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纪事》116.116章:

七十年代纪事最新章节目录
   作为郁家和贺家交易东西的中间人,陈宁赶紧打圆场,“鹏叔,我淑芳姐没有什么特别意思,肯定是觉得你们家总是改名换姓,郁于啥的,所以才想问是不是姓过年年有余的余,听起来都差不多嘛,我还想问你们家是不是姓过俞伯牙的俞或者虞美人的虞呢!”
    郁鹏听了,扯起嘴角,向期数方道歉,“是我想多了。”
    长年累月吃不饱,他长得很精瘦,脸庞几乎是皮包骨头了,虽然只有四五十岁,但看起来却像五六十岁,这么一笑,简直有点恐怖。
    齐淑芳笑笑:“没关系。”
    她翻到月季花美女的照片,“我看这张照片上的女同志和我长得挺像,郁鹏同志,这是哪位啊?能说吗?”如果月季花美女是郁家的什么人,那就完全能确定余棣或者余明棠的身份了,到时候得写信跟慕雪寻说说,让她转告陈迟。
    郁鹏看了照片一眼,再看看齐淑芳,脸型很像,眉毛很像,酒窝也很像,就是照片上的人是丹凤眼单眼皮,而齐淑芳是杏核眼双眼皮,刚开始居然没注意到,现在倒是不由自主地生了一点亲切之感,“这是先母郁詹氏淑英,已过世多年了。”
    “郁奶奶年轻时的照片?我看看我看看。”
    陈宁凑到齐淑芳跟前,端详片刻,顿时大惊小怪,“淑芳姐,你们长得真像呀!我见郁奶奶的时候,郁奶奶已经很老了,白发苍苍,满脸皱纹,所以不知道你们这么像。”
    齐淑芳微笑:“我也觉得很惊讶。”
    其实除了眼睛不一样,她和月季花的美女的气质也不一样,论气质,薛逢更像她,举手投足之间风情万种,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和诱惑。
    说白了,就是脸型最像,都是圆润的鹅蛋脸。
    鹅蛋脸是比较传统的美人脸。
    被大家从头忽视到尾的七斤踮起脚尖,扒着齐淑芳的大腿,“我看看,我看看。”
    在场的人,可能只有平安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因为她趴在父亲肩膀上呼呼大睡,口水流下来,贺建国肩膀上的衣服湿了一大块。
    齐淑芳弯下腰蹲下。身,拿给七斤看。
    “不是妈妈!”七斤表情认真地说,短短的手指点了点照片上的美女,“妈妈没有这件衣服,妈妈有长辫子,妈妈眼睛大,像我。”
    陈宁忍俊不禁地道:“没说是你妈妈啊,说像你妈妈。”
    七斤半天没明白像是什么意思。
    陈宁拿过相册又看了美人的其他照片,好奇地问郁鹏:“鹏叔,郁奶奶会不会是淑芳姐的亲戚啊?不对,不对,或者是淑芳姐是郁奶奶的亲戚。我记得郁奶奶就是咱们古彭市人氏,郁爷爷不是说过之所以迁居到古彭市,是因为古彭市是郁奶奶的家乡,真的好巧呀。”
    这么巧?齐淑芳看向郁鹏,郁鹏也看向齐淑芳,目光正好碰上。
    “应该不是,天底下长相相似的人多了去,没见长得像就是有血缘关系的。”齐淑芳首先否定,虽然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不在人世了,但祖父姓齐,外祖父姓赵,都和詹姓没关系,据她所知两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下中农,经常吃不饱穿不暖,齐家还好点,土地肥沃,自己那个妈是很多年前就不回娘家了,担心被兄弟缠上。
    要有郁家这门亲戚,哪能落到这地步啊?
    齐淑芳嘴里否定,心里又有点拿不准,缘分这种事,真不好说,毕竟再往上的亲戚有哪些,她不清楚。当初捡漏买到那个首饰盒,谁能想到里面有夹层?见到夹层里的东西,谁又能想到现在遇到了余家人?不过,就算有什么关系,估计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因此,齐淑芳根本就没必要调查自己为什么和月季花美女长相相似。
    答应陈迟的事情办好了,以后和陈迟联系就是郁家的事了,郁李怎么和陈迟联系也是郁家的事,于是贺建国和齐淑芳向郁鹏提出了告辞,与陈宁一起离开。
    他们给郁家带来了平反的希望,郁鹏父子很热情地送他们出门。
    途中遇到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住户,郁鹏担心他们多想之后就举报自己家和不认识的人来往,平起起风波,就解释道:“远方的亲戚得到平反了,托他们带个信。”
    暗中窥探他们家的人这才收回目光。
    齐淑芳暗暗吃惊,四。人。帮都粉碎了,怎么还有人盯着郁家?难怪陈宁替郁家卖东西的时候都是挑体积小而贵重的东西带出去,也说郁家不敢自己出面。
    离郁家老远了,陈宁忽然开口:“淑芳姐,你们买我朋友家东西的事情以后不要跟人说。”
    “为什么?”齐淑芳不明白陈宁的意思。
    贺建国听了,倒是有点若有所思。
    陈宁认真地道:“我没跟他们说买他们家东西的人是你们。我爷爷和奶奶说,乱世黄金太平玉,啊不,是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现在因为世道不得不贱价卖了,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赶明儿到了太平盛世,玉器古董的价钱节节升高,可能就会后悔从前贱卖玉器古董的举动,说不定又想向你们以原价买回来,如果你们不愿意他们可能就会使劲手段。”
    他们陈家最看重的是藏匿下来的大批书籍字画,这次房子被没收都没啥感觉,只要书籍字画不被发现就行。对于珠宝古董这些,他们家不是很在意,即使卖了祖母的所有嫁妆,祖母也没觉得可惜,就是祖父心里有点愧疚。
    他们不后悔,也没想过有朝一日发达了就回购卖出去的东西,哪怕以当时的市价回购也很不厚道,但不代表别人和他们一样想法啊!
