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纪事》082章:

七十年代纪事最新章节目录
   齐淑芳不清楚卢红萍未婚先孕的具体原因,所谓想法仅为自己一个人的猜测,所以没有对任何人提起,但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心神很难安定下来,尤其是欧明湘,生活比较单纯,睡梦中都会惊叫一声,满头冷汗。
    为免影响身体,齐淑芳一边安抚欧明湘,一边尽力平复自己的情绪。
    在火车上工作的时间长了,真是什么事情都能遇到,算是看遍了人生百态。
    齐淑芳感到庆幸的就是王大姐性格好、人品好,处事公正,比较体贴女性,尽量替手下的工作人员安心工作,也尽量解决所有乘客遇到的麻烦,没有因为卢红萍未婚先孕而张扬。
    未婚先孕是很严重的生活作风问题,遇到思想极端的人,当时就能扣个不检点的帽子给卢红萍,那样的话,肯定不会像今天这么容易了结。
    将近春节,上海市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齐淑芳等人回去的路上,清楚地听到擦肩而过的路人热烈讨论着今年春节的待遇。
    “我抢购到了一只老母鸡,可肥了。”
    “你抢到一只鸡算啥?我买到了一只老鹅,还买到一只肥鸭子!”
    “啊!你可真厉害!烧老鹅好吃呀!”
    “那是。明天有猪肉,今年春节一人额外供应一块钱的肉,你去不去抢购?”
    “去啊,怎么不去?不去是傻子。昨天副食品店供应猪肉,我三点起来去排队,居然没抢到一块肉丁子,明天我发狠,两点就去,不信抢不到,过年可就指望这点肉了。我家整整十口人,能买十块钱的肉,算一算,足足有十好几斤呢!”
    “可惜现在还没供应花生,只有一人二两瓜子。”
    “瓜子也不错啦,乡下地方连瓜子都没有呢,咱们除了瓜子,春节还供应了二两香油、一斤糖块、两斤白面,够包饺子啦!”
    “不错个屁,我们一大家子分头抢购,轮到我买白面时,门口挂牌子说卖完啦!”
    “哎哟,那你运气可真不好。”
    “可不是吗?一年到头就想年底这点好伙食,谁知供应太紧张,抢不到。”
    “你们别慢吞吞地走路啦,又有公告贴出来了,明天供应花生,一人半斤熟花生!”
    正说话的两人异口同声地道:“还有啥好东西?”
    “一棵白菜!两根大葱!还有黄花鱼、带鱼和羊肉!按人头!”
    “黄花鱼和带鱼多少钱一斤?”
    “带鱼三毛八!黄花鱼四毛五!哦,还有特宽的带鱼,和黄花鱼一个价!”
    上海市今年供应的年货种类十分丰富,市民欢天喜地,古彭市就要逊色很多了,但比平时多,也够让人兴奋的了,处处都是欢声笑语。
    年三十中午下班回到家,贺建国不在,齐淑芳放下在上海买的一盒水果蛋糕,喝口水缓缓气,清点自己不在家时贺建国抢购到手的年货,额外供应的三大块猪肉、两根肋排、两只老母鸡、三只肥鸭子、三只老鹅、三块重量在二斤左右的羊肉,都冻在洋灰缸的冰块里。
    鱼类没有,花生没有,香油没有,芝麻酱没有,有炒熟的瓜子,齐淑芳看了下自己家的副食本,他们两个人的供应一共不到半斤瓜子,另外有一斤白糖、一斤什锦糖。
    咦!
    副食本上写明每人春节供应一棵白菜、两棵大葱、一块姜、一两八角、一两花椒、二两豆油、二斤白面、十个鸡蛋、一只鸡或者一只鸭、一只鹅,羊肉一人只供应一斤,他们家怎么有总量约莫五六斤的三块羊肉?那猪肉少说得有十来斤,鸭子和老鹅分别多了一只。
    齐淑芳脑子一时没转过来,想不通,暂时放下了,转而看向搬到堂屋里的煤球炉。贺建国知道她今天下班,煤球炉上坐着钢精锅,丝丝香气从里面透出来,十分诱人。
    她上前掀开锅盖,浓郁的香气直接钻进鼻孔。
    锅里清炖着一只老母鸡,鸡汤表面浮着厚厚一层油花,汤里只有姜片、葱段,没有加其他的佐料,拿勺子舀一点汤尝尝,还没放盐。
    齐淑芳抽掉炉门盖,倒了点盐入锅,烧开后盛到大碗里。
    这只老母鸡很肥很壮,但炖得很烂,筷子一捅,骨肉顷刻间就分离了,齐淑芳吃掉半只鸡,泡着煎饼就着小咸菜,喝了一大碗汤,浑身热乎乎的,一路行来的寒气全部被驱除了。
    剩下的连汤带肉留着明天吃,今天除夕,该吃饺子。
    想到饺子,齐淑芳打开橱柜一看,果然有贺建国包好的两锅拍饺子,一个个排列整齐,白白胖胖,跟小元宝一样。
    喝鸡汤吃鸡肉就已经饱了,还是晚上下饺子和贺建国一起吃吧。
    去年自己一个人过春节,今年不再寂寞。
    晚上光吃饺子可不够,虽然为了节俭不能准备很丰富的年夜饭,但是齐淑芳不愿意委屈自己,利落地切一块羊肉炖萝卜,又做了一道油汪汪的红烧肉,炖了一条腌渍在洋灰缸里并没有风干的鲤鱼,另外又炒了一盘酸辣白菜。
    菜色多,但分量不多,齐淑芳很有分寸。
    贺建国回到家,扑面就是暖意,心里跟着暖意融融,“淑芳,咱们每年都一起过年,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让你一个人在家守着年三十。”
    “你不和我一起过年,和谁一起过呀?以前一个人是情有可原,我没怨过你,我们要向前走看。”齐淑芳白他一眼,指着端出来的半锅拍饺子,“今天晚上炒了不少菜,饺子就少下点把。锅里的水添好了,就等着你回来烧开下饺子!”
