐淑芳一下子想起上海的侨汇商店了,当时她就看到里面有好多外国货。
    再仔细观察跟前的侨汇券,会发现侨汇券的种类非常多,有粮票、布票、米票、肉票、油票、糖票和各种工业品票等等,和寻常用的票证略有不同。
    金婆婆随手抓了一大把侨汇券给薛逢,“小薛,拿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吧,我们一家子肯定用不完,赶明儿再送小慕一些。”
    薛逢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客气什么?我们都没和你客气。”金婆婆掏出十沓大团结,往薛逢跟前一推,“你出钱给建国和淑芳买大四合院,我都知道,之前是没能力,现在有点钱了,先还你一万块,剩下的就得叫淑芳和建国自己还了。”
    “师母……”
    不等齐淑芳开口说拒绝的话,金婆婆就挥手道:“你当我是一家人,就别说不要的话。天丽寄给我和你老师,就是我和你老师的,这些年,我们吃你的喝你的住你的,拿点钱出来补贴你们怎么了?你要是拒绝,就是不想和我们老两口一起住是吧?”
    齐淑芳略一思索,就不再提不要的话了。
    金婆婆脸上出现一抹笑容:“这才对,咱们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不用说两家话。”
    薛逢笑嘻嘻地收了钱,“正好先还郑老夫人。我当时手里的钱不够,就问她老人家借了一万,原本想等租金攒到一万先还她的,现在金师母给了一万,今年的租金就是我的了。”她一直都随着贺建国和齐淑芳称呼金教授和金婆婆。
    接下来,大家一起去华侨商店大采购。
    除了落难的时间,金婆婆生活优渥,也是花钱比较大手大脚的人,现在手里有钱有券,一年之内必须用完,否则过期作废,哪里按捺得住蠢蠢欲动的心?何况齐淑芳生产在即,给孩子准备的东西必须一式两份。
    “奶粉、棉布、棉花……”金婆婆列了一张清单,先给未出世的孩子准备必需品,然后接着道:“天热了,七斤和平安的衣服都旧了,多买两身衣服,再扯几块布大家做衣服……”
    齐淑芳发现,华侨商店里的商品价格十分便宜!
    在上海百货商店里需要八十多块钱的上海牌手表,这里只需六十块钱!
    自行车、缝纫机、电唱机、相机、收音机、电视机等等全部可以凭侨汇券购买,而且价钱都便宜二十元到七八十元不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