    祖父祖母跟他说,既然是从他手里卖的,必须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少出现纠纷的可能。
    他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他帮郁家卖东西买东西,从来没透露过买家的情况,只对郁家说自己有门路卖出去,不止一个买家。
    齐淑芳笑道:“你们想得可真周到啊!”
    “唉,办事就得周密点,不然就像我第一次卖东西给你们的时候了,当时就是我考虑不周,才会被人举报被人追,如果不是遇到你们,我就倒霉了。”
    陈宁煞有其事地说道,接着又道:“我没跟你提过我朋友的姓名身份,就是不想让你们见面,没想到你们会成为亲戚。我现在提醒你们几句,你们可得放在心上,就是以后郁家在你们家见到了他们家的东西,你们也要说是从别人手里买来的,据说中间转了好几手了,不知道源头是谁,千万别说是直接从我手里买的,我怕他们会请我当中间人回购。我答应他们,对不起你们,拒绝他们,又觉得对不起他们,两面不是人。”
    “行,行,我们知道了,坚决保守秘密。”齐淑芳满口答应,她和贺建国买的那些东西有一部分是有投资的意思,有一部分根本就没想过出手。很不巧,郁家出手的除了金条银元以外,其他东西无一不是精品,她都不想出手。
    陈宁放心了。
    陈迟寻找郁李一家,肯定是想给郁家平反,但作为姻亲的自己家,肯定也有机会啊!可是他怎么不托贺建国寻找自己家?自己家可是他外祖父家呢!陈宁抱怨了几句,揣着从齐淑芳手里借的五十块钱和三十斤粮票,兴冲冲地回农场了。
    过后,贺建国和齐淑芳分别给陈迟和慕雪寻去了一封信。
    贺建国主要是说明郁家和陈家情况,同时寄去金教授写好的材料,而齐淑芳则是跟慕雪寻提了提房契、地契、照片、印章等事情,让她问问陈迟。
    慕雪寻看完,惊奇地道:“这么曲折离奇?”
    看信里没有什么不可对人言的话,慕雪寻等陈迟下班后拿给他看。
    “房契在贺师兄家?”陈迟一惊,脱口而出。
    见妻子不解地望着自己,陈迟解释道:“我虽然不知道余棣或者余明棠是不是我祖父和大爷爷的真名,但是我知道刘老住了然后又搬走现在空着的那所大院子原本是咱们家的祖宅。建国前我在那里住了好几年,很有印象,建国后没两年房子就不属于我们了。”
    “怎么会不属于你们了呢?”
    “通俗一点,就是表忠心。咱祖父和爹有点地位,这点地位让他们平安度过了建国初期的十来年,同时也是率先把大院子交给国家而带来的一点好处,不止捐献了祖宅,还捐献了很多产业,是产业,不是家产。”说到这里,陈迟脸上流露出一丝很淡很淡的自嘲,“可惜即使这样,也因为咱家政治上站队错误没能逃过这场浩劫。”
    他为什么会率先得到平反?回来之后立即就有职务?毕竟时局还没彻底稳定下来。原因就是他们家曾经交好的和慕家现在拥护的是同一个人,不过他们家没有慕家明面上中立的本事,所以他们家倒了霉,慕家也就前两年遇到一点风波。
    “当时大爷爷外迁古彭市,只有我们这一房在首都,就是想留一条后路,这边出事了,那边可以平安无事,谁能想到全都因为成分问题而倒了大霉。”
    慕雪寻听得一愣一愣的,原来其中还有这样的内情。
    “那,为什么改名换姓掩人耳目呢?按照你说的,在出事之前就改名换姓了吧?还有,刘老住过的那所大院子咱们还能要回来吗?我看淑芳姐挺喜欢四合院,如果能要回来就好了。淑芳姐托我和小婶留意,以后什刹海一带有四合院出售,一定要通知她,她想买。淑芳姐这人高瞻远瞩,她这么喜欢四合院,肯定是清楚四合院的好处,我决定跟她学学。”
    慕雪寻故意奸笑几声,很快就叹了一口气,“可是现在四合院大部分都是国家所有,买卖几乎是不可能的。”
    陈迟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说不定有一天就可以买卖了。”
    “也是。不过,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
    “既然是自愿捐献出去的东西,哪能要回来啊?就看国家对咱们家的补偿了,被抄走的东西肯定十不存一,到时候我看看,如果能要回祖宅,我一定开口请求,就当做是弥补还不回来的东西,国家应该会同意。”
    陈迟回答完关于祖宅的问题,然后回答另一个。
    “我也不知道祖父辈就改名换姓的原因,因为我一直以为郁李、郁唐就是二老的真名,我当时也是这么跟贺师兄说的。想知道真相,等有机会见到大爷爷,咱们问问大爷爷,他老人家肯定清楚。这件事你我知道就行了,不要在往外说了,也跟淑芳同志寄信说一声,请他们保密并保存好那些东西,等问过大爷爷的意见再来决定。”
    慕雪寻点点头,“淑芳姐跟我好,才会跟我说这件事,一般人拿到那些东西,才不会说呢!房契地契和照片可能不值钱,但两块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