    “你歇着,我去下。”
    饺子数量不多,锅里没倒太多水,很快就烧开下了饺子,煮熟后捞上来,一人正好一碗。
    两个人食量大,居然吃了七七八八,就剩半条鱼。
    齐淑芳打了个饱嗝,摸着肚子看贺建国收拾碗筷,想起心中的疑惑,问道:“咱家怎么买了这么多年货?已经超出副食本的供应额度了。”
    贺建国解释道:“你说这个呀?家家户户的供应都一样,职工供应的副食品种类多一点,但普通居民关于家禽肉蛋米面粮油的供应和咱们没有差别,有不少居民生活困难,手里没钱,买不起那么多年货,我就拿咱们家的粮票和他们换了年货的供应。没和不认识的人换,和张裁缝家、云家换的,另外又送了点红薯白菜生姜给他们,他们都很乐意。”
    “哦,我说呢。看我,脑子都笨了,没想到这一点。”
    张裁缝家和云家收入低,云家现在还负债累累,春节供应的年货他们只买了一点点,够过个年就行了,因此贺建国很容易就换得不少供应额度。
    贺建国笑道:“你现在得吃点好的补补。”
    齐淑芳斜看他一眼,“师母都不确定,你就这么确定我是一人吃两人补?”
    “师母要是拿不准,她就不会开这个口叫我们空欢喜一场。”贺建国非常了解金婆婆的本事,而且他刚刚检查过,齐淑芳箱子里带去的东西都没用,屈指一算,过去六天了,如果原先能确定三四分,现在至少可以确定八分了,毕竟齐淑芳的身体一直都挺好。
    齐淑芳轻轻哼一声,脸有点红,心里很愉悦。
    这是寄托着他们所有希望的孩子,想到他很有可能已经在肚子里,能不高兴吗?
    贺建国扶着她在院子里散步消食,动作那叫一个小心翼翼。
    “你别这样,我又没那么娇贵。”贺建国这样,身体一直很强壮的齐淑芳反倒觉得有点不自在了,迅速问起自己不在家时,家里有没有事情发生。
    听她问起,贺建国才想起来。
    “今年不抓了野猪分肉给大家吗?之前十年比不上今年一年。所以大哥和人商量后,年底生产大队就不杀猪了,那几头猪当作新一年的任务猪赶在过年前上交给国家,还有家家户户该交的任务家禽,公社肯定要给咱们生产大队记一大功,反正元旦之后就算新的一年了。”
    “任务家禽?还有任务家禽?交多少?”
    “按户,大户交三只,中户交两只,小户交一只,不论公母,不论鸡鸭。”各个城镇春节供应的家禽肉蛋从何而来?就是从农民手中来,国家一直鼓励养家禽。
    齐淑芳一拍手:“早知道就不收二嫂家的鸡鸭了,留着交任务多好?”
    “没事,二嫂既然给,就是心里有数。我看了,大哥二哥家今年养了不少鸡鸭鹅,这都不算你给的鸡崽鸭仔,够他们交任务过大年,大哥还替爹交了一只任务鸡。”
    “那就好。”
    贺建国又道:“星期天供应猪肉,我半夜爬起来去排队买到手,上午回了老家一趟,拉了一车柴禾回来留着过年烧锅用,给咱爹和老师他们送了点白面和熬的猪大油、剁好的猪肉馅。原本想请爹进城和咱们一起过年,咱们家的伙食毕竟好点,爹没答应。”
    “应该的。”既然自己家多买了年货,那么就用不着对老人小气。
    “百货商店里有高价商品供应,不用票,我看咱家不缺东西,就没买,价钱比平时翻了好几番,不值得。倒是供应的新棉布不错,我把咱家攒的布票都用了,扯了几尺,赶明儿给孩子做小衣服小包被,可惜没有棉花票。不过,到时候凭生育证,能从单位领几两棉花票。”
    “那几两棉花票够干什么?都不够给孩子做身棉衣裤。咱家不是还剩二斤多蚕丝棉么?用那个给孩子做衣服包被,不够再去上海买,那个比棉花还好。”
    齐淑芳是早有打算。
    贺楼大队山地多,适合种花生红薯棉花,今年种的那几亩棉花收成不错,每人能分半斤棉花,加上一人三尺六的布票,一个大户凑一凑,一身、两身的棉袄棉裤就出来了,但城里只有产妇和新生婴儿凭着生育证、出生证一共才能领三四两棉花。
    “我看行,咱家头一个孩子,什么东西都得预备齐了,要新的。等明年开春的天气暖和了,我请咱爹多养点鸡,留给你坐月子吃,红糖小米鸡蛋这些都得提前攒够。要是能买到乌鸡崽儿就好了,乌鸡补血,鸽子也不错,我想想办法。”
    齐淑芳失笑道:“你想得太长远了。”
    “不打无准备之仗。”
    听他念一句领导人语录,齐淑芳莞尔一笑,“家里还有什么事吗?”
    贺建国想了想,“没了。哦,有,就是叶大姐家前天问我了借了十块钱,他们家的钱不够置办年货了,等下个月发工资再还给咱们。”
    提到钱,临睡前,齐淑芳忍不住盘点家里所有的积蓄。
    因为她没有私自打猎存私房钱,所以家里的积蓄是透明的。
    分红领了将近四百,给两家老人七十,剩三百二十多。这个月两人领了一百左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